搜索

新概念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4.28

新概念课件精华8篇。

编辑不辞辛劳地编辑了“新概念课件”因为我们关心您的需求,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新概念课件 篇1

第一大块: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本章节9个课时,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确定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第二大块:说教法、学法

一、教学基本思路及过程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借助小黑板)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等参差不齐等。

三、教法、学法

1、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

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

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新概念课件 篇2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2);(3);

(4);(5);(6)(x≤3);

(7)(x≥0);(8);(9);

(10)(ab≥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x≤3),,(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的根指数不是2,,(x≥0),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1);(2);(3).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解.

解:(1)由题意得4-3x>0,解得x<.当x<时,有意义;

(2)由题意得解得x≤3且x≠2.当x≤3且x≠2时,有意义;

(3)由题意得解得x≥-5且x≠0.当x≥-5且x≠0时,有意义.

方法总结: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

(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

【类型二】 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解

(1)已知a、b满足+|b-|=0,解关于x的方程(a+2)x+b2=a-1;

(2)已知x、y都是实数,且y=++4,求yx的平方根.

解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x的值,进而求得y的值,进而可求出yx的平方根.

解:(1)根据题意得解得则(a+2)x+b2=a-1,即-2x+3=-5,解得x=4;

(2)根据题意得解得x=3.则y=4,故yx=43=64,±=±8,∴yx的平方根为±8.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和绝对值都具有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探究点三:和二次根式有关的规律探究性问题

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下列问题.

①=1+-=1;

②=1+-=1;

③=1+-=1.

(1)请你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写出的结果;

(2)请你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

含n的式子表示的等式(n为正整数).

解析:(1)从三个等式中可以发现,等号右边第一个加数都是1,第二个加数是个分数,设分母为n,第三个分数的分母就是n+1,结果是一个带分数,整数部分是1,分数部分的分子也是1,分母是前项分数的分母的积;(2)根据(1)找的规律写出表示这个规律的式子.

解:(1)=1+-=1;

(2)=1+-=1(n为正整数).

方法总结:解答规律探究性问题,都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字母和数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找出题目隐含条件并用关系式表示出来.

三、板书设计

1.二次根式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有意义?a≥0.

通过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对比,随后由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由此引入二次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教学反思

新概念课件 篇3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数学概念课的课前准备阶段分为三部分:

一是课前知识与方法的衔接;

二是课前材料准备;

三是课前预习。

我现在觉得不可以像以前那样盲目的教学。因为课前知识与方法的衔接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等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以便于知识的迁移与过渡。例如,在“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课中,要通过“等式与方程的解”类比得到“不等式及其解集”。课前必须

课前预习是教师安排或学生自行的学习,可以预习课本,也可以预习学案。教师安排时需要有明确的要求,必须要求学生怎样做,最少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课外作业的一部分。

二、课上探究阶段

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进行自立学习新知识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学生光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学习本部分的有关概念,会比较所学概念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会找出有关概念的重点语句和注意的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学后组内讨论解决。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根据这一特点,要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看书,自学阅读课本知识。要抓住新课中的主要内容,在重点、难点、关键处多下功夫。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1、填一填

(1)北京奥运会的奥帆赛门票分三个阶段共售出了a张,其中第一阶段收入b元,第二阶段收入c元,第三阶段收入d元,平均每张奥帆赛门票_____元。

(2)我区一医院将选送1名骨干医疗人员参加汶川地震救护队,医院共有m名医疗骨干,小明的爸爸也在其中,小明爸爸被选中的概率是______。

(3)甲、乙两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在静速度是a千米/时,水流速度是b千米/时,则此船顺流速度是_____千米/时,逆流速度为______千米/时,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逆流而上的时间为_____

(4)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分期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限期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则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

2.想一想(独立完成,做完后小组讨论。时间3-5分钟)

(1)这些式子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它们与整式有什么区别?

(3)这些式子与我们以前学过的______类似,所不同的是_____.

(4)什么是分式?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发现的规律。数学教学不能让学生单一地接受课本中的某一数学结论,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此环节中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有利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

合作交流(探究)环节

合作交流(探究)分为组内交流与班内交流两部分。

(一)组内交流

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总结出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结论;然后组内两同学再同上法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并尽量得到概念的本质内涵。

(二)班内交流

各级把归纳总结出来的结论(或特征),根据难易情况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加以引导、点拨、补充,从而使结论正确呈现,逐步完善为概念。

思考: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d为9,你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吗?若圆心距分别为8、6、4、2、1、0时位置关系又如何呢?利用以上的思考题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画图或想象,概括出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r、r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发表合作交流的结论,并总结为: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一些副产品(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须牢牢抓住两个特殊点,即外切点和内切点两点。

①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和时,两圆外切。

②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差时,两圆内切。

③圆心距处于半径和与半径差之间时,两圆相交。

④圆心距大于两圆半径和时,两圆外离。

⑤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差时,两圆内含。另外,也可以在数轴上显示。

新概念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会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是怎样表述的?

(几位学生试着表述,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再表述或者启示学生将表述补充完整再条理表述).

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师]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并且具体研究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y=1(xR)是函数吗?

问题二:y=x与y=x2x 是同一个函数吗?

(学生思考,很难回答)

[师]显然,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因此,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概念(板书课题).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先看两个非空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的例子.

在(1)中,对应关系是乘2,即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n,集合B中都有一个数2n和它对应.

在(2)中,对应关系是求平方,即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m,集合B中都有一个平方数m2和它对应.

在(3)中,对应关系是求倒数,即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集合B中都有一个数 1x 和它对应.

请同学们观察3个对应,它们分别是怎样形式的对应呢?

[生]一对一、二对一、一对一.

[师]这3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生甲]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按照某种对应关系,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数和它对应.

[师]生甲回答的很好,不但找到了3个对应的共同特点,还特别强调了对应关系,事实上,一个集合中的数与另一集合中的数的对应是按照一定的关系对应的,这是不能忽略的. 实际上,函数就是从自变量x的集合到函数值y的集合的一种对应关系.

现在我们把函数的概念进一步叙述如下:(板书)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或f(x))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y|y=f(x),xA}叫函数的值域.

一次函数f(x)=ax+b(a0)的定义域是R,值域也是R.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R中都有一个数f(x)=ax+b(a0)和它对应.

反比例函数f(x)=kx (k0)的定义域是A={x|x0},值域是B={f(x)|f(x)0},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实数x,在B中都有一个实数f(x)= kx (k0)和它对应.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当a0时B={f(x)|f(x)4ac-b24a };当a0时,B={f(x)|f(x)4ac-b24a },它使得R中的任意一个数x与B中的数f(x)=ax2+bx+c(a0)对应.

函数概念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叙述后,我们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y=1(xR)是函数,因为对于实数集R中的任何一个数x,按照对应关系函数值是1,在R中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1与它对应,所以说y是x的函数.

Y=x与y=x2x 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尽管它们的对应关系一样,但y=x的定义域是R,而y=x2x 的定义域是{x|x0}. 所以y=x与y=x2x 不是同一个函数.

[师]理解函数的定义,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注意:①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

②符号f:AB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它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③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惟一性.

④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⑤f(x)是一个符号,绝对不能理解为f与x的乘积.

[师]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表示函数外,还常用g(x) 、F(x)、G(x)等符号来表示

Ⅲ.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1x-2 (2)f(x)=3x+2 (3)f(x)=x+1 +12-x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1)x-20,即x2时,1x-2 有意义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x2}

(2)3x+20,即x-23 时3x+2 有意义

函数y=3x+2 的定义域是[-23 ,+)

(3) x+10 x2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x{x|x2}=[-1,2)(2,+).

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可用三种方法表示:不等式、集合、区间.

从上例可以看出,当确定用解析式y=f(x)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使每个部分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的交集);

(5)如果f(x)是由实际问题列出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本身有意义且符合实际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例如:一矩形的宽为x m,长是宽的2倍,其面积为y=2x2,此函数定义域为x0而不是全体实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函数的定义域由数学式子本身的意义和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

[师]自变量x在定义域中任取一个确定的值a时,对应的函数值用符号f(a)来表示.例如,函数f(x)=x2+3x+1,当x=2时的函数值是f(2)=22+32+1=11

注意:f(a)是常量,f(x)是变量 ,f(a)是函数f(x)中当自变量x=a时的函数值.

下面我们来看求函数式的值应该怎样进行呢?

[生甲]求函数式的值,严格地说是求函数式中自变量x为某一确定的值时函数式的值,因此,求函数式的值,只要把函数式中的x换为相应确定的数(或字母,或式子)进行计算即可.

[师]回答正确,不过要准确地求出函数式的值,计算时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噢!

[生乙]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就看其定义域或对应关系是否完全一致,完全一致时,这两个函数就相同;不完全一致时,这两个函数就不同.

[师]生乙的回答完整吗?

[生]完整!(课本上就是如生乙所述那样写的).

[师]大家说,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依据是什么?

[生]函数的定义.

[师]函数的定义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我们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只看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关系,而不看值域呢?

(学生窃窃私语:是啊,函数的三个要素不是缺一不可吗?怎不看值域呢?)

(无人回答)

[师]同学们预习时还是欠仔细,欠思考!我们做事情,看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函数的值域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就是由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决定的吗!关注了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三者就全看了!

(生恍然大悟,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1-2x (xR) (2)y=|x|-1 x{-2,-1,0,1,2}

(3)y=x2+4x+3 (-31)

分析:求函数的值域应确定相应的定义域后再根据函数的具体形式及运算确定其值域.

对于(1)(2)可用直接法根据它们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得到(1)(2)的值域.

对于(3)可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它们的图象得到值域,即图象法.

解:(1)yR

(2)y{1,0,-1}

(3)画出y=x2+4x+3(-31)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x[-3,1]时,得y[-1,8]

Ⅳ.课堂练习

课本P24练习17.

Ⅴ.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区间的概念及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学习函数定义应注意的问题及求定义域时的各种情形应该予以重视.(本小结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来归纳)

Ⅵ.课后作业

课本P28,习题1、2. 文 章来

新概念课件 篇5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 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概念 教学

通过参与这学期的国培培训计划,对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它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况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地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其实质就是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的如何,对学生学好数学概念有重要的作用。概念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标准中提出“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通过概念引入过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1.运用具体实物或模型,形象地讲述新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实物、模型、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平面几何平行线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单线练习本中的一组平行线,分析这组线的位置特点,再利用相交线作对比,然后概括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圆的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支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线线垂直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模拟出线线垂直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线线垂直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像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再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列方程,然后观察这些具体方程的共同点,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同类项的定义类比地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通过类比分数得到分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事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和剪刀,课上让学生思考,只剪一刀,将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很乐于参与这种动手操作的活动,根据生活经验也不难完成活动(如图),但当教师提出“说说你的裁剪方法”时,学生只能用生活语言,如“沿三角形的中间剪的”,说不出准确的数学语言。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裁剪线的端点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实物模型加上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得到 D、E 均为各边的中点。那么,它能叫中线吗?如果不能,我们可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让学生尝试命名,根据它位置的特殊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得到中位线的概念。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为后续探究中位线的性质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多得。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概念的引入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总的原则是通过教师创设典型、丰富的具体实例(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比较、综合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史话导入等等。

概念的引入方法很多,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概念自身的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生活经验,本着有利于突显概念本质的原则。

二、理解新概念 1.对概念的剖析及辨析

刚刚对新概念的学习之后,要想理解概念,首先应该是对概念的剖析及辨析,概念生成之后,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之前,往往要进行概念剖析,即用实例(包括正例与反例)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概念特性的考察,可以达到明确概念、再次认识概念本质的目的,在剖析概念时通常要对概念的多种表示语言进行转化,数学语言主要是文字叙述、符号表示、图形表示,要会三者的翻译,同时更重要的是强调符号感。还可以从中体会概念中所呈现的转化问题的方法,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2.利用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中的某些字、词的含义,为我们提供了记忆概念本质属性的直观材料,强调概念中具有这种特征的字和词,能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本身具有“一元”、“二次”、“方程”3个关键词,抓住这3个特征,学生自然也就掌握了这个概念.又如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中的“内”、“外”分别指出了圆在三角形内部、外部;“切”、“接”分别指出了圆与三角形的3条边相切,圆与三角形的3个顶点相接.教学中着重强调这些字词,使学生一看到这一概念,就会联想到这一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3.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

如果说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学生的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本质特征更清晰.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可要求学生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比较和总结不难得出,两种图形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四边形,都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都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通过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点,学生很容易抓住它们的本质属性,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一个组合图形,是由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基本上没什么性质,而是通过图形分解,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其次教师要将这一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如果明确了,那么也就能自觉地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了。如果进一步能够弄清四边形与三角形如何拼成梯形,那么,对于如何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就不是特别困难了。

4.在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三、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1.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2.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螺旋上升,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再概括的过程;

3.人类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渐进性,因此学习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时,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 概括层次(如变量说、关系说、对应说等),这也是“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原因所在;

4.为了更利于学生开展概括活动,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5.“细节决定成败”,必须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过程,即要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断,更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细节; 6.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即要通过概念的应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断的“操作步骤”,同时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这是一次新的概括过程。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学课却有统一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最后把 前苏联数学家辛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新概念课件 篇6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分析算法。

2、能力目标:体验程序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重点:如何分析算法,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表示

难点: 如何写算法。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既要掌握所使用的某种计算机计算机语言如PASCAL语言,更好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是程序设计中的关键。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只懂得语言的规则并不能编制出有效的高质量的程序,下面所讲座的算法,就是研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是编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解数理化题的基础。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提出一个公式:

数据结构 + 算法 = 程序

二、新授

什么是算法:广义地说,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就称为“算法”。或者说:算法是解题方法的精确描述。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一个算法的过程。

1.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步骤。例如要计算的值,无论手算,心算,或用算盘,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的事先设计好的步骤。

2、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方法1:顺序计算1-1/2+1/3-1/4+1/5……+1/99-1/100,一直加到100 加99次

方法2:先计算+,再计算减,即1+1/3+1/5……+1/99,1/2+1/4+1/6……+1/100当然各种方法有优劣之分。

3、不仅数值计算的问题要研究算法,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设想好的步骤和方法,这就是算法。

计算机算法可分为两大类别:

数值运算

非数值运算

数值运算举例:求数值解,例如求方程的根、求函数的定积分等。

非数值运算举例:人名排序,图书资料检索等.

三、简单算法举例

为了理解如何设计算法,下面举几个算法的简单例子。

[例1] 有两个杯子A和B,分别盛有果汁和酒,要求将这两个杯子进行互换。

(请学生回答,并要求说清楚明确的步骤)

学生所回答的步骤就是算法的描述:

根据常识,必须增加一个空杯C作为过渡。

其算法表示

步骤1:先将A杯中的果汁倒在C杯中;

步骤2:再讲B杯中的酒倒在A杯中;

步骤3:最后将C杯中的果汁倒在B杯中。

此问题可以抽象为数值运算中的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简化为:

①A → C

②B → A

③C → B

[例2] 从十个数中挑选出最大的数。

创设情景: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用“打描台”来比喻。第一个同学先上讲台,然后第二个同学上去比试,胜者(个子高的)留在讲台上,依次轮流,一直到第十个人比完为止()一共九次)最后留在讲台上的同学就是胜者(个子最高的同学)。

算法描述:

1.先任选一个数放在变量A中;

2.将第二个数与变量A中的数进行比较,大者放在变量A中;

3.再将第三个数与变量A中的数进行比较,大者放在变量A中;

10.最后将第十个数与变量A中的数进行比较,大者放在变量A中。

这样写算法虽然正确,但是太烦琐了,可以简化为如下:

1.数X → A,计数器 0 → N;

2.下一个数Y与A比较,大者→ A;

3.N + 1 → N;(增加一次比较次数)

4.若N ? 9,执行第2步,否则停止循环,此时A中的数最大。

显然,用“循环”表示的算法比较简练。

如果题目要求改为“从1000个数中挑选最大者”,只许需要将算法里面的第4步中的“9”改为“999”即可。

[例3] 求两个正整数m和n的最大公约数。

解题之前介绍“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辗转”就字面意思来讲是翻来覆去的意思,因此“辗转相除法”的.格式可以形象地表示为:

将m和n赋具体值,m = 60,n = 14,板书具体求解方法。

用m 作被除数, n 作除数,r 做余数。

具体方法(算法)为:

①求m/n的余数r;

②若r = 0 ,则n为最大公约数,若r ≠ 0,执行第③步;

③将n → m,将r → n中;

④返回重新执行第①步。

注意:如果事先不知道M,N两个数谁大谁小,应(可)在第一步之前增加一个步骤,比较一下两个数的大小,大数在m中,小数在n中。

四、算法的特性

1、有穷性:一个算法应该包含有限个操作步骤,而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个步骤都应该是明确无误的,不能含义模糊,使执行者无所适从。

3、有零个或者多个输入

4、有一个或者多个输出

5、有效性:算法中的每一步都应该能有效地执行,执行算法最后应该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五、归纳总结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描述;

算法的特性:

有穷性:包含有限的操作步骤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当是确定的

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输入是指在执行算法时需要从外界取得必要的信息

有一个或多个输出:算法的目的是为了求解,“解” 就是输出

有效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当能有效地执行,并得到确定的结果 。

对于程序设计人员来说,我们不仅要会使用现成的算法,还要会设计算法,即要设计出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

六、 练习

①用辗转相除法求324和180的最大公约数。

七、板书设计

新概念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

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学生现状

学生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同时在初中时已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那么如何用集合知识来理解函数概念,结合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课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有益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的。

二、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重点和难点)

(1)、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不但让学生能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还能较好的复习前面内容,前后衔接。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等。

(3)、掌握定义域的表示法,如区间形式等。

(4)、了解映射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出实例,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运用猜想、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概括等方法,探索发现知识,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课本大纲要求授课。

(3)、加强学法指导,既要让学生学会本节知识点,也要让学生会自我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给出实例,学生小组讨论,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加上老师的辅助讲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大胆创新意识,教案《《函数》教学设计》。

(2)、让学生自己讨论给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小组团结能力。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函数》课题的引入(用时一分钟)配着简单的音乐,从简单的例子引入函数应用的广泛,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入函数的学习上听着悠扬的音乐,让同学们的视线全注意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函数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知识走向生活

知识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函数知识(用时两分钟)回顾初中函数定义及其性质,简单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定义及简单作图认真听老师回顾初中知识,发现异同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内容探索、求知。即复习了所学内容又做了即将所学内容的铺垫

思考与讨论:通过给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时四分钟)给出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讲述初中内容无法给出正确答案,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结合老师所回顾的知识,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小组形式作讨论,从简单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引出本节主要知识,回顾前一节的集合感念,应用到本节知识,前后联系、衔接

新知识的讲解:从概念开始讲解本节知识(用时三分钟)详细讲解函数的知识,包括定义域,值域等,回到开始提问部分作答做笔记,专心听讲讲解函数概念,由知识讲解回到问题身上,解决问题

对提问的回答(用时五分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开始所提的两个问题,然后同个互动给出最后答案通过与老师共同讨论回答开始问题,总结更好的掌握函数概念,通过问题来更好的掌握知识

函数区间(用时五分钟)引入函数定义域的表示方法简洁明了的方法表示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在集合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另一种方法

注意点(用时三分钟)做个简单的的回顾新内容,把难点重点提出来,让同学们记住通过问题回答,概念解答,把重难点给出,提醒学生注意内容和知识点

习题(用时十分钟)给出习题,分析题意在稿纸上简单作答,回答问题通过习题练习明确重难点,把不懂的地方记住,课后学生在做进一步的联系

映射(用时两分钟)从概念方面讲解映射的意义,象与原象在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知识,映射的学习给以后的知识内容做更好的铺垫

小结(用时五分钟)简单讲述本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做笔记前后知识的连贯,总结,使学生更明白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为了使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丰富函数的感性认识,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体验,本课采用"突出主题,循序渐进,反复应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考察问题的不同侧面,由浅入深。本课在教学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逐层深入,从而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引入中的三种对应,与初中时学习函数内容相联系,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种对应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本课也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探究、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通过揭示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

新概念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本质是数集之间的对应;

2.进一步熟悉与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利用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判定有关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复述函数及函数的定义域的概念.

2.问题.

概念中集合A为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的作用是什么呢?

二、学生活动

1.理解函数的值域的概念;

2.能利用观察法求简单函数的值域;

3.探求简单的复合函数f(f(x))的定义域与值域.

三、数学建构

1.函数的值域:

(1)按照对应法则f,对于A中所有x的值的对应输出值组成的集合称之

为函数的值域;

(2)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2.x g(x) f(x) f(g(x)),其中g(x)的值域即为f(g(x))的定义域;

四、数学运用

(一)例题.

例1 已知函数f (x)=x2+2x,求 f (-2),f (-1),f (0),f (1).

例2 根据不同条件,分别求函数f(x)=(x-1)2+1的值域.

(1)x∈{-1,0,1,2,3};

(2)x∈R;

(3)x∈[-1,3];

(4)x∈(-1,2];

(5)x∈(-1,1).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 ;②= .

例4 已知函数f(x)与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1234x1234

f(x)2341g(x)2143

分别求f (f (1)),f (g (2)),g(f (3)),g (g (4))的值.

(二)练习.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2-x2;②=3-|x|.

(2)已知函数f(x)=3x2-5x+2,求f(3)、f(-2)、f(a)、f(a+1).

(3)已知函数f(x)=2x+1,g(x)=x2-2x+2,试分别求出g(f(x))和f(g(x))的值域,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发现.

(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2],求f(x)+f(-x)的定义域.

(5)已知f(x)的定义域为[-2,2],求f(2x),f(x2+1)的定义域.

五、回顾小结

函数的对应本质,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利用分解的思想研究复合函数.

六、作业

课本P31-5,8,9.

dg15.com小编推荐

最新短歌行课件精华8篇


我作为一名读者,觉得“短歌行课件”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我相信你可以从中获取到你所需的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提前准备的教学资料,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晚。只有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且做好课件,才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

短歌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曹操诗歌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掌握诗中用典修辞手法及豪放风格。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学会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诗人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难点:鉴赏诗中用典、比兴及引用等具有特色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不知不觉又是冬季,让人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o雪》中的句子(师生共同背诵)自信之感由此可见,但是他似乎忘记了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也是能文能武的,他就是曹操。

二、知识交流(学生完成)

曹操文才武略: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三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习“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又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不仅为建安文坛的领袖,而且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试读,互相点评。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大意,教师进行相关点拨,找到诗眼。

4、学生思想并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四、具体研习重要诗句:

1、提问: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

明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2、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明确:这四句借用《管子o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o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诗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自己认为很有表达特色的句子画出来。

4、品析所画出的句子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

(一)引用成句,不露痕迹。“青青子衿”二句,引自《郑风o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形容思念不已。“悠悠我心”后面原有的诗句还有“纵我不在,子宁不来?”本意是传达女子对情人哀怨和企盼的心情。这里作者暗用这两句诗意,比喻热烈期待所求贤才的到来。“呦呦鹿鸣”四句,引自《小雅o鹿鸣》,本意是写宴会上主人殷勤待客的盛况。这里表示对贤才的竭诚欢迎。这些成句由于注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显得古朴深成、自然妥贴。

(二)诗歌采用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二句,以明月不可掇停,喻得不到贤才的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喻指贤士;“绕树三匝,何止可依”则喻指贤士急于寻找可供依托的明主。诗歌以乌鹊的形象,寄予贤士尚在徘徊择主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四句,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五、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曹操评价:英雄还是奸雄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交流)。

示例: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哦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六、拓广积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面对这个在历史大浪中的弄潮儿,你还能想起哪些他写的诗句,让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张贴到班级博客:

七、知识拓展

豪放风格:创作视野较广阔,气象恢宏、雄壮。

练习:屏幕投影一些名句,学生判断其风格是否属于豪放。

八、课文小结:

不论何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座各位同学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我相信少年强则中国一定强!

九、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并默写。

短歌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

(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

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

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

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

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

五、小结: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文。

总结: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

短歌行课件 篇3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想让学生体会曹操诗的特点“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还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曹操,从而能对他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更让他们深深体会曹操那求贤若渴的心情。也为了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课这样开始了……

教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学生:看过。

教师:喜欢里面的曹操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喜欢。(大部分学生)

学生:微笑作答。(有的学生)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

学生:(学生主动站起来)我喜欢曹操,我看过《三国演义》,我觉得他胸怀跟宽广。

学生:(另外一个学生接着答)我也喜欢曹操,在赤壁大站中,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大笑几声,以后东山再起,他的豁达的胸襟与败不馁的精神我最欣赏。(微笑)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

教师: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还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

教师:这位同学说对了,曹操是比较多疑,诸葛亮就看准了他这点,所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能设计连环记、反间记等那么多计策,能以少胜多。

学生:他奸诈。

教师: 同学们,对于一位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客观地看待。有人这样评价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我认为这种评价很有道理,

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把学生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的他们各个心情舒畅,激情飞扬,谁都想谈谈。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短歌行》,老师先问一下,大家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吗?

学生:喜欢。(异口同声)

教师:喜欢那些诗句呢? 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不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具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主旨呢?

学生:作者哀叹了人生的短暂。

教师:还有没有?诗中都运用了那些典故呢?

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谁能给讲解一下这些典故呢?

学生:我来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里有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课下注解帮助了学生)

教师:很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曹操这首诗的主旨?

学生:明白了。(频频点头)

教师:同学们,既然喜欢这首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背诵,从中认真品味它的语言与风格。

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

短歌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 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 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鸣(yōu) 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 (yàn)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短歌行课件 篇5

一、“说”教学构想:

1、渗透两个原则:

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

②让学生结合诗句自己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

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应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

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德育目标的要求,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

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它们包括:《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各抒己见,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又在“忧”什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短歌行》的过程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

②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发一种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合作探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曹操”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发学习兴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

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忧”?(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

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

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课件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鉴赏诗歌。

2、难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

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 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 结构: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

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五、练习

运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来鉴赏下面一首诗歌:

落日怅望

[唐]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六、研究性作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曹操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大奸臣、大枭雄,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之,但他也曾赤脚迎接许攸。有一句俗语叫做文如其人,现在我们学习了他的三首诗歌,再结合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客观地评价他。并写成文章,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 操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短歌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欣赏角度

显著特色或类别

表达方式

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

语言

简约含蓄

写作手法

衬托用典起兴

修辞手法

双关引用比喻设问

结构

意识流结构似断似连回环曲折

短歌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作家和题解】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4.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课外拓展】

作业:

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

2023中暑课件(精华8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中暑课件(精华8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中暑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中暑的原因。

2、了解一些预防中暑的有关常识。

3、知道中暑后如何简单处理。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关于中暑的图片、雨伞、帽子、冰块、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中暑?那你们知道怎么样预防中暑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夏天最容易中暑,而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预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在家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补充身体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

(2)夏天出门时要带帽子或者撑雨伞,不在太阳下暴晒。

(3)从空调房间到户外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冷热变化太大,身体不易适应。

(4)夏天我们活动时不宜太大,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一受热就很容易中暑。

(二)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中暑时会怎么样呢?现在你们来看看图片,看看中暑时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知道中暑之后会怎么样?那你们知道中暑后应该做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如果在我们生活中有人出现中暑的情况,那么我们要发扬互相帮助的好精神,马上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措施也可以请别人帮忙。中暑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下的解救措施:

(1)我们首先要让中暑的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把病人抬到附近阴凉或通风的地方,也可请附近的人帮忙。

(2)也可以让中暑的人喝中草药、多喝白开水。

(3)我们也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4)你们还要告诉爸爸妈妈每天要与幼儿园配合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三)情境游戏:中暑了怎么办?

请幼儿模拟中暑之后的场景,并会用教师提供的道具为中暑幼儿降暑。

(四)学会中暑顺口溜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了解了什么是中暑?从中明白了中暑的原因,预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的预防措施,老师也编了一首预防中暑的顺口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顺口溜)

师;嘿、嘿、嘿、嘿

炎热季节防中暑,

运动时间不宜长,

浅色衣帽最适宜,

最佳饮料淡盐水,

预防中暑保健康。

小朋友拍手、有节奏进行朗读。

中暑课件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

3、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设计意图

孩子们谈论太阳照在身体不是暖暖的了,感觉好烫啊。同时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中暑了,家长多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多喝水,少在太阳光下走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掌握一些防暑的方法,也可开发宝宝们的想象力,来制作一些防暑的用品!

三、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四、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2、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3、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4、制作大草帽

小百科: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课件 篇3

 一、设计意图

夏季,气温炎热。幼儿园是集体户外活动时,易发生中暑现象。如何处理中暑孩子,在入夏时和孩子们聊聊“如何预防中暑”显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二、活动目标

1、有预防中暑的意识。

2、了解中暑的起因以及中暑对身体的影响,掌握预防中暑的简单知识。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三、活动准备

1、邀请儿科专家(利用家长资源)。

2、中暑图片x张、预防中暑图片x张。

3、音乐《健康歌》。

4、调查中暑的原因。

四、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导入中暑

出示图一(体温高晕倒中暑了)

师:他怎么了?

(二)寻找中暑原因

1、你们中暑过吗?你中暑时都会怎样?有什么症状?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

2、中暑这么难受,平时你都是怎么中暑的?(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三)预防中暑方法

1、怎样就能预防中暑了呢?(幼儿议一议)

2、现场咨询专家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儿科专家医生(家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医生。

医生:(出示图片)介绍预防中暑方法,介绍自编“健康数来宝”。

3、幼儿学习健康数来宝。

4、主持人、医生和小朋友一起玩健康数来宝。

(边念数来宝边两两拍手)

5、小朋友和客人老师玩健康数来宝。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暑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知道遇到事情不慌张,沉着、冷静的对待。

3.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知道应该去帮助别人。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卫生纸、毛巾

2.幼儿有过流鼻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流过鼻血吗?小朋友为什么流鼻血?

幼儿根据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回答:不喝水、抠鼻孔、和别的小朋友打架碰到鼻子了。

教师小结: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夏天天气非常的热,非常干燥,这个小朋友是因为没喝上水上火了所以就会流鼻血。你平时抠鼻孔、有时和小朋友打闹不小心碰到鼻子都会发生流鼻血,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也会引起流鼻血。

(二)流鼻血时该怎么办呢?

1.幼儿自由讨论办法,教师听取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小结:流鼻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哭闹,哭闹时鼻血会流的更快,应该沉着冷静找到毛巾和卫生纸去洗手间进行自救。

2.教师讲解自救方法示范: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接着把毛巾用凉水浸湿放在额头上,最后抬起一只胳膊。毛巾热了后继续浸湿放在额头上,等血不流了,然后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擦干净脸。

(三)幼儿练习操作流鼻血自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四)讨论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流鼻血时,你应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1.首先告诉他不要慌张、害怕,帮助小朋友找到洗手间,给他找好毛巾和卫生纸,帮助他控制住流血。

2.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老师或家长,让老师或家长来帮助小朋友进行处理。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流鼻血?

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要多喝水,防止身体缺水上火。小朋友在一起活动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引起流鼻血。如果经常的流鼻血应让大人带着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各种疾病。

活动延伸

1.课下进行流鼻血自救的方法练习。

2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有关发生意外自救的方法。

中暑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2.加强孩子的角色体验。在教学中金星角色扮演:中暑的人和小医生。通过这样的角色表演,学生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

3.注重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到最后阶段时,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编首儿歌,然后小组间交流,这样学有所乐。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竞赛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中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像

2.师问:找一找这段录像中,这位同学身体怎么了?(生汇报)

3.师述:是的,天气这么热,这位同学有可能中暑了。(板书:中暑)

4.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关于中暑的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大热天在户外运动行走的经历呢?说说你当时的身体感觉。(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述说中暑时的.反应,比如,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等)

2.听了几个同学的介绍,老师就象被上了一堂医学常识课。中暑的人反应有亲有重,但通常来说,共同的反应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晕倒)

3.那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呢?(学生根据所收集资料汇报:长时间在户外运动,缺乏水份,在闷热环境下工作等)

(三)预防中暑

1.看来,要健康地度过一个夏天还并不容易,我们还得知道如何预防中暑。(板书完课题:预防)

2.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课前所收集的资料与你们组的同学分享,一起想个好办法,预防中暑。(生讨论后,畅所欲言)

3.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一个良方:按摩穴位。按摩内关、曲池、涌泉几处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中暑。

4.同学们,根据上面你们说的,预防中暑关键要做到哪几点?

5.游戏:正话反说

中暑发生在夏季(NO)

中暑前喝水很多(YES)

中暑的人都会晕倒(YES)

6.编童谣: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现在了解的中暑的知识编个童谣。(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把最好的与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如何急救

但俗话说,防不胜防,如果一个人中暑了,你怎么办?(生小组讨论,汇报。择优一组表演)

(把中暑的人先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补盐水,掐人中,服人丹,打120等)

(五)总结

今天,我们对中暑问题了解的非常清楚,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你们,只要好好的预防,一定能远离中暑。(游戏:大家来找茬。学生们找一找图片中的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最后,我建议把我们刚才的那首童谣说给你现在最想说的人听。

板书:

预防中暑

避烈日

常通风

少运动

多喝水

中暑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中暑的原因。

2、了解一些预防中暑的有关常识。

3、知道中暑后如何简单处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

关于中暑的图片、雨伞、帽子、冰块、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中暑?那你们知道怎么样预防中暑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夏天最容易中暑,而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预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在家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补充身体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

(2)夏天出门时要带帽子或者撑雨伞,不在太阳下暴晒。

(3)从空调房间到户外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冷热变化太大,身体不易适应。

(4)夏天我们活动时不宜太大,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一受热就很容易中暑。

(二)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中暑时会怎么样呢?现在你们来看看图片,看看中暑时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知道中暑之后会怎么样?那你们知道中暑后应该做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如果在我们生活中有人出现中暑的情况,那么我们要发扬互相帮助的好精神,马上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措施也可以请别人帮忙。中暑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下的解救措施:

(1)我们首先要让中暑的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把病人抬到附近阴凉或通风的地方,也可请附近的.人帮忙。

(2)也可以让中暑的人喝中草药、多喝白开水。

(3)我们也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4)你们还要告诉爸爸妈妈每天要与幼儿园配合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三)情境游戏:中暑了怎么办?

请幼儿模拟中暑之后的场景,并会用教师提供的道具为中暑幼儿降暑。

(四)学会中暑顺口溜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了解了什么是中暑?从中明白了中暑的原因,预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的预防措施,老师也编了一首预防中暑的顺口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顺口溜)

师:嘿、嘿、嘿、嘿,炎热季节防中暑,运动时间不宜长,浅色衣帽最适宜,最佳饮料淡盐水,预防中暑保健康。

小朋友拍手、有节奏进行朗读。

 教学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夏天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夏天的酷热也是很明显的特征,让孩子们通过谈话了解夏天虽然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但是由于温度非常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此导入新课,要过一个清凉的夏日,就必须了解一些解暑降温的小常识。

让孩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如何防暑降温的好办法。首先也是通过启发谈话让孩子说出酷热天气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一些烦恼,从而让孩子了解中暑的一些症状,引出中暑的危害,并放手让孩子借助从生活中提炼或是从大人身上获取的经验,小组合作学习谈论防暑降温的方法,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孩子从多方面谈。为了拓展知识,我又在网上找了一段视频,让孩子通过观看视频,又找到了一些防暑降温的好方法。但是我又考虑到在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当的防暑降温的方法,所以,我又找了x个孩子身边典型事例的图片,让大家观察,找出错误的原因,其实开始我是准备了x个图片,但是有一张我觉得离我们农村孩子太远,所以被我删掉了。随即我还引入了观看图片了解小动物消暑降温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不只我们人类需要防暑降温,其实小动物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方法度过炎炎夏日。

让孩子了解处理中暑的方法。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我原打算让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演一演中暑及中暑时的一些简。

小百科: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中暑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暑是怎么回事?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走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二、讨论: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三、补充总结预防中暑还应注意哪些?

1.夏季课间活动量不宜大,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大流汗就多,容易中暑。

2.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不足,午睡能够有效地补充睡眠,同时可以避开中午高温期,减少中暑的可能,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够保障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

中暑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夏季,气温炎热。幼儿园是集体户外活动时,易发生中暑现象。如何处理中暑孩子,在入夏时和孩子们聊聊"如何预防中暑"显得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活动目标

1、有预防中暑的意识。

2、了解中暑的起因以及中暑对身体的影响,掌握预防中暑的简单知识。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邀请儿科专家(利用家长资源)

2、中暑图片1张、预防中暑图片5张

3、音乐《健康歌》

4、调查中暑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导入中暑

出示图一(体温高晕倒中暑了)

师:他怎么了?

(二)寻找中暑原因

1、你们中暑过吗?你中暑时都会怎样?有什么症状?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

2、中暑这么难受,平时你都是怎么中暑的?(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三)预防中暑方法

1、怎样就能预防中暑了呢?(幼儿议一议)

2、现场咨询专家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儿科专家刘医生(家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刘医生(教师扮演)。

刘医生:(出示图片)介绍预防中暑方法,介绍自编"健康数来宝"。

3、幼儿学习健康数来宝。

4、主持人、刘医生和小朋友一起玩健康数来宝。

(边念数来宝边两两拍手)

5、小朋友和客人老师玩健康数来宝。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瀑布的课件(精华8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栏目小编已按您的要求准备了一篇包含“瀑布的课件”的文章,阅读本文或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瀑布的课件【篇1】

紫藤萝瀑布说课课件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紫藤萝瀑布》。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看到一大棵盛开的紫藤萝花后,内心有焦虑悲痛化为宁静喜悦并感悟到生命真谛的事。语言优美、意味隽永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本文的写作背景也较为特殊,是十年期间的故事,特殊的背景造成了时空上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有较大距离,所以基于以上考虑,我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写景的美文”“励志的散文”两点上,围绕这两点就把整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读-赏-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曼妙笔法,感受紫藤萝瀑布之美。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生命真谛。

重点难点

1、重点: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方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导语设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达观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乃自然常理;生活有悲欢、人生有起伏,在所难免。同学们,当挫折和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让我们跟着现代女作家宗璞走近“紫藤萝瀑布”。(教师鼓励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养成学生端端正正写字的好习惯)

导入后,接着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本文生字词较多,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为了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所以第一遍朗读是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断句、语气。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齐读一遍,进一步熟悉文本。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他们认为最美的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词、句、段,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点”,也就是为了凸显“写景的美文”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发现“美点”这一环节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句子并说出他们的特别之处,比如说修辞,当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是会有欠缺的,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句子好,但是究竟好在何处却茫然一片,所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的加以补充,比如说美句、美段中的具有神来之笔的词,在《紫藤萝瀑布》一课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叠词、四字词语和成语,像“东一穗西一串”“蜂围蝶阵”“仙露琼浆”“盘虬卧龙”“忍俊不禁”等等,还比如说作者使用到了“通感”的修辞,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加以补充解释。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总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画龙点睛,并把总结的话用板书表达出来。同时给学生提醒,刚才大家提出来的美词、美句,我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吸收利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第一节课时还留出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现场练习一下,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一写桂花。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尽量学习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写其形、摹其态” ,如果能做到“传其神”就更好了。之所以选择桂花是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都很常见,都是花团锦簇的小花,都有香气。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堂朗读并评讲,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也是给了他们一个暗示:下次再碰到写花木的文章就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环节。

有了第一课时对文本的赏析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解决的就是“悟”的问题,也就是为了凸显“励志的散文”

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这一课时,教师介绍作者宗璞其人其事和写作背景,没有放在第一课时的原因是想把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本身更好的契合起来。由于十年时间离学生的生活已经久远,所以教师需要适当补充十年期间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于“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的疑惑,教师也要简略介绍一下作者弟弟病故的背景,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生死迷、手足情”的疑惑。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融入在了文章中,当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后,就可以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绪的变化,学生也就能感受到在宁静的环境下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学生也会发现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站在紫藤萝花下,时间方佛静止了一般,人、花合一,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此时教师就可以抛出这一课时最重要的问题:“作者究竟在借花抒什么情”,这样的问题是开放式的,答案不惟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体验进行阐述,教师需要总结概括:“作者把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经历结合起来,虽然经历种种波折坎坷,但是始终坚信,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一个人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国家中去,融入到历史长河中去,那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教师的总结其实也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贯彻。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瀑布的课件【篇2】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

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

瀑布的课件【篇3】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本着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朗读并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通过文章重点词句感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了解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重点词句感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

二、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动笔划出来,然后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每组选择喜欢的汇报方式准备汇报。(可以选代表汇报,也可以集体合作汇报;可以说感受、读感受,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交流汇报。

(一)、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雄伟壮观

1、各组汇报。

2、播放课件感受大瀑布的雄伟壮观。

3、谈观看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赞美大瀑布。

4、再引导读。

(二)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逐渐枯竭的现状和即将消失的未来。

(1)学生汇报,师引导读。

(2)面对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大瀑布,你会说什么?

(三)、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感受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举行葬礼的真正目的。

(1)导致大瀑布枯竭的幕后凶手到底是谁?(人类)

导语:人是万物这灵,是最聪明的高级动物,然而,有时人也是最愚蠢的。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们不惜去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奄奄一息,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心。1986年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了葬礼。然而,巴西总统的特殊举动并没有真正唤醒人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还随时随地发生着破坏环境的现象。谁愿意把你听到地或者看到的破坏环境的现象揭露出来呢?

四、堂拓展,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1)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2)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师配话外音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师:此时此刻,不知你有何感受?你又想说些什么?

(4)师总结:同学们,看得出你们都是有责任感的人。是啊!如果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不去关心的话,我们还谈什么学习?还谈什么生活?还谈什么未来?让我们团结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化担忧为行动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五.作业:写读后感

瀑布的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

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

【初学课文】

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瀑布的课件【篇5】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瀑布的课件【篇6】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近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瀑布的课件【篇7】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瀑布的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概念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