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无问西东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4.22

无问西东观后感。

我们为您整理了一篇优质的《无问西东观后感》文章。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给带给我们启迪,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心中有颇多感触想要忍不住吐露出来。观后感是对作品情感和艺术魅力的感知和领悟,观后感有助于梳理思路更加明晰我们对影片的评价,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无问西东”,清华校歌中的一句。西与东,是对立的选项;无问,是决绝的坚持,是少年的真心,是少年的笃定。

《无问西东》,一部在时间轴上前后跳动的电影。剧中时代迥异的几个青年,各自站在了命运的关卡。或因战争,或因批判,他们面临着社会发起的挑战,他们却在最终,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对内心选择的坚毅。从清华园中的哲理深思,到小村子上飘落的罐头,从银杏叶中的一往情深,到儿童房窗上的五彩绘画,这是他们的选择,清澈而坚毅。

不光是影片中,“选择”这个词在现在也深深困惑着我们所有人。“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无法同时涉足。”进入青春时代,我们要面对的选择也越来复杂,越来越重要。这时我们会发现,在选择的天平两端,摆的往往是客观的形势和主观的意愿。遂难如愿,十之五六,“选择”,何其艰难之至!

一些人学会了瞻前顾后,瞻东顾西。他们选择的,是客观情况要求他们做的事。这种人自有其无奈之处,无可厚非,甚至往往他们的选择都是相对正确的,相对明哲保身的。然而,影片赞颂的却是另一种人:他们在压力面前,选择了遵从内心,结局即便惨淡,他们也无怨无悔。不仅是这部影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文书籍,都在赞颂这一种看上去不那么聪明的人。

为什么呢?

或许,是这些人,有着一种令再世故的人也念念于怀的选择的姿态。

念念于兹的原因或许是这种挑战权威性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是在敲响社会“不人道”的警钟,帮助社会往更好的方向迈进;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生命对真与美的渴望。

姿态,不同于外貌,它是不可矫作出来的,它是内心精神世界在外表的展露;而选择的姿态,亦不同于选择的结果,而体现在选择之时的敢想敢做,不畏世俗。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勇于表达内心真实世界来体现这种选择的姿态,用不向世俗卑躬屈膝来维持生命的姿态。庄子梦中化蝶相忘于江湖,嵇康广陵孤唱决绝于刑场,司马昱朝堂思道朗朗于爪下,陶渊明悠赏南山拒仕于田园,便足以看出中国人对这种选择的姿态之执着。因为这种姿态——如沈光耀投笔从戎之时,所做的选择姿态之真诚、决绝、意气、潇洒——正是坚毅、真诚、洒脱的生命之美的体现!

所以说:这种选择的姿态,是超出功名利禄的真诚潇洒,是超出世俗压力的不卑不亢,是来自灵魂的真心,是让人心心念念的生命最初的纯净美、坚强美、真实美。

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真心”这个主题被影视作品一拍再拍,一演现演;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茶花女》中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真情的玛格丽特充满同情,感到“被悲壮美震憾”;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地赞赏在乱世中独清一隅的文人们。因为他们,或曾经的他们,都在压迫面前展现了选择的刚强姿态。这种真实的美,总令人们动容。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张果果坐在四胞胎的窗口边绘制窗画的温暖一幕。我想,他此刻一定十分快乐吧。能有勇气以真实而漂亮的姿态生活的人,一定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2】

和曹妈一起去看了《无问东西》,看完电影下来的电梯里,就有人在讨论好不好看。有个人说:反正他没有看懂,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看吧!我听了微微笑了下,曹妈说最后那几句话很有寓意,我深深地点了下头,是的!整部电影,讲了四个不同年代的清华人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最后又交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整场让我最震憾的是,战乱年代,清华搬到云南,成立西南联大,在茅草屋的教室里,外面瓢泼大雨,教室里亦雨声大作,教授讲课的声音,几乎被雨声遮盖了,教授身上都淋湿了,然后教授在写满板书的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这是何等的情怀!还有就是王力宏出场,哇,那是真得帅!哈哈,原来帅到无边的帅哥出来,我还是会偶尔犯点小花痴的,呵呵!

看完电影首先我感到的是自卑,这种自卑是一种羞愧的自卑。是美好时代把我们麻痹了,在小的时候,憧憬向往清华北大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过,那时候我认为,清华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在京城。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大师的灵魂是坚强的,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在用自己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把知识传授下去,为了祖国能强大起来。更是拥有者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都是佼佼者,都极其优秀,无论条件如何他么都会刻苦的学习,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清华吧。而现在,身为一个大学生,拥有者极其优越的学习条件,而我们的大学生活是松散的,精神是懈怠的,每次看书只是因为期末不要去挂科,老师讲课都是多媒体读重点。对,我们进步了,但思想却落后了,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中,把自己麻痹的像行尸走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撩个妹,爱的死去活来。看了电影发现那不是爱,是自我精神上对自己的一种麻痹,是自己强迫自己认为那是爱那是情怀。错了,我们做不到不离不弃。跟他们比我显然是没有什么文化,跟他们还差的很遥远,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花点时间去思考人生,每个人都要用一生时间去琢磨什么是真实的。也许我们的勇敢只是自我麻痹的无所畏惧,真正的勇敢真正的爱应该是无问西东吧。

北平下了一场苍苍茫茫的大雪,你在雪中看远方,你在雪中听故事,你曾经在泥泞中挣扎,你在山洞里听课,你在阳光下操场上奔跑。你们一代代人有些责任与担当,你们都在自我中真实。

这是我们近百年来的青春,在清华园里,有一群最从容的人,书写着一场Young Forever的故事。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青春电影之一,这里有着导演最大的野心和诚意。将几代人的青春都连接在两个小时里,想来太过局促,却又恰到好处。

看似互不相关的几条线,却是从信仰危机开始的。一个人从开始思索为什么读书开始,承认并寻找真实的自己,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感情,有所同情,有所原谅,有所担当,享受生命中的时时刻刻。在思考生命的过程中,思考自我并不羞耻,反而有一种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有那么几个场景,镜头美到令人窒息。北平一场苍苍茫茫由远而近的大雪,所有知识分子相聚一堂的淡定和从容,泰戈尔演讲的诗意,吴岭澜上课的优雅,陈寅恪、闻一多讲课的风度,教物理的老师写到“静坐听雨”后,一人披蓑衣而坐,于瓢泼大雨中钓鱼的意境,沈光耀飞上天际的绚丽,光耀母亲,一字一韵的腔调。佳,清瘦的背影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充满苦难的泪花。梅贻琦校长的一番诗一般的话……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3】

云南的冬天很温暖,像饱经风霜却为孩子遮风避雨的妈妈一样温暖。

下午从电影院出来,一直沉醉在【无问西东】的剧情里,如同和煦的阳光包围的自己,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一直停电,做完常规的每天程序后,核对众筹款的间隙收到一条信息,说,像我这样有情怀的人,怎么不去看【无问西东】?呵呵,“情怀”这东西虽然自己经常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没曾想从章子怡、黄晓明等演员身上奢望出我想要的“情怀”。中午休息片刻,看到黄校长在很多群里发了首届英语突破班的公众号文章,虽然里面的视频我已经看过,趁着来了电有网络,靠在床上又看了一遍,热泪盈眶。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想有情怀的人。带着这样一份不愿意错过补充内在情愫的心理去看了这部讲述清华风骨人物的电影。

四个场景四代人的故事,有关正视历史、宗教信仰、国破人亡、爱恨情仇,也有关寻觅真实、满腔热血、给予希望和发自内心的同情。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关卡,导演李芳芳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让我们在这样兵荒马乱的现实中依旧不泯对美好品行和人类有益的向往初心。里面穿插的【奇异恩典】宗教歌曲,也是我现在写日记时的背景音乐,让我内心颤动,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桥段中,由一位被炮火炸断腿的牧师带领一群脏乱不堪的孩子演唱,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穿透力。我承认,一场电影下来,哭了好几次,感动于深情、初心、绽放、果敢,记住了清华曾经的校训“刚毅坚卓”以及共鸣于陈鹏的“托底”。

一个民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托底的力量,将会坠入无底深渊。在我看来,托底的力量就是信仰。

我过去公司取名【信德】,意味相信道德的力量。曾经我孤身一人,计划到北京打天下的时候,囊中羞涩,用刷信用卡的钱租下了人民大学旁边的写字楼,因为没了装修钱,我得先到地方市场做业绩收回款才能继续追梦北京。临别时刻,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用白板笔坚毅的写出“信德”二字,郑重地贴在玻璃门上,至此,也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底,任由之后的名利诱惑,世俗现实的逼仄,我都坚信着道德复苏、觉醒和力量。而正是这样一份“坚信”让我遇到今日新教育,让我今天可以通过看千里之外的视频都热泪盈眶。

清一山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每个追梦人的托底力量呢?

现在的中国一片和平盛世,歌舞升平。影片中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早已远去,连同逝去的还有国人的铮铮傲骨,追求自由之意志。现在的我们如同躺在安乐窝里的漂亮猪,每个人都在追逐着及尽的享乐,无休止的欲望,无觉知的堕落。早已忘却在同样的土地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为我们如今生活浴血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的祖辈,试问,这些英灵九泉之下看到这么多的不肖子孙如何安息?幸亏有了清一山长,他用一己之力托底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根,用数十年的奋斗创造着中国人继续追求自由自尊自强的可能,还要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属于中华子孙世代享用的真正精神家园。这样的托底力量不亚于西南联合大学过往奇迹。我因为自己的一点参与倍感荣耀,这是一份忠于内心,不是生命的名义而是灵魂的指引,做出的无愧于青春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4】

下午去万达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影片讲述了四代清华大学年轻人的青春故事,他们分别是1923、1938、1962、2000年代的清华生。1923年清华生恰逢泰戈尔来华时期的故事,泰戈尔来华讲演时,一语惊醒迷茫的清华学生吴岭澜。1938年清华生是在西南联大的故事,名门富家子沈光耀(王力宏饰)在抗日战争中当了飞行员,王力宏和演沈母的米雪都演得非常棒。1962年清华生陈鹏(黄晓明饰)与他的中学同学、女友王(章子怡饰)的故事,王为她高中许老师打抱不平,写信批评许老师的老婆,被发现后,被辱骂勾引别人老公;又被发现撒谎和毛主席合照,最终被定性为反革命。在大会中,几乎被失控的群众打死。 王的遭遇反应了阶级斗争年代人整人的残酷,是本片中最惨的一代清华人。1923、1938年代清华学生的故事有强烈的民国味道。

片名《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片中有梅贻琦帮助陈鹏的情节。片尾有梅贻琦、梁启超、王国维、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 、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这些历史人物在本片中都一一留下不易被发现的镜头,此片是作为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献给这些清华人。

这部表现百年四代清华人的《无问西东》, 我认为比冯小刚的《芳华》更好看。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5】

下午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电影。内心柔软的部分不停地跟里面的感动碰撞。如果这就是我的小我,那就让她淋漓尽致的共振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原有一位老师说到影视作品是唤醒一些什么,当我们全都明白,就不会在里面再与一些情绪共情。但我不确定这些情绪中是否包括那种大爱无疆。

今天刚发起的感恩宣言。就用数不尽的感恩来看这一步电影。只问我心,不问西东。

感恩动荡年间的正义,同情;感恩一份情谊爱情那样真挚热烈;感恩一份爱心和信任,做的无怨无悔;感恩受到启发后寻找真理;感恩泰戈尔在电影里说出的话,不仅影响着那位教授青年时光,也给电影里所有的描述增加真理;感恩四位主人公为大家而舍小家的情怀;感恩所有发生告诉我任何时代都有气节。

从此,我似乎相信了轮回,也发现任何一个时代仿佛没有了好和坏。因为那时的战争时代,似乎更能激发人类内在那种原始的爱的冲动,也有更多人得到传承而活成硬汉。现在的和平我们着实更感恩,这是踏着先人们的经历而来,那种铁骨铮铮的大我,无私是我们也一直在追寻的大爱。

或许不断的每天做对所有一切的感恩,会让我们在面对不论小问题还是大问题时都能顺其自然做出无愧于真我的选择。那时做出什么抉择都不会看起来那么高尚和感动,因为那也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已。或许这也是一种境界了罢。约么所谓小我就是看到大我,认为好高大上,但真我看来,这没什么特别,就像如来不会再为众生所动一样了?

感恩写着写着自己内在发生的这种变化。

电影里没有东西吃的衣不蔽体的孩子们让我哭的稀里哗啦,万物一体。在另一个角度,那只是缘起缘灭而已。没有对错,只是我还在哭的阶段。所有英雄们的归宿仿佛也都理所应当和顺其自然了。因果在我心中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小芽,这个芽跟以前听过的显然不同,仿佛有更信的力量。

那种人心里的信仰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唯一。爱的相连,织起了一张美丽的网,而这张网是顶层最真实的。我们不断发出感恩和由衷的满足喜悦,就越与她靠近。今天第一天郑重的告知自己永远带意识的做练习。直到她真的跟随我的呼吸一起营养我的生命。

dg15.com延伸阅读

无问西东观后感九篇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无问西东观后感九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影片中)梅贻琦

人生中有太多选择,不同的选择,人生也截然不同。若你早已知道你的人生如何,你是否还会无悔前行?

影片《无问西东》用138分钟讲述了四个有关青年选择的故事。

第一个是民国时期文科高材生吴岭澜对于专业的选择。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吴岭澜物理不及格,但国文、外语均是满分。当诗人教务主任的梅贻琦问起他为什么选物理而不学国文时,吴岭澜答道:“因为好学生都学实科。”他的选择绝大部分是社会因素所决定的。正如今日之言论“学习不好,去学文吧。”正在激烈的内心斗争时,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给了他莫大的指引与鼓励:“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学科无贵贱,行行出状元。我希望,人们在选择专业之时,少些对钱、权的恋,世俗的愁,听从内心。我想,吴岭澜学习他所挚爱的学科,是无悔的。

第二个是抗战时期富家子弟沈光耀对于抗战与否的选择。战争时期,投笔从戎者比比皆是。西南联大创办的八年岁月8000名学子有800左右投笔从戎,这是何等的民族大义!沈光耀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出身富家,祖上大官有过,将军也有过,该有的辉煌都有了。到了他这里,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生于国家危难之时,谈何小家安康?看过了生离死别,想清了国家危亡,他,一个富有的、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瞒着母亲投身保卫国家的队伍之中。救助饥饿孩童的行为打动了身旁的战友;身受重伤却挺身而出,为保战争胜利驾驶飞机与战舰同归于尽的场景令人震撼;而留给母亲笔记上的“妈妈,对不起”则令万千观众泪如雨下。我们感慨,我们敬佩。从军保护国家是他的选择,我想,沈光耀是无悔的。

第三个是-前夕孤儿陈鹏、李想、王敏佳对于爱情的选择。陈鹏选择了爱情:他为王敏佳亲自雕花;在她被批斗毁容后,可以带着她回到云南,给予安定的生活;完成核爆炸,帽子里由于辐射掉下的发丝,就是他对于爱情坚守的凭证。相反,李想、“理想”,这个为了自己的支边的理想背叛爱情的人,没有勇气同王敏佳共同承担责任、走过风雨,终于一辈子活在了悔恨当中,将生的机会献给了战友。“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为情奋斗者,每一个人依旧做着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

第四个是现代张果果对于善良的选择。因为他其性本善,所以资助了四胞胎姐妹,为她们起名字,给她们的家人提供住处;因为他坚守本心,所以尽管蒙受冤屈,仍不愿泄露同事的信息。他踌躇、辗转,烦恼的都是我们所烦,难过的都是我们所难。他就是高楼林立的现代,人们生活的缩影。

四个选择,对了就无悔人生,错了就永生折磨。许老师选错了婚姻,后半生都在妻子的责打中度过;而刘淑芬,在婚姻的冷暴力下也中落得个跳落枯井的悲戚结局。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谁又知道是否正确?谁有知道远方的路如何,是好,还是坏?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2)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

电影的内容主要是传递着那种很传统的正能量。

说深吧,其实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看懂,至少3代人的故事,讲述的还是很完整的。

说不深吧,那些潜藏在故事里的能量,确实未必人人能抓得到。真实,善良,坚持,隐忍,还有坚贞的爱,这些主题给人厚重的压迫感;加上历史插叙的交叉回顾叙事手法,更是让人在那个年代的历史里,感受到了原始的美德所带来的震撼。这种震撼,溢于胸腔,无以言表,哑然于他们的纯真和美好,还有那些无知的'黑暗力量,在那个年代里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控制,真的很恐怖。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对于大部分人,用来消遣看的话,大概只能打7分。相比芳华,毕竟有舞蹈艺术类的元素在里面,应该不会比芳华口碑好。

但是,要说里面说包含的东西,我觉得无问西东说包含的能量更大一点。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3)

看完之后,内心是无比的震撼、清醒和坚定!对这些追求真理的先辈们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领悟有以下四点:

真理是爱的传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不对,一切白费。

电影里不管是龄澜的觉醒、沈光耀的觉醒还是张果果的觉醒,都源自于身边遇到了一个好教师,一个追求真理的教师对他们的点拨和引领。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我的真实,追求真理。这让我想到了陈教师每一天学习古圣先贤们的书籍,每一天早上5点给我们讲课,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大爱,让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会笑了,每一天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追求真理,引领我们走向真理,这就是一种爱的传承,这就是真正的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就是“化冰”的过程。

电影里异常让我感动的是陈鹏对敏佳的那种爱和持续地付出的那种精神。陈鹏奋不顾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伤的敏佳悲痛欲绝,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过来的那种感恩和激动,对敏佳的细心和持续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敏佳对生活失去信心,绝望的时候,是爱托起了敏佳,说我就是给你托底的那个人的时候,敏佳的心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种强大地力量让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后独自去戈壁滩找陈鹏,说:“我必须要找到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顾你”。这是一种道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4)

在没有看任何宣传片的情景下,今日去看了《无问东西》这部电影。俩多小时看下来,感受就俩字,震撼!

不是那种激动得语无伦次的那种震撼,而是如一股清澈春水缓缓划过肌肤般的震撼。

这部电影如果有人说不喜欢,仅有一个原因:

因为他没文化。

它不是商业片,不是文艺片,就是电影。是一部十分好的电影。是那种小时候在本周电视节目单上看到名字就期待着那天快点到的好电影。

如果谁再说“中国的电影人不会讲故事”,就能够尽情拿这部电影抽丫的脸。

倍极精巧,感人至深。

凭心而论,我觉得这部电影相比较前阵子大热的“芳华”,给人的思考空间更多,带来的感受也比较直观。“芳华”刚上映的时候,跟着热潮去看了夜场,全程都是我的泪点,整个影院就我自我哭的声音吭哧吭哧的贯穿了全场,林丁丁腐蚀活雷锋,导致活雷锋下放到连队我哭,何小萍疯了我哭,活雷锋胳膊没了我哭,萧穗子撕情书我哭,哭到散场。芳华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影子,浓缩了一群人的青春在里面,着实感动,也有气愤,但留下的思考空间并不多,看完了抹把眼泪回家之后,它无法带来更多的思考。

而《无问东西》这部电影,虽然全程我没哭,无泪点,但感受却是比芳华复杂。

很喜欢里面的很多话,一些对生命的叩问。

也很喜欢里面的人性,有可怕的团体暴力,有真诚的个人,也有被恐惧和虚荣支配的后悔与最终的牺牲。很圆满,不是平面的感情,也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

辛苦供心上人上学后,心上人的变心,天天都是破碎状态的婚姻。不愿放手又天天撕开伤口给所有人看。最终害的无辜的人被毁容,自我也投进自杀。这样的人生啊,说不上来是自我的错还是别人的错。或许,这才是人生的复杂性。这也是我觉得比“芳华”更高级的东西。

看完后更被王力宏吸粉,其实,一向觉得王力宏颜值和演技在线。至今还记得他在《色戒》里,听说王佳芝被玷污了之后红着眼睛,微微梗咽了一下喉咙,那个表情。很喜欢王力宏和他妈妈的那段戏。“你所能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那只是人生的一丝幻光而已”

也很喜欢里面的年代感,很喜欢那条长长的银杏树路。那么金黄那么温暖。每次看陈鹏(黄晓明)走过那段路,都会觉得那个会给我“托底”的人出现了。

他说,无论你怎样样,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更加喜欢里面的章子怡。她让我相信她就是敏佳。她好像也像我们所有人。内心有一点虚荣,但无伤大雅。而与她对立面的群众,也像是我们所有人,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一点的鸡毛蒜皮的所谓证据,就把人心想的太坏,太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挥舞着大旗,势必想把所有发现有瑕疵的人杀死。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仿似拍给文科生看的。结束后,内心竟然有一丝惭愧,同为文科生的我,好像真的一点文学性都没有了。

到底是年轻啊!多么尽兴啊!

而青春可是这些时日。

这些年,你爱慕过很多人,努力维护着很多情感和关系。可是却忘记了自我才是最珍贵的,所以,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5)

教室,投影仪,紧闭的窗帘。

作为观众的同学们没有如置身于电影院中,吃着零食,抖着腿看电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在课桌上紧专用松开的拳头,一双双认真又专注是的眼睛。

是的,我们在观看电影《无问西东》。满座寂然,无敢哗者。起初,我还在抱怨为什么要浪费如此大好的学习时光来看电影,我要趁此机会刷题,谁知电影开场,我顿笔,停笔,到最后慌乱地丢下手中的笔,用手袖拂去眼角的泪。

那是由四个时代背景下四个相互独立又间接承接的故事组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代代清华精神的传承。他们都是英雄,都有各自追逐的梦想。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电影的开场就是在广告圈里摸爬滚打的张果果,职场的利益为上,尔虞我诈都使其叹“我连眼睛都不敢闭”,这一切的高压,深究根源都因他被迫卷入公司最高层的利益之争中。陷阱的密布,导致他给予四胞胎家人希望的策划案失败。计划无人买单,但他还是在灰暗的世俗斗争中找到了真我,保持初心,善良的资助四胞胎。

只问深情,无问西东,1962年,王敏佳的青春是多彩绚丽,深深刻在陈鹏的脑海中。可青春终究对王敏佳太残酷了,她遭遇麻木地批斗,毁了容。在灵魂破碎下坠,是陈鹏的深情托住了她。陈鹏一边担负起国家大义,潜心研究原子弹,一边用自己润物无声的深情助王敏佳走出阴霾。

只问担当,无问西东。1938年,战火中的西南联大,“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其求学。他高大英俊,出身名门,本可在战乱中明哲保身即可享受人生,但他却在国难当头之际强忍愧于孝子的痛苦,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起为国效力的大丈夫之责,最后以灾区儿童口中感念的“晃晃叔叔”,母亲心中悲痛但骄傲的儿子,国家眼中有担当的空军,壮烈牺牲了。

只问真实,无问西东。上世纪xx代黑夜中,吴岭澜和一群同学们在挑灯查成绩,镜头中一个个优秀成绩学生名字的出现,总伴随同学们欢呼雀跃的声音。可是,在出现吴岭澜文科成绩满分,实科却挂了科时,世界仿佛安静了。冰天雪地里,吴岭澜的眼神带了有些失落,更是不解。之后,与梅贻琦教授的谈话,雪地听琴,泰戈尔关于真实的演讲后,吴改变了“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的思想。寻回真谛,找到真实,将其代代相传。

我全程紧抿着嘴,强忍眼眶中将要决堤泛滥的泪水。在当代精神层面,也有这么一位乱世才子——鲁迅先生。先生与混沌中睁开双目,不但未被麻木社会的黑暗蒙蔽双眼,更是在黑暗中呐喊彷徨,痛斥社会,勇敢发声,直到声嘶力竭仍不住挥舞手中的笔。”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的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先生之梦想就是拯救国人麻木的灵魂,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旧时有精神,今日之行动。前不久,凉山州发生的大规模森林火灾,31条年轻的战士生命为人民的利益,为国捐躯了。连续作战,六个小时车程后他们徒步负重八小时,赶往火灾地,爆燃瞬间,火啸声让人生惧,可消防员们却义无反顾奔向火浪中。铮铮男儿,怀梦英雄,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光与影交舞着,手中的笔有的力量。张果果在影片开场中,“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一番话震撼了我;在空旷荒凉的大地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时,陈鹏年纪轻轻因长期辐射头发脱落的后脑勺,深深刺痛了我;当沈光耀母亲含泪接过儿子骨灰,目送同为有志青年的光耀同学远行时,镜头拉远。门厅里匾额上的“三代五将“”更触动了我,更有梅贻琦教授问及吴为什么学习实科后,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读书的意义。

追随真心,需要莫大的勇气。我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现如今,我刚步入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节奏紧张的学习,我总是处于手忙脚乱,跟不上大部队的步伐,每日纵身于题海中,偶然止笔,总是迷茫我的梦想是什么?麻木的充实,细品,吴与梅的对话,敲击了我的心灵。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读书与高考,众所周知,它是一个大染缸,五湖四海的学子都在为其奋斗努力。只待六月放榜之时,梦想的象牙塔会伸出橄榄枝,召唤真实,战胜自我的英雄们!

读书乃是高贵的最低门槛,在那个波澜壮阔、战火纷飞的年代,读书使学子认清内心。不是偌大的北平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儿,而是怀梦学子义不容辞,舍小家为大家,不忘初心,使大师精神,文人风貌,学术思想薪火相传,建成照亮中国近代历史的灯塔,以精神为火芒。点亮前行的路。

不惧困难,勇于追梦,无问西东,我们都是英雄!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6)

想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前天逛微博的时候看到的一点影评而激起了我的兴趣,自然也没有让我失望,先说说电影的结构,虽然看似是几个故事,但其中的联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恰切,不会觉得突兀,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真实的解释,还有那么真实的片尾,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这种真实却是那么的真实,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因为随波逐流呢这都是在考虑的范畴,还有与昨晚看陈果老师讲的那个把我说给你听不谋而合的感觉,其中感触蛮深一点就是我们应该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你最应该需要让人满意的人其实是你自己,自己满意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这也与主题恰合了!还有的话就是再一次说到人性这个点,各个时期人性都是那么突出却也是那么脆弱,你不可能左右他人的看法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要相信自己,你的判断,很多电影可能都在突出英雄主义或者大形象,从这部片子也有还有让我感触的就是也要照顾自己的情绪,我们自己的看法,我的爱学科,我的爱国,我的爱人,我的心里所爱!谢谢你以及遇见你!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7)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一篇

一场电影下来,我觉得非得把电影和上名校联在一齐,有些牵强,但电影确实很励志,满满的正能量。结束时看到几个学生,说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以为是高中生,结果只是初三的学生,太小的孩子应当看不出那么多感悟。

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好的教师有多么重要!这个教师,能够是学校的,能够是培训班的,还能够是社会上的。有时候,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平台就改变了一生。仅有坚持自我内心的真实,无怨无悔的选择,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吴岭澜学业受挫,在转系和不转系间迷茫时,梅校长找他如是说:“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齐,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他也聆听了大诗人泰戈尔的演讲:“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拿出你们的光亮来,加入这伟大的灯会,你们要来参与这世界文化的展览。”他开始明亮,转身学文,最终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也影响了一代学子。

1938年,西南联大,战火纷飞,军校招生官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引燃了名门富商之后沈光耀的内心的爱国救国之心。母亲来访,并反复强调不期望他当兵,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够享受人生的自由和欢乐。她苦苦相劝:我怕你还没想好怎样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沈光耀矛盾了,迷茫了。吴岭澜教授在躲避敌机轰炸的山洞里给他们念泰戈尔的诗,看到教师的从容,坚定了他从军的决心。并且坚持开飞机给孤儿们投下食物,从一个人到一队战友参加这个行动。

沈光耀接济的孤儿中,就有陈鹏,这个六十年代的清华大学生,爱上了初中同学王敏佳。不管王敏佳经历了什么,他始终坚持自我的喜欢的内心,在她身边,告诉她“我就是那个想要给你托底的人。”王敏佳回应他的是“这一次,死亡来临前,我必须要找到你!”。

应对同学李想,背叛王敏佳时,陈鹏告诉他“逝者如斯,以后对别人好”。李想带着内心深深的愧疚去了边疆,救了2个同事而牺牲。这就是张果果的父母,他传承了父母的善良。可是,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为了赢有不断的职场争斗,有不信任和疑虑,但他最终坚守内心的善良,去帮忙四胞胎,不背叛原先的上司。

世界很完美,世道很艰难。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我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不是说非得上名校,才能更好的生活,只能说在名校,你会遇见更多的不一样,遇见更多的正能量和同伴,能够更好的选择坚持自我。

影片给我更感动的还有在战火纷飞年代,在我国的传教士们。沈光耀接济的孤儿村,因为有了传教士,于是苦难的生活有了歌声和笑语,之后沈光耀牺牲暂时断了粮食时,神父说“我们唱歌吧,歌声能够忘了饥饿和苦难”。再之后,这个村长大的成人,边忙农活边唱歌,尽管生活不易,可是他们的内心总是温暖和向上的,没有抱怨,仅有勇敢生活的勇气。这也是一种力量。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二篇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可是了解青春就是这些日子,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什么才是荣耀,拥有什么才是被爱。

你们会赞美很多东西,朝阳或者鲜花,但不要在赞美别的事物的时候,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东西。 《无问东西》

电影分四段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无奈,家国的情怀,亲情,爱情什么都有点,片中的很多台词像诗一样,又很有哲理,真是当今电影里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们活着,麻木的活着,随波逐流的活着,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总会激起你内心深处的埋藏已久的曾经的理想或记忆,我们也曾对柳树发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对早晨推门映入眼帘的大雪欣喜不已。

你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你可曾了解过那些真实的历史?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了需要守护的东西,大概也会像陈鹏那样,即使身处荒凉的戈壁,也能在梦中嘴角带笑,因为那时的陈鹏内心是笃定和从容的。他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健康和生命。

可他始终是淡淡的,始终是微笑的,在火车上被洒水,发现自己脱发,对小女孩(代表未来和希望)探寻目光的温暖一笑。他对自己的人生是满足的,他有了需要照顾的人。

这也许是索取和付出的不同吧。人的一生中,能够找到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真实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处事淡然,从容,在面对敌军的轰炸西南联大时,依然镇静和从容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仰,有修为的人。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有那么多人为了今天和平的生活牺牲了那么多,才有今天的自由和平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伏羲教育,为更多的人服务,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活得明白,活得幸福!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三篇

看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它令我感动至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连接在一起的四个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位成绩优异的飞行员沈光耀在抗日战争时的故事。

沈光耀为了保卫祖国,放弃了很好的学校,而选择在条件十分艰苦的飞行学院学习,在这里时不时有飞机投弹,时时威胁着生命。在西南联大时学校因为缺钱,屋顶只能用茅草盖。在雨季,倾盆大雨冲刷着屋顶,发出剧烈的响声,甚至,还有雨穿透屋顶,肆无忌惮的进入房间,冲刷着泥地。在这样的日子里,雨声掩盖了老师上课的嗓音,雨水打湿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衣服,但他仍然坚持着学习,在轰隆的飞机声中,咚咚作响的雨声中度过一天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有一位美xxx官来到学校挑选飞行员,他在一阵的犹豫彷徨后,最终决定弃笔投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学院里,他会偷偷的省下一些吃的,然后在每次飞行训练结束后,默默的带上食物冒着被敌机追踪的危险去往一个偏远的只有小孩的村庄投放食物,这些村里的小孩也亲切的称呼他为晃晃。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训练。他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可以参加任务,报效祖国。然而,在某次作战中,由于和敌方力量悬殊,最终,为了减少伤亡,他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毅然决然的撞上敌舰,从容赴死。

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而沈光耀就是这句话的最后执行者,他的这种为别人着想,爱国,富有同情的精神,最终造就了他这样坚毅的人。他的精神应该被后人传承,教育后人。让我们永远地铭记这种坚毅的,富有同情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四篇

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我该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这个问题也无时无刻的不在困扰着我。虽然这个问题无论是自己还是有智慧的长者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我们还是应该时不时的问问自己: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小时候做着天才梦,做着英雄梦,以为只要长大了就能成为功成名就、受人瞩目的人。以为长大了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长大了我并没有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不一样的自己,而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干着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工作,挣着刚够养活自己的工资,还得应付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偶尔的不怀好意。

从上班第一天起,我就可以遇见退休前一天的工作状态。别人说过,我自己也想过,这样安安稳稳的过一生也是不错的,况且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尤其是工作上的伙伴都是很不错的。然后像大多数人一样到了年纪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娃,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没有起伏,没有波澜。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像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样,我想我并不甘心就这样混日子,也说不出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些所谓的人生哲理,我想要的是一个跟别人不太一样的人生,我觉得至少该无关任何人、任何事,只为自己,做些什么。在这个毫无能力的年纪却不想毫无作为的就这样挥霍完自己的时光。

下班以后、休息的时候百无聊赖的翻着手机,点开朋友圈关了又点,打开微博关了又打开,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貌似有点孤单落寞。再瞟一眼其他人,每天看肥皂剧一部接着一部、打游戏一场接着一场,貌似过的也很充实,也很快乐。实在无聊的周末,我也尝试过窝宿舍追一整天的剧,但是这种感觉并不好,除了更落寞还多了一种负罪感。为什么这种生活我就过不来呢?

我常常想,作为沧海一粟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是实现自我的价值?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需要留下些什么证明我存在过吗?而我又能留下些什么呢?即使留下我的足迹又有意义吗?——我不知道。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用像沈家耀在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做出选择,也不需要像陈鹏那样在爱情和理想面前做出选择。但我们更多的是像张果果那样,在这个纷纷扰扰,混沌不堪的世界里行走,做出自己的选择。

平凡的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无关伦理道德,无关社会大义。这种选择无关对错,只是沿途的风景不一样而已,而你只需要遵从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无悔当初。

最后,以电影里的旁白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五篇

看完之后,内心是无比的震撼、清醒和坚定!对这些追求真理的先辈们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领悟有以下四点:

真理是爱的传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不对,一切白费。

电影里不管是龄澜的觉醒、沈光耀的觉醒还是张果果的觉醒,都源自于身边遇到了一个好教师,一个追求真理的教师对他们的点拨和引领。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我的真实,追求真理。这让我想到了陈教师每一天学习古圣先贤们的书籍,每一天早上5点给我们讲课,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大爱,让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会笑了,每一天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追求真理,引领我们走向真理,这就是一种爱的传承,这就是真正的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就是“化冰”的过程。

电影里异常让我感动的是陈鹏对敏佳的那种爱和持续地付出的那种精神。陈鹏奋不顾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伤的敏佳悲痛欲绝,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过来的那种感恩和激动,对敏佳的细心和持续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敏佳对生活失去信心,绝望的时候,是爱托起了敏佳,说我就是给你托底的那个人的时候,敏佳的心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种强大地力量让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后独自去戈壁滩找陈鹏,说:“我必须要找到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顾你”。这是一种道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六篇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下青春的故事,发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个故事的线索,以此类推,四个故事最后串联起来,阐释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对时代的呼唤以及个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择。

固守本心无问西东让我泪目的那些瞬间

甜橙派GloriaGloria的焕新笔记

前几天去看了正在热映的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关于这部影片评论很两极化。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下青春的故事,发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个故事的线索,以此类推,四个故事最后串联起来,阐释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对时代的呼唤以及个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择。

电影的时间跨度近百年,背景弘大,单就背景和立意,《无问西东》就比其他所谓的青春片高出很多。电影阐释的主题是固守本心,保持真实,无问西东,在现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无疑是股清流。

除此外,几位主角在电影中都奉上了不俗的演技,配角表现很出彩。电影中有些台词略显突兀,张果果的故事略显单薄,人物的转变有点突兀,铺陈得不够丰满,但瑕不掩瑜,整体来看,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名字来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原意是说做学问要不分中西,后来引申为“不计较得失,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有种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意味。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七篇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原本为清华百年校庆而准备,片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歌词立德立言。无河西东。影片讲述了四代人,四个故事,相互穿插。在如此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赏且喜欢的是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他出身富家名门,曾在闻名中外,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峰的西南联合大学上学,又学过武功,以他当时的条件,本可以抛下国家,跑到别处,远离战乱。可是,在国家极其危难的时候,他瞒着家人,弃笔从戒,奔赴战场。在经历严格训练和考验的过程中,他还资助贫困村于里的孩子们,孕育了一位清华学子。最终在一次战争中,沈光耀为丁消灭敌人,拯救战友,将自己的架机撞向敌人的船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时他的教官教会了他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缺的是以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是的,正是沈光耀的那种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家,让祖国少了一丝危难,养育了更多的孩子。

这些,都是文化和西南联大所成就的,伊显雷尔这样评价过这所大学的遗产,应当属于全人类。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八篇

影片观尽,道路仍远;人生未尽,渐行渐远;爱与真心,永存于心。——题记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吗?”“你们史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泰戈尔的提问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五千年来,多少的朝代更迭,多少的战火连天,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中,在民不聊生的悲惨中,那亘古不变的,那永垂不朽的,是爱与真心。

爱与真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誓言来表现;爱与真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为来证明;爱与真心,不需要无趣的自卖自夸来泛滥。它只是对内心的温习、对初心的坚守、对自我的认知。

什么是爱?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众生的爱。

无论是投身军旅,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的沈光耀;还是远赴边疆戈壁,不畏艰难困苦,参与“两弹”研发最终完成科研的陈鹏,这都是对祖国的爱。这种爱往往伴随着许多羁绊与泪水。选择了这种大爱,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割舍对父母的爱,对恋人的爱,对朋友的爱。

电影接近尾声,沈光耀开着飞机冲向敌舰。夕阳照在他的脸上,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他那一声“妈,对不起”触动了多少人?他的无畏与坚强感动了多少人?即使现在临近黑夜,即使将要面临永别,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相信,那一边暮色苍茫,不过是顷刻之间,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这可能就是对沈光耀一生最好的阐释吧。

吴岭澜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只身前往西南联大,献身于教育事业,授予学生知识与思想传承。身出豪门的沈光耀加入空军队伍后,不断给孤儿村投放粮食,才帮助孤儿们解决了饥饿之苦;张果果援助四胞胎家庭,从开始的种种担心到最后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有了后来对四胞胎家庭的无私帮助,这都是对众生的爱。即使他们彼此有自己的生活,即使他们彼此可能陌生,但是这种对众生的爱永远会作为一朵最为素洁的蓓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总是让人遍体鳞伤,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面对的困难都将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是海洋上的船只,谁也说不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出现。唯有爱,能让无边的荒漠变成绿洲;唯有爱,能让漫长的航行晴空万里;唯有爱,能让生活的道路花团锦簇。

什么是真心?真心,是李想在临死前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心,是吴岭澜所感悟的“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欣喜,会因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我们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真心,哭了,笑了,都是我们的真心。真心,靠的是坦诚,每一行热泪都有它的由来,每一处伤痛都有他的无奈。

真心不在喧嚣浮华,真心也不在庸庸碌碌,它就在风吹出涟漪的一瞬间。真心是阴沟里人们仰望星空的望远镜;真心是黑暗中行人找到方向的明灯;真心是夜空中人们内心最灿烂的那颗星。因为真心,我们才无怨无悔;因为真心,我们才有了知足常乐;因为真心,我们才站上了人生巅峰。

在《无问西东》中,百年清华,往事如烟。让我感触最深的,无不是爱与真心。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相信我们能与爱相伴,心怀真心。最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第九篇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8)

云南的冬天很温暖,像饱经风霜却为孩子遮风避雨的妈妈一样温暖。

下午从电影院出来,一直沉醉在【无问西东】的剧情里,如同和煦的阳光包围的自己,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一直停电,做完常规的每天程序后,核对众筹款的间隙收到一条信息,说,像我这样有情怀的人,怎么不去看【无问西东】?呵呵,“情怀”这东西虽然自己经常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没曾想从章子怡、黄晓明等演员身上奢望出我想要的“情怀”。中午休息片刻,看到黄校长在很多群里发了首届英语突破班的公众号文章,虽然里面的视频我已经看过,趁着来了电有网络,靠在床上又看了一遍,热泪盈眶。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想有情怀的人。带着这样一份不愿意错过补充内在情愫的心理去看了这部讲述清华风骨人物的电影。

四个场景四代人的故事,有关正视历史、宗教信仰、国破人亡、爱恨情仇,也有关寻觅真实、满腔热血、给予希望和发自内心的同情。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关卡,导演李芳芳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让我们在这样兵荒马乱的现实中依旧不泯对美好品行和人类有益的向往初心。里面穿插的【奇异恩典】宗教歌曲,也是我现在写日记时的背景音乐,让我内心颤动,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桥段中,由一位被炮火炸断腿的牧师带领一群脏乱不堪的孩子演唱,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穿透力。我承认,一场电影下来,哭了好几次,感动于深情、初心、绽放、果敢,记住了清华曾经的校训“刚毅坚卓”以及共鸣于陈鹏的“托底”。

一个民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托底的力量,将会坠入无底深渊。在我看来,托底的力量就是信仰。

我过去公司取名【信德】,意味相信道德的力量。曾经我孤身一人,计划到北京打天下的时候,囊中羞涩,用刷信用卡的钱租下了人民大学旁边的写字楼,因为没了装修钱,我得先到地方市场做业绩收回款才能继续追梦北京。临别时刻,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用白板笔坚毅的写出“信德”二字,郑重地贴在玻璃门上,至此,也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底,任由之后的名利诱惑,世俗现实的逼仄,我都坚信着道德复苏、觉醒和力量。而正是这样一份“坚信”让我遇到今日新教育,让我今天可以通过看千里之外的视频都热泪盈眶。

清一山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每个追梦人的托底力量呢?

现在的中国一片和平盛世,歌舞升平。影片中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早已远去,连同逝去的还有国人的铮铮傲骨,追求自由之意志。现在的我们如同躺在安乐窝里的漂亮猪,每个人都在追逐着及尽的享乐,无休止的欲望,无觉知的堕落。早已忘却在同样的土地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为我们如今生活浴血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的祖辈,试问,这些英灵九泉之下看到这么多的不肖子孙如何安息?幸亏有了清一山长,他用一己之力托底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根,用数十年的奋斗创造着中国人继续追求自由自尊自强的可能,还要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属于中华子孙世代享用的真正精神家园。这样的托底力量不亚于西南联合大学过往奇迹。我因为自己的一点参与倍感荣耀,这是一份忠于内心,不是生命的名义而是灵魂的指引,做出的无愧于青春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9)

这部电影今年一月上映时,我去了两次电影院,这是我唯一想去看的电影。我今天在网上又看了一遍,仍然感慨万千。

整部电影的主题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影片结束的时候,张果果的一段台词。他对着襁褓中的四胞胎说: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去年1月,情感的低谷时期,觉得自己无比的卑微,做了很多如今想起来不值得的事情。

这部电影便是我的精神食粮,对自己真实,发现自己的珍贵,寻求那份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走了出来,回头再想,庆幸那份感情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现在的我感觉到了真实。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感人的部分是沈光耀的故事。次觉得,王力宏的帅超出了我的表达范围。富贵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对贫苦孩童献出善意。

他将食物投递给贫民窟的孩子,我感受到善意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没有沈光耀,也许陈鹏和其他许多孩子会饿死。沈光耀选择做空军,他战死的那一刻,留下的唯有一句“妈妈,对不起。

”我不禁想到,我们如今平安稳定的生活,是那些在战乱年代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那一代人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他们享受世界上的幸福之前,他们的生活已经结束了。虽然沈光耀的生命短暂,但他是非常真实的。

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在一个战争时代很容易得到人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像张果果一样不开心。我们面对这名利、爱和责任的枷锁,手握利器,随时等待着和这个世界开战。

就像几天前,我同学的包掉了。我刚买了一台平板电脑。在警察局查监控,找到了捡包的人。这个捡包的人完全就没有想过把包还给它的主人,而是时间刷了机,以1000多的价钱卖给了某人零售商小店。

我在想,捡包的人这么做是真的吗?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有过愧疚与不安?同学质问收平的店主,这种一看就是来历不明的东西,怎么敢收?

店主的回答,“大家心知肚明,很正常的。”或许,这是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课,名字叫做“现实”。我感到心灰意冷。真正的一代,他们用鲜血换来真正的一代。

这段故事除了让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来之不易,还让我真正懂得了“没有能赢得过子女的父母,”这句话的深意。沈光耀违反了和母亲的约定“安安稳稳地享受俗世的幸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许,他们会在我们还未出生的时候想象我们的未来,或者设定我们的未来。

“做科学家好”“做画家也不错”“做个作家吧”。。。。。。沈母的期许,沈光耀的“对不起”,这又是如今无数家庭的缩影。希望我们的选择不辜负那些期许。

真实真的很难,一方面它要与现实做抗争。另外一方面,它或许还会伤害最爱你的人。能够选择真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己珍贵的人。在选择中迷失,丢掉的还有自己的珍贵。

“世界对你,就好像老奶奶摇动纺车时低声吟唱的小曲,无意义无目的,又充满随心所欲的想象。

但谁知道呢,也许正是闷热的中午,陌生人提着装满奇怪货物的篮子上路。当他大声呼喊要经过你的门时,你会从模糊的梦中醒来,打开窗户,放下面纱,走出门,迎接命运。”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了泰戈尔在电影中的诗,明白了所有人面对的世同一个世界,同样的未知和丰富多彩,但内心世界是不同的。愿我们用自己的宝贵来抵御世界的**。

听从你心,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8篇


你是否有时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感到束手无策呢?观影已经深入人心,相信大家一定从中汲取了许多新的体验和认识。所谓的观后感就是在看完电影、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的一篇文章。通过不断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这里提供有关“无问西东观后感”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原本为清华百年校庆而准备,片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歌词立德立言。无河西东。影片讲述了四代人,四个故事,相互穿插。在如此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赏且喜欢的是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他出身富家名门,曾在闻名中外,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峰的西南联合大学上学,又学过武功,以他当时的条件,本可以抛下国家,跑到别处,远离战乱。可是,在国家极其危难的时候,他瞒着家人,弃笔从戒,奔赴战场。

在经历严格训练和考验的过程中,他还资助贫困村于里的孩子们,孕育了一位清华学子。最终在一次战争中,沈光耀为丁消灭敌人,拯救战友,将自己的架机撞向敌人的船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时他的教官教会了他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缺的是以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是的,正是沈光耀的那种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家,让祖国少了一丝危难,养育了更多的孩子。

这些,都是文化和西南联大所成就的,伊显雷尔这样评价过这所大学的遗产,应当属于全人类。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

云南的冬天很温暖,像饱经风霜却为孩子遮风避雨的妈妈一样温暖。

下午从电影院出来,一直沉醉在【无问西东】的剧情里,如同和煦的阳光包围的自己,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一直停电,做完常规的每天程序后,核对众筹款的间隙收到一条信息,说,像我这样有情怀的人,怎么不去看【无问西东】?呵呵,“情怀”这东西虽然自己经常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没曾想从章子怡、黄晓明等演员身上奢望出我想要的“情怀”。中午休息片刻,看到黄校长在很多群里发了首届英语突破班的公众号文章,虽然里面的视频我已经看过,趁着来了电有网络,靠在床上又看了一遍,热泪盈眶。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想有情怀的人。带着这样一份不愿意错过补充内在情愫的心理去看了这部讲述清华风骨人物的电影。

四个场景四代人的故事,有关正视历史、宗教信仰、国破人亡、爱恨情仇,也有关寻觅真实、满腔热血、给予希望和发自内心的同情。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关卡,导演李芳芳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让我们在这样兵荒马乱的现实中依旧不泯对美好品行和人类有益的向往初心。里面穿插的【奇异恩典】宗教歌曲,也是我现在写日记时的背景音乐,让我内心颤动,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桥段中,由一位被炮火炸断腿的牧师带领一群脏乱不堪的孩子演唱,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穿透力。我承认,一场电影下来,哭了好几次,感动于深情、初心、绽放、果敢,记住了清华曾经的校训“刚毅坚卓”以及共鸣于陈鹏的“托底”。

一个民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托底的力量,将会坠入无底深渊。在我看来,托底的力量就是信仰。

我过去公司取名【信德】,意味相信道德的力量。曾经我孤身一人,计划到北京打天下的时候,囊中羞涩,用刷信用卡的钱租下了人民大学旁边的写字楼,因为没了装修钱,我得先到地方市场做业绩收回款才能继续追梦北京。临别时刻,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用白板笔坚毅的写出“信德”二字,郑重地贴在玻璃门上,至此,也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底,任由之后的名利诱惑,世俗现实的逼仄,我都坚信着道德复苏、觉醒和力量。而正是这样一份“坚信”让我遇到今日新教育,让我今天可以通过看千里之外的视频都热泪盈眶。

清一山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每个追梦人的托底力量呢?

现在的中国一片和平盛世,歌舞升平。影片中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早已远去,连同逝去的还有国人的铮铮傲骨,追求自由之意志。现在的我们如同躺在安乐窝里的漂亮猪,每个人都在追逐着及尽的享乐,无休止的欲望,无觉知的堕落。早已忘却在同样的土地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为我们如今生活浴血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的祖辈,试问,这些英灵九泉之下看到这么多的不肖子孙如何安息?幸亏有了清一山长,他用一己之力托底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根,用数十年的奋斗创造着中国人继续追求自由自尊自强的可能,还要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属于中华子孙世代享用的真正精神家园。这样的托底力量不亚于西南联合大学过往奇迹。我因为自己的一点参与倍感荣耀,这是一份忠于内心,不是生命的名义而是灵魂的指引,做出的无愧于青春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可是了解青春就是这些日子,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什么才是荣耀,拥有什么才是被爱。

你们会赞美很多东西,朝阳或者鲜花,但不要在赞美别的事物的时候,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寒假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名为《无问西东》的电影,影片中的沈光耀让我灵魂为之一震,在国家动荡漂泊的时期,沈光耀因为一次飞行员资格测试而激起为国驰骋疆场的雄心,不料在告知父母后,他的父亲病倒了,母亲更是苦口婆心地劝阻他,虽然沈光耀在母亲面前发誓不当兵,但在后来经历过一次日军的飞行轰炸后,沈光耀亲眼目睹身边原本活泼乱跳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自己却只能看着这些人一个一个死去,便决心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身至战争中,沈光耀牺牲的那一战让我热泪盈眶,他原本还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将飞机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生命前的最后一刻他说:“妈,对不起!”他知道这样做会让母亲痛不欲生,但他更清楚祖国需要他,他不能忍受敌人残杀自己的同胞,不能忍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去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他放弃了小爱却成就了大义!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4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观后感1500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中国青年。——题记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沈光耀(原型:清华大学沈崇海)鼓起勇气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却充满正义的人生。在时光的洪流里,在彩虹般梦想边缘的晕环渐渐消散,年少时的张狂与热血,在此刻更显光芒。

沈光耀的一生赚足了我的眼泪,他的忠孝两难与一心为国为人民牺牲的全部,我都为之动容。不论是他与母亲间的舐犊情深,还是为国赴死的慷慨大义,都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所不惜的英勇情怀。沈光耀意识到参军并非为了别人眼中的虚妄荣光,而是为了维护世间正义,维护自己心中至关重要的真理。他本可以平稳地渡过一生,却因血脉里的风骨用生命挑战人间的险恶,逆水行舟,直击猛流。

“妈,对不起,对不起……”他的脸仍然挂着伤,鲜血从伤口上流出,双眼的血丝与泪水融合在一起。长时间的奔波与抵抗,使他看起来疲倦不堪,但他的双手依然选择赴死,选择保卫祖国。他紧握住手中的方向盘,架着战机坚毅地奔向日本敌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微笑着说:“回家了。”是的,他终于回家了。这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相互融合,凝结成了一种华夏儿女独有的情愫。沈光耀是当时中国少年的一个缩影,英勇无畏、精忠报国是他们的标志,生于一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年代,肩上必然多承担了一份重任。尽管他们身处阴沟,但他们仍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次挑战巨人……沈光耀弃笔从戎,代表的是青春的盛放。这,就是年少有为,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而当战友把沈光耀慷慨赴死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更多的是选择理解他、包容他。忍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的同时,还像关心着儿子一样关心着儿子的战友,这也是作为一个英雄母亲,该有的光辉形象。在琥珀色的灯光下,两碗冰糖莲子腾起氤氲,秋衣暖情都被熬进了碗里。一股酸意从鼻腔冲出,这样一位伟大而宽容的母亲,又怎样不叫人心疼?

纵观现在的中国,“温室里的花朵”正在无数双温暖的手中悄然成长。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殊不知外界的险恶与残忍,渐渐地,他们越来越贪图安逸享乐、胆小退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联想到沈光耀那个年代的青少年,这鲜明的对比使我不禁颤栗起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这个年代的主人,使祖国更加强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彻底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坚毅地走上属于自己的冒险之路。在貌似平淡安静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精神的高峰,期间要经过无数次冒险、无数次迷失自我与找回自我、无数次打破平衡与重归平衡。多少人汲汲一生,就是为了寻找那从小就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朴实无华?而我们有着年少的资本,本就是朴实无华的原形。

招飞行员的军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其实每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

若无一腔孤勇,何以面对人生?世界很大很复杂,也许我们做不到像沈光耀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永远不甘平庸的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作绚烂的景色,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

我之青年,逆水行舟、直击猛流;我之青年,脚踏实地、心怀远方;我之青年,勇往直前、无问西东。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立德立言,但行好事,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5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题记

有很多片段,不那么动人,我却忍不住泪如泉涌;有些片段,明明是该欢笑的情节,我却心中钝痛得无从适从。好的电影,有让人思考的力量。

在我看来,纷纷扰扰的尘世,有如一块巨形的磁铁,一级是利益的驱纵,一级是真我的回归。心灵的罗盘在这里强烈感应,唯有坚持真心,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无问西东》很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不是爱情片,不是战争片,不是文艺片,不是纪录片,然而爱情、战争、历史它都占了,却只为了讲两个字——“真心”。而“真心”二字,也正是爱、信念、同情之源。

一头雾水的开始,四个混战的时代,纵使电影伊始就直白地点破“真心”的中心思想,我也依旧迷茫。

以为是揭露职场竞争的险恶,以为是清华园里的爱情,以为是批斗那个一句话害死一个人的时代,以为是混乱年代仍求知若渴的信念……但其实都不是,导演如此含蓄,层层叠叠的铺垫,不过最终为了向我们说明一件事——无论这个时代是美丽还是险恶,我们都要始终保持一颗“真心”,为自己而活。

这部片子早早抛出“真心”二字,首先我就开始思考,何谓“真心”?

是吴岭澜坚持自己的心性选择了文科,而不是随潮流读理科:是沈光耀弃笔从军直至战死沙场;是王的伸张正义和坚定自己的清白;是陈鹏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核实验;是李想将自己的生命聊表了对放弃王的悔恨;是张果果继续选择资助四胞胎、选择安全性。

更深一层次的,我开始思考这些人的真心,他们的差异性的意义是什么?

很快我就明白了,这四个时代,同时也映射了一个人面对“真心”的四个过程:吴岭澜代表了人对“真心”的认知过程,从迷茫到坚定;沈光耀代表了对待“真心”的态度的转变,从犹豫到无悔;王和陈鹏则代表了从始至终不曾改变的“真心”,同一时期的李想代表“真心”从开始的持有,中途因世俗消失,最后拾回的过程;最后张果果代表从违背“真心”到重新面对自己。

这些人的真心都被质疑过,被自己质疑,被他人质疑,但是无一例外的结局都是坚持本心。

很多人都直至电影的最后,才明白这四个时代之间的联系,而后发出“终于看懂了”的感叹。

但是在我看来,导演的意图并不仅仅是让这四个故事看似连贯,她要向观众传达“真心”的更深的一个层次——“真心的延续”。

因为泰戈尔和梅贻琦的教导,吴岭澜才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而吴岭澜作为沈光耀的大学老师,则帮助沈在其未来的选择迷茫之际告诉他要坚持“真心”,如果沈光耀没有当上飞行员就养不活陈鹏,没有李想,也没有今天的张果果。

时代在变,每个人的真心也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坚持“真心”的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何所谓“无问西东”?唯“听从你心”是也。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6

影片观尽,道路仍远;人生未尽,渐行渐远;爱与真心,永存于心。——题记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吗?”“你们史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泰戈尔的提问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五千年来,多少的朝代更迭,多少的战火连天,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中,在民不聊生的悲惨中,那亘古不变的,那永垂不朽的,是爱与真心。

爱与真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誓言来表现;爱与真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为来证明;爱与真心,不需要无趣的自卖自夸来泛滥。它只是对内心的温习、对初心的坚守、对自我的认知。

什么是爱?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众生的爱。

无论是投身军旅,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的沈光耀;还是远赴边疆戈壁,不畏艰难困苦,参与“两弹”研发最终完成科研的陈鹏,这都是对祖国的爱。这种爱往往伴随着许多羁绊与泪水。选择了这种大爱,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割舍对父母的爱,对恋人的爱,对朋友的爱。

电影接近尾声,沈光耀开着飞机冲向敌舰。夕阳照在他的脸上,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他那一声“妈,对不起”触动了多少人?他的无畏与坚强感动了多少人?即使现在临近黑夜,即使将要面临永别,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相信,那一边暮色苍茫,不过是顷刻之间,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这可能就是对沈光耀一生最好的阐释吧。

吴岭澜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只身前往西南联大,献身于教育事业,授予学生知识与思想传承。身出豪门的沈光耀加入空军队伍后,不断给孤儿村投放粮食,才帮助孤儿们解决了饥饿之苦;张果果援助四胞胎家庭,从开始的种种担心到最后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有了后来对四胞胎家庭的无私帮助,这都是对众生的爱。即使他们彼此有自己的生活,即使他们彼此可能陌生,但是这种对众生的爱永远会作为一朵最为素洁的蓓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总是让人遍体鳞伤,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面对的困难都将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是海洋上的船只,谁也说不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出现。唯有爱,能让无边的荒漠变成绿洲;唯有爱,能让漫长的航行晴空万里;唯有爱,能让生活的道路花团锦簇。

什么是真心?真心,是李想在临死前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心,是吴岭澜所感悟的“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欣喜,会因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我们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真心,哭了,笑了,都是我们的真心。真心,靠的是坦诚,每一行热泪都有它的由来,每一处伤痛都有他的无奈。

真心不在喧嚣浮华,真心也不在庸庸碌碌,它就在风吹出涟漪的一瞬间。真心是阴沟里人们仰望星空的望远镜;真心是黑暗中行人找到方向的明灯;真心是夜空中人们内心最灿烂的那颗星。因为真心,我们才无怨无悔;因为真心,我们才有了知足常乐;因为真心,我们才站上了人生巅峰。

在《无问西东》中,百年清华,往事如烟。让我感触最深的,无不是爱与真心。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相信我们能与爱相伴,心怀真心。最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7

人生路上离不开选择——鸟儿选择了天空,它长了一对翱翔蓝天的翅膀;狼群选择了草原,它长了一双肆意奔跑的健腿;鱼儿选择了海洋,它长了一条摇摆穿梭的尾巴……我们的每一个人,总会遇到一些大的节点,不知不觉中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每一位主角,都在命运的节点,选择了一条一往无前、毫不后悔的人生之路。

有的时候,我的.好朋友会问我,“呐,你说真心为何物?”我总是笑着对她说:真心啊,那就是当你投入了你的全部努力去做一件事,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一切都按自己的本心去做,不忘初心,做不悔的事情,那便是你的真心!

就如同民国的你,明明如此热爱文学,那又为什么去挑你不擅长的理工科呢,吴岭澜?我很替你开心,欣喜你最后听从了自己的真心,去学了文科,当上了国学教授。我想,那才是你,那个真正的你,那个将自己深藏在潮流背后的真心。

每每看到战争的片段,心里总会有一丝凉意,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甘愿为了战争而死,心甘情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明明个个悲壮,血流成河,明明那么疼,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死的时候却是用尽最后的力气去微笑,对死亡竟然一点都不惧怕?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改变了他们?

当抗日战争爆发时,沈光耀义无反顾地去参了军,丝毫不顾母亲的阻挠,难不成自古男儿的热血,就是这样挥洒的?可是,看到了他冲向敌方航母试图用机身去摧毁时,看见他对死在跳伞上的战友们敬礼时,我突然眼睛一红,似乎明白了,热血洒在了净土上,那里有对战争的敬畏,有对战友同伴的尊重与敬佩,以及对于祖国深深的赤子之心。那一刻,我看到了沈光耀决定去参军时坚决地将生命交出去的选择,他选择了正义。

在那个曾经狂热的年代,好人只是冷眼旁观,而那些昧着良心说着谎话的人,面对无辜者没有了宽容和怜悯。但是,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敏佳本着自己所认为的善良去做了一件事情,却被当时思想禁锢的人们给打到毁容。陈鹏喜欢敏佳,当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时,他带走了她,将她带回了从小生活的淳朴村子,尽力为敏佳找治疗脸上的药膏。敢问,有几个人能说,这不是用情至深的真爱?当全世界都伤害心爱的人时,陈鹏站了出来,为她遮蔽风雨,挡住残阳烈火,为所爱之人与世界对抗,他选择了无畏地面对这个世界。

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有多少个人能真正的关爱弱小、怜悯弱小、同情弱小呢?曾经男耕女织社会的淳朴,似乎跟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没了踪影。当一个人真心对你好,真心对人有同情心时,你应当感谢,你遇到了一个善良的人。是什么能让人变得善良、有同情心?是爱。当你爱这个世界时,就算世界对你在不公,你也会善待、同情那些弱者,尽力去保护他们。就如同张果果,就算被上司设计离开了公司,却依然选择对四胞胎怀有同情之心,对他们好。

许多选择,出现在某一个节点,那便会改变一生。就如同吴岭澜选择了真心,所以他最后不是成为了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民众,而是一名国学教授;沈光耀选择了正义,所以他最后并没有如同其他贵公子一样对战争冷眼旁观,而是将一腔热血洒向战场,最终战死沙场……许多人和事,不一定是你和我能解决的,我们并不能左右他人的选择,但是,我们却能一直保持一颗真心、一份正义、一种无畏、一片深情。这些美好的品质,如同清华学子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攫取着电影里榜样的力量,选择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8

《无问西东》最刺痛我的,是影片的配角,夫妇二人。

丈夫和妻子二人,私定终身。妻子供丈夫读大学,大学毕业,丈夫当上了教师,却不愿娶她。妻子跑到丈夫学校,以死相逼,丈夫无奈只好娶她。婚后,他从未碰过她,而她总是打他。她说,外人只知道她打他,却不知道他打她有多狠,因为打她的,是他的态度。她说,当初他说要一辈子对她好。他说,人是会变的,为什么我不可以?二人手中的一叠碗碎在地上,她坚定地说,就是不能变。

她总是深情地望着自己的丈夫,可他对所有的外人温和,唯独没有给她一点好脸色。我可以感受到,心针扎般的疼。

一人变心,另一人便挥挥衣袖,洒脱离开。她又何尝不想拥有这番气度。

妻子,看着那门外,想着当初二人曾开心共拉手风琴的时刻,跳入了井中。丈夫大惊,赶忙跑到井边,半个身子没入井中,大喊淑芬,淑芬,后又在院子大叫,有人跳井了,淑芬跳井了。或许他从未想过,她会真的寻死吧。

她曾是善良的、温柔的,他的变心,使她性情大变。野蛮、霸道、残忍出现在她身上时,她浑然不觉。终于,当她意识到,自己间接杀死了,被她骂作破鞋,勾引她丈夫的假想敌、女学生后,她失魂落魄,选择自尽,而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她的善良吧。

人生说匆匆却也漫长,又有几人可以把一切看淡。

趁着还年轻,历尽生死离别、爱而不得之苦,或许年纪大些,也会多几分淡然吧。

最新无问西东观后感


标题:时间的珍贵

我们每个人在观看电影时,都会带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心境。因此,对同一部电影的理解也会大相径庭。然而,不论我们对电影有何种理解,优秀的作品总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观看一部优秀的电影后,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观后感来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聚焦在关键的要素上,突出那些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场景或情节。通过观后感的表达,我们将自己的感动与他人分享,使之成为一种珍贵的财富。

在这里,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极力推荐一篇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给您。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如同细沙一样流逝,无情地逝去,却又如同银河一般广袤,给予我们无限的机会和可能。而电影正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将时间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以时间为背景,还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剧情发展,电影让我们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当我们观看电影时,我们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并思考我们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一部优秀的电影会引发我们对生活的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它可能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否在生活中追求了真正重要的事物,或者是否在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因此,这篇“时间”的文章将帮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刻。它将激发我们尊重、利用时间的决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通过分享这篇文章,我们也能将这份宝贵的财富带给生活中的每个人。

让我们一起通过电影的视角,用笔尖的力量,探索时间的意义,分享我们对时间的思考和体悟,共同珍惜这份最宝贵的财富!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无问西东》观后感:爱而不得

《无问西东》最刺痛我的,是影片的配角,夫妇二人。

丈夫和妻子二人,私定终身。妻子向丈夫提供大学教育并大学毕业。丈夫当了老师,但他不想娶她。妻子跑到丈夫学校,以死相逼,丈夫无奈只好娶她。

婚后,他从未碰过她,而她总是打他。她说外人只知道她打他有多狠,但他们不知道他打他有多狠,因为打她是他的态度。她说,当初他说要一辈子对她好。

他说,人是会变的,为什么我不可以?二人手中的一叠碗碎在地上,她坚定地说,就是不能变。

她总是深情地看着丈夫,但他对所有外人都很温柔,但他没有给她一张好脸蛋。我可以感受到,心针扎般的疼。

一人变心,另一人便挥挥衣袖,洒脱离开。她又何尝不想拥有这番气度。

妻子,看着那门外,想着当初二人曾开心共拉手风琴的时刻,跳入了井中。我丈夫很震惊。他跑到井边。他的半身掉进井里。他喊着淑芬和淑芬。然后他在院子里大叫。有人跳了。淑芬跳了起来。或许他从未想过,她会真的寻死吧。

她曾是善良的、温柔的,他的变心,使她性情大变。野蛮、霸道、残忍出现在她身上时,她浑然不觉。最后,当她意识到自己间接自杀,被她骂成破鞋,勾引丈夫假想的敌人和女学生时,她失去了灵魂,选择了自杀。是她的善良是她做出了这个决定。

据说人生匆匆,但也漫长,有几个人可以看不起一切。

趁着还年轻,历尽生死离别、爱而不得之苦,或许年纪大些,也会多几分淡然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2)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人生的路上,有那样多的岔路口,考验与磨难,要我去选择,去经历,去承受。愿我能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电影《无问西东》很是触动观众心灵。影片围绕四代命运相连却遭遇不同的清华学子展开叙述。其中,沈光耀,抉择于从学与当兵;李想,执着于远赴边疆与守护真相;而张果果则是困惑于商业欺诈与“爱心绑架”。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他们各自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最后勇敢地行之所行,爱其所爱,做到了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最具勇气与魄力的沈光耀。

“华北之大,早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国破民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沈光耀奋然挺身志愿参与空军。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问讯便赶来劝他:“我们想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而你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人生短暂,父母渴望我们能够把握这仅有的时光去真正的活一遭。谁舍得亲生骨肉战死沙场!当战争将生死的残酷血淋淋的摆在他面前时,他迷茫了,在对母亲的孝和现实的残酷之间不知所措。终于,他放下了小家,担任起时代的责任,挽救国家于为难之中,拯救民族于紧迫之时。是的,他不能无视昆明的炮火轰击,不能对周遭朋友的死去不痛不痒,他能做的就是担起他所应担的责任。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用行动践行了这些,是令人敬佩的。

我认为最真实、坚守本心的是张果果。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今天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商业圈都存在着各种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一张薄纸,随时便可被捅破。来京生产的四胞胎成了商业斗争的牺牲品。生意告吹,四胞胎便渐渐被人遗忘了。可眼看产期将至,责任重大,张果果毅然决然地为自己的“爱心”买单。但在事业与生活中经受的欺骗和上司的不断暗示,他迷茫了,如堕烟海,不知所措。一次次地从梦中惊醒。最后,他坚定了自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完成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他知道,这份爱心是不能用钱去衡量的,他要守护这份无暇的爱心。内心没有了杂念,才能勇往直前。

不得不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年轻的日子就这么多。韶华逝,流无知。当你回顾此生,在生命最青春光亮的年华里,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时期,做出遵循内心的选择,无悔与坦荡地活着,这已是足够珍贵一生的了。尽管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愿你在迷茫时,记起你的珍贵,坚守你的本心,去抵抗恶意。坚定地走吧,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3)

《无问西东》电影截取了一百年内四个时空清华学子的故事。莘莘学子在不同背景下背负着不同的使命,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整个影片是并行**:不同时空下四个不同故事同时上映,基本上需看2-3遍才能看清剧情。

如果每个人都提前知道你将要面对的生活,你会有勇气来吗?人们很容易认为每有一代年轻人,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委屈、挣扎和挣扎。

在影片中,吴岭澜、沈光耀、王敏佳、陈鹏、张果立这些满怀抱负的清华青年学生,在四个不平凡的时空里昂首阔步:

一、吴岭澜(1923年)迷惘的年代,他选择坚守理想

当吴岭澜还是一个倔强迷茫的青年时,在实际应用的趋势中,他不顾中外语文满分,坚持学习理论。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消除了他对选择的困惑:

泰戈尔说:

你能从自己的国家得到什么样的礼物,送给这个世纪?你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你的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什么是你历史上最永恒的?

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查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吴岭澜去问老师梅贻琦,何为真实?

梅贻琦a:你看到的,听到的,做的,和你在一起的人都能从你的心里散发出一种平和的快乐,这就是事实。

于是吴岭澜选择了倾听内心的真谛,坚守理想,潜心学习,成为一代汉学大师。

即使在战乱年代,当警钟轰鸣、敌机盘旋的时候,他依然平静地面对躲在山洞里的学生,把思想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心中。

二、沈光耀(1938年) 战乱的年代,他选择家国责任

空袭警报响彻天空,硝烟弥漫的年代。为了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线,西南联大的教育长征从北京、天津出发,分为三个部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昆明。

那是一个传奇的年代,有8年的学制,3000多名毕业生,但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百位两所学院的院士和人文硕士。

沈光耀作为富家子弟,本可明哲保身,可当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亡时刻,他瞒着母亲,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一头扎进危险而荣耀的命运。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4)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从网上的信息中我了解到,《无问西东》是部高品质的电影。从影片坎坷的公映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能够推出这样一部充满人文气息和社会内涵的电影,无疑是非常难得的。它通过讲述清华学生的四个人生阶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通过对比,能够引发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无问西东》里四个故事里的主角,是清华的四代学生,20年代的吴岭澜,西南联大时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陈鹏、王敏佳、李想,以及现代的张果果。四代、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们真正做到了清华校歌中的“无问西东”,不计较得失,听从内心做正确的选择。

吴岭澜本来觉得只有实科才对社会有意义,但听了校长的教诲,最终认识到自己的文科也能为这个社会贡献力量,最终弃理从文;沈光耀在母亲面前立誓不参军,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走上了战场。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父祖投身军伍,为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要为所有人、为这个国家博出一条生路;陈鹏说要为王敏佳“托底”,照顾她,却最终抵不过内心的召唤,投身研究核弹的道路。张果果饱含华尔街狼文化,在商业背叛后拒绝了罗伯特的复仇计划,继续用心为四个孩子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令人敬佩。在做出选择之前,他们几乎可以预见他们将面临的结果,但他们不会回头。百年来,无数的吴岭澜、沈光耀、陈鹏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为无数人的美好明天,我们都在努力自费前进。

在观影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些身影如此的熟悉。我在日夜相处的同事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前路艰险,为了公司的需要,走遍全国开疆扩土,才有了公司发展壮大的今天。从边疆到海滨,**人也真正做到了“无问西东”,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将**的理念传播到了祖国各地。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牺牲,让无数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今天的物质社会,我们有太多的人。但一个没有事业理想,只知道为工资、工资、岗位而努力工作的人,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成长。**一直致力于这个社会,为无数相信**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生活服务。

对于无数**人来说,我想,无问西东,只为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大概是他们对这个社会最想诉诸的心声。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5)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向未来

影片从张果果开始,也从张果果结束。在138分钟的电影中,划分出来了四个时代背景,描绘出四段不一样的人生,讲述着四个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最终不约而同般地都扣住了电影的主题真实。

整部电影都在讲真实,但真实特别形而上,只有在极端的时刻,才能显示出它的力量。在学校学习知识,知识教人求真求实,真正敢于面对真实并且坚守的人,都是勇敢的。他们高贵,就在于追求自己的真实,并且坚守自己的真实。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片段:

吴岭澜面对梅老师的疑问,给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从这里开始,整个片子的主旨慢慢清晰起来。梅老师的一席话,第一次点出了电影想表达的内涵:他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他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抗战时期,吴岭澜在云南的山洞外给学生上课。就在这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年代,他引用了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道出了曾困扰他的问题,以及他的答案,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这是泰戈尔的诗。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这段来自民国时期的教诲,告诉吴岭澜,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

所有的故事,被一种浓烈的、高尚的精神串起,这种精神,高于明哲保身,高于最佳选择,这种精神,或许会让人在当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这种精神,指引着人们,去面对或盲从、或动荡、或浮躁的时代,给我们伟大的精神世界一计闪耀的光芒。他们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不顾时代的潮流,不顾投机的教诲,遵从内心的渴望,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电影里,我看到了大爱,小情,看到了冷,看到了暖,看到了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我们可以警惕,可以竞争,可以追求进步,但是永远不要失去对美好的感知。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6)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为社会之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说到底,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在最极端的时代,“说句真话”可能就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我们不批判“明哲保身”,但理应更歌颂那些敢于站出来面对千夫所指而不忘初心的人们。这些人,才是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康德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影片最后,逐一介绍了跑龙套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盛,看到了泰戈尔口中“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他们各自躬耕于自己的领域,抵御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内心,理应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名字,想必大部分都耳熟能详: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其说是一部清华的礼赞,不如说是清华精神、甚至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礼赞。

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有两个细节想说一下:

刘淑芬(演得真好)其实是好人。不是好人的话,她就不会供养男朋友上大学,就不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王而崩溃跳井。一个不被丈夫善待的好人,害了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最终一死一伤。没有人做错,错的是那个把错误无限放大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善恶不分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否定真实的时代。这无法不让人唏嘘。

关于沈光耀投喂食物的“真实与否”,我倒觉得并不重要。贫穷的孩子们光脚踩在红土地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追着“晃晃”洒下的食物,舔着甜蜜的冰糖。这一段情节,我理解为电影的理想主义,甚至之后,沈光耀的队友们也一起投下糖果和罐头。这一幕,是电影的高光时刻,是电影人和观众在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弥补现实中的无力。那个小小的降落伞,在我看来是如此浪漫。英雄的定义未必是刚正不阿、战死沙场 ,也可以是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PS,关于这部电影里的几段箴言,我另写了个文章,试图更详尽地阐述这个电影带给当代人的启发,感兴趣的可以看:

《无问西东》看完了,让我们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几段人生箴言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7)

《无问西东》观后感:听从内心想法,保持自我本色

前些天,父亲带我一起去看电影,但直到打票的机器打印出电影票,我瞄了一眼票上的名称---《无问西东》,我的心中还满是疑惑:这影片听起来并不熟悉,似乎一点都不出名,父亲带我来看这种影片干吗?

直至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就更是一头雾水了,里面各个时空和人物不断的穿插,看上去一片混乱,我将心头的疑惑告诉父亲,他便为我理清了影片中这些人物的关系,并解释了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后来,我又在网上进一步了解这部影片,方才算是稍稍明白了这部电影。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倾听内心的想法,保持真实的自我。从一开始听从本意,由理科转为自己更加擅长的文科,并成为了一个老师的吴岭澜,到舍弃富裕生活,投身抗日战争,最后英勇牺牲的沈光耀,再到挺身参与研究原子弹的陈鹏、远赴边疆支边的李想、坚持自己爱情的王敏佳,到最后是发自内心同情四个刚出生婴儿的张果果,这部影片的所有人物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

在我们努力的途中,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走自己想走的路,这才是最重要的!也许这条路充满了困难,但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勇敢地把那些虚假的东西拆散,去追求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和人物都讲了这个道理。比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便在她的一个讲座中提到:“在不干扰他人的前提下,过你想过的生活,活出真实的自己。

”卡耐基也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强调了“保持自我本色”这一观点。甚至于我的语文老师提出的“原则之下的自由”,我想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这是一份只属于自己的“财宝”。一味地模仿他人,犹如窃取他人的“财宝”,最终只会自然而然地被社会淘汰。只有努力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勇敢无畏地走上追寻属于自己“财宝”的路途,方能成就大业,以致流芳千古!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8)

看这部片之前,没有做任何的攻略,这不太符合我之前的看片风格,一般看片之前,都会在猫眼、豆瓣上看下评分,超过6才去看,毕竟这年头,虽然票价已经不再值得犹豫,但时间是珍贵的,花2个小时看一部让自己尴尬的电影,是一件让自己觉得很蠢的事情。

谁知,结果出乎意料,被感动、被振奋了一把……

首先,有些电影是奇怪的,凡是拍现代的事情,从来不直接给出真实的人物、地点,总是模糊一把,来个障眼法,比如《中国合伙人》,明显是拍新东方的,他就不,偏要重新起几个名字,连带着把主人公的学校啥的都换了,就怕人家认出来是俞敏洪他们?可片尾偏偏又把这些人都露出来,生怕你不知道是在拍他们。

这部电影很直爽,直接给出真实的地点:清华大学!这就对了嘛,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中国的最牛学府,中国的精神标杆,就该大大方方的展示给大家,给大家点正能量。

然后,分四段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无奈,家国的情怀,亲情,爱情什么都有点,片中的很多台词像诗一样,又很有哲理,真是当今电影里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们活着,麻木的活着,随波逐流的活着,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总会激起你内心深处的埋藏已久的曾经的理想或记忆,我们也曾对柳树发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对早晨推门映入眼帘的大雪欣喜不已,也曾因为喜欢某个人,摘抄下来和她的每一条短信,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荡漾着我们的感情……

最后,回来看看影评,才知道这部电影是当年清华大学找导演拍的百年纪录片,那作为纪录片来说,内容太单薄了点,没有反应出来清华这百年的变迁,以及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在精神、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当然了,这也难为导演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巨变,又有哪个导演能拍的出来,哪怕其中一个朝代的波澜壮阔呢?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9)

《无问西东》是纯净的,纯净而无一点杂质。电影美得眩目。浓郁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

这是我**过程中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因此,我为朋友推荐这部电影。我更决定写出我**后的感想。

电影中的插曲有着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电影中的插曲,感人至深。我在聆听《无问西东》中几首美妙的歌曲之时,感受到了这些歌曲中传达出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中,无腿的传教士领着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唱巜奇异恩典》。饥饿折磨着这些孩子。年轻的心灵没有任何自由的精神力量来对抗世界的苦难。孩子们需要关心,需要爱,需要灵魂的引导。

这个镜头无比感人,催人泪下。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种力量。电影中隐藏的宗教情感是电影感人力量的一部分。

歌词如下:奇异的风度,入心、入日、入月、入山、入河,一见如故,曾气馁、屡试不爽、信心引领、奋进。历经困顿,跨过艰险,总会再见,晴天,你的恩典,铺满天边,有些人看得见。

陈鹏家乡云南建水县的村民们所唱的歌曲,和小朋友合唱的歌曲,来自海涅作词、舒曼作曲的著名合唱曲目《茨冈》,应该也是传教士教他们唱的,但歌词作了改编,旋律欢快。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歌词。看电影的时候,我想起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经读过的云南诗人于坚发表在《飞天》的早期诗歌作品。

这是生活中至美场景的语言展现。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好的时刻。歌词中描写的场景自然有一种醉人的浪漫,但也有一种坚定的现实,那就是残酷无情的浪漫之美。

在青绿的草地上,围绕在火旁,男人们奔跑着勇敢健壮,妇女们都正在准备做晚餐,把古老的酒杯全斟满了酒,黑眼睛的姑娘全都跳起舞,那红色的火花也一起欢舞,那吉他的声音多么引诱人,那跳舞的人们越来越欢腾,当他们疲倦了才肯去休息,那树叶的响声陪她们入睡。离开家乡的人也在梦中看到了幸福的家乡。电影中这首主题曲的歌词堪称一首绝妙的诗。

我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首诗被编成一首曲子,作为电影的主题曲。谁的手总是紧握着我的手,不回头在人群中徘徊。这种语言很有基础。这是一种只有饱受爱情折磨的人才能体会和唱出的语言。

质朴而厚重,有着沉钟般的力量。这样一首很有力量的歌曲,我们应该多加领略。其歌词如下:

我仔细回忆,这几乎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我熟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真实事件。这些文化事件在以往电影艺术作品中鲜有反映,经过多年沉淀,终于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了电影,进入了观众的视野,这必然会对今天的观众产生强烈的精神冲击。

泰戈尔在清华大学发表了演讲。我在脑海中多次想象这一历史事件的情景。梁启超、王国维、陈思成、林徽因、徐志摩等陪同泰戈尔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这真是一次大师文化盛会!泰戈尔是一位认识到生命奥秘的诗人。他的演讲一定不是为了传达知识,尔是为了传达对生命奥秘的理解。

当作家准备表达这一历史事件时,他并没有把这一历史事件仅仅当作一个背景,而是与主人公的精神史紧密相连。

影片主教务岭澜被时任清华大学院长(后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问到,他为什么学科学(真科学)。吴说:“因为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学的是真正的科学。“这个***含了随波逐流的态度和缺乏真实的自我。

因此,梅贻琦告诉他要找到"真实"。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

梅贻琦回答:你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平和和和的快乐,从心底涌出,没有一憾和羞耻。这场对话是一场纯正的人文对话,老师之问,是对生命的一种真诚的追问。

吴岭澜的问题是如何更真实地面对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自我。这不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后来,吴岭澜听了泰戈尔的演讲,因为这个演讲,她突然意识到人生的真谛,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对主人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笔触,诗歌和诗人的力量就体现在这个情节上。这位伟大诗人在中国的演讲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表达。

这一情节凸显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求真精神。我们的人生也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这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面临的问题,需要"上下求索"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

电影中非常感人的一刻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雨声好大,干扰了老师上课的声音。老师简单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几个字,让学生听雨。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境界。电影中的另一个主角沈光耀,只是打开窗户,在大雨中看世界。大雨之中,一个渔父淡定地在在河中网鱼。

这幅诗意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绝句《孤舟寒江雪中钓鱼》。短短的画面中,传达了唐诗的气韵。

看《无问西东》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二十世纪杰出的诗人穆旦,他从北平步行到昆明成了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这长达半年的步行,使年轻的穆旦看到了中国大地上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苦难中人民所拥有的力量,他随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巜赞美》。他在西南联大听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大师的讲座。

这些人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穆旦的诗歌将西欧现代主义与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中充满了象征性和精神性的思辨。其诗风的形成与西南联大的整体精神追求密切相关。

在我心中,穆旦是中国百年来最伟大的诗人。1977年,穆旦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59岁。穆旦去世前写在稿纸上没有发表的诗,是份量重如泰山的诗。

让我们来看一看穆旦死前写出的新诗《冥想》:……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么一所在战火中仓促成立连校舍都建不起的学校,却在建校这8年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西南联大有什么值得我们景仰和承继的地方?我思考的答案是:联大有精神:

独立情怀、自由追求、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战火纷飞中,中国的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含着一种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肃然起敬的神秘的力量。抗战中,西南联大存在的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

保存学术实力,延续文化命脉,培育急需人才,开拓内陆空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民族精神以及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西南联大,既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异彩纷呈的华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一座昂然屹立的丰碑。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0)

当《无问西东》还没上映的时候就看过预告,好不容易放假有了时间我和小伙伴早早的就等在影院里。

影片一开头也是讲职场内的阿谀我诈、勾心斗角。突然画风一转变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场景,这个弯转的也太大了吧,搞得人猝不及防。画面中女孩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显得格外漂亮,不是人们在反映那个年代的电影中常常见到的千篇一律的列宁式服装,五十年代末组织上提倡女同志穿得漂亮一些,那时苏联式长裙在首都女孩子中流行一时,影片中的服装符合当时的情况。

影片切换到1937年,讲述了西南联大的故事。当西南联大校园茅草房和校舍的**出现在影片中时,我真的很兴奋。曾经在动车上好几篇有关西南联大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和怀念,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我相信导演也看到了这些,并且在拍电影的时候受到了启发。影片中有些情节照搬照搬,值得深思。

比如由王力宏饰演的广东人吴光耀后来当了空军飞行员,我记得汪曾祺在他写过的中提到西南联大有一位广东学生曾经是空军军校学生,后来因为身体不合格被劝退来到了西南联大;影片中吴光耀在空袭时仍然在学校的厨房里用茶缸煮莲子,汪曾祺里提到有一位学生在空袭时用茶缸煮豆子,从山上回来时豆子就熟了;影片中生活在校园卖饭的母子也有原型,汪曾祺的中提到的是母女俩;空袭来临时和尚在山顶用红色灯笼挂在木头上当警报信号,汪的也提到过;学生在山里躲避空袭时旁边的石壁上写着“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对联等等。

影片中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老师用湖北腔调摇头晃脑念诵《离骚》中的段落,我觉得这人可能是闻一多,后来影片结束的说明中说此人就是闻一多,我别提有多得意了。陈楚生饰演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清华园的学生很传神,我觉得演出了那个年代的气质。他的理科成绩太差,老师叫他讲话。我想那个老师是梅贻琦。后来,电影的结尾证实了我的猜测。

影片中美国飞行员来西南联大招收空军飞行员,高台上两边的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其实是黄埔军校建立时在大门彩楼旁悬挂的对联。可能是为了应付审查,影片中对国民党刻意进行了淡化,比如“空军”明明是国民党空军,影片中叫“中国空军”,空军的军服和飞机上都没有国民党“青天白日”的标志。至于电影中的原子弹场景,我猜是为了考试通过而故意加上去的。

这部电影采用了四个年龄、四个主角的结构,其实很容易烧脑,观众可能不会接受。影片采用了巧妙的方法把四代人衔接起来。20年代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是40年代吴光耀的老师,吴光耀在飞机上撒下食物到难民营,救活的小孩中就有60年代的陈鹏,陈鹏的好友支边医生后来救了90年代张果果的父母。

电影的名称《无问西东》一语双关,“无问西东”是**时清华大学校歌的歌词,同时“无问西东”也有些混乱的意思,切合了本片不合常规的结构。

电影快要结束时影院里只有几位观众离开了影厅,大部分观众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放完时也没有离开座位,还在看影片结尾的片中人物的说明。等屏幕彻底黑屏、影厅里大灯亮起来时,观众仍然没有起身,还在沉迷中,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慢慢起身。我的小伙伴一下午都在和我讨论这部电影。

《无问西东》让我刷新了对国剧的看法,挺值。

最新无问西东观后感集锦7篇


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一个好的作品,常常让我们的内心大受震动。 看完之后,我们可以用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新的体会,写观后感要确定写作的切入点,切忌泛泛而谈,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无问西东观后感”的文章,这将使你更加成功!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这个电影今年1月份上映的时候去电影院看了两遍,也是唯一一部我愿意去二刷的电影。今天在互联网上又看了一遍,仍然是满满的感动。

整部电影的主题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影片结束的时候,张果果的一段台词。他对着襁褓中的四胞胎说:“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去年1月,情感的低谷时期,觉得自己无比的卑微,做了很多如今想起来不值得的事情。这部电影便是我的精神食粮,对自己真实,发现自己的珍贵,寻求那份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走了出来,回头再想,庆幸那份感情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现在的我感觉到了真实。

我认为电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沈光耀的故事。第一次觉得,王力宏的帅超出了我的表达范围。富贵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对贫苦孩童献出善意。他将食物投递给贫民窟的孩子,我感受到善意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没有沈光耀,或许陈鹏以及许许多多的孩子都会被饿死。沈光耀选择做空军,他战死的那一刻,留下的唯有一句“妈妈,对不起。”我不禁想到,我们如今平安稳定的生活,是那些在战乱年代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那一辈人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他们的人生还没有享受到俗世中的幸福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已经结束了。沈光耀这样的军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无比的真实。

我们幸运的生活在了和平年代,轻易地拥有了战争年代中人们渴望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像张果果一样不开心。我们面对这名利、爱和责任的枷锁,手握利器,随时等待着和这个世界开战。就像前几天,同学的包掉了,包里有一部刚买不久的平板。在警察局查监控,找到了捡包的人。这个捡包的人完全就没有想过把包还给它的主人,而是第一时间刷了机,以1000多的价钱卖给了某人零售商小店。我在想,捡包者做这件事的时候是真实的吗?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有过愧疚与不安?同学质问收平板的店主,这种一看就是来路不明的东西,怎么敢收?店主的回答,“大家心知肚明,很正常的。”或许,这是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第一课,名字叫做“现实”。心中怅然若失,真实的那一代人,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实的一代人。

这段故事除了让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来之不易,还让我真正懂得了“没有能赢得过子女的父母,”这句话的深意。沈光耀违反了和母亲的约定“安安稳稳地享受俗世的幸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许,他们会在我们还未出生的时候想象我们的未来,或者设定我们的未来。“做科学家好”“做画家也不错”“做个作家吧”。。。。。。沈母的期许,沈光耀的“对不起”,这又是如今无数家庭的缩影。希望我们的选择不辜负那些期许。

真实真的很难,一方面它要与现实做抗争。另外一方面,它或许还会伤害最爱你的人。能够选择真实的人,才是真正知道自己珍贵的人。在选择中迷失,丢掉的还有自己的珍贵。

“世界对你,就好像老奶奶摇动纺车时低声吟唱的小曲,无意义无目的,又充满随心所欲的想象。

但是有谁知道,也许就在这闷热倦人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特的货物,已经上路。他响亮地呼唤着路过你的门前时,你便会从依稀的梦中惊醒,将窗儿洞开,抛下面纱,走出房门,去迎接命运的安排。”

看完电影,回想电影中泰戈尔的诗句,明白所有人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同样的未知与丰富多彩,内心世界却各不相同。愿我们能用自己的珍贵,抵抗这个世界的恶意。

听从你心,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2)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当我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街道非常安静,让我只能听见风的声音,闭上双眼,又细细品味着这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影片,我想我的答案是:是的。四代人,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这些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近代史。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电影里包含着吴岭澜的青春年华,沈光耀的无私奉献,王佳、陈鹏的真诚善良,还有现代社会张果果的不忘初心。这四代人都反映出了自己内心的、具有时代性的矛盾,但是在曲折坎坷后他们都做到了坚守本心,无问西东,这使我深有感触。

我们正值一个不忘初心的青春。在世俗的漩涡里,我们向往着诗和远方,却无法挣脱现实的枷锁,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都被折断了理想的翅膀,但是我们的目光不能逐渐变得短浅,我们不能被世俗的眼光左右,我们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对自己真诚,要坚守原则,内心不要有杂念与疑问,我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勇往直前。

愿我在被打击的时,记起我的珍贵,抵抗恶意,愿我在迷茫时,坚信我的珍贵,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愿我们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被世界温柔以待。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3)

今天看了《无问西东》的电影,影片中的沈光耀让我非常的震撼,在国家动荡漂泊的战乱时期,沈光耀因为一次飞行员资格测试而激起了他的的雄心。没想到他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劝阻他,并不想让他去当兵,虽然沈光耀在母亲面前发誓不当兵,但在后来经历过一次日军的飞行轰炸后,沈光耀亲眼目睹身边原本活泼乱跳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自己却只能看着这些人一个一个死去,那种无能为力感,便想要为祖国人民做点什么,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将自己青春热血奉献给了祖国。沈光耀牺牲的那一战让我热泪盈眶,他原本还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将飞机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那有什么太平盛世,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他放弃了小爱却成就了大义!

当然,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有特别令人敬佩,感受颇深的点,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沈光耀。电影中的经典语录不管是对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是受益颇深的。比如我最喜欢的三句话“世界上不缺完美的人”、“人不能停止对人生的思索”、“不麻木的踏实”,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是人就有优缺点。俗话说:“谁不是拼了命的活到最后”,没有人是浑浑噩噩的过一生,每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的学习,探索,追寻中的,不麻木的踏实,我的理解是对于什么事,不要觉得你掌握了全部,什么事都在你预料之中,那样说明你的学业还是工作肯定到了一个瓶颈期,都在你预料之中了,哪里还有挑战,那里还有问题去你自己思考思考解决呢!所以一定要不停的进行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真理。

我还想到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就是那个果果的上司没来,虽然用了一个蹩脚的理由“胃疼”。然后果果直接引入了他们这次的奶粉会议,直接的广告代入。这让我想到了,那些长大之后学术不端,危害社会的人,如果从小学习,他们会不会就守住了他们的最后道德底线。我们的教育虽然不是改变世界,但是孩子们来了我们这里,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硬式教育,在我们这里学到的不光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等等。我们的孩子要根正苗红,三观很正。(着重强调这不是打广告,这是内心的真心话)所以说,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坚守我们的教育理念,保持我们的初心,无愧于心,真心。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4)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些天一直被朋友圈的这句话刷屏,动心万分。

影片最让我触心和感动的是,沈光耀的母亲在得知孩子的从军决定后,大老远地赶到学校来看孩子,见面就让光耀跪着背出二条家训。在这样的教育和家庭中成长的沈光耀,对长辈有礼数、对下人有尊重、对生命有同情。

接着沈母用异常平静温婉地话语对儿子说:你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读书,我和你爸爸都没有拦你,因为我们想你能够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你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幸福平安。生命中的名和利不过只是幻光,你到底明不明白?

开始,一位母亲,用她所有的人生智慧,去阻止儿子参军。当儿子最终为国捐躯后,我想象不出她内心有多痛,但也一定懂得和理解儿子牺牲的理由。

打心底佩服沈母。这才是真正的家教啊。沈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给予了足够的自由,以及极大的爱意。用如此这般的佛性心态去爱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今天也是孩子们大考的日子,真不愿做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笔下的那位类家长。你以为你爱孩子,也许你需要停下来,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意味着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看完电影,极力让自己平静,真得好想给孩子多一些真正的爱和自由,做个沈母一样的家长。

再过几天,就是大女儿农历生日了,没什么好送的,就拿这观后感送你吧!

亲爱的孩子,我不需要你做一个完美女孩,我愿意给你可控范围以内的自由,让你自己去摸索生活的规律,探索生命的真相,学会去做一个真实、有主见的女孩,从而去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

你能有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会遇见喜欢的男孩,有能力选择想要的生活。就像《无问西东》中所说:人生路上的坎坷,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

妈妈希望你享受到生而为人的乐趣。妈妈也希望你拥有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5)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100年清华史,四代清华学子,四种不同的热血青春,《无问西东》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四代青年的故事。

无问,不要问。西东,方向。

主角之一吴岭澜是一名文科成绩极佳而理科成绩却总是不及格的理科生,他之所以选择理科是因为优秀的学生都选择理科,他陷入了迷茫,每天游离于同学之外,一人思考着,是要遵循自己的内心,还是,跟随主流?沈光耀出身富裕家庭,是家中独子,不愁吃穿,但却有着一个做飞行员的梦想,奈何其母亲不辞跋山涉水带着家规劝他,不要去。是该遵从家规,还是,坚定自己报国的信念?陈鹏是清华大学高材生,王敏佳陈鹏和他是高中同学,王敏佳被诬陷为与其恩师偷情,作为“同谋”的李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站出来澄清,导致王敏佳被活活打的没气。李想面对的,是诚实、友情与梦想的斗争。所幸陈鹏赶来,不知是感动了天还是一个悲伤的灵魂唤醒了一个绝望的灵魂,王敏佳奇迹般的活过来了。而他们之后面对的,是如汹涌浪潮疯狂袭来的恶意,这份爱情是否还能在晃动中坚定。张果果是公司的上层,为了一个奶粉项目,与一家刚生了四胞胎姐妹的家庭产生联系,而他却被上司算计,自己被卷入了商场的尔虞我诈,四胞胎家庭在北京的生活,也似乎,全由他负责了。他被阴谋算计,过来人教他,还击回去。他似乎被四胞胎家庭赖上,过来人教他,尽早摆脱。他该做社会浑水中那个游刃有余的“成功者”,还是坚定内心的善良?

而他们四个,都做到了,无问西东。吴岭澜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老师。沈光耀在矛盾中毅然决然的成为了飞行员,尽管最终没能回来,可也是带着信念,牺牲在了奉献中。陈鹏没有放弃王敏佳,虽然陈鹏在远方做研究,但也会给王敏佳寄来一盒一盒的雪花膏,而王敏佳,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后,也坚定了要永远和陈鹏并肩同行的信念。张果果在愤怒与无奈中,仍然决定,承担抚养四胞胎家庭的重责。在面对难以抉择的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做?如果让你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吴岭澜告诉我们,了解真实的自我。

沈光耀告诉我们,坚定自己的初心。

王敏佳陈鹏告诉我们,即使眼前万般刁难,也不要放弃,握紧身边人的手,走下去。

张果果告诉我们,举世皆浊,我仍要,坚定本真的内心。

这世界太繁杂,这人生的路,太漫长,对于那些未知,对于那些难以抉择,我们只需要进入自己的内心,不要问那些方向,让内心告诉自己,我该怎样,坚定自己的本心,守护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只有做真实的我,才会是无悔的我,才算得上,认真的活了。所以放手去做吧,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6)

全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确实好看,这是全家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得出的一致意见。有一些精彩的片段能让人牢牢的印在脑海里,经典的台词也会在耳边响起。时间只过去了一天,精彩的画面还在,但经典的台词已经记不完整了,为了挽留感动,撰写一篇观后感,给自己,也为这部好电影做一宣传,推荐给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万事皆有因果,人生就是因果相系、循环往复。

影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1923年的某一天,吴岭澜向清华大学教务长梅贻琦请教“什么是真实”的问题,梅贻琦先生做出了经典的回答:“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抗日战争时期,吴岭澜在西南联大当教授,他用他真实的精神当时处在民族危亡的学生们,引导着学生沈光耀去思考、去选择怎样的人生。沈光耀作为一名飞行员,用大爱影响和救助着一大群孤儿,其中有一个叫陈鹏孤儿。

全国解放了,作为清华学生的陈鹏,用他的人格力量与气度唤醒了同学李想的正确人生观。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边疆支边医生李想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拯救了另外两名夫妻医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夫妻医生的生命,而夫妻医生是某大公司高级经理张果果的父母。高级经理张果果无私地帮助处在生死边缘上的四胞胎家庭。这一切都是芸芸众生的前生今世奇妙的缘分。

梅贻琦先生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影片通过三个故事,提出了三个“如果”。一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将如此世俗而艰难,你还会选择出生吗?二是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三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要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最后通过张果果给四胞胎在窗户上画画和接打电话以及影片话外音的形式,向观众讲明了本片的核心思想: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记忆的模糊加上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还是自己亲自走进影院,感受“真实”,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7)

和室友一起去看了 无问西东 ,没能忍住,感觉每一秒都想要流泪。

这部电影节奏非常舒缓,让人沉醉其中,美且舒服。看完有一种羞愧感,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却远远不如他们活得那样潇洒和意气风发。

沈光耀的妈妈说的那些话,真的好伟大。作为父母,他们只希望儿子活得开心、幸福,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人,过上喜欢的生活。儿子不需要去追名逐利,不需要去建功立业,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了。虽然这个儿子最后没能按照母亲的希望幸福长长久久活下去,但是他也算生而无憾,为了理想而去。王力宏很适合这个角色,自带富家子滤镜,只要他出现就是人群中的亮点。

陈鹏的这种性格,是我喜欢的类型。坚定、温暖、不张扬,不喜欢多说,什么事情就是去做,默默行动。如果能有陈鹏这样性格的人作伴,感觉是可以信赖一辈子的人。

xxx是一个漂亮、优秀的女孩子,同时有些自视甚高,带着一点点虚荣、傲慢和任性,这不是什么大错,但却在那个时代下被放大,给她自己带来了近乎灭顶之灾。带上纱巾之后,只露出的那双眼睛,如此平和、安静,最后在大戈壁行走的身影也是又一次让我落泪。

陈鹏和她的故事真的让我觉得,两个人只要心意相通,即使有一个人面貌全变了,也不会有任何影响。虽然,两位演员都是美颜。

对她的故事添油加醋的女同事们其实也不是完全丑陋的,这个电影里没有坏人。她们只是比她稍稍普通的平凡女孩子,面对着一个爱炫耀的发光体,甚至这个发光体能够和获得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的青睐,而这个男孩子对自己不理不睬,她们有着小小的嫉妒心和报复心。

高中老师许伯常既可怜又残忍。他用双手埋葬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是的,他说得对,人是可以变的,今天你可以对她许下诺言,明天也可以反悔。但是那个女人却是太过执着,她无法接受一心相许的背叛。我想她也曾经是个轻松、美丽的女孩子,只是被丈夫的冷漠逼成了悍妇。她把对丈夫的求而不得之怒、之恨撒向了她。她成功点燃了众人的怒火,被殴打“至死”。刘淑芬一下醒了,其实她死了,许伯常还是许伯常,而刘淑芬并不想杀人,她只是想出出气。她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与丈夫真正开心生活,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并没有很喜欢现代的故事。张果果没有义务为四胞胎家里付出那么多。不过可能回应了那句话吧,张果果提前知道了自己可能要面对的生活,也许四胞胎家庭不知满足,会一直索取,但是张果果做了自己的选择。

李想的故事,不想多说。只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他想不到一封信会给她带来灭顶之灾,他太想要支边。她“之死”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吧,最后用死亡赎罪了。

"无问西东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