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课文画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4.20

课文画的教案范文12篇。

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课文画的教案。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画的教案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课文画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举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鲸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1、课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好,那就让我们欣赏一下。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吗?

课题出示,学生齐说:鲸。

2、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鲸》。你们想知道关于鲸的什么知识呢?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文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说明方法?并且把你的发现讲给同桌听听。

2、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谁来说说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鲸?我们把鲸的这种变化称为进化。食物、呼吸、睡觉、生长,我们可以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板书:

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三、学习难点──进化部分

过渡: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鲸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说)鲸虽然生活在海洋中却不是鱼类,老师就特别想知道它怎么进化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为什么不是鱼类?

2、指名说,因为它是哺乳动物。

3、什么叫哺乳动物呢?学生回答。

(对,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就叫哺乳动物。)

4、出示填空及进化示意图:

老师这有一道填空题谁能根据京的进化过程把它填好?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____。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______;又经过了_____的年代,他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__,后肢完全__,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___的生活。

先个别说,再一起说。最后齐读段落。

师:作者用文字叙述了鲸的进化过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鲸究竟是怎么从陆地来到海洋生活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片断。

四、学习重点段落──体形,了解说明方法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在这之前同学们看了很多鲸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1、对,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鲸很大?用笔画下来,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请你谈谈:

(让学生试读,体现大。)出示段落。

板书: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你还知道什么方法也能把事物说明得更具体形象吗?

(打比方。)

4、现在让我们比较直观地看一下鲸到底有多大。

(可见展示1)

我们现在知道了,鲸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鲸的大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五、探究学习

1、提问: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鲸的进化和鲸的外形的它们都是鲸的共同特点,那么不同种类的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

(学生回答。)

2、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那么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我们就以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为题做一个研究报告好不好?下面,让我们到书中和你们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共同完成这项报告。

(课件出示报告表格。)

3、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⑴ 组长负责,分工协作。

⑵ 边读边讨论,整理归纳资料。

⑶ 认真填写研究报告,语言精练。

现在就开始吧!

4、交流评议:

同学们的报告都做完了吗?

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5、得出结论:

不同种类的鲸生活习性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六、学习方法,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做了鲸的生活习性的报告。关于鲸的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方面的生活习性,你愿意当解说员贤达及介绍一下吗?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地讲解,吸引观众呢?还是让我们先来向作者学习学习吧!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想介绍的习性,自由练习。

2、同位相互交流、听取意见。

3、让学生指这课件结合课文与课外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4、你认为他解说地好吗?为什么?好在哪?

(指导学生结合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进行评议。)

七、拓展学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八、作业

搜集有关鲸或像鲸这样的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的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给大家。

课文画的教案 篇3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上午好!

我参加的课件是《山中访友》——专题站。

教学分析:

本文是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基于对本文的理解,在制作网站时,我选用了阳光、大树、小花作为整个网站的背景,这样,当学生一进入网站的背景,就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般,课件与文章融为一体,自然而又合谐。按钮在网站页面的左方,这样设计不仅便于操作,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

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谈—读—赏—练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

当学生进入网站后,就看到几幅山中的美景图,并配有鸟鸣啾啾、溪水潺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谈谈所见所想,随之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听读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升到初中的初一学生,因此,我制作了这个flash动画朗读,可以让学生像观看动画片一样进入课堂教学。录制自己的声音更具有亲切感。

接下来,让学生赏读,并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在这里配上背景音乐,更能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文章由下到上缓慢上移,能锻炼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页面富于动感。

接下来,我设计的内容是研讨赏析。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问题。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第1和第3题有固定答案,当鼠标悬停时,有答案出现。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仅用语言,很难创设一个意境带学生走进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现实条件又不允许,后来,是多媒体技术帮了忙,我使用了movie maker,制作了这一段视频,按照作者拜访山中好友的顺序,配以清幽的音乐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这样就好似学生跟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了山林,拜访山中的众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林草木、花鸟鱼虫对话,想象自己成为一株株参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波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同时,也为下面的写作训练作铺垫。

(山中访友)——说课稿,标签:初一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

让学生在课前观察校园的景物,通过本文的学习,仿照文章的拟人写法,想象自己变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后进入创作天地,将自己的写作片段上传。在这里,我在网站上设置了留言本功能。因为我们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人手一机,所以使用留言本,不仅使学生能看到其他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使教师能尽快批阅、回复,有利于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所以,我又设计了“相关连接”和“拓展训练”,指导学生阅读其中内容,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会焕发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这里我设置了相关的文章和网站,学生能体会到搜索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结:

最后,对全部教学进行小结:

如果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也同样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 maker等工具,充分运用声、光、色为学生创设一个欣赏的情景:让学生在意境中驰骋、让学生在意境中想象、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语文的情景教学,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

我的课件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课文画的教案 篇4

一 教材内容

《鲸》一课是语文第九册第22课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的介绍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 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四 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通过看图揭示课题,并初步感知鲸的体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初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时,识记生字,集体讨论补充这一课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3 分析说明方法

(1)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其中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在班内交流。

(2) 比较:哺乳动物、鲸和鱼类的异同点。

4 画一画:鲸的样子

(画得好的送一个介绍蓝鲸的知识信)

5 布置作业。

课文画的教案 篇5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狼先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又说去年小羊说了它的坏话,最后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凶相,向小羊扑去。狼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凶,尽管小羊驳得它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它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说明狼的本性是凶猛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靠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仅一张插图,但就从这张插图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温和美善,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向我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至六自然段讲凶恶的狼故意找碴儿,先后制造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跟它讲道理,驳倒了它,但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还是残暴地往小羊身上扑去。

说教学目标

基于自己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结合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要找借口,对这样的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让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插图观察一下狼和小羊说话的神态。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光与他们讲道是不行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是这样安排课程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注意读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配朗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并完成课后习题2,3。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说教法和教学过程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图片“狼”“小羊”。出示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当学生说“狼”“小羊”时,师板书课题:狼和小羊,“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一提问,揭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打开课本,通过听老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可把一些不懂的词句划出,有待于讲读课文时解决。

学生自读后,为了知道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以便检查自读效果,如:

①什么叫“找碴儿”?学生答: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

②文中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共找了几次?

③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通过以上这些提问,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彩色活动挂图,让学生看清故事发生的地点,边讲边演示小羊先来到小溪边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现,通过直观,使学生看清是小羊先来喝水,狼是后来的,小羊处在小溪的下游,狼处在上游,这样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了铺垫。紧接着讲读第一次对话,我让学生先读对话,弄清狼和小羊话中的含义,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它们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学生当然清楚是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到上游,这是狼在故意找碴儿,诬赖小羊。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体会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读时速度可销快些,语调高昂,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而小羊的话要读得平缓些,语调低,读出小心翼翼据理申辩的语气。

狼见自己的理由被*后,非常生气,又找了一个新的借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狼与小羊的第二次对话,边读边唱边想,边划,边议,看看这次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原来狼又是在毫无根据地任意编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总是听说,去年,背地理”等词语都说明了这一点,而此时小羊只说了一句话,它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合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再一次证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儿。

在朗读这段对话时,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横无理的语气,小羊样子可怜,急得“喊道”,而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让学生读出认真申辨和害怕的语气。当狼被反驳的无话可说时,它不想再争辩了,也不让小羊申辩,于是穷凶极恶地向小羊身上扑去,在理解最后一段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词语:“争辩”,“逼近”,“龇”,“嚷”,“反正”,然后再朗读时,也要将这些词语读重音。通过以上的读和议,让学让懂得,狼“想吃小羊,开始先是千方百计找借口,当借口被驳倒时,它还是照样把小羊吃了,小羊跟这种‘坏家伙’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这时,我及时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样坏的家伙,先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还要勇敢地抵抗才行。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个问题给学生: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说板书设计

我把板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关于小羊是怎样申辩的。这样的板书可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并且还能根据板书,大致复述出课文内容。

狼和小羊

狼想吃小羊

1.你弄脏了水温和:“上游……下游”故意找碴儿

2.背地里说坏话喊道:“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课文画的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该组的专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进行调查并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我发现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对话,它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刻画出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字,能正确读写“管理、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正确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3、教学重难点:

(1)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正确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二、说教法

1、探究学习法: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重点。

2、朗读体会法: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找找、读读等多种方式,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了解大意

1、出示课题: 了解“西门”是个复姓。

2、简单介绍西门豹。

(让学生对西门豹有简单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语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以填空的形式)

(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

三、研读第1-9段

1、通过研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学习第1段,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在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时,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词语的意思。

找出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些问题?老大爷又是怎么回答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用划一划的方法找出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些问题,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2、理解三个“闹”字的意思。

四、做作业本

(把部分作业设计进去,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五、讲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田地荒芜 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课文画的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__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特点,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爱的理论观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从而锻炼判断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用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的爱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引入。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讨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3、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爱。我们熟悉爱,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父爱、母爱、友爱等等,爱在我们心中,所以它属于情感范畴。然而,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他就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爱的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他对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陌生的爱吧。

(二)朗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推荐10名同学读文章,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其他同学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读完后分段如下:

分段依据为第四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1~3段:“我”的爱的成长过程

第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与父爱)

第9~10段:总结全文,阐释成熟的爱

(分段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思路,便于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三)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所阐释的观点:

问题1、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学生可以在前三段中找到三个阶段:婴儿、儿童、少年,进而概括出三个阶段爱的特点:“自恋阶段”、感到被人爱和感到爱别人的快乐。

由此可引出文章第3段结尾对于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区分。

问题2、母爱和父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或积极性与消极性)各是什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位置,再进行概括总结:

母爱:是无条件的;积极性:不需努力即可拥有;消极性:无法赢得。

父爱:是有条件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努力赢得;消极性:必须努力,否则将失去。

两种爱的进一步区分在课文的第6段: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引申:对于作者提出来的关于母爱和父爱的理论,你认同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此处学生可以依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这一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名人大家的理论不一定要认同,学会怀疑;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将生活中的现象概括成理论问题,从而有所思考。

问题3、对于父母,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较容易理解为文章第9段的“成熟的人,爱是怎样的”,由此提醒学生看清问题再作答。

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概括起来就是:作为父母,应该让付出的爱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问题4、对于孩子,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四)课堂小结:弗洛姆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__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五)课后作业:听一支歌曲《感恩的心》,看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读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六)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婴儿—“自恋阶段”母爱+父爱=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无条件有条件

少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必赢得可以赢得

无法赢得必须努力

课文画的教案 篇8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著名现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5、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特别强调,把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贯穿到各个学段。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指导朗读的层次性。一开始,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再让学生自主研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让学生配乐读。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在美妙、抒情的乐曲中朗读,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

1、读一读《跟时间赛跑》和《长歌行》。

2、写一句有关时间的句子做为自己的座佑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优美的语句。

课文画的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春酒》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女士的思亲怀乡散文,编者放在鲁教版以“民风民俗”为话题的八上第一单元本单元丰厚的人文情怀令人陶醉,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让人痴迷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致,把家乡新年的种种风俗与禁忌,家家户户喝春酒的喜庆,乡亲“起会”置“会酒”的感恩,多年之后“我”按母亲的方法炮制“八宝酒”的情思,用“家乡的味道”一一拾起“我”的天真活泼、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儿时的情趣与游子思母思乡的伤感,在这“春酒”“会酒”的杯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民俗民风之美

二、说学情:

本文的散文特质注定了教学应以动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本节课,我以情读为主线,紧扣文本,从学习的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民俗、品意蕴、悟乡情,突出了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语言对话、与作者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使听说读写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1)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作者用诗化的语言话“春酒”,寄乡思开篇入题,直写故乡“新年后的农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点明“春酒”在“我”心中的分量,言明“我”对它的情有独钟因此,我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研作者故乡独特的民风之美”(《课标》阅读策略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细节是靓丽的花朵母亲那得意的样子、笑眯眯的神态、谆谆教诲的话语,款款地流淌在作者笔下,传神鲜活如在面前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我把教学的第二个目标确定为“品读意蕴深厚的细节描写,感受‘我’的童趣与母亲的品质”

“凭教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学习本文,还应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同时,目透纸背与作者对话,透过作者远在异乡,炮制“八宝酒”却品不出“道地的家乡味”,理解作品中那海外游子的惆怅、刻骨的乡愁为此,我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目标是“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散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本文语言浅显但意蕴深厚,值得细细品味因此,“品读意蕴深厚的细节,感受 ‘我’的童趣与‘母亲’的品质”成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儿时的童趣,母亲的宽厚那是远在海外的琦君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童年、对母亲的思念倾注了她的一生,但对于阅历有限,又没有相关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又怎么可能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呢?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于“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教学建议)

四、说教法和学法:

作品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情趣交织在一起,辉映成一支快乐而感伤的乐曲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读者学习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可以“沉醉”,但课堂不能“散乱”,条理清晰、教学有序是课堂有效、高效的策略之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频繁出现在我表述中的“引导”、“理解”两个词语,奠定了我教学的思想“道而弗牵”、“不愤不启”,“引导”是我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课标的要求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基本途径,因此,“读”是我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初读、解读、建构[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喝春酒—喝会酒—自制八宝酒);解读—领悟文本意蕴(风俗美,人情美,思乡情);建构—升华文本意义(珍民俗,惜童真,怀乡(国)情的精神家园)]三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说课是纸上谈兵,那么上课就是实战演练下面我就开始实战演练《春酒》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简短,线索清晰通过七年级、八上及本单元前三篇散文的学习,学生对散文风格的把握、行文意蕴的理解、品味语言的能力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我仅安排了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我设计了2个板块,5个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意蕴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感知课文脉络)

我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新年,是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我们本地过年时都有哪些风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随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去我国浙江去看一看她的家乡新年都有哪些风俗?

生活就是语文,这一问一答,直接入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的情趣、了解本地的民俗风情,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民风之美奠基

多媒体出示问题,教师在《思乡曲》伴奏下情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问题1(1、听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除写春酒之外还写了什么?她的家乡过年时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这里一是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以“酒”为线索依次写了饮春酒、喝会酒、我“炮制八宝酒”三个方面的内容;二是明确风俗有:饮春酒、迎神拜佛、蒸年糕、说话讨吉利、分食供果、摆会酒我最爱喝春酒

富于儿童的情趣,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对字里行间弥漫的淡淡乡愁学生初读时无法领悟,故教师运用自身的朗读资源优势(教者是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示范引路,营造一种甜美而绵绵伤感的氛围,引导学生一进课文,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要求,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为第二板块的教学――情读作铺垫

(第二板块:品意蕴、体悟人情美)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8段,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言可以读出“我” 最爱喝“春酒”呢?

学生可能找出的细节描写见投影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我的急切心情、率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邻里的热情、大方、好客)”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我’迫不急待的神态)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尝鲜、喜爱之情),已经不知舔(童趣盎然)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3)“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传神的动作描写、感受氛围的小酒仙情态、酒的香淳跃然纸上;映衬母亲的心灵手巧)

(4)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母亲的慈祥、对我的宠爱)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浓郁的乡情、乡邻的和睦,我的淘气、纯真)

(5)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急切的心情)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邻里感恩、酒席特讲究)

(6)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谦虚]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和蔼、热心肠]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做事细致、为人严谨]] ……

这里对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至关重要无论学生读出哪一句,都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从这段话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我”?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情趣?请学生试读,再相互评价读得怎样?你为什么认为应这样读?(如第一句要通过“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蜜蜂、捧一大包”的重读,读出“我”的率直,乡人的淳朴、大方对“母亲”一词要读得深情,有淡淡的乡愁味)让学生明白朗读中经过技巧处理的词语其实也就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这样既掌握了朗读技巧又习得了一定的品读方法如此在读中习得语言、领悟情趣、感受形象读的过程既是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引领提升品读能力的过程;读的过程更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过程还是生生、师生互助加深理解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阅读教学建议)的过程

问题3、请用一句话归纳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

这是为了把前面赏析的内容来一个梳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领悟能力通过学生的情读,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合作归纳,一个天真活泼的“小酒仙”便在学生的眼前呼之欲出了

第4、情境设置:刚才的朗读,我们读出了一位率直、纯真爱喝春酒的小酒仙,她最爱喝的“八宝酒”是谁泡制的呀?母亲!哦!这里还藏着一位重要的人物――母亲那我们又能从文中读出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浏览课文作批注交流

这一问的目的的三:

一是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当学生交流时,用“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明确母亲的慈爱、勤劳、俭朴、大方、热心、处事严谨是通过具体的语言、事件来刻画的

二是在讨论到“会酒”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会酒习俗(答谢、感恩)?置酒席有何讲究(地点、酒席、送礼物)?会酒习俗能读出什么样的民风?层次分明的解读“会酒”的内涵(民风美、人情美、人性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讨论问题1时,找到了“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就在这里适时解读]

三是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母亲的文字(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引导读出神态、读出情味

这样引导学生三进课文,从而融朗读、评议、赏析、概括训练为一炉,一个慈爱、勤劳、热心的母亲形象便在学生心中栩栩如生

六、说作业设置:

请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在千里之外的美国“如法炮制”的“八宝酒”却品不出“道地的家乡味”呢?

明确作者“思亲怀乡”后再多媒体出示作者生平简历,明白《橘子红了》的作者去世后还叶落归根的原因,升华家国情

最后请同学们在《思乡》乐曲声中自由情读课文,并找几句与之相关古诗文送给作者,以慰藉作者的家国情怀

这里目的有二:一是学习一字一词一成语[“醅”的读音;“道地” 即地道: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如道地药材;真正的,纯粹此处应为第二个意思,词语倒装,读来音韵悠远,情感缠绵;“如法炮制”:依照成法(固定的方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即母亲自制八宝酒的方法]落实基础;二是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现在已是“物是人非”,没有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宠爱自己的母亲、没有了淳朴热心的乡里有的是对母亲、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怀念用多媒体出示作者生平简历,引导学生和作者亲切对话,了解琦君其人,体味情感至此,作者的思亲怀乡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最后在《思乡》乐曲声中自由情读课文,找古诗文点评,升华学生的感受、体验,受到情感人文的熏陶(《课标》阅读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把课文最简要、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出来,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内容一目了然它像一个平放着的酒瓶,盛进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材料,形象直观的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又体现了的情致――酒者愁也,浓酒者绵绵的乡愁也其含蓄蕴籍的风格又暗含题目《春酒》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在学生心中引起“酒酒”的波澜

儿时的我:天真活泼、率直纯真 童心

母亲:心灵手巧、慈爱宽厚 思情

乡亲:热情大方、淳朴感恩 乡情

课文画的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课文画的教案 篇11

一、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变化;难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几类材料的习惯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即设疑自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解疑合探。接着,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即设疑再探。最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观潮的大体内容,那么每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这几段主要讲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江面的变化。即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起头并进。潮来后: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才恢复平静。并且重点讲解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将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例如,你能结合本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拓展运用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和录像为依托,融进自己的感悟“现场直播”,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解说词可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中”的顺序讲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处。

6、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22、观潮

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

下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来时

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文画的教案 篇12

说教材

《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说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说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dg15.com编辑推荐

画画课件(范文8篇)


一篇值得一读的“教学教案设计”相关精品文章推荐给您。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一份成功的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示请动动手指把它收藏起来!

画画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波波画的物品;

2.大胆想象,尝试用圆形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爱画画的波波》;

2.电脑、白板、投影仪、视频展示台;

3.操作材料:画好各种大小圆形轮廓的图案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1.出示画面一

谁来了?(小猪),这只小猪叫波波,和波波打招呼。

波波可喜欢画画了,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波波画画的故事。

2.完整讲述故事

3.提问:

(1)波波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什么图形

出示画面二:一开始哥哥和姐姐知道波波画的是什么吗?

(2)听了波波的介绍,哥哥姐姐知道波波在画什么了,你猜出来了吗

(根据课堂幼儿反映,及时添画,完善波波画的钟面和气球,帮助幼儿分析寻找答案。)

二、充分想象,大胆表述

(出示画面三,呈现大小不一、组合不同的圆形)

提问:波波画了许许多多的圆圈,你觉得这些圆圈会是什么呢?

1.幼儿想象讲述,教师及时在白板上添画记录。

2.请多位幼儿到白板上添画。如添画:太阳、小鸟、蜗牛、西瓜、皮球、娃娃脸等。

三、幼儿操作

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东西是圆圆的,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变出来

幼儿在画好圆形轮廓的图案纸上添画,教师及时启发、协助。

四、交流评价作品1.同伴交流

2.集体介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作品

[附)故事:爱画画的波波

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圈圈,哥哥和姐姐看了好久都不知道波波的圈圈是什么

你画得真像!”哥哥和姐姐终于知道波波在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好多圆圈圈,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画画课件【篇2】

上节课,叫大家讨论了小猪为什么把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找到答案了吗?

3、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更好。

4、小组交流。

5、教师检查。(有选择地学习2—7自然段,同时结合理解“好看、漂亮、神气、马上、立刻”等词语,练习“马上、连忙、立刻”说话,并重点指导表情朗读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的话。

1、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猪说?

2、你能帮小猪把这个大怪物变回可爱的小猫吗?

1、开展小组带头饰表演,进行竞赛,争取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课前学生准备头饰,教师准备音乐)。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采摘到词语花蓝。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知道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花猫画成一只大怪物。大家可不要学小猪,对于别人的建议,我们要先思考,对的接纳,不对的绝不能盲目接纳。

板书:

画画课件【篇3】

目标:

1.能理解作品的内容,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波波画的内容。

2.乐意像波波一样尝试画一些圆形物品。

准备:

1.故事《爱画画的波波》的配套挂图。

2.布袋木偶小猪一只。

3.绘画材料。

过程:

1.引起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出示木偶小猪,与幼儿相互问候。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教师讲故事。

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小猪波波画的是什么呢?

3.教师结合挂图再次完整地讲故事,并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故事中答案的原因。

4.学波波爱画画。

教师帮助幼儿记录绘画的内容。

建议:

1.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绘画的内容。

2.可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形色纸与画好圆形轮廓的图案纸,供幼儿进行拼摆与添画的创作造型活动。

评价:

1.能猜出故事中的波波画的是什么东西。

2.大胆绘画自己爱画的圆形物品并用语言表达。

[附)故事

爱画画的波波

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圈圈,哥哥和姐姐看了好久都不知道波波的圈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这个大圈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圈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你画得真好!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你画得真像!哥哥和姐姐终于知道波波在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好多圆圈圈,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喔!

画画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幼儿食品)的观察写生,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及服饰。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持久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能照出幼儿整个面部的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位小画家,大家猜猜是谁?

2、出示一个盒子(内装一面镜子)请幼儿上来观察描述。

3、请刚照镜子的幼儿用语言描述小画家特征,全体幼儿猜猜是谁?

二、中间部分

1、交代课题。

原来今天我们要画的就是自己,我们要仔细观察,画出自己的特点。

2、指导幼儿观察分析。

3、幼儿作画。

4、提示画的快的幼儿添加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游戏猜猜他是谁

2、表扬观察仔细、画面最有特点的幼儿。

画画课件【篇5】

岁月如梭,时间清浅,明日你便要成家了,恭喜你,我最亲爱的朋友。

一直想写一份只关于你的文字,文字写的是你,但是与你无关。现在我终于可以坐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写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还记得那年初识时,是在冬季,那时我们大学一年级,但是不熟悉。后来在初夏开始变得密切,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那时为了应对期末考试,让离图书馆近的你帮忙占座位,于是便与你熟悉起来。还记得,当时我还调戏过你,那时你黑黑的脸不自觉的泛红。于是,我们便在打打闹闹中相识相知。

大二,是一个很美好的时间段,那是没有太大的压力,我们经常一起校园漫步,以致于大家都以为我们是情侣,可事实上,我们是最好的哥们,那时,我们曾一起去学校附近博物馆闲逛,一起看池中鱼儿自由的游玩,一起欣赏博物馆累积的历史,一起仰望着高大的汉莲。还记得冬日里,我喜欢栗子,老是让你请我吃栗子,你每次都会买一大包,然后我们咬着栗子,在冬日的阳光中,或者冬日的冷冽中一起漫步,一起嬉闹。那时,我们年轻张扬,肆意挥洒着年轻。大二夏天的时候,有一天,你突然电话给我说,你喜欢一个女孩,名字是两个字,让我猜,我猜了所有人,唯独没有我,你问我,为什么不说是你呢?当时的我直截了当的讲,因为我知道你不喜欢我,而我也不喜欢你呀,你当我哥们,我还分得清。当时的你说了什么,现在我大抵都想不清楚了。

时间划过,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因为当时自己一心想着考研,开始和你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但是当时我们依旧要好,依旧会约时间一起去玩,我们都是守约的人,约定做什么就一定会做什么。记得那时每次英语六级的时候,我们打了一个赌,赌谁会考的高,输的人答应赢的`人一件事。当时我们都应了。考试结果是你考的比我好,但是你却一直不讲需要我做的事情。其实,我是相当的好奇,可是我挖空心思也是想不到你想要我做什么。就是当时我好奇你喜欢哪个女孩一样,我始终不知道你到底喜欢哪个女孩。

大四一转眼便来,那时你开始在西安找工作,其实,你家人更希望你留在老家,你却想在外地拼搏,但是屡次被家人训。你说你需要一个理由说服自己能留在外地,可是,事实证明你没有。大四第二学期,我几乎没在学校,因为我开始找工作,然后又很快进入工作。和你见面的时间,太少。你后来有次来了西安,我带你去我工作的地方,带你去随意走走,还记得当时我们去了革命公园,那天有很多相亲的老年人,将履历挂在一根绳上,我因为好奇还过去看了看。再次相见,便是你离开西安的时候,那时,我们已经答辩结束,只等着领毕业证。你决定回老家山东,临行时,我去送你,我们感慨时间太快,我们一路畅聊,临走时,你问我,可以拥抱一下吗?当时的我,踹了你一脚,笑着骂你,连姐姐的便宜也要占。然后,辞行,你大踏步的离开。那个背影曾经多次入我的梦。那时总感觉以后你的生活再也不会有我,我们分别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一别便是一年多,我们再也没有见过,我们时不时会电话联系,微信联系,我们仍是好朋友,只是已经无法再像大学那样经常相见,经常去玩。我们都被时间这把钝刀磨得生疼。

20xx年7月22日,你说你可能要订婚了,当时我吃惊你这么早就要订婚,你给我讲了你和她的相识,我一直相信你的决定,若是你决定,那么我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你。我们还是时不时电话联系,时不时微信。9月9日,你电话,说自己好像又陷入大学那种情绪中,我问你什么情绪,你岔开了话题,你开始讲你喜欢的那个女孩,我一直静静的听着,我问你,为什么不告诉那个女孩你喜欢她,你说若是真的说了,那么你们连朋友都做不了。我惊讶于你的解释。那天我们电话煲了两个小时吧,我们回忆着大学很多好玩的事情,讲述那些发生的曾经,你让我生气的、你惹我伤心,我让你生气的、让你伤心的事情,那天,我笑着问你,是不是以后都不联系了,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误会疑问都解释清楚,你说,怎么会,咱们是好哥们。而事实是,现在的我们已经不联系了,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你女朋友怀疑我和你关系不一般。而你因为你女朋友的反对,删除了我的微信,在你删除我微信的第四天,我才意识到你删了我微信,但是等到10.8日早,我抑制不住,电话给你,当时我一直认为,你会把我手机号设置黑名单,没曾想,电话居然可以接通。你简单解释,可是我确内心愤懑,你的解释,让我觉得好无力。然后,我们停了所有的联系。但是后来的我,就不生气了,因为我知道你女朋友在乎你,若不在乎,肯定不会管你,我开始庆幸你遇到对的人。尽管我们没有联系,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你是11月27日结婚,我清楚的计算着时间,11月20日,有朋友发来一张你和她的婚纱照,看着你笑的开心,你应该是打心底里喜悦吧,恭喜你。26日下午5点多,你给我,说你要结婚了,应该告诉我一声。我说恭喜你。晚上22点左右,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电话给你,听听你声音,看看你是不是过得幸福,事实上,你还不错,那么我也就放心了。

爱画画的小孩,你不知道你是我多么重要的朋友,你不知道,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爱画画的小孩,祝你幸福,爱画画的小孩,祝快乐一生。

画画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乐意大胆想象与表达。

2、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小老鼠画了XX的XX”的话来完整讲述。

3、通过玩色游戏,了解色彩混合后所发生的变化,体验小老鼠学画画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五种颜料(红、黄、蓝、绿、紫)、五把刷子套着小老鼠指偶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新的图画书,看看封面上有什么?

二、结合图画书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谁的家?(小猴宝宝的家)(PPT小猴宝宝在干嘛呢?(画画)

猴妈妈把小猴宝宝叫走了,淘气的小老鼠们骨碌碌爬上了桌子。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小老鼠?(一起数

黄色、蓝色、绿色、紫色五种颜色展开讨论和想象。

(我们也来学学小老鼠跳的样子。(集体模仿动作)第一只小老鼠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猜测)(PPT这是什么颜色呢?(红色)你还在哪里看见过这种颜色?(幼儿回顾已有经验)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它画了些什么?(黄黄的小鸡、黄黄的小花)还可以画什么呢?(幼儿猜测)

(它画了什么?(蓝蓝的自行车、卡车、小汽车)还有什么也是蓝颜色的?(幼儿回顾已有经验)

(它会画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绿颜色的东西)小老鼠画了些什么呢?(绿绿的树木、绿绿的西瓜)

(5)第五只小老鼠,会怎么样呢?

(个别幼儿说,扑通一声跳进了紫色颜料桶里)(集体说画面上的内容,紫色的茄子,紫色的葡萄)还可以画什么呢?(个别交流)

三、玩色彩游戏,感知色彩的变化(复述故事)

1、师:到底小老鼠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我们一起来试试。

2、教师用带有小老鼠指偶的刷子大胆将五种色彩混合。

和故事里说的一样吗?(一样)四、延伸活动小老鼠把小猴家变成了黑色,小猴子会怎么样?(引导幼儿看小猴子的表情)小猴子生气了,该怎么办呢?

画画课件【篇7】

这篇课文是一篇注音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事物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培养学生做事要有主见,不可盲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猪、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头饰。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

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简要地说完整。

②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

①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

②生读小松鼠的话。

④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⑤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理解马上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

㈢、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

③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④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

⑤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

①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

②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④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

㈤、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㈥、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小猪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做法可取吗?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猪,你会怎样对待别人的建议呢?请把你心目中的小猫画下来。

画画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工具油画棒,尝试用油画棒涂色。

2. 学习抓握油画棒的正确方法。

3. 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若干 白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

4. 老师随意绘画,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会跳舞的笔宝宝,你们看:

师用油画棒随意地画出小鸡、小花、小草等,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画完,让幼儿笔宝宝跳呀跳,跳出了什么东西?

你们想让笔宝宝学跳舞吗?

5. 交代涂色要求,幼儿学习握笔。

笔宝宝说:小朋友,要想让我们跳舞,必须先学会握笔,你看,笔应该这样握。

幼儿练习握笔。

笔宝宝:我只喜欢在白纸上跳舞,不喜欢在桌子上乱跳。如果在桌子上乱跳会把桌子弄脏的,这样,你们的桌子就会变脏。

6. 幼儿涂色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幼儿涂色练习,看看你的笔宝宝跳的什么舞?

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方法。

7. 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组织幼儿欣赏,说说笔宝宝跳的是什么舞?

二、语言语言活动设计:《小猴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手套画教案12篇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手套画教案12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手套画教案【篇1】

一只手套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故事名称。

2、愿意用普通话说出自己听到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挂图、一只手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只手套。“今天,我给小朋友带了一件小礼物,你们想不想看啊?”“哦,这是什么?(手套)手套应该戴在哪儿?(手上)”“可是森林里有两个小动物却不知道手套是怎么戴的。你们想不想听有听他们的故事?”

2、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一只手套》。(大灰狼捡到了……这到底是什么?)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听到了谁、看到了谁?

(3)他们捡到了什么东西?大灰狼和小花狗把手套当成了什么、戴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再听一边。

3、体态、神情再次讲述故事(大灰狼捡到了……这到底是什么?)

提问:

(1)“大灰狼把手套当成了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大灰狼脚上穿手套走路的样子。(活动中问一问托儿“这样走路方便吗?”会说“这样走路太不方便了”)

(2)“小花狗把手套当成了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小花狗头上戴上手套的样子。(活动中会说“手套直往下掉”)

4、教师:“真有意思,手套是戴在哪儿的`?(手套是戴在手上的)书上的宝宝是怎么告诉大灰狼、小花狗的呀,我们学宝宝那样大家一起大声地告诉大灰狼和小花狗‘大灰狼、小花狗手套是戴在手上的’。”

5、今天,大灰狼和小花狗真要谢谢托班的宝宝了,你们让他们知道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这样大灰狼和小花狗就可以戴着手套暖和和的过冬了。

手套画教案【篇2】

小班科学活动:手套配對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供幼儿配对使用。

2、人手准备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儿练习使用。

3、视频材料: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练习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

1、匹配练习。

师: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呀?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们帮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朋友请到小手套旁边。

2、师幼交流。

师: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你最喜欢哪一副手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一副手套有两只,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一样。

(二)、幼儿学习戴五指手套。

1、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

师:你们会戴手套吗?那就拿出小椅子下的小手套戴一戴吧!

2、谈感受。

师:戴手套时遇到困难了吗?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吗?为什么戴不好?

3、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让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以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戴手套。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戴的?那就跟着我一起说儿歌。5、师幼共同练习戴手套。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戴手套吧!

6、小结: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要戴手套?

(三)、玩手指游戏。

师:让我们戴着手套玩个游戏吧!

(四)、了解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手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手套,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手套画教案【篇3】

目标:

1.知道天冷了要保护好自己的双手。

2.能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3.能大胆地设计手套的图案,体现出图案带来的美感。

准备:

1.每人一张白色的信封。

2.用信封制作出的手套几幅。

3.油画棒、小剪刀每人一套。

过程:

1.引导制作手套的兴趣。

(1)做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小小手指就是我,我在敲锣鼓,咚咚咚,锵锵锵,,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手套)那小朋友猜一猜这漂亮的手套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信封)那这些手套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信封来做出漂亮的手套。

2.明确制作方法。

(1)明确剪刀所剪的地方,(信封一边是封着的,可不可以把手伸进去呢?不可以,我们剪的时候要把开着口的地方对着自己,然后用勾线在信封的下边画上一个半圆形,半圆要画在边上,不可以画在中间和上边,要不然我们的拇指就出不来了,画好以后我们用小剪刀把我们画的半圆剪下来。

(2)小朋友看这幅白色的手套和这些用油画棒画出来的手套哪一幅漂亮?(油画棒画出的手套漂亮)小朋友们看老师做出来的手套是两面都有漂亮的图案,你可以先用勾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鱼、动物等,那么现在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发白色的信封,小朋友们可以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手套,等一会我们就可以戴着自己设计出的手套做游戏了。

手套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造型能力,用漂亮的材料装饰手套。

活动准备:

剪裁好的手套样品、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各种粘贴装饰材料(剪裁好的图形纸、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冬天的早晨真是冷啊,尤其是这几天,下过雨的早晨更是冷飕飕的,那么冷的天,小朋友们来幼儿园时,手上都多了一件东西,是什么呀?“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回答)戴上了小手套暖和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的手套都是什么样子的啊?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手套。(小朋友们形容自己的手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手套,给幼儿一一介绍。

二、教师出示活动材料,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出示剪裁装饰好的手套样品。

1、教师分别介绍装饰手套的工具用品。

2、教师给幼儿做师范,让幼儿看,告诉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多种多样。

三、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装饰手套活动,教师做巡回指导。

1、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2、可以多种材料一起使用四、作品展示根据幼儿的装饰情况,把装饰的较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活动反思:

1、从孩子的生活中取材,设计出突出幼儿心理需求特色的“暖暖的手套”的活动。

2、面向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注重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

3、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引导孩子们去充分体验和发现。

手套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天冷了要保护好自己的双手。

2、能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白色的信封。

2、用信封制作出的手套几幅。

3、油画棒、小剪刀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制作手套的兴趣。

(1)做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小小手指就是我,我在敲锣鼓,咚咚咚。)

(2)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手套)那小朋友猜一猜这漂亮的手套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信封)那这些手套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出自:屈;老.师教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信封来做出漂亮的手套。

2、明确制作方法。

(1)明确剪刀所剪的地方,(信封一边是封着的,可不可以把手伸进去呢?不可以,我们剪的时候要把开着口的地方对着自己,然后用勾线在信封的下边画上一个半圆形,半圆要画在边上,不可以画在中间和上边,要不然我们的拇指就出不来了,画好以后我们用小剪刀把我们画的半圆剪下来。

(2)小朋友看这幅白色的手套和这些用油画棒画出来的手套哪一幅漂亮?(油画棒画出的手套漂亮)小朋友们看老师做出来的手套是两面都有漂亮的图案,你可以先用勾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鱼、动物等,那么现在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发白色的信封,小朋友们可以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手套,等一会我们就可以戴着自己设计出的手套做游戏了。

3、幼儿作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画出自己的手套,老师重点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剪出手套中露出拇指的地方。

4、让幼儿戴着自己设计出的手套做游戏。

活动反思:

充分体现了《纲要》中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我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手套画教案【篇6】

小班教案有趣的手套,如下所示,供大家参考。

教学背景:

我们都知道,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一日生活皆课程。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多彩的手套,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了解手套的多样性。

2、初步引导幼儿学习配对。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手套音乐:捏拢放开,开火车

教材分析:

手套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事物,冬天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戴着手套来上学,在课间的时候发现女孩子之间会比较谁的手套好看,谁的手套暖和,这给我一个启示,用手套上一节课,会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很大的满足,激发他们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我通过在百度搜集资料,将课堂的环节设计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捏拢放开》

师:宝贝们,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啦,能做好多的事情。(师边说边做洗脸、刷牙、梳头的动作)现在让我们的小手一起动起来吧!(师幼共同随音乐做律动)

二、学习新内容

师:天气这么冷,怎样让我们的小手变得暖和呢?幼儿:可以搓一搓;用嘴巴吹一吹;烤烤火;戴手套。

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现在呀,老师就用你们想出的好办法让小手变的暖和吧。(师边说边戴上手套)那你有手套吗?你的手套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这个手套有花边;有红颜色的,有绿颜色的;还有妈妈戴的手套;有大的有小的。

师:可是宝贝们看看我手上有几个手套啊(一个)另一个我找不到了,哪个小朋友帮我找一找啊?请幼儿来帮忙找一找?提问幼儿为什么是这个啊?引导幼儿说出要配对,他们是一对。

三、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宝宝们从这边选一个手套,然后到桌子上去选一个和她长得一样的手套,拿过来坐到座位上,看谁找到了。

四、游戏活动

师:我们是不是都找到了啊?我们把手套带上吧,好暖和啊!冬天冷了,我们带着小手套小手就不会冷了,我们一起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吧。仔细听音乐哦!播放百度搜索的音乐:开火车。

教学反思:

有趣的手套是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设计的一节课,在活动中,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细节是,我将手套放在教室的角落里,还没等我说完规则孩子们就拿着一只手套去教室里找另一个,一会就找到了,孩子的操作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这个出乎我的意料,说明孩子对教室很了解,对手套的配套也清楚了,但是有的孩子在戴手套的时候分不清左右手,这点是我没有提前想到的问题,所以以后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手套画教案【篇7】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一双手套的对称美。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面。

4.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准备:

1.手套三双.

2.范画六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4.油画棒.

5.电视.数码相机.

过程:

1.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十指尖尖肚里空,有皮无骨爱过冬,不怕寒冷不怕风,十冬腊月逞英雄。(手套)老师戴上手套。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

老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右边的手套和左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左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3.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

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6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4.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

老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有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颜色都是工人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现在我们的教室是工厂,老师是师傅,小朋友是工人,先看师傅怎样设计手套面.

手套画教案【篇8】

一、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孩子们都带着可爱的小手套上幼儿园。他们对自己的手套很感兴趣,经常边看边讨论,都认为自己的手套最漂亮。《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老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因此,我以“帮小狐狸装扮手套”为主线,组织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愿意动手操作,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

2、尝试用手指蘸颜料在手套上随意点画。

3、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纸巾、音乐、课件、印有手套轮廓图一张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对三原色已经认识。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手指点画出大小、疏密不同的点。

难点:食指轻轻蘸上颜料点在纸上,不要左右移动,轻轻抬起手。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一)送新年礼物,欣赏手套。

师:新年快到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随即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手套,感受彩色手套的美。

(二)教师:“狐狸妈妈给小狐狸也买了双手套。”随即老师把手套轮廓图贴在黑板上“看,小狐狸的手套是白色的,小狐狸觉得不漂亮,不愿意戴。”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狐狸,把他的白色手套装扮的漂漂亮亮的?”(愿意)(鼓励幼儿帮想办法)

2、教师示范讲解。

(一):教师:“老师要请两个朋友来帮忙,一个是它。”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还有一个是颜料。”出示颜料盘。教师小结:“我的食指跟颜料来帮我装扮手套。”边说边用实物示意。

示范讲解:“我开始装扮手套啦,看好了我是怎么把手套装扮漂亮的。”“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白色手套变、变、……”

(二)老师:“噢,原来老师装扮手套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伸出食指念二遍。

(三)师:“哪个宝宝也愿意上来帮忙?”请一至两个幼儿示范作画。提醒边念儿歌边变,并请下面的宝宝帮他念好听的儿歌,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手指点时要分开一点,不重叠,不把颜料点到轮廓外了。)

(五)师:“我们再帮小狐狸多装扮几双手套吧!”

3、提出作画要求。

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就去找那个颜色的颜料装扮。

a提醒幼儿用食指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b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不要左右移动。

c强调颜料点在手套上。

d提醒幼儿及时用纸巾擦干净手,不弄脏衣服。

4、幼儿开始点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干净。

5、教师讲评。

(一)教师:“手套装扮好了,请小朋友们看一下你自己装扮的手套,再看看其他小朋友装扮的手套,谁装扮的漂亮?”引导放到黑板上,互相欣赏。

(二)教师:分别出示几张好的作品,讲评,告诉幼儿好在哪里的原因。

6、结束。

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把漂亮的手套送给小狐狸吧。“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因此,我们设计本次活动是想通过创设探究和操作的生活化环境,激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实现整合教育目标,让幼儿形成新的认知,并能从中获得经验。我们的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针对小班幼儿,考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育,最能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最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根据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表述,教师能够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活动将数学中的大小、颜色、厚薄、配对、分类的知识,安排地祥略得当,环节清晰紧凑、丰富而不繁琐。情境创设地运用使幼儿,融入其中,学得轻松有趣。在第二天的活动中,你就能发现有三三两两的幼儿,在一起议论他们的小手套,活动效果真实、自然、有趣。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感受科学的趣味和作用。

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进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手套画教案【篇9】

设计意图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孩子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人物。线描画这种作画形式,有独特的美感,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接触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作画方面缺少经验,因此,我设计了线描画《美丽的手套》。

活动目标

⒈欣赏线描画,了解线描画设计手套的特点,感受线描画的独特美感。

⒉能大胆想象,尝试用线描画的形式设计各种手套。

3.能够了解对称的特点。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手套(一些线描画的手套作品),幼儿每人一支黑色水笔、一支黑色记号笔、一张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生活中的手套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到了,我们外出时会感觉怎么样?(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小手?(戴手套)⒉你见过什么手套?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花纹、颜色等引导)(二)欣赏线描画--手套1.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手套,请小朋友上来戴一戴。戴了手套小朋友感觉怎么样?(请小朋友用完整话表达)2.老师也画了一幅手套,请小朋友看一看。

看了这一幅手套,你感觉怎么样?它是怎么装饰的?(从颜色、线条、对称方面引导)3.小结:原来这种用黑白颜色来表现,分别用粗细线条对比,这种装饰的形式,就叫线描画,线描画带给了我们一种很特别的美。

4.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用线描画装饰的手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继续欣赏线描画手套)你觉得哪一个图案、装饰得方法很漂亮,我们可以学习的?(从粗细线条、点、线、面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幼儿观察)⒍小结:所以在画线描画时一定注意要用粗线条和细线条搭配来装饰,只用一种线条,就比较单调。此外,还要注意画面中要有适量的面的装饰,有规律的设计会让你的画更加有立体感。

(三)设计我的手套⒈先想一想,你要设计什么样的手套?上面可以有哪些图案?可以用哪些线来装饰?(幼儿自由讨论,可以和同伴讨论)(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⒉提醒幼儿作画时要将手套的轮廓画得大一些,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空间去装饰。

⒊装饰注意点、线、面的设计尽量都要有。

⒋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主题墙上展览。

活动反思:

这一节中班的创想画“小手套旅行记”是我在幼儿园内上的第一堂公开课,因为是第一次而有些紧张,却因为可以学到很多,进步很多而更加期待。

这节美术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到手套的原型,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创造作画。整个活动我是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的,一:小手变变变;二、小手套的旅行过程;三、大胆想象,创造作画;四、讲述、点评。第二个环节,我将三幅范画编成“小手套旅行记”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范画,他们很感兴趣,观察和表达有都更积极了。但是在引导他们想像 的时候,却让孩子们的想象因为我的示范而受到了局限,一部分幼儿就停留在了我示范的“小汽车”上,如果当时我是将幼儿的回答加以提示,可能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吧。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在研讨的时候。其实在试教的时候,老师们就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但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还是没有很好的吸收,所以还是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跑出来,在研讨时又有更多的老师给了我意见,我都一笔笔记下了,我希望自己经过总结和慢慢吸收,一次一次的进步。

手套画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颜色、不同花色的手套、画有手套轮廓的画纸、各种粘贴装饰材料(剪裁好的图形纸、皱纹纸、小贴片、印章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准备好的花手套,请幼儿进行观察并交流。

1、花手套都是什么样子的?

2、自己还见过什么不同样子的花手套并描述。

二、教师出示材料,告诉幼儿本次活动内容。

三、幼儿自选材料进行粘贴手套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粘贴,尽量粘得和别人的不一样。

2、可以多种材料共同使用

3、根据幼儿的粘贴情况,教师可以把绘画比较好的作品直接向大家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四、作品展示

五、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展示到墙面,幼儿平时活动时也可以参考学习。

手套画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撕小纸片的形式大胆地装扮手套。

2、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通过打扮并赠送手套激发对冬天不怕冷的人的关爱。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撕纸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红、黄、绿、蓝等彩色纸条若干;手套简笔画图片若干、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照片、图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撕小纸片,能装扮小手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多媒体辅助法、谈话法、示范法。

手段:实物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感知经验、激发情感

启发谈话: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

1.谁是不怕冷的人,冬天工作在寒冷之中。

(1)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2)看看谁是冬天里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如十字路口的人民警察,在指挥交通;扫地的清洁工人。)

分析:教师展示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3)教师小节,激发幼儿感受不怕冷的人十分辛苦。

分析:可通过幼儿早上的生活环节,启发讲述,他们起得早,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谈话重在了解那么多早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激发幼儿对那些早起的人们的感谢尊敬之情。

二、制作手套

启发谈话:天气这么冷,我们给那些“不怕冷”的人送副手套吧。

1.观察讨论

(1)你们猜猜看一副手套有几只?

请个别有手套的幼儿拿出手套集体观察。

(2)幼儿探索材料用法

教师出示范例手套

王老师这里有一副打扮好的手套,你们看看漂亮么?猜猜看我用什么方法制作了这双漂亮的小手套?

2.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

(1)教师观察幼儿撕纸情况,鼓励幼儿多选择颜色

(2)教师根据情况提醒幼儿撕纸片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

分析:通过老师的示范利用儿歌进行撕纸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撕纸的方法,从而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以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谈话:

鼓励幼儿将自制的手套赠送给自己觉得最了不起的人。

(1)欣赏小手套

(2)我们制作了小手套,你最想送给谁?

活动反思: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个手工撕纸活动《温暖的小手套》,教孩子们撕小碎片并贴在手套轮廓里,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撕的动作技巧。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有一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孩子我发现也特别认真,很专注的在"撕"、贴。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看到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尝试在班里多开展一些手工绘画活动,先试着让孩子们学会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慢慢得适应了这种环境,也能对目前的班级常规教育有所帮助。

手套画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一双手套的对称美,体验装饰手套的成功和喜悦。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

活动重点:

体验到设计手套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活动难点:

会运用多种形式装饰手套,并能设计出对称的图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冬天人们所带的手套

2、物质准备课件图片范例手套油画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的手套

1.手指游戏激趣肢体语言(教师搓手)老师的手怎么了?(冻)

2.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到了,我们外出时会感觉怎么?(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么办法保护自己的手?(戴手套)

二观看课件欣赏手套,激发制作兴趣

1.(课件)老师今天带着小朋友去手套专卖店看看都有什么样的手套,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手套,好吗?

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1)我们的手套款式不一样,有五指头分开的,有不分开的,还有露指头的。

(2)手套颜色不一样,图案、花纹也不一样。有带挂绳的,有不戴挂绳的。

(3)手套的材质也不一样,有毛线的、有绒的。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发现了手套很多的秘密!从外形上看,有分指手套、并指手套、半指手套。材质、图案和颜色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老师这里也带几副手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故意弄乱的手套)呀,这些手套都弄乱了,谁来帮忙整理一下。

3、请幼儿上来配对,并说说为什么这两只要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图案、颜色一样,是一对。

4、告诉幼儿图案、颜色一模一样的叫对称。两只手套上的花纹应该是对称的。

三、装饰手套

1.出示手套装饰范例画,展示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彩。

(1)我这有几副设计装饰好的手套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你们觉得这些手套装饰的漂亮吗?你喜欢哪一副?

这些手套都用了哪些线条、图形、和颜色来装饰呢(认识各种线条)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装饰手套3.你想不想也做个设计师,设计出漂亮的手套。

(1)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手套,(.教案.出自:.教案网.)那你们想不想装饰设计属于你们自己的漂亮手套呢?

(2)出示纸工制作的手套、最后画完可套在手上。

(3)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这个纸工手套上装饰属于自己漂亮的手套吧!在装饰的时候,看看谁能用更多不同的线条、图形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它。

(4)幼儿装饰手套,教师巡回指导。

3.戴一戴、看一看、说一说。(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你们装饰的手套真漂亮,我们戴在手上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小伙伴装饰的手套,为什么?

(2)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纸团画教案12篇


老师在备课时都会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无论是哪个老师,都必须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周密和完善。教案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指南和参考。工作总结之家特别精心挑选了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为“纸团画教案”。相信您在阅读这篇文章后,一定会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纸团画教案 篇1

纸团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纸团画的基本概念及技巧,并能够根据主题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的忍耐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纸团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创作思路和空间想象。

三、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 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

1. 纸团画的相关教材和图片。

2. 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团。

3. 剪刀、胶水、铅笔等工具。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 上课前准备:

(1)教师将相关教材和图片准备好,放在教室的展示区域。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团。

2.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纸团画的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

教师简要讲解纸团画的概念和基本技巧,并展示一些简单的纸团画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3)实践:

a. 学生将收集到的纸团分成不同的颜色和质地。

b. 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并用纸团画将主题表现出来。

c. 学生可以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纸团的剪裁和黏贴。

d.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纸团揉成不同的形状,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4)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域,并和同学们分享创作过程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纸团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根据主题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通过纸团画的实践,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还能够从同学们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和启发。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忍耐力。

纸团画教案 篇2

纸团画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艺术形式,它利用废纸团或纸张折叠成各种不同形状,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纸团画既可以作为孩子的娱乐活动,也可以作为教育工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文将就纸团画教案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一篇关于纸团画的主题范文,以供参考。

标题:纸团画 - 创造美丽的纸团世界

一、引言

纸团画是一种有趣的艺术形式,通过将废纸团或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创造出美丽的纸团世界。它既是一项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工具。在这个快节奏和高科技的时代,纸团画不仅能让孩子们放松身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纸团画的发展

纸团画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艺术家们利用废纸团和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创造出精美的纸团画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团画逐渐融入了各个国家和文化中,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三、纸团画的魅力

纸团画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通过折叠纸团,孩子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纸团画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感情和展示个性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创作作品。纸团画还能培养孩子们对细节的观察和辨别能力,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团,他们可以创造出更具立体感的作品。

四、纸团画的教育价值

纸团画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有很多教育价值。首先,纸团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在纸团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折叠纸团,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纸团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在折叠纸团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纸张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折叠的位置和角度,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空间的敏感度。此外,纸团画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因为纸团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来完成,孩子们在不断尝试和折叠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坚持和克服困难。

五、纸团画的创作过程

纸团画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一些颜色和纸张,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适合的颜色和形状的纸张。

2. 设计构思:先在脑海中构思出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的样子和形状,然后将其转化成纸团的形式。

3. 折叠纸团:根据构思,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利用手指和工具调整纸团的形状和大小。

4. 细节处理: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添加眼睛、嘴巴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感。

5. 完成作品:将纸团粘贴在画纸上,完成作品。

六、结语

纸团画是一种有趣而有意义的艺术形式,通过折叠纸团创造出美丽的作品,不仅可以娱乐孩子们,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希望通过纸团画的教学,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让我们一起创造美丽的纸团世界!

纸团画教案 篇3

材料准备:

卷纸筒、棕色彩纸、皱纹纸、剪刀、双面胶、胶水。

第一步

用胶水把棕色彩纸粘贴在纸筒上。

第二步

在纸筒一端剪一些长短不一的切口。

第三步

把切口一端修剪成不规则的树枝形状。

第四步

将树枝向下压弯。

第五步

把深绿色和浅绿色皱纹纸揉成小纸团儿,在纸团儿翘起的`边角上抹上一些胶水使其平整。

第六步

把这些小纸团儿粘贴在树干顶端。

第七步

再揉几颗小一些的红色小纸团儿,边角用胶水粘贴平整。

第八步

把红色小纸团儿粘贴在大树上,一棵结满果子的苹果树就做好了。

纸团画教案 篇4

纸团画教案相关主题范文:纸团创意变废为宝

一、引子

近年来,纸团画在艺术教学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纸团画,学生可以用废纸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实用的小物件,既发挥了创造力,又环保节约。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利用纸团画的技巧和想象力,创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纸团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学会纸团画的基本技巧;

3.通过纸团画创作,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利用废纸创作纸团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1.纸团画的相关书籍和图片;

2.各种颜色的废纸;

3.剪刀、胶水和铅笔;

4.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些精美的纸团画作品,引导学生们对纸团画产生兴趣,并了解纸团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讲解基本技巧(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详细讲解纸团画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废纸剪成不同形状的纸团,利用胶水将纸团粘在底板上,运用颜色组合和层次来表现画面等。

3.激发创造力(20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利用纸团画的技巧创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如动物、自然景观等,也可以自由发挥。

4.展示作品(10分钟)

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5.讨论环保意义(15分钟)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纸团画与环保的关系,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利用废弃的纸张创作出美丽的纸团画,并通过这样的活动,为环境做出贡献。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纸团画的创意性和环保意义,并鼓励学生们将纸团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纸团画的基本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作出了各种精美的作品,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启发。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纸团画艺术形式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美感。通过废纸创作纸团画,学生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认识,培养了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寓教于乐,又应用了保护环境的理念,从而使学生们对纸团画这一艺术形式更加感兴趣和热爱。

六、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们利用纸团画技巧创作出更加复杂、精美的作品,并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纸团画比赛。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并进一步推广纸团画这一艺术形式。

七、注:此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纸团画教案 篇5

纸团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以纸团画为主要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制作精美的纸团画,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美术素养,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实际的物品。

二、教学内容

1. 纸团画的介绍和材料准备。

2. 学生们手工制作纸团画。

3. 对学生的纸团画作出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

1. 比较法。

通过比较一些优秀的纸团画,让学生们对纸团画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样式和材料,挖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尝试创作和实践。

2. 演示法。

老师可以手动演示如何制作纸团画,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在演示的过程中,老师要突出纸团画的制作流程和步骤,示范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剪纸、折纸和粘贴等等。这样,学生们就能有一个更加直接而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熟练地制作纸团画。

3. 互动交流法。

老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提问和回答等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建议,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可以更加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准备工作

在开始制作纸团画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准备好足够的制作材料,包括彩色纸、剪刀、胶水、尺子、彩笔、直尺等。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详细介绍纸团画的制作技巧和流程。

2. 制作纸团画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材料和颜色,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在制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3. 评价和展示

在结束制作之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纸团画进行评价。评价应该包括声音、图像、细节、材料等方面。同时,老师也应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作品。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纸团画,给其他学生和家长们欣赏。

五、教学评价

在本次课堂中,学生们通过制作纸团画,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美术素养。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实际的物品。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整个课程过程中,学生们都展现了积极性和热情,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纸团画教案 篇6

纸团画教案

【导论】

纸团画是一种简单而富有创意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将纸张折叠、卷曲、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纸团,再运用上色等工艺手法进行装饰,可以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形象和画面。纸团画既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项非常适合儿童的艺术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纸团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纸团折叠基本原理和技巧;

2.纸团局部造型的创意和技巧;

3.纸团画的上色技巧和风格选择;

4.团队合作与作品展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给孩子们看一些纸团画的范例,介绍纸团画的魅力和特点;

2.引导孩子们观察范例作品,分析其中的纸团造型、颜色搭配等特点。

二、学习纸团折叠基本原理和技巧(20分钟)

1.给孩子们发放纸张,让他们进行折纸活动,学习基本的折叠技巧;

2.指导孩子们如何通过折叠和卷曲纸张,制作纸团的基本造型;

3.组织孩子们进行纸团折叠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学习纸团局部造型的创意和技巧(30分钟)

1.给孩子们分发一些小装饰品,如纸片、毛线等,让他们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纸团的局部装饰;

2.引导孩子们观察范例作品中的局部造型,分析其中的创意和技巧;

3.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创意局部造型设计。

四、学习纸团画的上色技巧和风格选择(30分钟)

1.给孩子们展示不同的上色技巧和风格范例,如水彩画、彩色铅笔画等;

2.指导孩子们如何运用不同的颜色和上色技巧,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3.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上色风格,并进行实践。

五、团队合作与作品展示(20分钟)

1.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整理出一幅集体作品;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

1.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2.对孩子们的纸团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通过孩子们的自评和互评,评价小组合作的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延伸拓展】

1.带领孩子们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创作视野;

2.组织孩子们参加纸团画比赛或艺术作品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3.引导孩子们进行纸团画的创作实践,鼓励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材料下进行探索和创新。

【结语】

纸团画作为一项简单而富有创意的艺术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课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纸团画的世界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创造力。

纸团画教案 篇7

《纸团画教案》

一、教案背景:纸团画是一种以废弃物纸张为主要材料的手工艺品,通过将纸张折叠、卷曲、捻合等操作形成各种形象和图案。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基本的纸团画折叠、卷曲、捻合等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纸团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纸团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艺术的融合。

三、教学内容:

1.纸团画的基本材料、工具介绍

材料:废弃纸张、颜料、胶水等

工具:剪刀、铅笔、刷子等

2.纸团画的基本操作方法

折叠:将纸张按照规定的方向和方式进行折叠,形成各种几何形状和造型。

卷曲:将纸张卷成不同的粗细,通过卷曲的不同形状,可以组合出多种图案和形象。

捻合:将纸张捻合成不同的形状,如花朵、动物等。

3.纸团画的创作实践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纸团画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自主创作。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纸团画作品,引起学生的注意。

2.介绍基本材料和工具: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纸团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学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逐步教给学生纸团画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创作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纸团画范例,让学生模仿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学生放飞想象,进行自由创作。

5.分享展示:学生创作完成后,可以进行互相分享和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选,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展示给全校师生。

六、教学评价:

1.考察学生对纸团画的操作方法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新与想象力。

3.评价学生对环保意识的了解与运用。

七、教学扩展:

1.组织学生参观纸团画展览,了解更多的纸团画技法和作品。

2.让学生利用纸团画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亲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交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纸团画的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让学生在纸团画的实践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纸团画教案 篇8

纸团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纸团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纸团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一些纸团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纸团画的兴趣。

2. 介绍纸团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纸团画的起源和特点。

3. 示范教学:教师现场展示如何制作一幅纸团画作品,包括选材、剪裁和固定等方面的技巧。

4. 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和主题,进行纸团画作品的制作。

5. 学生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创作心得。

6.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纸团画的技巧和水平。

四、教学评价方式:

1. 准备一个评价表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包括主题选择、构图、色彩运用和创意等方面的评价。

2. 在评价表格中设立奖项,如最具创意奖、最优秀作品奖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创作。

五、案例范文:

纸团画作品《童心幻境》

主题:童心幻境

材料:彩色纸片、剪刀、胶水

尺寸:30cm x 40cm

作品描述:

这幅纸团画作品名为《童心幻境》,通过纸团的剪裁和固定,创造出一个充满童趣的幻境。整个作品采用了丰富的彩色纸片,让画面充满了生动和活力。画面中央是一座巍峨的城堡,居住着许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城堡周围是一片茂盛的花园,五彩斑斓的花朵和飘落的蝴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本作品主题突出“童心”二字,展现了童话世界中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纸团的运用,画面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一种亲临其中的感觉。色彩的运用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让画面更加鲜明、丰富和生动。

在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选择材料和剪裁的技巧等。但是我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逐渐掌握了纸团画的基本技巧。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特别享受那种动手的快感和创造的乐趣。纸团画作品的完成,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和自豪。

通过这次纸团画的实践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纸团画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纸团画技巧,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纸团画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纸团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展示出了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选择材料和剪裁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我还会不断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呈现,学生的纸团画技巧和创作水平会得到提高。

纸团画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用纸团来装饰树叶。

2.喜欢印画活动,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篓(每组两个),颜料(红黄绿)

2.纸团若干,空白树若干

3.大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1、播放ppT(夏天来了,大树上的树叶长得很茂盛)

2、师:可是有一棵树他很伤心(出示空白的树),为什么呀?幼儿1:“因为它没有树叶。”幼儿2:“因为没有它都是白的。”

3、师: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它呢?幼儿1:“用蜡笔帮它画树叶。”幼儿2:“用蜡笔涂颜色。”

二、学习纸团印画的新技能。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新的作画工具——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纸团。

2、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用纸团给大树穿衣服的?我用了什么?幼儿:“颜料、纸团。”

3、示范讲解印画方法。

A、介绍需要的材料(颜料、纸团)

B、儿歌帮助掌握印画技能:捏住小纸团,沾沾颜料水,慢慢刮一刮,轻轻压一压,换个地方再压压,换个颜色,要把纸团送回家。(注意哦,家可不能送错。)

C、幼儿集体模仿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让幼儿空手练习印画,让小朋友知道印画的地方。“谁来说说刚才我的树叶印在哪儿?”幼儿:“大树的空白处。”“大树上。”师:“我想换颜色时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要把纸球送回家。”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练习印画,注意颜料蘸得不要太多。师:“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印的时候要边印边说。”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作画方式叫纸团印画,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

2、提出作画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印画,幼儿注意不把颜色弄混,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卫生。

师:“森林李还有许多树没有穿上新衣服呢,赶紧用我们学到的办法去帮助它们吧!”

四、作品展示,评价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请小朋友自己介绍美丽的花树。

2、让我们来看一看谁的树最美丽。

活动反思与意见

课后反思:

本节课远的内容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有点简单,这也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周到。孩子现在的年龄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而我基本上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想象空间,没有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课堂的氛围来说,来点音乐可以让幼儿更融入课堂,发挥想象力,但是我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使课堂氛围不那么活跃。还有我的导入也不够童趣,使得幼儿兴趣乏乏,还有老师对于幼儿的鼓励语说的也不多,肯定孩子会让孩子更有自信,所以我要多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作画之前,我要求说的不够明确,所以下次一定要说明确。唯一好点的是这堂课可以流畅的上下来,最后孩子的作品也不错,今后我仍然还是要多多学习怎样上好一节课。

纸团画教案 篇10

纸团画教案

一、教案主题:纸团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纸团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制作纸团画的基本材料:

纸张、剪刀、胶水、铅笔、颜料等。

2. 教学步骤:

a. 课堂导入:

利用一些纸团画的图片或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b. 理论知识讲解:

讲解纸团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介绍一些著名的纸团画家。

c. 示范教学:

选取一幅简单的纸团画作品进行示范,教学如何制作纸团和拼贴的技巧。

d. 学生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一幅自己想象的纸团画作品。

e. 学生展示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提供改进的意见。

4. 展示和总结:

选取几幅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纸团画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实践,共同通过合作来完成纸团画作品。

3. 艺术欣赏法: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纸团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

1. 纸团画示范作品图片或实物。

2. 纸团画素材和工具。

3. 学生作品展示的空间或装置。

六、教学评价方法:

1. 学生作品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巧掌握情况。

2.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作品的质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扩展活动:

1. 参观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纸团画展览,增加他们对纸团画的了解和兴趣。

2. 制作个人展览:在学校或社区组织学生自己的纸团画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学生的作品。

3. 参加比赛:帮助学生参加纸团画比赛或艺术活动,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和自信心。

以“纸团画——五彩斑斓的世界”为例的主题范文:

纸团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将纸团拼贴在画布或纸上,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图像。这项艺术形式充满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可以通过无数的纸团来展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纸团画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纸团,用各种颜色的纸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无论是人物形象、风景、动物,还是抽象的艺术作品,纸团画都能表达出无限的美和想象力。每一个纸团的形状和颜色都是一个细节,细心的拼贴和处理,能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纸团画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精细,我们需要观察,细致地制作纸团,用胶水粘贴在画布上。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通过纸团的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塑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纸团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方式。通过纸团画,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展现出来,让别人了解到我们的感受和思考。每一个纸团画作品,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梦想和热情。

纸团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它能够带给我们的美和喜悦。无论是制作纸团画的过程,还是欣赏纸团画作品时,我们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快乐和愉悦。纸团画就像是一扇彩色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以纸团画为主题的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演示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体验纸团画的制作过程,了解纸团画的特点和技巧。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和评价,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自信心。通过纸团画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艺术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纸团画的世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五彩斑斓的艺术作品。

纸团画教案 篇11

纸团画教案主题范文:创意纸团画

引言:纸团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利用废弃纸张和一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捏、拼贴等方式创作出美丽的图画作品。纸团画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本节课将以“创意纸团画”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纸团画作品,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丰富想象力。

一、目标:

1.了解纸团画的定义和基本工具。

2.学习纸团画的基本技法,如折叠、揉捏、拼贴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引入纸团画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纸团画作品,引导学生讨论纸团画的特点和作用,如何用纸团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2.介绍纸团画的基本工具(10分钟)

向学生展示纸团画的基本工具,如剪刀、胶水、纸张等,解释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3.学习纸团画的基本技法(30分钟)

a) 折叠技巧:向学生展示纸团画的折叠技巧,例如如何将纸张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b) 揉捏技巧:向学生演示纸团画的揉捏技巧,例如如何将纸张揉捏成不同的形状,如球状、筒状等。

c) 拼贴技法:向学生介绍纸团画的拼贴技法,如如何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张拼贴在一起,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图画作品。

4.实践操作与创作(40分钟)

a)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利用所学的纸团画技法,动手制作自己的纸团画作品。

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选择不同主题进行创作,如动物、植物、风景等。

c) 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三、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2.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鼓励互相点评和交流,以及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3.学生完成一篇反思作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个人收获。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纸团画的基本定义、工具和技法,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了想象力。纸团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纸团画作品。

纸团画教案 篇12

主题:纸团画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纸团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纸团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纸团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纸团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折纸、剪纸、揉纸等。

4. 纸团画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方法,如制作三维建筑、立体动物等。

5. 纸团画的应用,如装饰画、手工纪念品等。

三、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纸团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纸团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教师向学生展示纸团画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并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

3. 教师详细讲解纸团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折纸、剪纸、揉纸等,并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

4.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纸团画作品,并提供一些创新的灵感和建议。

5. 教师展示纸团画的应用场景,如装饰画、手工纪念品等,并让学生体验制作这些作品的过程。

6. 教师评价并展示学生的纸团画作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四、教学成果

通过这次纸团画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纸团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美感和审美能力。他们制作的纸团画作品不仅可以作为装饰画,还可以作为手工纪念品送给家人和朋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课文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