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发布时间: 2023.04.08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精选(8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整理的一些《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的内容,我们认真阅读了作品,对于其中的情节描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一定要说真话,诉真情,这样才让读后感更有意义,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有哪些要求呢?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1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育我要当一个勇敢,聪明,诚实,孝顺的人。对照《弟子规》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情不自禁的低下头一阵面红耳赤,

我经常跟父母顶嘴,不听他们的教导,他们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我没做到《弟子规》中得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一次,妈妈叫我吃早饭,可我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就随便应付了一声马上到,然后继续睡觉了。等到我醒来已经是11点30了。我飞奔到客厅,见妈妈已经早早的吃完了早饭等着我起床。我愧疚的低下了头,尽管脸再红也没有用。

还有一次,我上英语补习班晚回家了半个小时,妈妈说我是不是不会背书留了下来?可我没有一点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妈妈便去找老师问一下,老师说我英语课文不会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妈妈再一次问老师,可是老师说的还是原话。我只好承认了。后来回想一下,这件事不应该欺骗妈妈,我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真对不起妈妈。

《弟子规》是我启蒙我好老师,教会我很多,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人。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2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启发,这本书是古人在教育他们的子孙后代,要学会和懂得谦让好学,知书答礼,懂得做人的规矩,做人的道理,要爱护自己的亲人和兄弟姐妹,要懂得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对待自己的父母要以孝为首,对待朋友要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通过学习弟子规以后,我一定要以此书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今后的一言一行,和仪容仪表,敬重自己的老总和服从各个主管工作中的安排,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同事们和谐相处,和谐工作,以礼相让,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好一个合格标准的员工,因为它代表和树立了我们单位的整体形象,也代表着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工作当中,我不会的和不懂的,我都应该虚心请教同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自己有多么的忙,我都应该常回家看看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让父母高兴的同时,也让父母不必在担心和牵挂着自己,更加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疼爱温暖自己的孩子。

更加懂得尊敬自己的师长,尊老爱幼,更加真诚的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做一个懂道理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3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4

正确的抉择,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习的效率,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贵在坚持,贵在力行。可是重要的还是要先立志。在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做,切勿只有要求,没有行动;要求孩子,宽容自己。

以《弟子规》为准则,从小扎好教育的根基,否则,学再多的知识,只会长养孩子的浮华和傲慢。正所谓,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我们要珍惜圣哲的教诲。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以道德教育为纲领。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道,五伦关系即为道,正是天道和人道。万物如是,人亦如是,这就是老师常讲的“天人合一”吧!

遵循天道,和谐人道。五伦关系中夫妇关系最重要,正所谓夫妇正,则五伦正。夫妻和谐了孩子才会有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潜移默化的建立了父子有亲的关系,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君臣之义等四种关系也随之做到了。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正是爱情的开始,如何经营呢?人与人相处,一定要相互尊敬,保持距离,做到相敬如宾,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建立家庭道德,培养出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好儿孙。因此,家庭里第一件大事至要莫如教子,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就是责任不同。

每个家庭、每对夫妇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自己带养自己的孩子,才能完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学会“孝”字的第一堂课。

弟子规读书笔记

在我们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开了国学课,第一册国学书的内容就是弟子规。我小的时候也知道弟子规,但内容不是很理解。自从学了这门课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像有好几次爸爸教训我的时候,我都对他说的很不以为然,感觉他说的不对。读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就脸红了起来。还有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已经开始吃了,这样是不好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认真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5

这一段时间,我跟妈妈每天晚上看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天啊,一句话竟然解读了十页。第一章里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孔子教训我们,要守规矩。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要做事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对大家有爱心,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其实,弟子规原来不叫弟子规,而叫训蒙文。听说是一位学者,把训蒙文又重新修订了一下,并把它改名为弟子规。虽然大家买弟子规的时候,原著都是李毓秀,但是修订却有两个人,一个是贾有仁,一个是贾存仁。钱文忠教授认为是贾存仁。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例子。

说来说去,总序就是围绕着“规矩”两个字来写的。

我学《弟子规》了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万达指导教师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6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我们常读的弟子规。弟子规就是用来教育人们要做到那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读完弟子规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到弟子规中的很多规范,我自己也很惭愧,无颜再当一个人了。前些天我和妈妈闹不和,我妈说非要把我弄出去,我说你过来把我拉出去啊,我妈拽着我往外推,我使劲的反抗,最后我妈没把我扔出去,最后我十分惭愧,自己和妈闹矛盾,实在是对不起我妈了。回想她把我生出来,是她给了我生命,是她给了我的一切,我自己都是她的,更不要说和她闹矛盾了,在这个世界上,她给了我太多太多,恐怕我一辈子也还不清吧!

弟子规,不愧是圣人训啊!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2

最近,在陪读二年级的女儿背《弟子规》,这是孩子的政治任务。在学校有老师领着背,放假了家长陪着背。孩子每天跟顺口溜似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问孩子,你背的东西知道意思不?孩子回答不知道。于是乎开始给孩子逐字逐句解释,过程中,发现古人总结的真是好,条条句句都经典,每一句都是中国古人的对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告诉人们做人、明事的道理,而这种文化确实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的。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思考自己的为人处世,觉得很多道理是懂得,按照从小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大部分能够按照《弟子规》中的训言去执行,修身养性,并且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有时也忽略了很多道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仔细想来,化解矛盾的方法也在《弟子规》中。

让孩子们多学学《弟子规》是好的,但一定要让孩子理解意思,而不是不过脑子呜呜啦啦的背。孩子真正了解和掌握其中的道理才是目的,对其今后的为人处世才会有所帮助。当然大人们也该好好读读《弟子规》,多反省反省自己,行动上为孩子做好榜样和表率。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3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弟子规》

我从中读到了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应实事求是。

下面介绍一个实事求是的典故。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进行认真地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我们老师在说话、办事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在学习时,我们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学生交往时,说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不浮夸,不说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敬重你。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出自《弟子规》。暑假我阅读并背诵了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弟子规》。它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5

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6

《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中知道了:父母亲教育我们时,我们要毕恭毕敬地听,父母亲责备我们是,我们不能跟父母顶嘴。

再联系生活中,妈妈说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好,在一次考试中,我成绩很好,奶奶奖励给了我50元钱,说让我买书用,可是,我口馋,用10元买了一个馍和一包糖,回家后,爸爸检查我的零花钱,发现我花了10元钱后,就说:“刚开始是1元、2元,后来5元、现在10元,你是越来越敢自己拿钱花了,以后是不是50、100你都敢拿,在你拿钱的时候,要先给你妈妈说一声,你知道吗?”

我一直不说话,以后我一定会勤俭节约,要先给妈妈说,然后再花钱。

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四年级学生7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知道了父母叫我们时,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们做事时,我们不能偷懒,但是,我在生活中,这些我都没做到。

生活中,妈妈叫我的时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愿,总是问:“咋了?”有一次,妈妈真急了,一下子吼起来:“不会好好说话吗?”我连忙说:“会、会。”又是一次,妈妈让我去买盐,我想看电视,就说:“你不会去买呀!”妈妈一听我这话,一下子发起火来:“怎么了啊!现在去买个盐,你都不去买了,啊!”我一听,知道自己理亏,连忙去买。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经意之间,我们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做一个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7

我有一套《国学小书坊》。一年前,因为这套图书艳丽的色彩、精美的插图把我迷住了,我在书店里抱着久久不愿撒手,爸爸就帮我买下了这套书。而对这套书的内容,却是在和妈妈一起背诵其中一本《弟子规》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的。

书买回家后,妈妈爱不释手地把整套书都翻了一遍,然后说:“我小时候怎么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书?廖若君,我建议你把这些书背一背。”我抗议说:“不行,除非妈妈和我一起背。”我本以为这么一说妈妈就不用我背了。“好,我和你一起背,就从《弟子规》这本书背起,可以吧?”没想到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也想和妈妈比赛,所以就答应了。

“这本书一共八十五页,一天背三页,一个月就可以背完。廖若君有信心吗?”妈妈笑着问我。

“有!”我也毫不含糊应战。

每天吃过晚饭后,我就和妈妈在书房比赛背书。经常不用十分钟,我们就能把三页全背下来了,有时意犹未尽还会加背几页,然后把之前背会的串起来一起背。一个月未到,我们已把一本《弟子规》全背完了。

现在,我和妈妈说话时会经常用到书上的句子。周未我想睡懒觉时妈妈会用“朝起早”来叫我起床,可每次我都这么说:“那我‘夜眠迟’为什么也说我?”爸爸要在外面应酬,我会对爸爸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就会笑着说:“有道理,听女儿的。”我还会用“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句话来提醒自己把看完的书放回书架,保持整齐。……

妈妈说国学是一笔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叫我经常诵读,慢慢理解。我虽然还不理解,但自从我学了《弟子规》后,我发现我养成了许多好行为好习惯,而且大人有不对的地方,我还可以用它来管呢!我当然越来越喜欢学了。

弟子规读后感四年级 篇8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当我翻开《弟子规》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件刻骨铭心的事情。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那是我刚读的时候不是很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就彻底明白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那时三年级的时候,那正是个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所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约好了星期六去她家一起写作业,可没想到我正准备出门时,天上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心里抱怨着:这雨来得真及时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这个时候下了。我心想:现在下雨了,我不去她家应该没事吧,思考了一下,我决定不去了,可也忘了给她说一声。可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是错的。

星期一我去了学校,我的朋友一直没有跟我说一句话。虽然我很想跟她道歉,却没有这个胆量。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了一个星期。在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考试,而正好是这一天,我忘记带铅笔盒了,正在我焦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她微笑的把一支钢笔递给我,我接过她的钢笔,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那天我是因为雨太大,所以在没去的,你能原谅我吗,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她依然笑着对我说:“咳,你说那件事啊,我早就不在意了,今天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原谅你吧,我们还是好朋友。”我点了点头,我用的这支笔写的卷子,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

弟子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以后会遵守时间,不会再迟到了。

dg15.com精选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


阅读是一项好的爱好,但我们也要选择读优质的书籍和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你是否了解如何撰写读后感呢?也许你对于类似于"“《弟子规》读后感”"这样的文章有兴趣。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入则孝”就是说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道出了在家怎样善事父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懂得很少,学《弟子规》之前我并不怎么懂得善事父母。

善事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以前父母叫我的时候一遍两遍,我毫无反应。父母命令我做事时,我总会偷懒或者投机取巧。父母教我道理时,我也从不好好听。父母责怪我时,我常常会隐瞒事实,心里很不服气。

以前的我总是顽皮,任性,把父母的话根本不当一回事。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懂得了父母的苦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大都时间一人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一下班不是休息、娱乐而是忙着做这做那,一刻也没得清闲。而我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娱乐。学完《弟子规》之后,想了一想,自己闲着,父母那么忙,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别说父母叫我不听,父母没叫我做事的时候,我都应该主动前去帮父母分担点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在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应该安静地聆听,而不能反驳。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再怎么责备我,我都不应该顶嘴,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取,并记心上加以改正。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少让父母操心。

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一定要发杨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做人,做事,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弟子规,圣人训……”当旭日冉冉东升,我家小院的葡萄架下便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书教会我的可多了:自小,我就有见了好东西就藏起来的坏习惯,姑姑带给奶奶的大鹅蛋,我把它藏在被窝里,被不知情的.妈妈压了个稀巴烂;橡皮泥被我揣在怀里,新买的羽绒服和毛衣成了废品;甚至有一次,我藏了一沓“毛爷爷”,妈妈急得要发疯时我才怯怯地拿了出来……

尽管爸爸妈妈屡次指着鼻子警告我 “不要乱藏东西”,我也狠下决心要痛改前非,可一次又一次,我的意志在喜欢的东西面前败下阵来。没想到,《弟子规》上竟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啊,亲心伤?我这猪脑袋咋就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多让父母伤心呢!当我再见到好东西要伸手时,那些规劝便在耳边响起。

有一段时间,我和班里一帮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打得火热,很快就迷上了上网,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发现后,和我一起背《弟子规》,背着背着,定格在了“损友来,益友却”,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还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我幡然醒悟,感谢 《弟子规》和妈妈,是她们拉我迷途知返。

我爱玩游戏,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这时,《弟子规》就成了妈妈的尚方宝剑:“庞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赶快关机,否则,我就违背了先哲圣贤的训诫!

“见善人,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她教我追随善人的踪迹,向着真善美进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怪不得老师反复强调要端正态度。“衣贵洁,不贵华……勿箕踞,勿摇髀……”,当大人夸 “这孩子多招人喜欢”时,我深深感谢《弟子规》所给予的细微关怀……

《弟子规》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将背诵着 《弟子规》,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相信,她会给我更丰富的营养。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一直在阅读《弟子规》,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学会了宽容,让我学会了感恩,还让我学会了反思。

《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我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不够好,对父母没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都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我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罗嗦了几句,我反而非常生气。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啊!我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好好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人,也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两个人。《弟子规》中也有不适合现在生活当中的地方,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如果长辈离我们约百步后才能走的话,这时绿灯已变成红灯了,这样交通会越来越拥堵的。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非常宝贵。我觉得应该让老人先行,然后我们紧随其后。

《弟子规》里还教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都等着我们学习、理解和体会。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比如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是我阅读后的点滴体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 “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图书馆看了《弟子规》一书,这本书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深刻的影响着我。

《弟子规》是教我们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从古代到现在,小学生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父母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后妈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后妈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最终把鱼带回了家,后妈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王祥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父母尝一尝。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做家务;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

《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每天清晨,撒满光辉而显得生机一片的里,伴着悠扬的音乐,便会传来朗朗的诵读之声,整齐而又洪亮。们在读什么呢?哦,原来是我们第三实验小学人人都在诵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虽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皇帝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经常采纳下属的正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因为“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众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

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答应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高兴,不由自主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勉强“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面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嚼得欢。因为这样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况爸爸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把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水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异果、橙子、甘蔗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相信在《弟子规》的不断感化下,在爸爸妈妈等长辈们的关怀教导下,我一定也会对最近被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苹果情有独钟的,对富含维生素A、B、C的青菜来者不拒的,因为它《弟子规》乃是我成长之路的良师益友也!

指导老师评语:

本文是一篇对接经典、现身说教的绝妙好文。小作者从校园书声入手引出《弟子规》,通过一代名主李世民的事迹、联系自身体会进行深入浅出的叙写。文章文采斐然,词语用得活,用得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黄丽容)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弟子规》不在狭义四书五经之列,但在经典书籍之内,是经典书籍中的一颗珍珠。我被这颗珍珠深深地吸引了,家庭的教育,孩子该这样教育?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坐立行走该怎么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弟子规》。古人谓之曰: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后才读书,现在很多儿童教育家所提倡的立“家规”应该就是《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吧。

我们没有具体地去讲解《弟子规》,我们背《弟子规》,女儿在背的过程中理解着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对母亲有了另一个层面的东西。我对独居的母亲更多了一份关心,看望母亲的次数较往常多了,母亲来我们家的次数也多了。女儿对我的要求也较以前高了,对母亲帮我做部分家务提出强烈抗议,我无条件地接受。女儿对爸爸、妈妈也有了以前没有的关爱,告诉我们要象刚结婚时一样亲密,在家里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读着《弟子规》,我们也在力行着《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初世哲学生存的智慧,它好比是一杯香茗,品过之后,留下的都是萦绕在唇边的香气,让我领悟到了许许多多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给了我很长的帮助。

人生在世,品行虽然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做到这些以后,它又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以前,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也对他们没尽过多大的孝心,反面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读到“亲所好,力为是,亲所恶、谨为去”时,一般愧疚的心情涌上心头,因为我还没完全做到以上要求。如父母所喜欢我做的事情,本来就应该尽力去做。但是我总是拖泥带水,做事情要父母三催四请,不能马上去做。因此父母很讨厌我这种习惯。现在我学了《弟子规》后我逐渐改正了我这个缺点,父母亲一叫我做事,我马上就能做好它,不让父母担心。

读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和“心有疑,随轧机,就人问,或确义。”这几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我才刚刚开始读一本深外书时,又开始羡慕楼下玩的`兴高采烈的小朋友,也想下去各他们一起玩耍,总是定不下信赖,在读书的时候,心里对这个句子应疑问。笔记是做了,可是却忘了向良师益友请教,含糊了其事,幸好现在学习了《弟子规》,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从现在开始按照《弟子规》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心底,它给了我许多,也让我拥有了许多,我想,这应该是儒家学派所拥有的力量吧!

《弟子规》,你虽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读物,里面都隐藏着许多大力量,大智慧,拥有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件宝贝,我会永远把你珍藏,时时刻刻铭记在我的心中。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颂《弟子规》、行《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部分。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规》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

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呗。”事后,妈妈批评了我。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我感到很惭愧。

我今后要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有人会问“何为孝?如何才是尽孝?”在我读《弟子规》之前总是认为行孝应不拘小节,因我总觉得事无具细,但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感触极深,也深深地感到羞愧,它使我懂得了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当我读到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令我非常感动!一个九岁的孩子尚且知道从细小的事情着手去孝敬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或者说是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忽略了父母,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拼命的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培养孩子上面,而抽不出空来去陪父母。其实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年迈,他们所想要的就是儿孙承欢膝下,子女能够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他们不要求儿孙大富大贵,对于他们来说家人健康平安就是他们的愿望,也是他们所期盼的幸福!但老人的这一点愿望我们都难以满足,更别说夏天为老人打扇,冬天暖被窝了,这些也是父母不敢想的。“常回家看看”这是父母的'心声,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尽孝道的一种方式,且这种方式老人最喜欢,比给他们金山银山都要好!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我们向父母尽孝道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使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尊老、敬老的良好习惯。

《弟子规》同时告诉我们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这些也都是我们尽孝的方式。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之后的感想,当然,《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不断地学习,细细地品味,从中受到启发。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尚的人谈话,学习《弟子规》就要将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升华自己的思想,做好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父母、为了孩子,我会努力!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工作总结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弟子规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人们常说读作者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想和体验。这时候用文字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很有必要的,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读后感没有头绪?我们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篇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不错的,书确实能领导人类进步。在我的家里,映入眼帘的全都是书的身影,尤其是我的房间,简直是一个书的世界。从我小时候到现在,我已经读过了许许多多的书,有《史记》,有《论语》,有《后汉书》但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那本国学经典《弟子规》了!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他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这本书里不知含有多少人生哲理。其中,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这两句令我深表惭愧。记得有一天放学后,我约了几位小伙伴一起去工商局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篮球,一直打到了晚上10点才回家,回到家之后,妈妈大声斥责我,而我不但不听从,反而破口大骂:你以为你谁啊!瞎嚷嚷!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非常对不起妈妈,妈妈头上那一丝丝白发都是因为我造成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没有钱上学的孩子,却被父母教育得那么井井有条,他和父母每天都去捡别人扔掉的菜,拿回家洗了洗,自己用刀切成片,放进锅里炒,炒好了,闻一闻,真香啊!自己试一试烫不烫才有条不紊地喂妈妈吃,妈妈吃饱以后自己才吃,弟子规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们家做到了!而我们呢,等爸爸妈妈做好饭菜之后,还要爸爸妈妈请我们吃。

这次语文期末考试的口语交际,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坐地铁,中途一位阿姨带着小宝宝上车,小男孩主动让了座,然后在妈妈休息时,用手为妈妈垫着头,还帮妈妈背包。这个小男孩真是一个孝道,懂得感恩的人,我真敬佩这小男孩,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尊敬老师,孝敬父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弟子规》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篇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国学经典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看完《弟子规》之后,我对百善孝为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排第一位。所以说孝乃德之根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的人性的结晶。黄香温席、汉文帝亲尝汤药、蔡邕孝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一次有趣的经历。那天,我把一条罗非鱼喂给小猫吃,想看看小猫是怎么吃鱼的,就蹲下来观察。我想:小猫一定会快速地把鱼叼起来,跑到角落里享受美食。谁知,小猫却不慌不忙地用爪子把鱼撕开,并咬下一大块给了旁边的老猫……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动物还能如此尽孝,何况我们人呢?

于是,我明白了我们第一小学为什么要注重礼仪的培养,注重国学的熏陶。以前,我经常常会惹父母生气,和他们顶嘴。却不知他们看到我学习不认真时一定很难受,在他们因我犯了错而打骂我时他们的心一定比我们的身体更痛,更痛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我拿给父母的考卷一定会让他们看完之后眉开目笑,我冲撞父母的声音变成了和父母唠家常,讲笑话的声音,父母骂我的景象变成了我给父母洗脚的景象,我会让父母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他们在晚年享享清福。 

感动中国孝心少年的板车女孩黄凤,6岁时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最美孝心少年,孝心感动中国。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孝道的光芒,感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行孝举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孝的举动才构筑成了社会道德的风尚。

作为中华儿女,让我们继承这一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并把这一美德传承下去,让文明美德之花在人们心中尽情绽放,让中华美德陪伴我们一同成长!

弟子规有感读后感佳作精选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或许你需要"弟子规有感读后感佳作精选"这样的内容,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弟子规有感读后感佳作【篇1】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

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这个感觉还是自己写比较好吧。毕竟你都在学弟子规了,想想自己的做法是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吗。要么就不要学,不要这样流于形式。弟子规教育的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

弟子规有感读后感佳作【篇2】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弟子规有感读后感佳作【篇3】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我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可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我的兄弟姐妹。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明白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细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此刻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我应当关爱关心自我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我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我的兄弟姐妹,处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分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开心,共同忧伤,团结互助。

今后,我必须会做到“首孝弟,次谨信”,与亲人共处一片蓝天,互相关爱帮忙。而《弟子规》也将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13篇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弟子规读后感13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在“谨而信”中告诉我们要讲礼貌,要诚信,不要饮酒,要讲卫生,衣服要穿得整洁,不要挑食,暴饮暴食等,在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泛爱众”中写道: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自私,不要喜新厌故,不要揭人短,不要把他人的恶行公布,要报恩,不报仇,要慈善待人,以理服人。在亲仁中教会我们不要与小人处得太近,要多与仁者在一起,这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弟子规》告诉我们一个的品行应该如何的,不要轻视自己的品行,这里有小故事告诉我们品行的重要性:某一天一个大公司招聘员工,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去了,招员工面试的地方十分干净,可是地上却有几张废纸,没有谁注意到,那里有许多人都在等待面试,然而老板却迟迟没有露面,就在这时,一位高中生捡起了地上的废纸,正巧老板这时进来,刚巧看见了高中生捡废纸的一幕,于是,老板二话不说,直接走到那位高中生面前,说道:“恭喜你,你被公司录取了。”

后来其它人一个都没有面试成功。这个故事中,去面试的人有大学生和研究生,学历都比高中生高,然而高中生被录取了,他们却没录取,这说明了什么呢?高中生随手捡起垃圾的这样一个行为,就可以看出此人虽学历不高,而品行之高尚,非一般人所能及,此行为君子之行为,而不做此行乃一般人也。因此,高中生才会被录取。读《弟子规》,让自己的品行如同一个君子,乃至圣贤之士。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因为院系举办《弟子规》演讲比赛,我接触到《弟子规》这本书,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孝”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弟子规》的真谛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孤孤单单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或许作为学生的同学们会说,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真的遥远吗?一点也不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一个月还会打多少次电话回家问候父母,问候家里的一切呢?不要省几块钱的电话费,不要以为父母并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电话回家关心他们时,他们是很欣慰的。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你还在等什么,马上拿起自己的手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

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遗憾的事。虽然我们不能像《弟子规》书中写的那样“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孝敬父母,但起码不要让这样的遗憾一而再再而三发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我觉得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暑假里的一天,我要和同伴去游泳,妈妈说:“今天天气太冷了。别去!”我说:“我不!我偏要去!”结果游泳后回来我就发起烧来,妈妈急得半夜三更背着我上医院打点滴。到了医院,我看着汗水不断地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心里后悔极了。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我明白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也不能任意而为。如果擅作主张,就容易出错,因而让父母担心,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顺父母的行为。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擅自做主了,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咨询父母的意见,父母说不能做的事,我也就不会再任性了。“冬则温 夏则清”当我读到这句时,回想起以前一直都是父母让我在冬天感到温暖,在夏天让我感到凉爽。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倒过来做,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地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为我们无私的付出。渐渐长大的我们,也应该学着为父母做些什么了。

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而没有好的品德,就像花瓶里的花,看起来很漂亮,但因为无根,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而《弟子规》就是我们扎好德育最好的根。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弟子规》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后我将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我相信,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会做的越来越好!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的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眼中的孝道越来越淡薄,而名利和权益已快占尽了人的整个身心,无论是新闻频道还是帮忙频道,子不孝的报道越来越频繁,为什么这种社会丑闻会层出不穷地被抛头露面?究竟是亲情冷淡了,还是现在的年亲人都忘了本?

读了钱文忠的那句“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之后,我忽然顿悟到了子不孝的根源在哪里。爸爸妈妈把孩子像宝贝般的捧在手心里呵护,而不教育他们的宝贝捧着他的父母有多么艰辛?孩子理所当然地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爸爸妈妈满面笑容地把这份爱推向孩子,孩子又怎么可能懂得这份爱背后的沉重,他从你那里只学会了接受,而你并没有告诉他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回馈爱呀?

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启蒙读物越来越多,但是有几本把孝搬到了书面上?竞争激烈的社会,父母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智育”上,有几个父母知道把时间挤给“德育”一点?现在来埋怨子女的不孝,为什么不反思当初没有在最好的教育时机把“孝’传给孩子?

父母们,请给予孩子正确的爱,莫让他长大后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啊!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弟子规》这本书 ,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和睦相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落实在了行动上,落实到了每件事情上。都是具体而细微的,不是所谓的空话。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冬天先钻到父母的被窝中暖和后,再让父母去睡,夏天,先拿扇子把父母的草席扇凉快,再让父母睡。我们为人子弟的,是不是也应该处处为父母着想呢?可是,当今社会,不乏“小太阳式”的家庭,孩子不仅不帮家人干活,还被家人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重要的是,在稍有不满意的情况下,他们还会乱发脾气,和家长顶嘴。更别说去如何孝顺了。我们要学会如何与父母,长辈和兄弟姐妹相处,更学会宽容,忍让,不做家中的“小太阳”。

与孝子黄香相比,我做得还不够。父母只要斥责我几句,我就会和父母赌气,大声说上几句气话,父母就不说话了…….想到这儿,我真是后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遵守的规则有很多,比如: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乱开电器开关。我们要把这些规则落实到行动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父母不放心。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然后,对大众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一阵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原来是小学的学弟学妹们在背通《弟子规》呢!真巧,我们的经典诵读也在温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教会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百善孝当先”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的确,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如果不懂得孝敬,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有品质的人。《弟子规》的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孝。

我在家里就经常和父母发脾气。

有一次,我在家里玩电脑。妈妈来叫我吃饭,大概是因为正入迷的缘故,我就特别想继续玩下去,我顺口就接到:“马上,马上,一会就来!”过了三四分钟,妈妈又叫我去吃饭,我因贪玩就又说:“马上就好了,再等一分钟。”就这样我一直推了十几二十分钟,都没去吃饭。老妈终于发火了,冲过来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了过去。当初我还很反感妈妈。可后来一想,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嘛,何况是自己不对嘛。《弟子规》中不是教导我们要“父母呼,应勿缓”嘛!

自从读了《弟子规》后,便打算按照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我自己。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

我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弟子规》上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的意思是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和其他人友爱相处,等做到这几点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就要学习。可是现在呢?两种规范倒了过来,子女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等学习完之后,如果有时间,再来尽孝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现在做的和《弟子规》上的规范有了很大的出入。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在品德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但《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这些不足,大家一起去看吧!好好品味其中的内容,能让你越品味越有味道。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上星期,校长推荐我们读《弟子规》这个教我们做人的书。就像总叙里面说的:“弟子规圣人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入则孝”,它告诉我们: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每节课前5分钟左右,朗朗的读书声:“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在这读书声中,我脸红了,我顿时想到了我在家里的——不礼貌、不尊重。

我们的确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

我读到第一句时就想到了:有时父母叫一声,我们没有答应他,父母以为我们没有听到,就会多叫几声,我们反倒觉得厌烦,去顶嘴……。.

“冬则温 夏则清”大家不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吗?不要用年纪孝长大再孝顺父母为借口,其实现在完全能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过在《新三字经》里面“能温席 小黄香”这家喻知晓的诗句吧,这小黄香这么懂事,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懂事一些呢?

读完这一页,我感受颇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这使我想到了,我生病的时候,父母也是“药先尝”,也是“昼夜侍不离床”虽然那时候,已经病的不轻,也看不清父母的样子,唯一看得最清晰的就是父母为了我着急的神情。

现在我呼吁大家做到这弟子规上的每一句诗句、呼吁大家给父母一封检讨书,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2为什么自己所犯的事是错?

3父母对于自己的辛劳表现(事例)及表示感谢

4认清自己为什么会做那些事?

5提出合理性建议,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尊敬父母

6恳请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从而教自己做人的礼仪

7表示态度以及将来的学习礼貌计划请父母放心

好了这次《读弟子规有感》就到这里,大家肯定也有说不完的话,下次再见!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诵读中华经典,能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让我们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平等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学习有益的知识。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自己的德行受到损害,让父母蒙受耻辱。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告诉我们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只说该说的话,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说奸诈取巧的话。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诉我们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反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告诉我们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奸佞小人会乘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最终导致真个人生的失败。

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习有益的知识、要孝敬父母、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和不肯亲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获很大。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今年暑假,我每天都认真拜读半小时的电子版《弟子规》,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我从《弟子规》,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当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才学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进步,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技能,要勉励自己,已期能够有所收获。而我却不是这样,美术课的时候,我看了看别人的画,哇!真是惟妙惟肖!再看看我的黄瓜都变成丝瓜了,唉,真是天壤之别啊!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充满了不满甚至嫉妒,也不想再画那么好了,因为当时我想,即使画那么好,还是无济于事,我在画画本子上就随手画了几个萝卜。结果是“良”。真是惭愧呀!

书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能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可我呢?奶奶去商店买糖,边往外走边说:“檬啊,我出去点事,等会你帮我把煤气灶关一下,汤炔烧好了”。我听了,心里顿时冒出“凭什么要我关,你自己不会关”的信念。

我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走进厨房,闻到了一股烤焦的味道,一看煤气灶还没关,就飞奔过去,把煤气灶给关了,并端来一大盆水,浇在煤气灶上。不一会儿,厨房终于清理完了,奶奶大步流量地朝我走来,我知道事情不妙,就回到房间里,可是终究逃不过奶奶的一顿骂,唉!真倒霉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事必须得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做,哪件事该放弃,哪件事不该不放弃。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

品读《弟子规》,走进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弟子规读后感 篇1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这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吧!对!这是我们三年级时背过的国学内容。回顾过去学习的《弟子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谨》这一段。

“谨” 不是想想说说,随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作作对比,我就有点无地自容了!这段的开头就说到了我的致命弱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我呢?晚上睡觉的确比较迟,可是早上起床就更迟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妈妈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说不定我哪次就迟大到了。而且每天起来以后不再床上坐个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来床。太浪费时间了!再看这“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再看看我房间的床,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掀开被子就不管了,换下来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学去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家庭大扫除,我的房间说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我呢,吃饭的时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种味道就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转季的时候就会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吃的我就会一点儿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会吃的特别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点”!再看看这个 “缓揭帘,勿有声。宽拐弯,勿触棱。”关个门,我会关得“惊天动地”,而拐个弯呢,我有时竟然也会撞到门呀撞到东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闯闯”来形容了!

唉!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要是我不读读《弟子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么多缺点呢!看来我要以《弟子规》为目标,把它作为我一个努力的旗帜,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加油、改进,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弟子”!

弟子规读后感模板6篇


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应以写“体会”为主,以下主题为弟子规读后感,为小编特意向您推荐的,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篇1】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找出了我身上的许多缺点,我虽然成绩较好,可是骄傲自满,经常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人,干的很多缺德事:在学校老师不让吃零食,我放在书包里偷偷吃;和同学斤斤计较;放学了该回家了还在外边玩,让父母担心;父母生病了,还嫌弃他们没给自己做饭;做了好吃的,自己抢着吃......《弟子规》告诉我品德比知识珍贵。知识使人有学问本领,而道德知识则教人做人做事。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惭愧的是我没有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过生日时,母亲总是给我买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为我祝福,母亲的生日呢,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真的惭愧呀,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没能体会得到他们的劳累,没能看明白那一条条皱纹里藏着多少辛劳。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我们要学会忘记怨恨,记得他人给自己的恩典。感恩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需要我帮助的人,是你们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篇2】

我觉得《弟子规》真能把孩子们的坏习惯改为好习惯。

放假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里面有一项背弟子规的作业,我在放假的第七天,我背会了,说实话其实很难被,后来,妈妈给我把下面的解释,读了一遍,我才一点儿一点儿背下来的,妈妈说;背《弟子规》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再把低下的解释读了,基本就能背下来了。

这时,我按妈妈的方法去背,这背了七天,我背完之后,我决定把以前的坏毛病都改掉,要把坏毛病改称好习惯。

第二天早上,我八点多起床了,一看妈妈去上班了,我想:我今天可以给妈妈一个惊喜,我起来穿好了衣服,梳完头,我就开始干活了,等妈妈回来我就打扫到一半,这时,妈妈要干活,我说:妈妈,不用你,我来就可以了。

妈妈说:你今天怎么这么听话呢?

我说:我以后天天都会这么听话的。

我觉得《弟子规》真能把孩子们的坏习惯改为好习惯。

所以,我希望将来我一定要我的孩子也背。

弟子规读后感【篇3】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言语忍,忿自泯。"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弟子规读后感【篇4】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的介-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这本书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对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以做。我们应该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说到这个我记得在我的一本书上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芳,她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本来她又在折纸,小珍看见了想让小芳教她折纸小芳答应了。第二天,小芳一回家准备一起去外婆加的,但小芳想起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去。然而小珍而没来。但小芳不后悔,因为她守信了。从小就有优良品质的小芳,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别人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篇5】

近日,父亲让我仔细研读他买的一本《弟子规》,看下封面--儿童启蒙书籍,第一感觉晕倒!怎么让我看这么无聊的书。

郁闷,没办法。老爸让写读后感来着,只好一遍听音乐一边“研读”了。

随着逐渐的阅读,逐渐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先不说现在90后小孩如何的娇宠,反观自己也没做到这儿童启蒙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最使我感触的是书中所述的孝敬父母规则:“父母唤你时,要及时应声;父母让你做事情,不要拖延和懒惰推辞;父母教诲时,要恭敬聆听;父母责备,要谦虚接受不要反驳。”当看完这则时,反观自己,好像没有一条做到的,真是汗颜啊!

再看我家那个90后的弟弟,更是称王称霸在家自封老大。不过在看完这本书后,不自觉有点原谅了他,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何况是一个马上上初中的小孩。

书中还有一段,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注意饮食,时刻思念父母;因为当你是婴儿时,父母不离寸刻的照顾了三年。

最大的读后感就是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能再不懂事了!

弟子规读后感【篇6】

本人假期里读了一本名叫《弟子规》的书。它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述作为纲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写的。

所谓《弟子规》就是很有意思的三字经,它有意思有两点:一是它读起来很朗朗上口。二是:它在快乐阅读的时候还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比如其中的几句话:“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就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年惜时胜黄金。少年儿童时期时长身体、育品德、学知识最重要的关键阶段。光阴易逝,日月如梭,所以必须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早起,做好一天的学习生活准备。放学后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保证睡眠时间。因为健康得身体是未来成才的基础,是自身幸福快乐的保证。从小要养成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听同学说,有个公司拍出18万年薪,却无一人满足要求,因为要求的第一条就是熟背《弟子规》。这就说明大家对《弟子规》还不够重视。让我们这一代熟背《弟子规》,不再让这种事发生!

"弟子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