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下面工作总结之家带来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其名源于古人“雨生百谷”的之说。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夏季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在我国,谷雨节气有着重要的农业意义,亦有“谷雨之后种瓜种豆”的谚语。随着天气的日渐温暖,雨水增势明显,有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
喝谷雨茶
谷雨有喝茶的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谷雨贴
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dg15.com编辑推荐
谷雨节气的含义 谷雨是几月几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这一节气名称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反映出了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谷雨节气的含义
谷”,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此外,谷雨也标志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天气逐渐转温。南方的气温上升较快,一般在4月下旬平均的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基本达20℃~22℃,比4月中旬要高2度以上。因此,谷雨之后一般不会冷。
谷雨节气不仅反映了降水现象和气候特点,也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如需更多与谷雨节气相关的信息,建议查阅二十四节气相关书籍或咨询民俗专家。
谷雨是几月几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于每年公历4月19 -21日交节。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是播种移苗、掩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有“春雨贵如油”的美誉。古人说“雨生百谷”,谷雨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谷雨”一般预示着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节气前后,降雨概率较大。
谷雨的由来
谷雨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雨生百谷”的传说。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为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同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提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谷雨因此得名。它标志着春天播种的结束和农作物生长的开始,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候。
谷雨节气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和食品,如南方一些地方会举行“祭龙舟”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人们也会通过食疗来调养身体。
谷雨节气不仅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如需更多与谷雨节气相关的信息,建议查阅二十四节气相关书籍或咨询民俗专家。
谷雨民间习俗
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耕文化的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谷雨习俗:
1、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青年妇女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2、喝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去茶山摘茶喝,以祈求健康。
3、谷雨食香椿: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4、谷雨祭祀文祖仓颉: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附近村民会在谷雨节组织庙会纪念仓颉。
5、谷雨祭海: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渔民会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出海捕鱼平安顺利。
6、赏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人们会赏花以陶冶情操。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特有的习俗,如贴门神、划龙船、捉蛇祭祀、挂石蒜、冶铜炉、拔草、泼水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谷雨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谷雨农民做什么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雨水滋润大地,万物生长旺盛。此时,百花盛开,田野翠绿,正是播种的好时节。谷雨的到来,也寓意着丰收的希望,人们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谷雨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谷雨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谷雨农民做什么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各地的农事活动都围绕着播种、管理农作物展开。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谷雨农事活动:
1、播种与移栽:在东北地区,谷雨期间是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的播种时期。华北地区则强调“谷雨种大田”,此时大部分春播作物都需要在这个节气完成播种。同时,棉花营养钵育苗也开始移栽。在西南地区,水稻开始大面积育秧,同时加快玉米播种和甘薯育苗进度。
2、田间管理:华中地区需要加强麦田管理,防止湿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对于已播的玉米、棉花、高粱等,需要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锄草等工作,并防治地下害虫。同时,适时进行双季早稻、三熟制早稻及中稻秧田管理。
3、果树与蔬菜管理:对于果树,如幼年果园,需要进行春梢补肥和土壤管理,如培土、中耕等。蔬菜方面,露地蔬菜如番茄、黄瓜、大白菜等开始定植,同时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畜牧管理:在畜牧方面,此时是抓好青绿饲料青贮的好时机。同时,继续做好春繁工作,确保在夏季来临之前能繁殖两窝,以便安全度夏。还需注意防止感冒、链球菌等感染,幼畜要注意黄白痢的发生,同时加强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
5、茶叶采摘:谷雨时节也是茶叶采摘的旺季,茶树在谷雨的湿润气候下生长旺盛,新梢嫩叶生机勃勃,茶农们会在这个时候采摘高质量的茶叶。
谷雨节气的农事活动多种多样,涵盖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果树与蔬菜管理以及畜牧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谷雨节气的农事活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
谷雨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谷雨节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气候和农业活动上。从气候角度看,谷雨时节降水明显增加,有利于谷物生长,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降雨概率较大,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同时,气温回升加快,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气温升高较快,进入暮春时节,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也在这个时节开放。
此外,谷雨节气的特点还表现在植物的生长上。由于阳光充足、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此时植物生长迅速,如桑树、葡萄藤、梨树等,这也是人们采摘这些水果的好时机。
至于谷雨节气的风俗,各地因气候和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与农事活动、养生保健和民间信仰有关。例如,有走谷雨、喝谷雨茶、食香椿等习俗。谷雨节气是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茶叶质量最好,有“雨前茶”之称。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此外,还有祭海、贴谷雨贴、洗“桃花水”、赏牡丹花等风俗活动,这些活动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展示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谷雨节气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节,它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们感受自然、传承文化的美好时刻。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通用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端午节如期而至。在每年的端午节这天,大家看到过很多活动吧,当然少不了演讲稿了,演讲能否成功,写好关于端午节演讲稿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那么一篇优秀的端午节主题演讲稿要怎么写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都很开心。屈原投河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而我又因为内心的期待,迫不及待的去迎接端午节。
屈原投河的故事,据说是因为古代有个皇帝很喜欢屈原,他的一个大臣嫉妒他。那大臣不断向皇帝说屈原的坏话,要求他驱逐屈原。屈原伤心欲绝,于农历五月初五中午投河自尽。屈原投河的故事,自古流传,源远流长。这个故事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端午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我和妈妈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已经是晚上了。亲戚朋友都在我家,大家都在享受家庭幸福。玩累了,大家决定留下来玩一晚。第二天,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今天的行程。经过一番讨论,他们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中午去看龙舟比赛,下午去小溪玩水,晚上吃当地小吃。爸爸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快去吧!”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旅行。早上,我们开了一个小时的车。我们到达时,正好是中午12点。我们坐在湖边看龙舟比赛。我听见龙船画师在喊:“加油!加油!”非常努力。我要感谢龙舟画家给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和美丽的龙舟比赛。接下来,是时候弄清楚溪边的风景是什么样子了。对小溪来说,它是美丽的风景和清澈的水。这里让我们身心放松,好好休息。我和表哥和斯通一起玩了“水漂的儿子”,非常有趣!为了好玩,现在是晚上。我们一起去夜市吃零食,肚子一直咕咕叫。一桌子好吃的摆在我面前,我恨不得狼吞虎咽,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吃完之后我们一起去夜市逛街,一起拍照,给今天和今年的端午节留下了美好的结局。
这个端午节让我很开心。希望下次能像这个端午节一样快乐。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篇二)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庆祝端午节。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吴楚”的意思一样。叫‘端午’就像叫‘吴楚’。《端午》中“五”字与“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顺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还有,因为中午是‘陈阳’,端午也叫‘端阳’。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们称五天,也称中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季节、玉兰节、女儿节、中秋节、图拉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有这么多别称,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起源的分歧。事实完全一样。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如:纪念屈原;吴越的民族图腾祭祀理论;从夏至节三代开始;月不顺,日不顺,等等。迄今为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有影响的观点是纪念屈原的学说。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传说,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圣人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篇三)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据说是为了祭祀投河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食。
今天奶奶家也包了粽子。我从奶奶那里学会了做粽子。奶奶拿了一块粽子叶,用手一卷,粽子叶就成了空心的圆锥。我从奶奶的样子学来的,拿了一片粽子叶,试着卷成圆锥形,但是卷的不好,还是直筒。看到的时候,我在旁边指了指:“左手捏芦苇叶的一角,右手向内卷芦苇叶的另一角,下面用力收紧,上面放松。”在奶奶的带领下,我卷起了树叶。
然后,奶奶把一根筷子插进空心圆锥形的粽子叶里,用勺子舀了一些糯米,然后把筷子抖均匀,直到糯米裹紧。我还把筷子放在叶子和糯米里。筷子能抖的时候,要么粽子叶扎破,要么糯米包不紧。奶奶说:“轻轻抖筷子,把叶子包紧。你看……”奶奶边示范边说,我边听边学。哈哈!我的粽子看起来像什么。
然后是麻绳。只见奶奶双手紧握树叶,用绳子绕着粽子尖角绕了两圈,把绳头绑好,包了一个漂亮的粽子。我像往常一样把第一个粽子捆了起来。然后,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打包了几个。
最后一步是煮粽子。把绑好的粽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把粽子灌满1厘米左右,点燃。水煮沸15分钟后,改变上下粽子在锅里的位置,用文火煮1小时。
这时候我才知道,做粽子是一门手艺,做起来并不容易。
我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它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保护它,继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篇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不难明白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是极其悠远的,浓厚的人文情怀形成了我们的传统佳节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实上端午假期以及丰富多样的过节形式让这个节日深受我们的喜爱,因此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以及对背后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忆里端午节给我的印象就是能够吃到美味的粽子,毕竟对于小孩来说粽叶的包装设计永远都是那么有吸引力,剪开缠线并撕开粽叶以后便能够看到里面的美味粽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许白糖都能够让人对粽子的味道感到难以忘怀,正是因为有着这份情怀让我对每年的端午节都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能够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粽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且后来我还在爷爷奶奶的教导下尝试自己包粽子,虽然粽叶并没有完全包好却也通过初次尝试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端午情怀,看似久远的回忆却让是我开启端午文化探索的开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了解到屈原的爱国故事并对此心生向往,这也让我意识到端午节背后的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只将注意力放在粽子等食物身上无疑显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肤浅了些,事实上当我对屈原有了更多的了解自然也会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到愤愤不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学习,而且端午节的知识也有许多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我得保持对学习的专心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弘扬端午节之类的传统节日。
现如今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让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肩上沉重的责任感让我比较重视,毕竟无论是升学的压力还是老师对我们成绩的期待都应该认真对待才行,所以端午节的到来也让我难得松了口气并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学习方面的问题,事实上现在的我已经能够正确地看待端午节并享受节日带来的氛围,而且我也意识到作为高中生的自己也应该弘扬端午节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也相当于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自然得予以重视。
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够在端午佳节享受温馨而美好的氛围,相信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我们也会因为拥有端午节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兴,当度过端午节以后我们也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更加努力才行。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演讲稿范文(篇五)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岁的端阳,现在又端阳了。
印象中总觉得端阳是全国传统人文节日中最人性化的一个。为什么会这样?不仔细考虑,我就知道无论是元宵节还是中秋节,再加上近年来法定节假日地位的明确,大多源于特定的民间传说、民俗、阴阳观念或童话故事。和源于真实历史的端阳一样,主题是纪念和珍惜关心全民、关心天下的士大夫。
几千年来,在端阳节的延续过程中,其伴随节日的纪念形式和活动日益完善和固化,如包粽子、做香包、挂菖蒲、挂艾叶等。龙舟比赛在黄淮以南的广大地区也很受欢迎。比较这些内容,也可以说明端阳与其他民间节日的异同,即除了祈求顺遂、幸福、安康的人文主题外,更突出了生命不息、向上奋斗、坚强奋斗的激越情怀。
我老家在东北,东北人过端阳的做法不着边际,尤其是南方,那么多姿多彩,那么隆重。我觉得有很多原因,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地理位置。自然,在统一庆祝的民间节日中,地球的一边和人民的另一边有自己的规则和遵循自己的习俗是正常的。在像农历除夕这样的节日里,北方人注重守着除夕,围着炉子玩。他们有了孩子就吃饺子,南方人则互相走动,打牌搓麻打社火,第一天早上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