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工作总结,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种植业产值实现11.8亿元,其中粮食作物9.1亿元,油料作物1.7亿元,花卉等其它经济作物1亿元,较去年增加1.25亿元,尤其是花卉产值较去年增加0.15亿元。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09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完成全县良种补贴工作。今年国家增加了良种补贴额度,除水稻仍实行每亩地15元的普惠制外,专用玉米又增加了26万亩的良种补贴面积,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面积达到36万亩,覆盖率达到90%。为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们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水稻良种补贴发放实施方案》、《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水稻良种补贴在插秧前和插秧后分两次统计核实面积,专用玉米以项目方式组织实施,经过调研确认了10个专用玉米品种和4家供种企业,对第一批专业玉米采取统一供种,第二批专业玉米补贴由于到位较晚,决定采取发放资金的后补贴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通过良种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增产又增收。全县共发放良种补贴1305万元。同时还在乡建立了3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为明年我县专用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3、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我县以此契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安排1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国家玉米示范区落实在乡,省级玉米示范区落在满都户镇和乡,省级水稻示范区落在刘二堡镇和冷子堡镇,市级玉米示范区落在肖寨门镇、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和乡,县级示范区安排在老大房乡、镇、城郊乡,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为703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85公斤高18公斤,通过进村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会,有力地开展了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区带动下,全县平均亩产较去年亩增产60公斤,共增产玉米2400万公斤;水稻示范区平均单产646.5公斤,较去年增产16.5公斤。我们不仅建立了健全的项目档案,还按生育时期计算机想报送田间长势、农事活动进度简报,收到省市好评。同时在辽中镇和乡建设了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生态技术的普及应用。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1、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一是花生面积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1.9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大豆面积增加,由去年的1.5万亩增加到6.1万亩;二是花卉生产稳步前进,花卉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花卉1.1亿枝,产值0.95亿元,较去年增加0.15亿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发展到5000亩,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亩地进入盛果期,亩产鲜果XX-3000斤,市场销售价2.55元,主要销往大梨树。

2、农作物品种向优质、高效、专用方向发展。水稻以辽星一号为主,覆盖率80%,玉米以东单60、东单70等专用玉米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占80%,鲁花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档次低的红衣主教向高档的网玫超玫发展,非洲菊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今年花卉效益较好,明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36万亩,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在乡镇等建立花生生产基地10万亩,种植品种白沙1016及鲁花11、花育20等,在、、等乡镇建立花卉生产基地5000亩,种植品种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时加强对5000亩五味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集中培训273场次,电视讲座20次,电视专题18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发放光盘2500张,共培训农民9.8万人,使培训率达85%。其中重点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今年我县有15个村750人成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示范户,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还组织了30名县级农技人员去上级进修培训,提高了农技人员师资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农民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到非农领域,有992人已就业二、三产业,有力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09年我县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应看到我县种植业水平应还很落后,一是产业基础链条短,缺乏支撑。花生,去年价格从2.3元飙升到3.3元,农民种植积极性上升,今年发展到11.9万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由2.5元降到1.5元,前期农民惜售,后期有行无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滞留手中,农民花生种植积极性降低,价格不稳使产业基地失去支撑,基地缺乏健康的销售机制做保障。二是农民种粮效益低、卖粮难。今年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投入分别达到760元、410元和700多元,而目前销售价格是每斤分别为0.95元、0.62元和1.5元,农民种植效益低,出现卖粮难问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三是农民培训缺乏经费保障。我们一产业劳动力有11.52万元,县、乡财政紧张,没有经费支持,而新型农民培训只有少数农民得到培训,而普及性培训难以开展,急需农业技术培训经费支撑。

dg1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农村经济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县农村经济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局以打造近海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以农业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用创新、开放的思维和工业、市场的理念谋划、发展了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了设施农业基地规模,优化了淡水渔业品种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了农村新能源,加大了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全年承办了部及省、市现场会7次,接待农业部领导2次,接待省、市领导检查工作12次,接待省内市、县设施农业参观学习6次。
一、全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稳定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夺得丰收。全县种植业产值实现21。8亿元,其中粮豆及经济作物总产值11。8亿元,蔬菜总产值11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0。7亿斤,产值实现9。1亿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产量达到1。02亿斤,产值实现1。7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经济作物0。5万亩,产值实现1亿元。
2、发展果蔬主导产业,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
今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县政府被评为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冷子堡镇被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镇,冷子堡镇忙前村和老观坨乡大兰坨村被评为先进村。全县设施农业投入约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亿元。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间接出口蔬菜5万吨;产值实现10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幅达33。3%。其中棚菜生产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实现7亿元。在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后,确定了三年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的目标,规划建设了十大线和乌杨线两条绿色果蔬产业带,确定了、冷子堡为果蔬经济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果蔬产业。新增棚菜占地面积1。79万亩,设施面积9100亩;建设设施农业小区145个(其中暖棚小区109个,冷棚小区36个)。乡镇建设力度大,完成任务好。冷子堡镇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8个,占地面积达6500亩,由设施农业薄弱镇一举成为全市先进镇,进入了设施农业万亩乡镇行列。乡设施农业基础较好,今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乡规划出长、宽各5公里的设施农业连片小区,规划占地面积超过2。5万亩,在设施农业小区验收中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提高了果蔬经济区的知名度。
3、优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增效。
全县放养水面为10。2万亩,其中精养鱼池8万亩,水库2。2万亩。水产品产量10万吨,渔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淡水鱼出口4000多吨。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了黄颡鱼、欧洲丁桂、美国鮰鱼、德国镜鲤等名优品种,产量达3。8万吨,占总产量的38%,多品种的养殖结构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二是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展了水产品投入品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经部、省质检部门检测,我县4个品种、48个样品抽检全部合格。经市出口检验检疫局对5家出口养殖场抽检,37项指标全部合格。建设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建设省级武昌鱼良种场1个,申报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三是加大了水产养殖科技推广力度。围绕标准化养殖、名优品种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开展了技术培训。建立了县水产协会特邀院士工作站,有3名院士、1名教授进站工作,引进国家、省、市科研院所专家15人。
4、加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信息工作。
一是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368个,示范新技术50余项,推广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推广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80万亩,提升了全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电视技术讲座36期,举办科技大集3次,举办县、乡、村各级农业技术培训班280余次,累计培训农民9万人,发放《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万余册,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10余万份。三是组织了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全县15个村培训农民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农民1000人。四是农业信息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千村网上行45个村信息采集任务,建立了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10个信息联系点。加强了农业信息网建设;与移动联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政府网本局网页设计工作,及时更新信息。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人员,开展了重点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二是开展了有机、绿色食品续认证工作,有机食品保持认证标识4个,品种分别为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绿色认证标识8个,其中稻米3个、蔬菜4个、葡萄1个;使全县三品认证标识达到49个。三是加强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了20万亩绿色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示范点,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在、六间房、满都户三个乡镇建立了1。7万亩果蔬出口基地。四是在奥运期间组织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确保了我县奥运期间食品安全。

农村经济局201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县农村经济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局以打造近海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以农业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用创新、开放的思维和工业、市场的理念谋划、发展了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了设施农业基地规模,优化了淡水渔业品种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了农村新能源,加大了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全年承办了部及省、市现场会7次,接待农业部领导2次,接待省、市领导检查工作12次,接待省内市、县设施农业参观学习6次。

一、全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稳定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夺得丰收。全县种植业产值实现21.8亿元,其中粮豆及经济作物总产值11.8亿元,蔬菜总产值11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0.7亿斤,产值实现9.1亿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产量达到1.02亿斤,产值实现1.7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经济作物0.5万亩,产值实现1亿元。

2、发展果蔬主导产业,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

今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县政府被评为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冷子堡镇被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镇,冷子堡镇忙前村和老观坨乡大兰坨村被评为先进村。全县设施农业投入约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亿元。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间接出口蔬菜5万吨;产值实现10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幅达33.3%。其中棚菜生产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实现7亿元。在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后,确定了三年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的目标,规划建设了“十大线”和“乌杨线”两条绿色果蔬产业带,确定了、冷子堡为果蔬经济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果蔬产业。新增棚菜占地面积1.79万亩,设施面积9100亩;建设设施农业小区145个(其中暖棚小区109个,冷棚小区36个)。乡镇建设力度大,完成任务好。冷子堡镇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8个,占地面积达6500亩,由设施农业薄弱镇一举成为全市先进镇,进入了设施农业万亩乡镇行列。乡设施农业基础较好,今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乡规划出长、宽各5公里的设施农业连片小区,规划占地面积超过2.5万亩,在设施农业小区验收中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提高了果蔬经济区的知名度。

3、优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增效。

全县放养水面为10.2万亩,其中精养鱼池8万亩,水库2.2万亩。水产品产量10万吨,渔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淡水鱼出口4000多吨。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了黄颡鱼、欧洲丁桂、美国鮰鱼、德国镜鲤等名优品种,产量达3.8万吨,占总产量的38%,多品种的养殖结构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二是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展了水产品投入品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经部、省质检部门检测,我县4个品种、48个样品抽检全部合格。经市出口检验检疫局对5家出口养殖场抽检,37项指标全部合格。建设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建设省级武昌鱼良种场1个,申报中国农产品1个。三是加大了水产养殖科技推广力度。围绕标准化养殖、名优品种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开展了技术培训。建立了县水产协会特邀院士工作站,有3名院士、1名教授进站工作,引进国家、省、市科研院所专家15人。

4、加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信息工作。

一是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368个,示范新技术50余项,推广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推广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80万亩,提升了全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电视技术讲座36期,举办科技大集3次,举办县、乡、村各级农业技术培训班280余次,累计培训农民9万人,发放《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万余册,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10余万份。三是组织了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全县15个村培训农民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农民1000人。四是农业信息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千村网上行45个村信息采集任务,建立了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10个信息联系点。加强了农业信息网建设;与移动联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政府网本局网页设计工作,及时更新信息。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人员,开展了重点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二是开展了有机、绿色食品续认证工作,有机食品保持认证标识4个,品种分别为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绿色认证标识8个,其中稻米3个、蔬菜4个、葡萄1个;使全县“三品”认证标识达到49个。三是加强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了20万亩绿色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示范点,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在、六间房、满都户三个乡镇建立了1.7万亩果蔬出口基地。四是在奥运期间组织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确保了我县奥运期间食品安全。
6、加强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了农资市场管理。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联合县工商、质监部门“3.15”农资市场大检查活动,出动宣传车10台次,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184个行政村。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了高剧毒农药及限用农药台帐管理制度。三是加大了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办案件40多起,罚没款20多万元。查处种子标签标识违规案件70起,罚没款7万元。通过农资市场整顿,强化了农资经营业户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维护了全县市场经营秩序。

7、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村能源发展水平。

全县旱田机械播种面积达到100%,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达38.6万亩(水稻机收面积35万亩)。全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558万元,其中落实国家农机补贴资金338万元,市级补贴85万元。补贴农机具386台,拉动农民向农机投入

1150万元。争取优质粮工程项目资金135万元,争取保护性耕作及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60万元。
全年争取农村能源项目资金220万元。落实“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沼气池建设任务710个,争取资金150万元,在建设秸秆气化站一座,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在牛心坨乡建设一处能源环境工程项目,争取资金20万元。

8、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009年申报2个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获得批准。完成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我县19家首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发展情况监测工作。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9、抓实农业项目,引进资金1亿元。

我局全年引进项目35个,资金总额达1亿元。其中争取省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400万元,争取市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800万元;争取农业产业化补贴资金947万元,标准良田建设资金400万元,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33万元,农机补贴558万元,能源项目220万元,生防改扩建项目到位资金400万元,良种补贴项目资金1310万元。

10、抓实机关作风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创建文明机关。年初修改完善了六项机关工作制度,包括机关管理、政务公开及招待费、车辆管理等后勤管理制度,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使机关作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科学发展意识。作为张东阳书记的联系点,局领导班子带领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工作,在农业区域布局上提出新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提出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11、抓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创新体制、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重新理顺了体制机制,组建了新的队伍。新班子带领新队伍重新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农业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在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为下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2009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全县各乡镇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面积超过2万亩,有的乡镇仅有几百亩。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在土地调整和解决贷款等方面难度较大。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在工作中反映出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探索建设多层次、社会化的新型推广体系,并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考核管理。三是农业产业化步子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对产业的拉动能力弱。急需引进和发展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农村经济局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果

2、新增高效经济作物3.2万亩,其中花生2.15万亩,寒富苹果3500亩,五味子、黑木耳、菜葱复种7000亩;

4、县党政机关投入帮扶资金 30万元。

6、落实一池三改沼气池380户。

7、协调发放贴息贷款1600余万元。

9、转移劳动力达 8500 人,实用技术培训25000人次。

10、促进贫困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二)帮扶单位领导及工作队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三)贫困乡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进一步增长

三、扶贫开发办主要工作

(一)制定并落实好扶贫开发计划

为了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年初,我们在深入到四

(二)搞好贫困村、户、人动态监测,主动争取省市扶持政策

今年是我省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制定年,为了争取省市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将我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情况真实地反映给省市扶贫办,我办分成两组深入到满都户镇三道岗村、大黑乡大黑村、于家房镇漾子泡村、老观坨乡大坨子村各农户家,对xx年年人均收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同时对有关乡、镇、村下发了调查表,由乡镇组织专人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上报我办。我们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市扶贫办,并与县政府分管领导向省扶贫办领导进行汇报,取得了省市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省对我市今年面上插花村只给两个,全给了我们县,同时争取辽宁省20092013年重点扶持面上插花贫困村39个。

(三)作好沟通协调,保持帮扶单位与被帮扶单位联系

市党政机关帮扶我县的有25家,帮扶企业26家。为了使这些单位与我县被帮扶贫困村保持良好关系,除两节期间组织乡村到帮扶单位慰问外,我们还坚持与帮扶单位保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如登门拜访、电话联系、个别沟通等)经常性的联系,有利地增进了理解、友谊与互动,进而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

(四)落实省市扶贫开发政策,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五)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指导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扶贫开发在我县已经开展七个年头了,七年中我们不断创新,总结积累了一些扶贫开发好的作法,探索出了一些新的路子。但由于帮扶工作队队员经常变动,乡村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变动很大,对扶贫开发的作法及经验不足,我们坚持经常深入乡村了解干部及广大农民对开发项目的要求想法打算。然后用电话沟通走访等形式向帮扶单位反映,求得帮扶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帮助各帮扶工作队,出主意、把关、定项目,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涌现新经验,使帮扶资金全部用到了贫困村及贫困农民急需解决的发展项目上。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扶贫开发工作不应局限于(市政府确定的)25个贫困乡镇之内。

几年来,我县四个乡镇(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25年帮扶乡镇之一)。受惠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及众多市党政机关及企业的帮扶,得益多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贫困村,在辽河东岸及蒲河、浑河沿岸也是存在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让所有低收入农民得到扶贫政策扶持。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省扶贫办明确指出:扶贫开发对象是全部贫困村和低收入人口。而且,如此发展下去,不仅经济发展出现差异,而且还会出现人为的心理失衡,给社会稳定就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况且,经过几年的帮扶,有的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有的帮扶单位为了帮扶被帮扶村协调了能协调的单位:如市纪委、宣传部再帮扶没有了新鲜感,而有的单位由于拿不出钱帮助贫困村上项目,面对帮扶村干部群众有些尴尬。而有的村虽然安排了帮扶单位却没有得到一点帮助真是望穿秋水,看到别的村在工作队帮扶下,人换精神村换貌,夜夜想,日日盼,能有单位帮一把扶一下。为了更有利于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队及帮扶的贫困村都需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建议从实际出发,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贫困乡镇之内,而是要惠及所有的贫困村及低收入人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额贷款贴息政策与农村实际同步

小额贷款贴息是经过几年实践的。惠及千家万户贫农百姓,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政策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矛盾。

1、贴息额度小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矛盾。建议将小额贴息贷款调整到扶持一般开发项目贷款额度为每户5000元以内。搞设施农业开发项目,贷款额度为每户最高不超1.5万元。

2贴息贷款发放时间应提前到每年2月15日开始,因为春节前后是农民确定开发项目的最佳时机,贷款时间提前便于农民早准备早安排。

3、市政府号召在辽西北东区发展林果经济区,目前发展势头强进,但栽树不配套,二年之后浇水成了大问题,因此建议将林果区列为扶贫开发小区来扶持。

4、目前没吃上自来水的村90%以上都是贫困村,原因是贫困村农民拿不起自筹资金,因此建议市政府对贫困村安装自来水给予特殊的补助政策,以真正解决贫困村吃上自来水的问题。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农村经济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