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1、总结报告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
土地整理项目1:2000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一、概况
(一)任务来源
为了加强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全面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崇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甲方)委托四川旭普信息发展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开展1:2000地形图测量。测量面积约为4.65 km2(6980.8亩)。
(二)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崇州市济协乡位于崇州市的中西部,其概略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8〞北纬30°38′59〞及东经103°39′5〞北纬30°40′45〞之间,东隔西河与崇州市区和锦江乡相邻,南临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市区,西与白头乡接壤,北与道明乡接壤。幅圆面积16.3平方公里。济协对外交通发达,过境道路街安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每日有数班客车来往于崇州市区、道明乡白塔湖风景旅游区;成温邛辅道由东至西可达白头乡、王场乡;有济民路、桤泉路、文昌街、新义路、双凤路、红杨路6条,村道辐射全乡各村,与相邻场镇相联。济协乡地处川西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534—557米。主要水系有西江河由北至南流,主要灌溉渠系有济民堰、桤木河、泉水河、黄泥河、韩家堰、光明堰、
向阳河,水资源丰富。济协乡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属中性。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的野兔、松鼠等兽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等两栖类;蛇、草蜥等爬行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降雨量95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1177小时左右;无霜期达260天左右。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幅员面积为6980.8亩,约为4.65 km2,项目区树木较多,通视较差,这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行政隶属
成都市崇州市济协乡。
3、已经完成工作量
1)GpS测量;
2)图根控制测量;
3)1:2000地形图测量,4.65平方公里;
4)项目区界桩测量;
5)面积分类统计。
二、作业技术依据
1)《地籍测绘》CH5002-94: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1005: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下称《GpS
规范》);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下称《图式》):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过渡时期适用);
7)《四川省勘测定界技术要则》;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9)成土资发[2005]362号“关于印发《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的通知”。
10)《土地整理项目上交工作图补充要求》2007年1月15日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文件。
三、现有资料分析和利用
1、现有收集到四川省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的控制点成果,尖峰山(JFS)位于崇州市三郎镇境内,向家河坝(XJHB)位于怀远镇境内。上述各点均保存完好。
两起算点坐标如下表:
两点可作为本测区的平面和高程起算点,互相检验。
2、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其中包括已有的权属界线数据,可作为本次测量工作控制选点和确定测区范围的工作底图。
四、技术方案
(一)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选择
平面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二)地形图比例尺及成图方法
1、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采用1:2000比例尺;等高距2.0m。
2、成图方法
全野外数字化成图。
(三)软件系统
采用南方公司开发的CASS6.1数字化测绘软件系统。
(四)平面控制测量
1、GpS引点说明
本项目的首级控制点是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提供,尖峰山(JFS)和向家河坝(XJHB)两点埋石保存完好。两控制点离测区的距离在GpS控制测量的E级控制网边长限差内,可直接与本项目区中所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GpS控制测量按照《GpS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GpS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按E级GpS测量精度要求进行布测,平面控制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
1)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E级GpS点号按GpS01,GpS02,GpS03,……流水命名。
2)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的布设除网型满足有关的规定外,所设标志均按《GpS规范》
中的要求布设。
3)GpS测量
根据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本项目GpS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投入4台华测X20型接收机,以边连式网型布设控制网,同一时段同步观测45分钟以上。
由于测区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通视条件较好。控制点位于视野开阔的位置、能长期保存和方便寻找。GpS控制点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仅5mm,精度满足《GpS规范》的要求。
3、图根控制测量
鉴于现代RTK(动态GpS)技术的日趋成熟,技术优势显著(精度高,其标称精度分别为平面 1cm+1ppm 高程2cm+1ppm;作用距离远,5-10km;搬站少,有效范围内可以不搬站;误差积累少)。所以本测区图根控制测量采用RTK进行测量,开阔地带采用RTK测量,施测时要求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通视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镜站采用对中杆立镜,要求气泡严格居中,精度完全符合测量规范及1:2000地形测量要求。
图根点的选点埋石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前提,一般采用临时标志,有条件的地方,以及兼顾每幅图有两个以上固定标志的原则增设固定标志。
数据处理及限差的执行按《规范》及《GpS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高程控制测量
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也采用GpS方法,高程控制测量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施测。通过同步观测测定高差,利用GpS与国家已知高程控制点联测获得
篇二:测量技术总结
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技术总结
中二〇一一年一月
主 编:
编 制 成 员:
编 制 时 间:
目 录
序 言.................................................1 一、勘探区范围............................................1 二、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2 三、测量任务及设计工作量..................................2 四、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3 五、作业依据..............................................3 六、坐标系统..............................................4 七、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4 八、GpS基本控制测量......................................4 九、定线测量作业方法及要求................................4 十、资料整理..............................................6 十一、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6 十二、精度评定............................................7 十三、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价................................8 十五、提交成果资料........................................8
序 言
查明AAAAAA煤层赋存情况和影响煤层开采的地质构造,为矿井采掘部署和生产提供地质依据,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安全
有限公司对AAAAAA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进行招标。队测绘院为AAAAAA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施工单位。
接到任务后于2010年12月16日进入该区施工,到2011年1月4日结束外业测量全部工作。下面,根据本区施工情况,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勘探区范围
AAAAAA位于 村,行政区划隶属。
勘探区位于13~18勘探线之间,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面积约2.5Km2,具体位置由以下坐标圈定:
1
二、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勘探区位于河区内地势基本平坦,地面标高95m-120m,地势北高南低,地表水体不发育。
三、测量任务及设计工作量
全区共布置三维地震勘探线束17束,控制面积2.5km2,设计满覆盖面积为3.316km2,一次覆盖面积为5.522km2,施工面积为7.063km2,线束物理点1484个;另设计试验、低速带调查及备用工作量共计116个物理点,总计物理点1600个。
工作量统计表 表3-1
2
篇三: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嘉应学院南区
1:500数字成图
测 量 技 术 总结
组长:胡应龙
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科学1202班
指导老师:胡华科
实习地点:嘉应学院南区
起止日期:2013.06.15-28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202班
二0一三年六月
一、概述
实习目的:
测量学一项对精度要求高的工作,我们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对测量学产生了基本的理解。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测量学理论与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巩固和加深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经验和提高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量测绘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1.熟练GpS静态机、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
2.完成大比例尺数字成图项目的整个流程
3.充分认识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
4.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找到对本课程学习的不足,解决实际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在学校校园内。采用班级共同作业和小组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由老师讲解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本次实习的负责人统一组织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各小组再根据班级公共参考数据进行碎步测量和成图作业。
本次实习任务的安排主要有:
一、做好本组测量区域的技术设计;
二、规划好整个校园的GpS控制点分布;
三、使用中海达HD8200G静态GpS对已知和未知的控制点进行外业控制观测;
四、作附合导线,并沿该附合导线作往返水准测量求出已知控制点到目标控制点之间的高程;
五、使用HDS2003数据软件包对外业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求出控制点的坐标;
六、作本组测量区域的草图,并做好碎步测量的规划;
七、根据已知控制点作导线点,对本组测量区域进行外业碎步测量;
八、把外业碎步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结合草图和工作记录,使用南方CASS7.0成图系统对外业碎步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绘画出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嘉应学院江北校区南区位于江北校区南部,地处嘉园南部,毗中区,倚情人湖,连南门,测量工作开展区域在南区生活区。
测区内以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为主,地面地势较平坦,西侧边缘有斜坡、楼梯;测区内地势北低南高,平均海拔约86米,最大高差约12米。
测区地势相对平坦,建筑分布整齐且规整,利于开展测绘作业。南区道路沿道路两侧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人流车流量大,绿地和围墙边缘曲折,市政设施密集且分布混乱,给测绘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测区测量困难类别总体属一般地区。
二、完成主要工作量:
(一)E级GpS点: 7点;(全嘉园)
(二)一级导线点:6点;(仅南区)
(三)四等水准:1.5公里;(GS05-GS10往返附合)
(四)图根点: 1点;
(五)图幅: 1幅;
(六)测图面积:4.1万平方米;
三、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12-1994);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9、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四、成果成图资料的利用
1、由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提供的现状1:2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及外业选点参考;
2、测区周边控制点成果有: 两个已知坐标点,坐标值和高程值(四等)如下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作为测区平面、高程控制起算数据。
JY-01和JY-02在本班的控制测量规划中分别被命名为GS05和GS06。
五、控制测量方案
(一)平面控制
1.坐标系的选择
南区位于东经116°07′左右,据中央子午线117°约90公里,该区平均海拔86米,采用中央子午线117°,3°分带,横坐标加50公里的1980西安坐标系。
2.建立E级GpS控制网
(1)GpS网的布设原则及要求
a、利用测区内已有的起算点,布设GpS-E级网点作为本测区的首级控制网,控制整个测区,测量模式为静态测量。
b、GpS待定点先于参考图上圈定,每点均应保证至少与一个邻近点通视。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地表坚实的地上或建筑物顶,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c、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d、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手机基站等),其距离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e、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
f、待定点附近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应尽可能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代表性误差。
g、GpS点埋石规格:山上选择较实的地方挖深50cm埋设预制水泥桩;水泥路面则采用钢钉,红色油漆涂刷,并应绘制点之记。标志示意图如下:
h、GpS1/4.5万,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5厘米。
所有GpS点均按《规程》附录A在现场绘出了GpS点点之记,所有的GpS点的埋设都符合《规程》要求。
E级GpS点编号为GS后缀自然数01?n,如“GS01??GSn”。
(4)GpS网的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是GpS网测量的重要环节,所采集的数据是内业处理、平差计算和推算GpS点成果的依据。
a、外业观测时统一采用了世界协调时(UTC),与北京时(BJT)的关系为:UTC=BJT-8h。
现在已有24颗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地面上全天都可同时接收到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在外业观测的时段,我们在施工中根据需要进行了灵活的安排。
b、外业数据采集技术指标按下表执行:
c、E级①采用了3台套国产中海达HD8200G型GpS静态接收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3mm+2ppm)。
②外业观测严格遵守了规定时间,同步接收同一组卫星。
③天线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直接对中,在寻常钢标下观测的时候,天线支架架的比较低,但没有低于0.5米。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测量、控制、采用、规范、技术、进行、要求、工作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dg1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竣工测量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竣工测量技术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工程技术总结技术总结报告
Xxxxxxx
(测绘工程项目名称)
技术总结报告
河海学院2011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6班3组
2013年6月
1 概述
1.1 任务来源
为了将书本上的测量知识用于实践,我们对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A01教学楼的后半段(3号通道至5号通道)了实地勘测。教学楼测量,工期为两周。
目的:通过工程施工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施工网的方法以及运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的测量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技能;会用各种方法进行施工坐标、测量坐标的转换并且可以独立的完成施工测量的各个测量工作。
1.2 测区概况
此次测量的起点为德园服务中心门口(面向湖滨广场)的C点为起始点。(C点数据)以C点为起始点,绘制正北方向150m*150m的平面控制网。整个测区较为平坦,教学楼临湖滨广场一侧视野较为开阔。另一侧树木种植较多,含有停车场、公路。为此,我们选择的控制点之间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目的是方便量边,测角,有较大的控制范围。
1.3 平面坐标系及高程系统
1.3.1 坐标系
采用重庆市双福新区坐标系
1.3.2 高程系统
1.4 主要精度指标
1.5 利用的测绘资料及检核情况
提供()
2 技术依据
1.重庆市江津区平面坐标系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I001-9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6.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新区起始控制点C点
3 组织实施情况
3.1 技术人力资源
在测设控制点工作时,我组分为了高差测设队和角度测设队两支队伍分别进行测量,进行碎部测量时所有组员参与其中。为了让每个组员都能够了解实地勘测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前期测量工程中我们没有将任务进行点对点的分工,每个组员都可以进行观测,立杆。在后期测量工程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特殊性,我们指定组员吴川、吴双江、孙晓莉,进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减少可以避免的人为。后期平面图的绘制主要由组员林冠杰、胡冰莲、孙晓莉、吴双江进行,其余组员对其进行校核与检验。
3.2 实施组织
3.3 仪器配置
3.3.1 仪器设备及使用情况
经纬仪:
水平仪
花杆
水平尺
钢尺30m
3.3.2 仪器检验情况
3.4 进度实现情况
3.4.1控制点的测设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六班3组于2013年6月17日开始进行控制点测设,在测量目标周围设立了6个控制点,点与点之间用钢尺进行了测量并用绿色油漆进行控制点编号(格式为GH-6-3-N,N为点的序数)在6月xx日全部完成了控制点的测设。
3.4.2碎部点的测设
于同年6月xx日开始进行碎部测量。由控制点作为起始点开始碎部点采集,外业草图是保证数字测图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内业绘图的基本依据。负责草图绘制的人员根据测区实地地物特征进行绘制,特别是在A01教学楼面向于宿舍楼一侧,碎部点繁多,所以草图的绘制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于同年6月xx日完成碎部测量。
3.4.3内业处理
每次测量完成后,数据进行核对与处理,计算闭合差、、、、与标准进行核对,对不合格的,误差较大的点进行返工重测,改正后的点记录在册,最后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于同年6月xx日完成内业处理工作。
4 实施过程
4.1测图控制网测量:
① 勘探、选点
a控制点选择在视野开阔、土质坚硬、便于安放仪器和便于观察地形的地方。
b相邻导线点互相通视,便于测量角度,边长大致相等,导线点与导线点之间间距不超过100M,均匀分布在测区内。
c点选定后,相关同学绘出选点略图,写上点号,图上画出正北方向,同时测出一条导线边的磁方位角。对于在测量中遇到的一些无法看到的碎部点采用支导线法来确定,且测出了该导线与已知导线的夹角。
② 导线夹角测量
a在开始测量前,我组组员认真熟悉了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方法、记录格式和观测精度等要求,并严格按照经纬仪检验与校正方法校正了经纬仪。
b水平角观测。对于已经确定的闭合导线,我们首先观测了各个内角及与学校已知控制点连线的连接角,采用测回法观测。满足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4.1.1 施测方案
4.1.2
平差计算及精度统计
结论
地形测量是一项精度要求较高,作业环节较多,组织管理较为复杂的工作。为保证其技术上的合理、可行,在经济上节省人力、物力,在作业中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并应该注意一些容易引起精度变化的事项,早发现早改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实际生产中的地形测量作业步骤与课本所学的基本一致,只是在控制测量中,由于精度要求不同,仪器过于陈旧引起误差,所以作业内容有所变化。当然,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过程,但是大致是不会变的。
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人员与记录人员细心。即使某个点的精度要求不高,也不应该放松警惕,对于测站设置,仪器对中整平要仔细对待,尽力减少外界因素给测量带来的负面效应。小误差的累积会导致重大的测量事故。
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分为仪器误差(客观误差),观测者视觉误差(主观误差),跑尺者的竖尺不稳造成的误差(主观误差)、外界影响误差(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除了了解如何避免误差的产生,还应该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
要养成每天开工前检查仪器设备,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习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为其两个星期的施工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转载于:m。对于本工程地面控制网,应满足公路施工的精度要求,同时隧道相邻洞口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满足其贯通面的误差要求。
【2#公路】明路段长度小于2.0km,且主要为隧道工程,根据隧道贯通误差预计值、施工放样起始数据误差与测量误差比例关系,采用四等平面控制网可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为确保加密施工控制点满足不同施工阶段对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结合本工程主要部分为隧道之特点,在复测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点的同时布设加密平面控制网,考虑本工程明路段及隧道贯通精度要求,拟定平面控制施测等级为四等。平差时亦计算出各控制点的三角高程,高程控制等级采用三等水准实施,利用三等水准检查各点高程以便检校,水准测量成果作为最终结果。
②加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先整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平面加密控制网采取图上定位、实地勘察,现场放样、逐步调整的办法来选定点位,充分考虑复测各点与新增各点所在的地形地貌选取合理网形。施工加密控制网能够充分控制整个工程工作面为宜,同时,对控制网网形优化。拟选方案进行必要的精度估算后,最终确定控制网网形。并且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等级选择相关的测量仪器。布网精度应满足《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相应等级的精度标准。
溪洛渡水电站厂内交通工程【2#公路】 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观测结束后,对观测值进行测站平差,以检查观测成果的精度。边长观测值在经过气象改正、常数改正、倾斜改正及投影到测区高程面改正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平差计算。最后成果,采用经过多年实践考验且通过商业鉴定的计算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定期进行测量复测,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及时进行偏差修正。
⑵高程控制测量
①根据【2#公路】工程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及参照业主在整个施工区域控制网的布设等级,拟定采用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
②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布设成环形,加密时布设成符合路线或结点网。
③高程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测距仪及其附件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
⑶控制网的选点与埋设
①平面控制点选在通视良好、基础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上、下、左、右)不小于2m。
②长期保存,离施工地点比较远的平面控制点,着重考虑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为原则,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侧重考虑方便放样为宜。
③位于洞口附近控制点及洞内控制点,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其它部位根据情况埋设砼地面标或刻石标。
3.3 隧道控制测量
【2#公路】工程包括3.797km隧道,为保证地下隧道施工的顺利贯通(贯通精度要求见表12-1、表12-2),测量工作尤其重要。根据规范、规程要求,控制测量设计精度取决于隧道贯通面上贯通误差的限定,由洞外及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由于洞外主控制网采用四等三角网或导线网保证洞外控制精度,因此本设计主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隧道长度在3000~6000m范围内,为确保贯通精度,按招标文件中的规定总横向贯通误差100mm,高程中误差按35mm进行设计。按招标文件规定,隧道内分配横向中误差为80mm,洞内高程中误差25mm。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要求执行,测量边长须投影至隧道平均高程面上。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指标见表12-3。
表12-1隧道中线极限贯通误差
溪洛渡水电站厂内交通工程【2#公路】 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表12-2 贯通中误差分配值
表12-3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⑴洞外控制测量
①在布设隧道口点或附近控制点时,洞口点纳入控制网内,洞口附近的控制点,要利于施工放样及测设洞口点。
②由洞口点向隧道内传递方向的连接角测角中误差,比本级导线测角精度提高一级或不低于洞内基本导线的测角精度。
③洞外高程控制等级采用三等高程控制。
④三角点或导线点的标志,因地制宜地埋设简易标识或岩石标,在隧道进出口埋设混凝土观测墩,见附图1。
⑵洞内控制测量
①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布设洞内光电导线的方法。地下导线分为基本导线(贯通测量用)和施工导线(施工放样用)。洞内施工导线采用一级光电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敷设,点位布置在洞两侧洞壁。两导线独立观测,隧道没向前延伸
溪洛渡水电站厂内交通工程【2#公路】 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一段后,施工导线点与基本导线点重合,进行检核。洞内高程标识与基本导线标识一致,见附图2。
②洞内基本导线按通视条件尽量增大边长至300米左右,按隧道的空间走向基本导线布置为支导线结构,见附图3;
③洞内等级光电测距基本导线的技术要求满足规定要求。见表12-3-3。④在贯通之前,对洞内基本导线有必要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导线点坐标值闭和差不得大于表12-3-2洞内测量贯通中误差的2 倍,合格后取角度和距离的平均值计算坐标作为最后成果。
⑤洞内的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在将贯通前,高程测量进行一次闭和三等水准测量观测,以资校核。洞内高程标识与基本导线标识一致。
⑥在洞内进行光电测距作业时,注意仪器的防护,避免影响测量的精度。⑶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①平面(横向)测量方案设计
因隧道采用钻爆施工,其通视条件不一定很好,为提高测量精度,导线边按边长为300m的导线测量方案进行设计。以最长导线路线主隧道进口-主隧道贯通面-主隧道出口进行误差预计,这时洞内横向贯通误差为:
?m?my?????????2?ml?2R???x??l?2?dy2
其中my—洞内导线横向贯通影响值
m?—导线测角中误差,?;
Rx、dy—导线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投影长度,mm;
ml—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l
?=206265?;
按上述布设方案,Rx,dy计算如下:
2a.洞内?Rx计算
2依据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竖直距离计算的结果为?Rx=22816236
b.洞内?dy2计算
由于洞内基本导线沿隧道两侧布置,?dy2=90509
篇三: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点:
起止日期: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马玉晓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前言
实习目的:工程测量是测量学教学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和实验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测量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通过测量教学实习可以将已学过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和实验环节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的基本技能,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还可以了解基本测绘工
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践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任务和要求
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
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和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
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
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
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点位放样。
7、高程测设。
三、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2~3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设组长1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负责借还和保管本组的仪器设备,负责本组实习,监督考勤工作,保管本组的测量成果资料。
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由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
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内容:1)实习项目名称:河南城
建学院6号教学楼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任务来源:工测量学指导教师 实测目的与精确度要求:本次测量主要是对本学期测量学学的学习进行实践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各种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表四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测量、控制、进行、施工、误差、导线、要求、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技术总结.doc控制测量
一、概况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怀通项目组于2008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04日对湖南省怀化市怀化至通道高速公路(2标)进行了外业控制测量工作,外业测量历时58天,实际消耗1000多工天。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们坚持诚信、求实、创新、进步的理念,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进行各项测量工作。共完成工作量如下:
1、联测国家等级大地点3个;2、联测国家四等以上点3个;3、布设测量四等精度的GpS点24个;4、布设测量导线67公里99个点;5、施测四等水准路线长度7.9公里;6、施测四等精度的三角高程线路67公里。
二、测区概况
测区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县江市镇南的五岭水库北为起点,自北向南,途经洪江县江市镇的黄沙塘村、李家坪村、再经会同县马鞍乡的石头桥村、阳隆村、五家团、坪村镇的银匠界、上新寨冲、下新寨冲、大坪新鹰村、岩壁团、民主村、大洪江、张家团、小茶溪村、李家湾、桐木冲、高伞垠、渠水、小岩田、小寨、到连山乡的贵干村为终点。测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测区最低处高程为230米,最高处高程为450米,平均海拔高为340米。测区有少量旱地、水田和经济园林,以树林为主,该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县。测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测区内主要交通多为乡村路和大车路,交通比较便利。
测区行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
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9′~109°46′北纬 26°55′~27°04′
三、投入人员和设备
1.该项目我院共投入13人、其中项目负责人1名、院级检查员1名,测量工程师5名,技术工人6名;
2.设备共投入中海达单频GpS4台 (分别为0717179、0707121、0717205和0717208接收机,
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计算机2台、汽车2辆;所有的仪器使用前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进行全面的检查,祥见仪器检测报告。
四、作业依据
4.1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4.2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4.3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4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4.5 湖南省怀化市怀化--通道高速公路(2标)控制测量设计书;
4.6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勘测技术质量管理规定》。
五、已知点资料使用情况
5.1测区平面已知控制点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中心提供,测区内共使用三个大地点,它们分别是II等点和尚坡、II等点车平坳(已破坏)和III等观音坡。
5.2为了满足公路设计的需要,保证平面坐标控制网的坐标系统达到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将测区内三角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成果转换成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成果,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9度50分,投影高程面为测区平均海拔高程350m,h取值为0,R取值为6378137。
5.3测区高程已知控制点同样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中心提供,本次共使用三个水准点,它们分别是I等点怀柳27、I等点怀柳33和III等点湘2-11-6,其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5.4测区所使用的上述已知点标石稳定,成果可靠。
六、测区平面控制测量
6.1、全测区共埋设四等GpS点24个,编号分别为BG01至BG22和B036、B037。6.2、所有四等GpS控制点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稳固的建筑物上,并将标石露出地面5cm,并保证各相邻点之间互相通视。
6.3、四等GpS控制点使用中海达单频四台套进行观测,通常以边连接构成GpS网,最终符合于和尚坡、观音坡、车平坳,采用静态方法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观测时
段长度≥60分钟,数据采集间隔15秒,GDOp值观测中均小于6。
6.4、四等GpS网中共有重复基线12条,其中相对误差最小为1.07ppm,相对误差最大为17.24ppm,重复基线绝对误差最大值为:m,并对观测的边长进行了气象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
7.6、一级导线数据处理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NAS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6.5、四等GpS网中共有同步环41个,其中同步环相对误差最小为0.06ppm,相对误差最大为4.72ppm,同步环绝对误差最大值为:,相对误差最大为7.99ppm,同步环绝对误差最大值为:,并保证各相邻点之间互相通视,导线点之间最长的边长为1010.466米,最短的边长为249.795米。7.3、一级导线点观测使用拓普康GTS-332m,
仪器的乘常数R=-0.71m/km
7.4、一级导线水平角观测二个测回,为左、右角各一个测回,一测回2C互差小于13秒,圆周角闭合差小于9秒。
统进行平差计算,精度详见精度统计表
一级导线控制网精度统计表
7.7、一级导线平面精度统计表
7.8、测量控制成果质量可靠、精度优良。满足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要求。
1
八、测区高程控制测量
8.1、已知点与GpS点、导线点之间联测全部采用四等水准观测。高程系统为1985年高程基准。
8.2、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采用GK1型104369号水准仪,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8.3、使用的水准仪及标尺,观测前均经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维修站进行全面的检定。?
8.4、对使用的水准仪i角每天观测前进行实地检查。8.5、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8.6、水准测量观测的高差中高差较小故未进行尺长改正。?
8.7、为了确保高程正确无误,在作业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选择好的成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对往返测高差超限的,全部进行返工重测,确保其高差的正确。
8.8、GpS点和导线点之间全部采用三角高程施测。按直反觇观测垂直角,分别直、反觇观测四个测回(注:四个测回的观测顺序为:两个测回观测结束后变换反光镜高再观测两测回),同方向观测较差小于5秒,测回指标差小于±5秒,直、反觇观测高差限差小于0.045M
S(S以km为单位),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为±20
L(L为高程路线长度,均以km为单位)。8.9、三角高程测量使用拓普康GTS-332m,
乘常数R=-0.71m/km
8.10、为确保高程正确无误,在作业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选择好的成象条件下观测,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至毫米,对直、反觇超限的站,全部进行返工重测,确保其高差的正确。在高差的计算中,对两差进行了改正。8.11、高程成果精度统计表:
A、平差前后基本观测量中误差情况:
观测值 平差前 平差后 直接高差: 0.006600 0.007951 B、控制网中最大误差情况: 最大点位误差 =0.02226米 最大点间误差 =0.01447米
高程网观测精度统计表
8.12、高程网平差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NAS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每公里偶然全中误差0.008米,最大点位误差:0.022米。测量控制成果质量可靠、精度优良,完全能满足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九、质量控制
9.1、对GpS和一级导线选点、埋石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是返工纠正。9.2、对四等水准观测手簿、GpS和一级导线观测手簿内业检查后签名。
9.3、投入院级专职检查员1人,测区测量最终检查质量统计评定为“良”。完全满足技术设计书要求。可转入下一道工序作业。
2
篇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控
制
测
量
技
术
总
结
报
告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一完成任务情况
1、任务来源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 束后,须集中5 周进行测量实习。任务报告平面控制测量实习和高程控制测量实习。
2、测区范围
实习范包括整个铜山新区,详见下图
3、遵守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1)、教 材:《控制测量》,测绘出版社;
(2)、指导书:《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本院测量教研室编写;
(3)、参考书:《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等;
(4)、执行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施测单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5、工作起止日期
2011年5月9日至6月10日
6、完成的工作量
二、利用资料情况
1.测区内已有控制点
铜山区C 级GpS 控制点(54 坐标)
控制点名称 X Y H
三堡镇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
张集镇西 3779779.082 532643.98832.069
2、已有资料工具
坐标系统采用3s-2;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C20=-484.16685×10-6±1.3×10-9;
地球重力场二阶带球谐系数:J2=108263×10-8
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10-11rads-1±0.150×10-11rads-1
扁率f=0.003352810664
拓普康GTS-102N
电子全站仪
1 台
全站仪三角架腿1 架,
电池2 块,充电器1 个,
棱镜组2 套(及配套架腿)。
3 米对中杆2 支【照准1.5km 目标必须】
S2 水准仪、FS1(测微器) 1 套 配套三角架腿1 架,因瓦水准尺1 对。S3 微倾式水准仪 1 台 配套三角架腿1 架,双面水准尺1 对。
对讲机 3 部 充电器(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工具包 1 个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5 米小钢尺 2 把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锤子 1 把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木桩 10 个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小铁钉 两盒 (实习第1 周周一领取)
自喷漆 1 筒
安全警示黄马甲 4 或5 件 每人一件
篇三:控制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中山市大涌镇
导线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
中山市大涌测绘队
一级
中山市大涌镇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为城镇建设工程和地形、地籍测量的需要,中山市土地房产局特邀请大涌测量队在中山市大涌镇布测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为今后大比例尺测图提供基础控制资料。
此项工程于2001年11月10日开始,2001年12月5日完成,历时25天。
1.测区概况
地理位置:东经113°07′—113°34′ 北纬 22°11′—22°46′
测区位于中山市大涌镇内,东至旗涌路;南至中新路;西至环镇路;北至环镇路。测区街道多为水泥路面,布点方便交通。但车流量较大,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坐标及高程系统
平面控制采用中山统一坐标系,3°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4°;投影面比椭球面提高72米(即高程异常52米与56系高程20米之和),地球平均曲率半径6378317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
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本次测量利用GpS D级和E级网点15点,三等水准点4点作为测区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的起算点。各点点位情况完好,成果可靠。控制点资料详见下表:
3.1四等水准起算数据:
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3.2一级导线网起算数据 :
GpS D级网点、GpS E级网点
4.作业依据
4.1《城市测量规范》CJJ8—91;4.2《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规范》;
4.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4.4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5.工作量统计
本次测量共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和4条四等水准(3条附合路线、1条闭合路线),其中埋设一级导线网点85点,绘制一级导线网点之记85点;联测四等水准合计27.0km(85点)。
6.作业程序和方法
6.1使用仪器
6.1.1一级导线网测量,采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1台套;DHM2通风干湿表1台,DYM3空盒气压计1台,对讲机4部,微机1台,汽车1辆。
6.1.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φ12mm的不锈钢标志,标志顶端刻有十字丝,周围刻一个15cm×15cm的方框,并刻上点号。测区的一级导线网埋石点进行统一编号,编号从“27I101——27I186”其中“27I108”为空点。所有一级导线网埋石点均绘制点之记。
6.2.2观测及记录
一级导线网测量使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导线网中观测方向大于3个时应归零,水平角用DJ2仪器施测2测回。导线边往返观测2测回,每次照准目标读数4次,直接使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测量平距。每站测距前读定温度、气压,输入全站仪中,测距读数均加入了气象元素改正。
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提供的“导线网水准网内外业一体化系统”记簿固化模块,用 SHARp pC——E500记录。
6.2.3一级导线网平差计算
一级导线网平差计算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公司提供的NASE.。详细情况如下:
6.2.3.1边长改化
一级导线网平差前,先将经过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和倾斜改正后的水平距离投影归化到中山统一坐标系投影面上,再参于平差。
6.2.3.2概算
将一级导线网分解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分别计算出了每一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全部满足《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6.2.3.3平差
一级导线网平差采用多粗差后剔,迭代3次,固定误差(米):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测量、导线、观测、一级、控制、四等、水准、采用,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地形测量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地形总结技术总结
一、一般情况
为准确掌握玉田县亮甲店镇区土地利用现状,全面进行城镇规划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玉田县建委、亮甲店镇政府委托河北理工学院工程测量所完成亮甲店镇1:1000地形图测绘及其数字化,并缩绘1:2000地形图的工作。测区范围包括亮甲店镇建成区内,沿102国道南北约500~800m、东至饮料厂,西至变电站,总面积约2km2。
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45′、北纬39°53′,隶属于河北省玉田县,位于玉田县城东10 公里,地处平原,102国道东西横贯该镇,公路交通方便。测区内主要以民用建筑、小型工厂、企事业单位、道路和农用耕地等为主。由于通行车辆较多,正值秋季作物生长期,给通视带来一定困难。
由于本区位置与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距较远,为变形量,本次地形图测绘工作平面坐标采用东经118°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采用6374320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保证与国家标准坐标系统一,所有I级导线控制点均提供其标准分带(中央子午线117°)的坐标。且地形图经过数字化后,重新按该分带分幅。
本次作业主要的技术依据如下:
1、CJJ8-85《城市测量》,简称《规范》1
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
3、GB/T 1761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简称《规范》2
4、GB 14912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简称规范3
4、ZBA 76002-87《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简称《测距规范》
5、《玉田县亮甲店镇1:1000、1:20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技术设计书》
测区内及附近原有II等点张唐庄,是1960年由国家测绘局施测,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坐标和高程值分别为:
x=4414839.99y=20 574495.70H=16.83
另有由河北测绘局大地测量队施测IV等GpS点邦力公司,其坐标植为:
x=4416338.078 y=20 565997.621
二点标石、觇标保存完好,张唐庄点存在觇标偏心,观测前以标石中心反投到觇标中心。同时,为保证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加测二点的边长,以保证点位使用正确,结果认为以上二点可靠,可作为本次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
二、水平控制测量
本测区以5 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其布设:以张唐庄和邦力公司二点为起始点和定向点。沿102国道、政府路和幸福街等主要街道布设Ⅰ级导线点20个,组成4个环、6个结点的网络型导线网,其中最大边长约1100m (与起算点相连),最短边150 m(受道路拐角处通视限制),平均边长314米。最长导线节长1130m。以上指标均符合《规程》要求。导线观测:用Ⅱ级光电测距仪(AGA116)和J2 光学经纬仪分别进行边长和角度测量,采用三联脚架法施测,水平角测两测回,边长对向观测两测回,垂直角中丝法一测回,气象改正直接置在仪器上自行改正。所使用仪器均经过检校,其资料见附件。
导线平差采用大地委员会推荐的全国优秀程序选中的导线平差程序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结果为:平差后测角中误差为:±2.5 ,最弱点中误差(I),mx=±3.5 cm,my=±2.2 cm,
m=±4.1cm。以上各项指标数据均足设计要求。
I级导线均为埋石点,且有详实点之记。
三、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高程以张唐庄(II级点)的高程值作为高程起算据。首级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测量的方法。水准点与I级导线点重合,未另行埋设水准标石。水准测量采用DZS3型水准仪,区格式木质水准尺一对(带尺垫)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度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0.2mm,满足规程要求。
四、控制加密和地形测量
1、加密控制
在一级导线网基础上直接布设图根导线。图根导线主要沿各主要街道布设,平均边长约100米。共布设5条、38 点。各级图根据导线均从高一级平面控制制点上发展,采用附合、闭合形式布设。
图根导线观测以J2经纬仪测定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以AGA116测距仪单向测距,其高程以三角高程进行观测计算。图根导线根据需要埋设了埋石。
图根据导线以简易平差法计算,其中最大方位角闭合差为-69,最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1/20991,满足规程要求。
2、地形图测绘
1:1000地形图以大平板仪直接野外施测,测图中定向方向经过严格检查,且以其它点为方向检核。地物测定最远距离不超过80米,地形点测定最远不超过100米。图幅内容以《规程》要求严格执行。
五、阶段性检查验收
野外测图基本完成以后,各小组进行全面自检,并组织了互检,互检图幅数为6幅,占37%。检查结果如下:
最大点位误差值为0.4毫米,最大间距误差值为0.5毫米,平均点位误差0.1 毫米,平均间距误差0.2毫米。个别误差较大者均证实问题所在后予以改正。
唐山市测绘管理处和玉田县建委于2000年10月14日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转入内业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地形图经玉田县建委验收后,提交全部成果资料。
六、地形图的数字化
1:1000地形图的数字化参照《规范》2、《规范》3和《图示》执行。以检核后野外实测铅笔原图为底图进行扫描,经过严格的纠正后,采用AutoCAD R14二次开发软件SV300进行屏幕数字化。图面内容分层管理。各种符合完全按《图示》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1:2000地形图由1:1000数字图在计算机内直接缩绘而成,未直接测绘或编绘。
七、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本工程《技术设计书》1份、本技术总结1份。
2、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及点之记、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3、水准测量原始记录,计算成果资料。
4、1:1000地形图数字数据及回放聚脂薄膜图(厚度为0.07 mm)一套及其蓝晒图6套。5、1:2000地形图数字数据及回放聚脂薄膜图(厚度为0.07 mm)一套及其蓝晒图6套。
6、地形图分幅接合表一份。
7、所用主要测量仪器的检定资料复印件。
八、存在问题
由于作业期适逢秋季农作物生长期,镇区外围农田部分高程点施测较少,但由于整个测区地势平坦,局部地形变化也较少,故不会影响图面上的高程精度。
河北理工学院工程测量所
2000年10月30日
篇二: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六月
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设计编写人:
审 核 人:
招远市规划管理处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 测区概况......................................................................................................................2
第二章 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2
一、控制资料.......................................................................................................................................2
二、地形图资料...................................................................................................................................3
第三章 基准..............................................................................................................................3
第四章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3
第五章 作业技术依据及成图方法..........................................................................................3
一、作业的技术依据...........................................................................................................................3
二、地形图规格...................................................................................................................................3
三、成图方法.......................................................................................................................................4
第六章 控制测量......................................................................................................................4
一、一级GpS..........................................................................................................................................4
(一)、一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4
(二)、一级GpS观测...................................................................................................................5
(三)、一级GpS控制点编号及点之记.......................................................................................5
(四)、观测数据的存储备份.......................................................................................................5
(五)、一级GpS网数据处理.......................................................................................................6
(六)、一级GpS点的高程...........................................................................................................7
二、等外水准测量.................................................................................................................................7
(一)、水准网的布设...................................................................................................................7
(二)、水准观测...........................................................................................................................7
(三)、水准观测记录...................................................................................................................8
(四)、外业数据的检核...............................................................................................................8
(五)、水准网的平差...................................................................................................................8
三、图根控制测量.................................................................................................................................8
第七章 地形图测绘..................................................................................................................9
一、地形图数据采集的方法.................................................................................................................9
二、碎部测量数据采集的内容及表示方法.......................................................................................10
三、地形图的编辑与绘制...................................................................................................................15
第八章 保证措施....................................................................................................................16
一、质量保证措施...............................................................................................................................16
二、安全保证措施...............................................................................................................................18
三、工期保证措施...............................................................................................................................18
第九章 精度统计及质量评价................................................................................................19
一、一级GpS导线..............................................................................................................................19
二、等外水准.......................................................................................................................................20
三、图根导线.......................................................................................................................................20
四、地形图...........................................................................................................................................21
五、质量评价.......................................................................................................................................21
第十章 提交成果资料..........................................................................................................22
附图..........................................................................................................................................22
一、一级GpS控制点展点图..............................................................................................................22
二、等外水准观测路线示意图...........................................................................................................22
第一章 测区概况
为满足招远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建设的管理,我公司受招远市规划管理处委托,并与招远市规划管理处测量队合作,共同完成了招远市城区东部8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任务,本工程于2010年5月4日开始,2010年6月10日结束全部工作,根据作业及检查的具体情况,编写本技术总结。
招远地处胶东半岛,行政隶属烟台市。其东临栖霞市,北临龙口市,南与青岛莱西市接壤,西与莱州市相连。
本工程的作业区(测区)为北至玲珑路,东至矫格庄,南至温泉路,西至龙青公路;总面积8平方公里。
测区内地势比较平坦,东南角为丘陵地带,是地形测量的困难地区。
测区内公路、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处沿海暖温带,夏季湿润,冬季不冷,只有较短的霜雪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约800mm。
第二章 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一、控制资料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7月为满足招远市第二次城镇及村庄地籍调查在招远市全境布设了D、E级GpS控制网,选埋D级GpS点共计60个,选埋E级GpS点共计150个;多数D、E级GpS点高程施测了四等水准,未施测四等水准的D、E级GpS点利用山东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求解了各点正常高。级GpS点42座、E级GpS点
14、一级GpS点1410个。二维约束平差后D级GpS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0.005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654040;E级GpS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0.015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61347。
经踏勘,测区内及周边点位标志保存完好的点有E级GpS与国家二等水准共用点E037,联测了四等水准的D级GpS点D025,E级GpS点E027、E038、E057、E081、E102。平面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0°,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已作为一级GpS导线网及四等水准的起算点。
二、地形图资料
测区内现有招远市规划管理处提供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一套,该地形图已作为本期工程划定测区范围、确定作业边界、一级GpS选点的工作用图。
第三章 基准
1、平面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0°;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四章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测设一级GpS点46个,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按规定埋设了标石;
2、联测国家二等水准点1个,D级GpS点1个,E级GpS点5个,一级GpS点46个,按四等水准的观测精度要求施测等外水准路线长72.362公里;
3、图根控制测量8平方公里,测设图根点746个;
4、地形图数据采集8平方公里、编辑成图147 幅。
第五章 作业技术依据及成图方法
一、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以下简称《规范》;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下简称《GpS规程》;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以下简称《水准规范》;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
5、《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以下简称《制图规范》;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以下简称《验收规定》;`
7、《招远市1:500比例尺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2009..6),以下简称《设计书》。
二、地形图规格
1、地形图的分幅:采用 50cm350cm正方形分幅,1:500图幅线按坐标公里数的0.00、0.25、0.50、0.75、1.00公里划分。
2、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并注图名。如:4123.25-486.75,李家庄。
篇三: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范本
xxxxxxx地形图测绘
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xxxxxxxx地形图测绘
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项目负责:xxx
拟 编:xxx
审 核:xxx
总工程师:xxx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 录
一 概述
二 作业的技术依据
三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四 控制测量
五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六 成果资料的检查
七 结论与建议
八 成果资料提交
一、概述
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的测量任务,以下为本次测量的技术总结。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内通视条件良好,测量较为方便。2、投入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1)本工程投入人员共*人,其中测图组*人,控制组*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
(2)xxxx全站仪1台套(2″)。(3)xxxx全站仪1台套(2″)。
(4)南方NGS9600GpS静态接收机4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
(5)瑞得R90T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平面等级精度为1㎝+1ppm,高程等级精度为2㎝+1ppm。(6)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3、完成的任务情况
(1)E级GpS测量
共施测一级GpS网一个,共计6点。(2)导线控制测量 测区共施测量导线****米。(3)图根控制测量
测区利用瑞得R90T移动RTK施测图根控制点。(4)1:500地形图测量,施测地形图约为****平方米。
二、作业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5、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协议及合同。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控制GpS点两个(详见下表)。平面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平面等级为Ⅳ级,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经实地踏勘和检校,点位保持完好无位移,可作为本测区控制起算使用,详见下表:
2、高程控制资料
测区附近有两个已知高程控制点,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系。高程等级为四等三角高程。
四、控制测量
系统的采用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测量、地形图、水准、控制、规范、导线、技术、一级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