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汇编八篇

发布时间: 2022.08.31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刘禹锡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一】

刘禹锡:《潇湘神·湘水流》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译文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

①将旦:天快亮了。

②《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③可怜:可爱。

④悠悠:遥远的样子。

⑤别有:另有。

⑥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⑦天外:指茫茫宇宙。

⑧汗漫:广阔无边。

⑨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⑩飞镜:喻明月。

?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两句: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两句: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若道:假如说。

?无恙:安好,无损伤。

?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二】

刘禹锡:《马嵬行》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三】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四】

刘禹锡:《泰娘歌》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有时妆成好天气,

走上皋桥折花戏。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长鬟如云衣似雾,

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低鬟缓视抱明月,

纤指破拨生胡风。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妆奁虫网厚如茧,

博山炉侧倾寒灰。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

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安知鵩鸟座隅飞,

寂寞旅魂招不归。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朱弦已绝为知音,

云鬓未秋私自惜。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五】

刘禹锡:《有獭吟》

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

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攫拏隐鳞去,哺雏林岳巅。

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

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六】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七】

刘禹锡:《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全文赏析

一般说来,守岁之夜(即除夕)人们常常盼望来年的诸事如意,大运亨通。而此诗却一反常情,首联便说:“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意思是说: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颔联说:“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同游者”在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韩泰、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陈谏、凌准、程异、房启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们有的被杀,有的病死,有的渺无音信。这里应特别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条件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刘禹锡派往条件极差的“恶处”(《因话录》)播州(即今遵义地区)。柳宗元考虑刘禹锡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远之地,便主动要求与刘对调。而今比诗人年轻二十三岁的柳宗元却在“恶处”困病而亡,这不能不使诗人倍加伤怀。因此,这“有几多”固然是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现的是“一人突逝,举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颈联表面是写自己的颓伤,表现的是无所作为之情,实际是牢骚之语,抒发的是愤激之情。诗人早年苦读,不慕荣华,注重品格修养;中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极力革新政治,成为永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时称“二王刘柳”;革新失败,流徒边州,在极端的困境中,不但写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痛斥宦官权臣和趋炎附势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恶蚊虫(《聚蚊谣》),并写下不少相当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还,仍痛骂靠镇压永贞革新而上台的人物为“桃李颜”之徒。他战斗不息,从来没有以“安闲为自在”过。这种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绝不能说是“将寿补蹉跎”。因而可以说,此联抒发的是一种极端痛苦的愤慨和牢骚,是正意以反语出之。

尾联:“春色无新故,幽居亦见过。”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他并不甘心当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利国计民生。他奋斗一生,壮志未酬,这是十分苦闷的。此诗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这种隐真意实情于字背的方法,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之一。特点之二是“对仗”。本来,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偶,首尾两联是无所谓的。但此诗却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得联联对仗,句句通俗,这是不易做到的。

写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抱病继位,是为顺宗。他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实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明显利益,史称“永贞革新”。但这一运动很快遭到宦官、藩镇和大官僚们的联合反扑,逼顺宗退位,让太子李纯上台,是为宪宗。革新人物王叔文先被贬官,后处死;陆质、王伾,相继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此后一个个都长期过着贬谪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寻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时期。

刘禹锡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选录【篇八】

刘禹锡:《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dg15.com小编推荐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汇编八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宋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刘禹锡古诗词吗?一起来看看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一)

尝茶(唐)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说明:作者得到老郎寄与的茶叶,于夜间煎饮,因月色明亮,照在茶碗里,茶汤的色泽更好看,诗中有湘江两字,说明此诗作于湖南。

茶在唐代,已是一种相当普及的饮料。不仅普及,而且发展起极有特色的茶文化,并出现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的《茶经》,以高度审美的眼光看待采茶到饮茶的系列活动,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整理与总结。

千年之前的茶艺,虽与当今人们饮茶的习惯有诸多不同,却隐含后世茶道的本质道理。真正意义上的茶艺或茶道,正是从唐代发展起来的。

制茶的原料是茶树嫩芽,天生茶芽有苦涩气,制茶时须加以抑制,此外,将鲜嫩的叶片制成可冲泡煎煮的饮品,还需经过萎凋、揉捻、烘焙等程序,目的分别是:萎凋,令鲜叶失去原本挺硬状态,变得柔软;揉捻,是压迫细胞组织,令茶汁流出,冲泡煎煮时能获得更多浸出物;烘焙的目的主要是蒸发水分,干燥之后会抑制茶叶中酶的活性,以防霉变发馊。现代茶叶的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产生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等等品类。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鲜芽采下后要尽快杀青,亦即用高温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以保持鲜叶的青绿色泽。现代通行的是炒青法:把鲜茶放在180~200℃的锅里炒3~10分钟,利用高温抑制酶的活性,防止发酵。绿茶对揉捻的要求程度也较严格,需要茶汁流出,但又不能流出太多,以免其中的单宁成分遇到空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变红。综合考量,绿茶叶细胞的破碎率在45~55%最宜。揉捻之后再进行烘干,绿茶便告制成。

红茶是发酵茶,萎凋过程以晾晒为主,揉捻的程度也更重于绿茶,更多茶汁流出凝结在叶片表面,所含单宁成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棕红色,之后静置发酵,令氧化更加充分,也使茶叶的苦涩味得到抑制,更加芳香。发酵之后高温干燥即成红茶。

乌龙茶是经过半发酵的茶品,制作过程中兼有红、绿茶的工艺:先将茶叶晾晒萎凋,再进行摇青茶叶放在竹筛内前后左右摇动,使叶片边缘互相摩擦,茶汁流出,单宁氧化,形成绿叶红边镶,之后经过炒青、揉捻、烘焙而成。

花茶要在茶坯基础上再加工,其原料多为绿茶,少数品种为乌龙茶,茶坯经过鲜花窨制,令茶叶充分吸收花的香气,成品便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鲜花的芳香。最常见的便是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

黑茶,属于紧压茶,前期制作工序与绿茶相差无几,惟干燥程度不同,绿茶经干燥后含水量不足10%,黑茶则高达34%,这样便令茶叶中残留的酶依然保持一定的活性,可在干燥后继续进行自然发酵过程。近年来茶类大热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就借鉴了这一技术,因此普洱茶制成之后不仅不是结束,反而是品质继续优化的开端。故有越陈越香之说,未发酵的普洱生茶经过若干年的陈化,可完全发酵,成为熟茶。当然,从科学依据看,普洱茶永不过期之说显然是夸张之词,但普洱茶制成之后,品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把目光转回唐代,那时的茶类当然没有这么琳琅满目,制作工艺也大有不同,依陆羽《茶经》记载,茶叶的制造,要经过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工序,饮茶的方式,也独具特点。下面就结合诗人语录,一一浅析之。

采摘新芽,是制茶的第一步,茶树生于南中国,冬季处于不活跃状态,但并不凋零,春季抽出新枝新芽,便是茶人最中意的春茶。

唐人对新茶是十分看重的,春来嫩芽萌生,便抓紧时间采摘制茶。刘禹锡写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张籍也有云: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卢仝: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先春抽出黄金芽;韩:数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白居易: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所谓火前指的是寒食节,寒食节紧连清明节,因此唐人的火前春与今天人们讲究喝明前春的习惯并无二致。事实上,自唐之后,宋、元、明、清等历代的茶道茶艺,都有这一特点,足以说明国人饮茶讲究新鲜精细的习惯肇始于唐,流传千年而不衰。

茶叶采摘之后是加工,唐代流行的方法是蒸青:把新芽铺在蒸笼里蒸制,然后取出冷却,以此达到杀青目的,是为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唐宋制茶,几乎只有蒸青一途,但后世人逐渐发现,这样对茶叶天然的芳香是很大的损害,炒青则可更好地保持香气,因此明代之后,蒸青渐为炒青所代替。

蒸青之后,把叶芽从笼内取出,经过锤捣拍压,把茶叶制成饼状,再烘烤焙干,就是可以煮饮保存的茶饼: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讲究的茶饼要呈现光润的表面,因为这样的茶饼在制作时舂捣拍压比较到位,茶汁渗出多,而不是藏在叶茎组织内;应该呈黄褐色,因为这说明茶饼在当天就制作成功,若拖拖拉拉,制作过程延宕,茶饼表面就会氧化成乌黑的颜色;茶叶蒸得足够软熟,拍压得又紧密,茶饼表面就会平整光洁,反之则松散、凹凸不平。

好交际的爱茶之人还经常以茶饼交换馈赠,共享佳茗友情,也成为常见的诗题。如卢纶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李群玉满火芳香碾尘,吴瓯湘水绿花新。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等等。

茶饼既成,饮法却不像现代人这样冲泡,而是先需要煎煮。

煮茶之前,先得把茶饼碾碎,茶饼多为圆形,故有云:山童碾破团团月,碾成的茶末越细越好,诗人咏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茶碾的材质各有千秋,陆羽在《茶经》里列举的均为木质:碾,以桔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

而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批精美的茶具,多为银质鎏金,十分精美,其中那件银茶碾,通高7、长27.7、宽5.6厘米,碾底錾文: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两,说明这件器物造于公元869年,文思院则是唐代专供皇室金银器的官方作坊。

茶末碾成,经茶罗筛细,贮存在茶盒里,煮饮时用茶则量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银匙,一件是长柄匙,全长35.7厘米,匙面小而圆,应是煎茶时搅拌所用;另一件长19.2厘米,匙面略大,匙柄略弯,就是量茶末的茶则。当然,在陆羽看来,茶具远可以不这么豪华,《茶经》中列出的茶则,是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茶末既已备好,下一步程序是煮水,煮水用的器具是茶釜,或称茶鼎,一般为铸铁制作,腹壁深而直,以免水沸出釜外,在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唱和诗中,也都提到茶鼎,只是诗语均十分写意,重在表达诗人禅心,皮诗作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声。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陆诗则为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曾过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煮茶的水要沸腾,但又不可沸得过于厉害,陆羽讲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之后,水老,不可食也。

唐人饮茶,讲究调味,一沸阶段要在水里放点食盐,这是后世茶道中所不常见的。

二沸时,将水舀出一勺,用竹搅动勺里的水,形成漩涡,再把茶则中的茶末倾入勺的中心,那么茶末就会顺势下沉,不一会儿,釜内的水到三沸,就把舀出的那勺水连同茶末倒回,这时水面上会浮起一层洁白浓密的泡沫,唐人称这一过程为育华,是饮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诗人赏不够的风景: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尘、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二)

刘禹锡:《墙阴歌》

白日左右浮天潢,朝晡影入东西墙。昔为儿童在阴戏,

当时意小觉日长。东邻侯家吹笙簧,随阴促促移象床。

西邻田舍乏糟糠,就影汲汲舂黄粱。因思九州四海外,

家家只占墙阴内。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只因为的铭文。惟:只。吾:我,这里是指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五)

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貂裘代马绕东岳,

峄阳孤桐削为角。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

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今朝天子圣神武,

手握玄符平九土。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春来群乌噪且惊,

气如坏山堕其庭。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驿骑函首过黄河,

城中无贼天气和。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泰山沉寇六十年,旅祭不享生愁烟。今逢圣君欲封禅,

神使阴兵来助战。妖气扫尽河水清,日观杲杲卿云见。

开元皇帝东封时,百神受职争奔驰。千钧猛簴顺流下,

洪波涵淡浮熊罴。侍臣燕公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

当今睿孙承圣祖,岳神望幸河宗舞。青门大道属车尘,

共待葳蕤翠华举。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六)

刘禹锡:《咏史二首》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全文赏析

刘禹锡在仕途上可谓一波三折,但在政治上、人格上,却是一位不妥协的斗士,是一个硬骨头。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正是诗人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改革触及了一大批权贵人物的利益,他们疯狂反扑,仅五个月后,“永贞革新”遭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诗人看到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不可一世,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讽刺诗,又触怒了权贵,再度遭贬,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又过了十四年,到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才被召回,又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宣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的硬骨头精神令人敬佩。这首《咏史(其一)》就是诗人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诗中的“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非无势”,并非没有权势,意谓权势显赫;“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后死于北军护军使者任内。“终不去”,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的方法来叙事。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下句写任安,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出击匈奴,后来独自领兵出战,取得赫赫战功,深得汉武帝信任,跟随他出征的军官都封侯拜将。后来,汉武帝“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诗人所写的就是这样一段事实。一般人读《史记》,一般都不太重视这一段的记载,都注意卫青、霍去病的立功封侯以及他们的贵幸,所谓“将军不败由天幸”。可诗人对这一段记载却十分在意,十分感慨。可以说,任安身上有诗人的影子在。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句中的“剧”急剧,厉害的意思;“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砥柱”,山名,在黄河三门峡中。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云:“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山。”诗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场上更是如此,落井下石,互相倾轧。诗人的两次遭贬,就是最好的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着实可佩可敬。

这首诗借史说话,抒发感慨,将叙事、议论、抒怀融为一体。《史记》中短短的一句话,诗人撰写成一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志向坚定,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刘禹锡的《咏史》(其二)别出心裁,让人有深远的回味与联想。晚唐时宦官擅权皇权旁落,朝廷用人唯宦官之喜好,明于治乱之士无不痛恨,宦官亦忌惮正直之朝臣,所用之人大多无能之辈,戏嘘之人。这首诗是他的早年之作,诗中流露出了对朝庭用人制度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七)

刘禹锡:《武夫词》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绛裳。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

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

家产既不事,顾盼自生光。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傍。

昔为编户人,秉耒甘哺糠。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犹思风尘起,无种取侯王。

意境独特的刘禹锡诗词选录作品(篇八)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古诗词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古诗词注词释义

1.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2.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词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古诗词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

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晴与情:

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刘禹锡诗文选录推荐


那么诗人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让我们解古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工作总结之家收集并整理了“刘禹锡诗文选录”,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句子有所收获!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1

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文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2

刘禹锡:《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3

刘禹锡:《更衣曲》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全文赏析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4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寂寥:寂静;空旷。

2.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可译作春天。

3.排云上:遨游云霄。

4.碧霄:高空,青天。

古诗词鉴赏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5

刘禹锡:《句》

湖上收宿雨。

故国思如此,若为天外心。

(《寄白公》。并见张为《主客图》)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秋水咏。《纪事》)

翠粒照晴露。(见《侯鲭录》)。

银花垂院榜,翠羽撼绦铃。(《雪》。《天中记》)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6

刘禹锡:《踏潮歌》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轰如鞭石矻且摇,

亘空欲驾鼋鼍桥。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介鲸得性方逍遥,

仰鼻嘘吸扬朱翘。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翌日风回沴气消,

归涛纳纳景昭昭。乌泥白沙复满海,海色不动如青瑶。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7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古诗词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古诗词注词释义

1.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2.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词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古诗词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

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晴与情:

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8

尝茶(唐)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说明:作者得到老郎寄与的茶叶,于夜间煎饮,因月色明亮,照在茶碗里,茶汤的色泽更好看,诗中有湘江两字,说明此诗作于湖南。

茶在唐代,已是一种相当普及的饮料。不仅普及,而且发展起极有特色的茶文化,并出现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的《茶经》,以高度审美的眼光看待采茶到饮茶的系列活动,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整理与总结。

千年之前的茶艺,虽与当今人们饮茶的习惯有诸多不同,却隐含后世茶道的本质道理。真正意义上的茶艺或茶道,正是从唐代发展起来的。

制茶的原料是茶树嫩芽,天生茶芽有苦涩气,制茶时须加以抑制,此外,将鲜嫩的叶片制成可冲泡煎煮的饮品,还需经过萎凋、揉捻、烘焙等程序,目的分别是:萎凋,令鲜叶失去原本挺硬状态,变得柔软;揉捻,是压迫细胞组织,令茶汁流出,冲泡煎煮时能获得更多浸出物;烘焙的目的主要是蒸发水分,干燥之后会抑制茶叶中酶的活性,以防霉变发馊。现代茶叶的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产生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黑茶等等品类。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鲜芽采下后要尽快杀青,亦即用高温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以保持鲜叶的青绿色泽。现代通行的是炒青法:把鲜茶放在180~200℃的锅里炒3~10分钟,利用高温抑制酶的活性,防止发酵。绿茶对揉捻的要求程度也较严格,需要茶汁流出,但又不能流出太多,以免其中的单宁成分遇到空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变红。综合考量,绿茶叶细胞的破碎率在45~55%最宜。揉捻之后再进行烘干,绿茶便告制成。

红茶是发酵茶,萎凋过程以晾晒为主,揉捻的程度也更重于绿茶,更多茶汁流出凝结在叶片表面,所含单宁成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棕红色,之后静置发酵,令氧化更加充分,也使茶叶的苦涩味得到抑制,更加芳香。发酵之后高温干燥即成红茶。

乌龙茶是经过半发酵的茶品,制作过程中兼有红、绿茶的工艺:先将茶叶晾晒萎凋,再进行摇青茶叶放在竹筛内前后左右摇动,使叶片边缘互相摩擦,茶汁流出,单宁氧化,形成绿叶红边镶,之后经过炒青、揉捻、烘焙而成。

花茶要在茶坯基础上再加工,其原料多为绿茶,少数品种为乌龙茶,茶坯经过鲜花窨制,令茶叶充分吸收花的香气,成品便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鲜花的芳香。最常见的便是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

黑茶,属于紧压茶,前期制作工序与绿茶相差无几,惟干燥程度不同,绿茶经干燥后含水量不足10%,黑茶则高达34%,这样便令茶叶中残留的酶依然保持一定的活性,可在干燥后继续进行自然发酵过程。近年来茶类大热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就借鉴了这一技术,因此普洱茶制成之后不仅不是结束,反而是品质继续优化的开端。故有越陈越香之说,未发酵的普洱生茶经过若干年的陈化,可完全发酵,成为熟茶。当然,从科学依据看,普洱茶永不过期之说显然是夸张之词,但普洱茶制成之后,品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把目光转回唐代,那时的茶类当然没有这么琳琅满目,制作工艺也大有不同,依陆羽《茶经》记载,茶叶的制造,要经过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工序,饮茶的方式,也独具特点。下面就结合诗人语录,一一浅析之。

采摘新芽,是制茶的第一步,茶树生于南中国,冬季处于不活跃状态,但并不凋零,春季抽出新枝新芽,便是茶人最中意的春茶。

唐人对新茶是十分看重的,春来嫩芽萌生,便抓紧时间采摘制茶。刘禹锡写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张籍也有云: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卢仝: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先春抽出黄金芽;韩:数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白居易: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所谓火前指的是寒食节,寒食节紧连清明节,因此唐人的火前春与今天人们讲究喝明前春的习惯并无二致。事实上,自唐之后,宋、元、明、清等历代的茶道茶艺,都有这一特点,足以说明国人饮茶讲究新鲜精细的习惯肇始于唐,流传千年而不衰。

茶叶采摘之后是加工,唐代流行的方法是蒸青:把新芽铺在蒸笼里蒸制,然后取出冷却,以此达到杀青目的,是为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唐宋制茶,几乎只有蒸青一途,但后世人逐渐发现,这样对茶叶天然的芳香是很大的损害,炒青则可更好地保持香气,因此明代之后,蒸青渐为炒青所代替。

蒸青之后,把叶芽从笼内取出,经过锤捣拍压,把茶叶制成饼状,再烘烤焙干,就是可以煮饮保存的茶饼: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讲究的茶饼要呈现光润的表面,因为这样的茶饼在制作时舂捣拍压比较到位,茶汁渗出多,而不是藏在叶茎组织内;应该呈黄褐色,因为这说明茶饼在当天就制作成功,若拖拖拉拉,制作过程延宕,茶饼表面就会氧化成乌黑的颜色;茶叶蒸得足够软熟,拍压得又紧密,茶饼表面就会平整光洁,反之则松散、凹凸不平。

好交际的爱茶之人还经常以茶饼交换馈赠,共享佳茗友情,也成为常见的诗题。如卢纶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李群玉满火芳香碾尘,吴瓯湘水绿花新。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等等。

茶饼既成,饮法却不像现代人这样冲泡,而是先需要煎煮。

煮茶之前,先得把茶饼碾碎,茶饼多为圆形,故有云:山童碾破团团月,碾成的茶末越细越好,诗人咏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茶碾的材质各有千秋,陆羽在《茶经》里列举的均为木质:碾,以桔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

而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批精美的茶具,多为银质鎏金,十分精美,其中那件银茶碾,通高7、长27.7、宽5.6厘米,碾底錾文: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两,说明这件器物造于公元869年,文思院则是唐代专供皇室金银器的官方作坊。

茶末碾成,经茶罗筛细,贮存在茶盒里,煮饮时用茶则量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银匙,一件是长柄匙,全长35.7厘米,匙面小而圆,应是煎茶时搅拌所用;另一件长19.2厘米,匙面略大,匙柄略弯,就是量茶末的茶则。当然,在陆羽看来,茶具远可以不这么豪华,《茶经》中列出的茶则,是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茶末既已备好,下一步程序是煮水,煮水用的器具是茶釜,或称茶鼎,一般为铸铁制作,腹壁深而直,以免水沸出釜外,在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唱和诗中,也都提到茶鼎,只是诗语均十分写意,重在表达诗人禅心,皮诗作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声。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陆诗则为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曾过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煮茶的水要沸腾,但又不可沸得过于厉害,陆羽讲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之后,水老,不可食也。

唐人饮茶,讲究调味,一沸阶段要在水里放点食盐,这是后世茶道中所不常见的。

二沸时,将水舀出一勺,用竹搅动勺里的水,形成漩涡,再把茶则中的茶末倾入勺的中心,那么茶末就会顺势下沉,不一会儿,釜内的水到三沸,就把舀出的那勺水连同茶末倒回,这时水面上会浮起一层洁白浓密的泡沫,唐人称这一过程为育华,是饮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诗人赏不够的风景: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尘、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刘禹锡诗文选录 篇9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全文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汇编(7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宋诗词,它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您知道刘禹锡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一】

刘禹锡:《有獭吟》

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

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攫拏隐鳞去,哺雏林岳巅。

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

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二】

刘禹锡:《华山歌》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三】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全文赏析

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第一首词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该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引第二首词写的是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开篇发出了“共惜艳阳年”的感慨;其后写作者见到春天已过、桃花飘落在流水上的情景,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后两句写借酒消愁,不惜醉倒在酒杯前,却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词中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这两首词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价说:“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近代学者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提到:“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引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四】

刘禹锡:《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全文赏析

一般说来,守岁之夜(即除夕)人们常常盼望来年的诸事如意,大运亨通。而此诗却一反常情,首联便说:“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意思是说: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颔联说:“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同游者”在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韩泰、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陈谏、凌准、程异、房启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们有的被杀,有的病死,有的渺无音信。这里应特别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条件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刘禹锡派往条件极差的“恶处”(《因话录》)播州(即今遵义地区)。柳宗元考虑刘禹锡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远之地,便主动要求与刘对调。而今比诗人年轻二十三岁的柳宗元却在“恶处”困病而亡,这不能不使诗人倍加伤怀。因此,这“有几多”固然是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现的是“一人突逝,举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颈联表面是写自己的颓伤,表现的是无所作为之情,实际是牢骚之语,抒发的是愤激之情。诗人早年苦读,不慕荣华,注重品格修养;中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极力革新政治,成为永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时称“二王刘柳”;革新失败,流徒边州,在极端的困境中,不但写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痛斥宦官权臣和趋炎附势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恶蚊虫(《聚蚊谣》),并写下不少相当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还,仍痛骂靠镇压永贞革新而上台的人物为“桃李颜”之徒。他战斗不息,从来没有以“安闲为自在”过。这种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绝不能说是“将寿补蹉跎”。因而可以说,此联抒发的是一种极端痛苦的愤慨和牢骚,是正意以反语出之。

尾联:“春色无新故,幽居亦见过。”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他并不甘心当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利国计民生。他奋斗一生,壮志未酬,这是十分苦闷的。此诗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这种隐真意实情于字背的方法,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之一。特点之二是“对仗”。本来,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偶,首尾两联是无所谓的。但此诗却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得联联对仗,句句通俗,这是不易做到的。

写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抱病继位,是为顺宗。他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实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明显利益,史称“永贞革新”。但这一运动很快遭到宦官、藩镇和大官僚们的联合反扑,逼顺宗退位,让太子李纯上台,是为宪宗。革新人物王叔文先被贬官,后处死;陆质、王伾,相继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此后一个个都长期过着贬谪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寻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时期。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五】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全文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只因为的铭文。惟:只。吾:我,这里是指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刘禹锡热门经典的诗词选录【篇七】

刘禹锡:《武夫词》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绛裳。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

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

家产既不事,顾盼自生光。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傍。

昔为编户人,秉耒甘哺糠。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犹思风尘起,无种取侯王。

"刘禹锡诗词选录"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