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六篇

发布时间: 2022.08.30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还记得刘禹锡有哪些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细心准备的《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一】

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

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从风卷舒来何处,

缭绕巴山不得去。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忽然登高心瞥起,

又欲浮杯信流水。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庐山雾开见瀑布,

江西月净闻渔歌。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二】

刘禹锡:《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树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晖。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漠无言蒿下飞。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三】

刘禹锡:《聚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四】

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全文赏析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地”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地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这一联的对仗难度比较大。“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如果说,颔联主要是颂扬刘备的功业,那么,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得相能开国”,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聩,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创业难,守成更难,刘禹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五律的颈联最忌与颔联措意雷同。此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脉络相当清晰。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这使人感慨万千。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无穷。这也许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息的原因。

写作背景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五】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

楚乡祝融分,炎火常为虞。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

盲风扇其威,白昼曛阳乌。操绠不暇汲,循墙还避逾。

怒如列缺光,迅与芬轮俱。联延掩四远,赫奕成洪炉。

汹疑云涛翻,飒若鬼神趋。当前迎焮赩,是物同膏腴。

金乌入梵天,赤龙游玄都。腾烟透窗户,飞焰生栾栌。

火山摧半空,星雨洒中衢。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光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市人委百货,邑令遗双凫。

馀势下隈隩,长熛烘舳舻。吹焚照水府,炙浪愁天吴。

灾罢云日晚,心惊视听殊。高灰辨廪庾,黑土连闉闍.

众烬合星罗,游氛铄人肤。厚地藏宿热,遥林呈骤枯。

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御之失其道,敲石弥天隅。

晋库走龙剑,吴宫伤燕雏。五行有沴气,先哲垂訏谟。

宋郑同日起,时当贤大夫。无苛自可乐,弭患非所图。

贤守恤人瘼,临烟驻骊驹。吊场色惨忸,颜失词劬愉。

下令蠲里布,指期轻市租。閈垣适未立,苫盖自相娱。

山木行剪伐,江泥宜墐途。邑臣不必曾,何用征越巫。

刘禹锡诗词作品中精选的代表作【篇六】

潇湘曲(唐)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箫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1、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2、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析

潇湘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dg15.com精选阅读

刘禹锡诗词作品(8篇)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刘禹锡诗词作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1】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全文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2】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古诗词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古诗词注词释义

1.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2.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词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古诗词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

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晴与情:

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3】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全文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写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4】

刘禹锡:《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5】

刘禹锡:《堤上行二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全文赏析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这组诗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6】

刘禹锡:《马嵬行》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7】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刘禹锡诗词作品【篇8】

刘禹锡:《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树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晖。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漠无言蒿下飞。

刘禹锡的诗词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诗人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刘禹锡的诗词,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刘禹锡的诗词 篇1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全文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刘禹锡的诗词 篇2

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全文赏析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地”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地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这一联的对仗难度比较大。“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如果说,颔联主要是颂扬刘备的功业,那么,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得相能开国”,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聩,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创业难,守成更难,刘禹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五律的颈联最忌与颔联措意雷同。此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脉络相当清晰。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这使人感慨万千。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无穷。这也许就是它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息的原因。

写作背景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刘禹锡的诗词 篇3

刘禹锡:《墙阴歌》

白日左右浮天潢,朝晡影入东西墙。昔为儿童在阴戏,

当时意小觉日长。东邻侯家吹笙簧,随阴促促移象床。

西邻田舍乏糟糠,就影汲汲舂黄粱。因思九州四海外,

家家只占墙阴内。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刘禹锡的诗词 篇4

刘禹锡:《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刘禹锡的诗词 篇5

刘禹锡:《武夫词》

武夫何洸洸,衣紫袭绛裳。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

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

家产既不事,顾盼自生光。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傍。

昔为编户人,秉耒甘哺糠。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犹思风尘起,无种取侯王。

刘禹锡的诗词 篇6

刘禹锡:《偶作二首》

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

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

万卷堆床书,学者识其真。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燕石何须辨,逢时即至珍。

刘禹锡的诗词 篇7

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全文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刘禹锡的诗词 篇8

刘禹锡:《句》

湖上收宿雨。

故国思如此,若为天外心。

(《寄白公》。并见张为《主客图》)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秋水咏。《纪事》)

翠粒照晴露。(见《侯鲭录》)。

银花垂院榜,翠羽撼绦铃。(《雪》。《天中记》)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精选(5篇)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您知道刘禹锡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篇一】

刘禹锡:《墙阴歌》

白日左右浮天潢,朝晡影入东西墙。昔为儿童在阴戏,

当时意小觉日长。东邻侯家吹笙簧,随阴促促移象床。

西邻田舍乏糟糠,就影汲汲舂黄粱。因思九州四海外,

家家只占墙阴内。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篇二】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译文

梳着高高的宫女一般的发髻,一曲《杜韦娘》像春风般的拂过宴席。李司空对此是见惯了心底无波,可是我这个江南来的刺史真是柔肠百结。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故事记载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诗》中。说的是刘禹锡在免去和州刺史后被任免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由和州回到长安朝廷上任职。李绅此时正好免去淮南节度使也在京城(“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李绅慕刘禹锡之名,邀请刘到府上做客,设下隆重的宴席招待。酒兴正浓时,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这位歌姬妙曼的姿容和动听的歌喉深深打动了刘禹锡,于是刘便当场吟诗:梳着高高的宫女一般的发髻,一曲《杜韦娘》像春风般的拂过宴席。李司空对此是见惯了心底无波,可是我这个江南来的刺史真是柔肠百结。李绅见此状况,便将这位歌伎赠给了刘禹锡。这个故事被后人概括为成语“司空见惯”。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篇三】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全文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篇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古代诗词选录中的刘禹锡优秀作品【篇五】

刘禹锡:《飞鸢操》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旗尾飘扬势渐高,

箭头砉划声相似。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忽闻饥乌一噪聚,

瞥下云中争腐鼠。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鹓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青鸟自爱玉山禾,

仙禽徒贵华亭露。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天生众禽各有类,

威凤文章在仁义。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刘禹锡诗词选录"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