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上半年水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安排上半年,各级水产职能部门,结合全面贯彻全区渔业专业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农牧业局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渔业生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产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全市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转 载 于: 在 点 网)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德岭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
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乌梁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乌梁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
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⒊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⒋继续加强渔政,渔船检验工作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以上是《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渔业、养殖、生产、水产品、工作、发展、品种、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dg1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XX市上半年渔业生产情况总结
2008年上半年,各级水产职能部门,结合全面贯彻全区渔业专业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农牧业局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渔业生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全市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2008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00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1550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7700吨,鱼种生产总产量1550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5000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10000亩,实现渔业总产值8800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85%。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Nextpage]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5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1、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2008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2000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1000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4月13日共投放长江蟹苗16000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95%,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2、乌鳢养殖情况
六、渔政管理工作
2008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20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300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3.15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00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1、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2、抓好“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3、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4、继续加强渔政,渔船检验工作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市水产部门上半年生产情况总结
XX年上半年,各级水产职能部门,结合全面贯彻全区渔业专业会议精神,认真按照农牧业局指示精神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渔业生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狠抓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全面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使全市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4220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6825万尾,鱼种投放总量1176吨。共落实养殖面积6547公顷,池塘育种390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520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235.5公顷,河蟹养殖面积4500公顷,共投放扣蟹8200公斤,约124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XX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500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1550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7700吨,鱼种生产总产量1550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5000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10000亩,实现渔业总产值8800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85%。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510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xx旗德岭山水库,xx市xxx海子和xx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5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1、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XX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XX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1000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4月13日共投放长江蟹苗16000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95%,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2、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乌梁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乌梁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510亩,其中,大棚养殖20多座,商品鱼养殖400亩,现在规格已达300-350克,预计亩产可达XX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6座,计1200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1500万尾,现在个体已达30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4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XX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20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300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3.15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1、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2、抓好“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3、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4、继续加强渔政,渔船检验工作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05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05 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05年7月10日 )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 1 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 62.69 亿元,同比增长 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2207 元,同比增加 357 元,增长 19.3% 。 一、上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抓住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牛存栏略有减少外,羊、生猪、家禽存栏和出栏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 1—6 月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2万吨、22.3万吨和2.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9%和11.9%。渔业快速发展。今春抓住水丰质优、水产品价格看好的有利时机,加大放养力度,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渔业放养面积达到 65 万亩,水产品产量 9.8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5% 、 8% 。 ——林果产业持续发展。各级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增加投入,落实政策,深化产权改革,林果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种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今春全市共完成造林 33 万亩,其中新发展经济林 13 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 17 万亩;发展苗木花卉 8 万亩;林下种植面积 35 万亩,林下养殖畜禽 200 多万头(只),实现产值 3.6 亿元。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市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 300 万亩,比去年增加 50 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 70 %以上。目前,各类瓜菜等高效作物面积达到 328 万亩,同比增加 52 万亩;其中,春夏播瓜菜 178 万亩,比上年增加 12 万亩;大蒜、圆葱及越冬蔬菜增加 40 万亩。棉花受去年价格下滑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 154 万亩减少到 143 万亩,减少 11 万亩;花生、大豆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村劳务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围绕落实全市今年农村劳动转移力新增 20 万人目标,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三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步伐。今年 1—6 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6.1万人,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78.5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15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5%。 二、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突出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抓基础,加快膨胀规模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植区域性主导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大范围拓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5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的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321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783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740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693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汶上、梁山为主的30万人劳务输出基地。 (二)抓重点,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一是加强对50家市级以上规模龙头企业的管理、监测和指导。引导帮助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择优择强加大扶持力度。对市级以上骨干企业、新上在建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三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宣传。为使龙头企业借助利用外部资源 和优势,把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内容,市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和产品推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投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0家,固定资产7.7亿元,新上在建规模以上67家,已投资5.1亿元。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368 家,年销售收入 207 亿元,其中 5000 万元以上的 58 家,过亿元的 36 家。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50 家,其中省级 7 家,国家级 2 家。培育带动各类农产品种植基地 320 万亩,带动农户 76 万余户;渔业养殖基地 30 余万亩;畜牧养殖 4500 余万头只,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三)抓关键,切实搞好各项配套服务。围绕影响和制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土地和资金需求、农产品、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农村政策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村、种养大户的延伸。二是农业技术服务。围绕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带头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三是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利用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着力抓了合同订单农业的发展。四是土地、资金服务。围绕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引导各地积极协调,切实搞好土地流转,协调银信部门提供贷款。今年 4 月份,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联合召开了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市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银企对接洽谈会,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困难。据初步统计,今年 1—6 月份,50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各类金融贷款22亿多元,累计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 (四)抓典型,引导推动产业体系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抓了一批不同类型典型的培植、总结和宣传、推广。先后总结推广了任城依托协会建设苗木花卉基地,邹城北宿麦菜垄作高产高效农业种植模式,金乡改革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鱼台依托市场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泗水打响优质品牌做大做强西瓜支柱产业,曲阜依托旅游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微山依托资源优势做活水产文章,嘉祥、汶上、梁山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牛蒡、芦笋、中药材特色种植等一批典型。这些典型的宣传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抓扶持,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的激励引导机制。为加快膨胀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特别是种养基地,建设好农村五大产业链条第一环节的农业生产车间,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里调整完善了对经济基础弱县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切块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对种养业规模生产基地的补贴。这一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县乡村各级加快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积极性。 7 个经济基础弱县采取经济奖励、严格落实责任、强力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截至 7 月初,已申报种养项目 453 个,其中,种植业 82 个,林果业 62 个,畜牧业 258 个,渔业 51 个。没有纳入扶持的市区也都参考市里的做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力度较大的扶持政策。 (六)抓督导,强力推动任务目标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议,安排部署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夏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市里组成了由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 7 个包县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到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先后多次深入到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县市区贯彻落实市里会议情况、调整任务目标落实以及农户调整意向等,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市区进行反馈,帮助指导搞好农业结调整。各县市区针对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情况,也都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督导和调度力度,特别是对今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进行提前谋划和安排。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存有偏面性。中央和省委关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文件出台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件精神实质,把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对立起来,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决心和信心有些动摇;有些地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工作中存有喊得多、做得少,虚得多、实的少的现象,缺乏直接有力、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二是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层次低,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多,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传统大路型产品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少;低档内销产品多,高档外销产品少的问题仍较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不足、优势不突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标准低、档次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在全省 188 家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我市仅 9 家,且多是粮棉油加工型,产业链条 短,产品附加值低。与我市经济规模相当的潍坊市则有 22 家,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 80 %,而我市仅 40 %左右。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多是市场买断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紧密、不直接,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机制。四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差距较大。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出品创汇规模小、水平低,且品种单一。全市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只占全省的 1 / 40 左右,与我们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发育滞后。主要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落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市三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针对三年任务目标和今年上半年进展情况,下半年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秋季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的要求,抓住秋季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切实搞好秋季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督导和调度,适时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调度会;强化督导检查,搞好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农业结构调整调整的先进典型,务求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行和明显成效。 二是组织好种养基地申报项目的监测管理和考核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好经济基础薄弱县申报种养基地项目的筛选、审核、立项、监测和考核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专项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带动效应。 三是组织开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工作会议。做好会议现场、典型和讲话等有关材料的准备工作,认真总结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加快促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是组织好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考核、认定工作。 适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前考虑,积极做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考核、认定等工作。 五是组织好2005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考核工作。 在认真总结前两年考核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充实考核项目,突出考核重点,完善考核程序和计分办法,组织搞好 2005 年度考核工作。 六是搞好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总结和表彰工作 。认真总结三年来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经验教训,并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产业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好对 2005 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表彰奖励。
05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