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X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全面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X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全面工作总结”,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亿、0.56亿和0.51亿元,总收入达35.83亿元,同比增收5.54亿元,增幅为18.4%;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284元,失业保险金标准达476元;出台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个办法,实现了城镇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全市有5.39万名老年居民领取了养老补贴,28.65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8.5%。

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扩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覆盖面,全市劳动合同书面报告60万人;加强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力度,监察、仲裁分别立案958件、1907件,结案958件、1906件,结案率分别达100%、99%;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非法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共巡查用人单位8917户,清欠农民工工资7515万元;推进《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全市开展培训1.5万人次。我市未出现为规避新法,大规模突击裁员的事件,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五、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劳动保障与人事部门合力建设了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贯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顺利开通,“金保工程”一期社会保险应用系统上线运行,二期就业和劳动关系应用系统正式启动,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保经办机构集中办公,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五险合一”一门式服务;成立了劳动保障维权中心,集中受理咨询、信访,投诉、举报以及劳动争议仲裁。

六、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各辖市、区及各街道、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督查落实,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全力推进,目标责任分解到位、落实到人,考核奖励绩效挂钩、力度加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宣传、监察、财政、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了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服务大局,全力以赴,苦干实干,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广泛深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推力。


2011年X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全面工作总结


2011年,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省、市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小康顺利达标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4%,总体小康成果进一步巩固。金坛、溧阳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78%、3.3%,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7.4%、97.3%,均达小康目标。

二、就业培训成效不断深化

全市实现净增就业6.3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2万人,其中再就业重点援助0.61万人,新增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吸纳苏北劳动力2.2万人,分别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06%、179%、192%、138%、110%;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展、放宽和延伸,全市共筹集再就业资金1.67亿,支出1.19亿元,减免税费1.2亿元;各街道(乡镇)、社区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攻坚行动,初步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动态脱零机制,解决了170户“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市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3.78万、0.39万和3.21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8%、196% 、130%;职业技能鉴定5.8万人,培养新技师2097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35%、114%。

三、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分别净增9.13万、11.83万、7.18万、15.62万和16.3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52 %、197%、120%、260%、272%;五大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49.7亿、14.3亿、3.34亿、0.9亿、0.68亿元,总收入达68.92亿元,同比增收17.28亿元,增幅达36%;市区五大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22.87亿、9.58亿、2.3

dg1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XXX市X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共计检查31家单位。组织开展劳动保障年检工作。我们以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作风)的要求开展年检工作,“热心耐心细心”地为用人单位服务,规范其用工行为,健全其规章制度。截止目前,已年检800家用人单位。上半年组织全区各类企业举办劳动保障培训班3期,500多家用人单位派人参加。我们强化案件办理,积极稳妥地处理重大案件、集体上访。今年以来,我们及时处理了嘉联纱厂使用童工案、新达化纤厂收取押金引发集体上访案件。办案中我们以民为本,秉公执法,维护了职工权益,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2、劳动仲裁工作。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抓好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拖欠工资的集体争议处理。今年以来,劳动仲裁共接待上门申诉、来访146人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4件。在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以工伤待遇和工资争议为主,现已全部结案。通过调解和仲裁裁决,为申诉人争取合法权益折合人民币35万余元,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认真做好转制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根据区政府的部署,上半年我们积极为街道卫生所等转制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搞好身份置换和工资待遇的审核,热情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了各类矛盾和纠纷,使这些转制单位的职工思想稳定,转制工作平稳过渡。

2011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发展之年。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需要以及我局2010年工作的基本状况,2005年我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在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我们要在落实优惠政策、构筑多元化再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二是加快筹建区劳动社保中心步伐,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劳动力市场、规范化的服务窗口、标准化的劳动争议仲裁庭等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以适应沧浪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推进“两个规范化”建设。2011年开展了规范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创建活动,争取6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全部实现规范化;6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三分之二以上实现规范化。四是全面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此工作2005年将进入实质性

2011年XXX市X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的劳动保障工作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努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一、推进“两个规范化”建设,提升平台(网络)建设水平。

为切实把促进劳动保障事业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区政府把劳动保障平台(网络)建设列入了今年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为此,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创建规范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两个规范化”建设活动。

创建“规范化所、站”活动主要以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办公场地用房、服务窗口环境、设备配置及规章制度建设、优质服务水平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大全区劳动保障平台(网络)软、硬件的建设力度,使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工作上一个台阶,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的劳动保障工作。

全区现有6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6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名普遍增加到了3名左右,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均配有一名专职协管员。在争创活动中,各街道从实际出发,即因地制宜,又舍得投入,葑门街道专门腾出办公室用作劳动保障工作窗口;双塔街道将街道办事处沿街店面房收回,用作劳动保障工作窗口;吴门桥街道、友新街道在街道办事处新大楼为劳动保障工作预留了较大面积的办公用房和工作窗口。截止到12月底,已有5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25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通过了考核验收。

二、实施“推进就业,致富百姓”的“四个一”工程,推进再就业工作。

为适应当前劳动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我区的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2010年在全区开展实施“推进就业,致富百姓”的再就业“四个一”工程:即扶持培育出一批(10个以上)创业明星;为100位参加学习或技能培训获得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学习经费补贴;通过就业帮扶,使1000户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提高收入;争取发放10000张《再就业优惠证》,并切实做好优惠政策的落实。

在布置此项工作时,我们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劳动保障机构的职能,根据 运作,在陆续进入社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与区工会做好区退管会有关业务、资产等项移接交工作。此项工作对街道、社区两级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我们要做好对街道、社区两级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布置和组织管理,搞好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等,为工作的全面启动做好基础工作。五是要在自身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打造出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执法严的劳动保障队伍。

做好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扶持培育出一批(10个以上)创业明星是“四个一”工程中较难操作的,原因是定位问题,要求是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然而《再就业优惠证》政策只实施了一年多,创业者所经营的企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较大规模,但此工作仍能起到鼓励自主创业,督促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做好帮扶的作用,意义十分重要。

三、依托平台,发挥优势,推动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我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平台(网络)作用,积极推进失业登记、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公益型岗位开发、特困群体再就业、实施沧浪区再就业创新计划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组织,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截止到2004年12底,全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0012张,办理数量和质量位居城区前列。6050名领取了“优惠证”的“4048”人员通过就业援助、自谋择业和自主创业等途径实现了再就业。今年新增发放小额贷款41人,申领97万元。

2、积极探索,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各街道积极拓展“四保一协”(保安、保洁、保绿、保养和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并针对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差的特点,开发如市场协管员、道路交通协管员等岗位。到2004年底,6个街道共计为近630多名领取了“优惠证”的“4048”人员安排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并落实了“享受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的优惠政策,全年两项补贴共计243.72万元。

3、帮困结对,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援助机制。由街道排出辖区内双失业、双下岗、4048等特困对象,对它们实施动态管理,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再就业援助和帮扶 。经过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多方的努力,目前已为1701户双失双下困难家庭解决了再就业。04年对全区失业人员102人支付大病补助23.7万元,失业人员死亡补助24人15.1万元,失业人员一次性经营补助32人29.6万元,年终一次性特困补助113人12.04万元。截至2004年底,共发放失业金7847万元。

4、牵线搭桥,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再就业服务。去年以来,区、街道通过举办各类再就业招聘会、职介会11期,提共有6301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前来求职登记,达成意向的4432个,中介成功3473人。各街道还充分利用所辖区域的资源,积极与企业及用人单位联系协调,落实就业岗位。胥江街道建立了再就业安置联谊会,与入会的58家企业达成了落实就业的意向。双塔街道(由原双塔、公园两街道和并)主动与地处凤凰街、十全街、乌鹊桥的企业联系协调,努力开拓就业岗位。吴门桥街道盘二社区居委会书记周筱萍,是区人大代表,她共帮助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牵线搭桥、介绍工作,事迹感人。

5、整合资源,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和孵化基地。各街道主动与所辖区内的企业联系或达成协议,促使他们积极安置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4048人员;一些街道专为下岗失业人员辟出经营场地或提供门面房,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基地,无偿或以较低的租金给他们使用,扶持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葑门街道拿出里河市场的8间门面,专门提供给持《再就业优惠证》的自主创业人员作经营场所。双塔街道把农贸市场作为再就业孵化基地,辟出专门摊位给4048失业特困人员,截至2004年底,共建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基地20个,和孵化基地5个,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6、克服困难,努力完成社保扩面任务。2010年,为了完成市里给我区下达的参保人数净增1500人扩面指标,年初就给各街道下达了目标任务,但由于企业改制、个私企业征缴难度大等客观原因,使扩面工作受到负面影响。为了完成任务,各街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借助劳动监察企业年检时督促企业参保;二是向企业宣传有关政策,尽量控制参保人数减少;三是为自谋职业人员代缴养老金。通过努力,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参保人数净增1500人的扩面任务。截至12月底,全区参保企业 801户(正常结算单位),参保职工8247人; 1-12月份养老金应收入 2558万元,实收2558万元,其中本期累计收缴2553万元,收缴率达99.8%;支出2945万元。1-12月份月人均缴费基数967元。我区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核准工作基本结束,全区应核准企业631户,涉及职工6166人,现已核准6080人,达到应核准人数的98.6%。今年以来,根据上级布置,我们还参与了区计发局农村劳动保障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调研工作。

7、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再就业培训。去年来,围绕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和结构变化,组织开展了多期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近千人参加了由市、区、街道组织举办的各类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其中向市输送参加免费职业培训、免费就业指导700多人。通过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8、努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根据市有关部门的统一精神,2004年初我区社保处增挂“XXX市沧浪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牌子,并增加3个编制,其中2名人员巳到位(一人己补充在业务岗位上),45名退管协管员的招聘录用工作已完成,并经培训后已全部上岗。我区现己采集的基本信息并输入电脑系统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4600余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己基本布置到位,具体工作正在按市局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作好了充分准备。

9、开展“三星四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劳动保障工作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又是窗口服务,服务水平和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推进就业再就业、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三星四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使全区各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增强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劳动保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帮助劳动保障协管员及时掌握市局新开发的应用软件的使用、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和新增的劳动保障业务知识,我们举办培训班十二期,组织业务知识答卷考试两次。

四、强化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劳动监察工作。全年共受理举报61件,立案查处34件,全部结案。积极清理欠薪,开展民工权益保障检查。检查123家单位,清理欠薪19余万,涉及民工140人。开展了女职工维权专项检查,努力维护妇女权益,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09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不仅经受住了自然灾害和经济下滑对就业社保的严峻考验,而且始终牢牢抓住城乡统筹这个关键,创新探索,破解难题,推动了统筹城乡劳动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部市《备忘录》为标志,推进全市统筹城乡劳动保障事业纵深发展。去年6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改革备忘录》,对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市劳动保障局相继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签定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创新实践研究基地框架协议》和《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研究课题合作协议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及时编制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五年改革发展纲要》,并按照《发展纲要》的内容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同时,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以国际接轨,国内先进;最大程度便民,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为目标的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服务体系课题研究。

(二)以城乡比较充分就业为目标,继续保持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年内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市的总目标。200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54%;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4050就业援助对象实现就业2.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0.53%,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培训7.7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9.04%;农村劳动力培训27.9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稳定就业的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二是启动了南充、眉山远程见工系统,并与广州市劳动保障局签订了劳动保障合作协议,广州远程见工系统也于今年1月启动。三是开展了惠民行动、中国创业与就业促进会、关注民生、探讨就业内涵、统筹城乡就业的就业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搭建了更加方便的自主择业、创业就业平台。四是通过自主创业培训、发放小额贷款及项目支持、创业实训、创业咨询、跟踪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五是始终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关键环节,从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宣传、基础台账、实名制动态管理等方面强化就业督查,切实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问题。去年11月,市就业督察专员办对全市3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暗访抽查,总体就业率达93.09%。六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投入10亿余元、招生总规模达2万余人的9+1技师学院基本建成,技师学院总院的机构已获批准,9个分院全部于去年9月如期开学,已招新生8635人。七是强化就业督查,通过采取查找问题的差距式管理、交叉检查、循环抽查等方式,全面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全市一、二圈层保持比较充分就业,三圈层除都江堰因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外,其他均达到比较充分就业目标。

(三)以完善政策为抓手,推动统筹城乡社保扩面对接。全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为人人享有社保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2.68万人,新增参保人数31.7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4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96.08万人,新增34.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35.6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40.35万人,新增23.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8.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6.06万人,新增20.8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0.7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6.02万人,新增23.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75%;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保31.23万人,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保24.04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达到24.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2%;农民工综合保险达到84.66万人,其中建筑行业农民工新增参保10.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9%,全市非建筑行业农民工新增参保13.3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1.14%。

一是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我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规定》(市政府143号令)、《市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市政府152号令),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耕地保护基金注入农民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广大农民的持续参保缴费,有效破解了农民持续缴费能力弱、农民养老保险扩面难的难题。三是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成府发[2009]22号),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被列入中组部2010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选题计划,将制作专题教材面向全国农村48万个终端基层站点播放。四是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对接办法,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五是调整完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政策,在不增加缴费的基础上,新增失业补贴待遇项目,实现了一项缴费,六项待遇。同时,调整了综合保险住院医疗报销政策,实现了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接轨。协助市建委发放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及农民工权益工资卡20.62万张,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六是加强社保稽核、基金巡查和社保基金反欺诈工作,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工作总结之家 http://)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及市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按照 “全域成都”的理念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城乡劳动保障工作, 为我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全面完成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五城区和高新区、近郊区(县)及已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保持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县(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5号),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确保国家新的政策规定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就业督察,建立就业督察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创业培训的标准、规范和程序,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开业能力、经营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等优惠政策,提高小额贷款规模和效益。强化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咨询、跟踪服务等措施,逐步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配套规划制度、社区就业工资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援助制度、灵活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工作协作制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把“962110”就业援助热线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失地农民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涉农社区),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实名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并行制度。按季发布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积极开发失业预测预警软件,研究建立失业预警监测评估体系,严格监控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情况,及时做出评估反映和失业预警。

(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培训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就业培训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帮助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严管资金使用,提高培训质量。强化青年职业见习和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工作。加快成都市技师学院及分院建设,确保按期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职业中介机构诚信制度。逐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筹集及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长效机制。深化区域劳务合作,继续实施远程见工工程,建立劳务交流工作平台,做大做强劳务品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规模化程度。

二、城乡社会保险工作

(七)做好城乡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5万人;综合保险新增参保17万人;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0.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31.93万人;农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8.3万人。

(八)加强基金征缴。坚持“五险合一”的捆绑征收方式,以非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征缴稽核工作,健全市、区(市)县稽核联动体系,探索利用计算机稽核软件开展稽核工作的新模式,继续保持覆盖面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九)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基金管理,建立基金管理巡查制度,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十)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在已经解决有工作经历无社保关系即部分集体所有制人员、返城知青、知识份子家属农转非适龄人员的社保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解决这类人员中超龄人员的基本养老和医疗问题和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以耕地保护基金注入社保基金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可持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稳步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制定衔接转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对接;建立征地农转非一类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制定促进征地农转非二、三类人员接续参保缴费的办法、措施,使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应保尽保。

(十一)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积极争取纳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支出项目试点,进一步发挥促进就业作用;在不增加综合保险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将参保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十二)做好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及配套文件和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实

现各项医疗保险在成都区域内的衔接,开辟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医疗保险跨区域结算,实现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市)县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所在地结算;将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有条件的区(市)县争取提高到200元/人,提高全市新农合待遇水平;全面实施医疗保险软件系统二期改造,建立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报表统计和基金监管、预测体系,力争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医疗保障新信息系统运行。加强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落实好各项生育保险待遇,逐步扩大参保女职工生育并发症病种支付范围。

(十三)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继续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基本完成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三年“平安计划”。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出台工伤职工康复试行办法,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保险待遇,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积极妥善解决“老工伤”遗留问题;积极发挥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的作用,积极安排具有工伤康复价值工伤职工进行康复治疗。

(十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检查。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工作,覆盖面达45%以上;支部开展社保基金收益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制定增加社保基金收益的政策措施;对不少于3个区(市)县开展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促进社保经办机构内控水平的提高;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加大举报案件查处力度,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确保基金安全;做好社保基金决算工作。

三、城乡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十五)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在市政府第93号令基础上,积极配合立法机关研究和制定适应我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层级效力较高,处罚力度较大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规定及实施办法,以形成内容完备、规范、系统和适用性强的地方劳动保障法制体系。密切关注法律实施后企业用工动态,研究新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支部中小民营企业、个体经济支部负责人和本系统人员培训,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劳动合同制度实施3年行动计划,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全覆盖。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并逐步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计划,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

(十七)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工作。推动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面,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报酬水平。落实国家最低工资的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八)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和相关政策衔接工作。建立成都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院,健全调解仲裁工作支部体系,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推进仲裁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优质高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妥善处置各类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十九)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投诉举报管理、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健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标准》,劳动保障监察一级网格达标率90%以上;二级网格达标率50%以上。

(二十)加强农民工工作。落实和完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司法、公安等部门、群团支部等共同参与的农民工维权体系,形成多方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实现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保证金及担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参加社保、切实维权“四位一体”的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民工安居、乐业,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益服务。

四、劳动保障基础工作

(二十一)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川省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建设,建立机构上下贯通、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有序、窗口服务优质、工作保障有力的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年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十二)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劳动保障信息指挥中心,将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监察网络系统平台进行有机整合,逐步实现三者之间的全面互动,建立起功能程序优化、服务项目完备、数据集中管理、全市统一的安全、快捷、便民的城乡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开通劳动保障电话12333社保卡语音挂失、查询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三)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学习、研究、创新、应用、沟通和协调、支部、应急、服务八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政策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设。优化服务事项流程,规范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行政并联审批。加强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