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大全(5篇)

发布时间: 2022.05.27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么您知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陆续整理的“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原文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全文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写作背景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登郡城南楼》原文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朮.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分类标签:咏物 寓理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篇四)

张九龄《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原文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

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

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

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抒情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原文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dg15.com延伸阅读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十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和崔尚书喜雨》原文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原文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原文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四】

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原文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五】

《归燕诗》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然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

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

岂知泥滓贱⑷,只见玉堂⑸开。

绣户⑹时⑺双⑻入,华堂⑼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⑽,鹰隼⑾莫相猜⑿。

【注释】

⑴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赏析】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六】

张九龄《饯王尚书出边》原文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

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祖帐倾朝列,军麾驻道傍。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七】

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原文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八】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原文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九】

张九龄《自始兴溪夜上赴岭》原文

尝蓄名山意,兹为世网牵。征途屡及此,初服已非然。

日落青岩际,溪行绿筱边。去舟乘月后,归鸟息人前。

数曲迷幽嶂,连圻触暗泉。深林风绪结,遥夜客情悬。

非梗胡为泛,无膏亦自煎。不知于役者,相乐在何年。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十】

张九龄《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原文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十一】

张九龄《彭蠡湖上》原文

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

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

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汇集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么您知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面对这些问题,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尽知之》原文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原文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日御驰中道,风师卷太清。戈鋋林表出,组练雪间明。

动植希皇豫,高深奉睿情。陪游七圣列,望幸百神迎。

气色烟犹喜,恩光草尚荣。之罘称万岁,今此复同声。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原文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四)

张九龄《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原文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原文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六)

《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

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

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

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⑸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⑹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⑺“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⑻“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⑼“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⑽冥冥:高远的天空。

⑾“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七)

《归燕诗》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然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

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

岂知泥滓贱⑷,只见玉堂⑸开。

绣户⑹时⑺双⑻入,华堂⑼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⑽,鹰隼⑾莫相猜⑿。

【注释】

⑴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赏析】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八)

张九龄《奉和圣制瑞雪篇》原文

万年春,三朝日,上御明台旅庭实。初瑞雪兮霏微,

俄同云兮蒙密。此时骚切阴风生,先过金殿有馀清。

信宿婵娟飞雪度,能使玉人俱掩嫭。皓皓楼前月初白,

纷纷陌上尘皆素。昨讶骄阳积数旬,始知和气待迎新。

匪惟在人利,曾是扶天意。天意岂云遥,雪下不崇朝。

皇情玩无斁,雪委方盈尺。草树纷早荣,京坻宛先积。

君恩诚谓何,岁稔复人和。预数斯箱庆,应如此雪多。

朝冕旒兮载悦,想笞笠兮农节。倚瑶琴兮或歌,

续薰风兮瑞雪。福浸昌,应尤盛,瑞雪年年常感圣。

愿以柏梁作,长为柳花咏。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九)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原文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十)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原文】

望月怀远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灭烛怜光满⑸,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⑹。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⑸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白话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十一)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全文赏析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唐代贤相张九龄的经典古诗词(篇十二)

张九龄《将发还乡示诸弟》原文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云胡当此时,缅迈复为客。

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一木逢厦构,纤尘愿山益。无力主君恩,宁利客卿璧。

去去荣归养,怃然叹行役。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15篇)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让您让您无法忘怀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将发还乡示诸弟》原文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云胡当此时,缅迈复为客。

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一木逢厦构,纤尘愿山益。无力主君恩,宁利客卿璧。

去去荣归养,怃然叹行役。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原文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原文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四)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全文赏析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足已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的渺小,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孤寂不遇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笔势陡转,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为什么见到城墙外的护城河水,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因为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侧见”两字暗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如同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意思是说: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口吻,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题旨,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只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只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那么,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妄想猎取它,可是不知到何处去猎取它。“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利落,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足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以“冥冥”两字来应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春江晚景》原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全文赏析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九龄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写作背景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此诗即为作者观景之作,其作年难考。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六)

《归燕诗》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然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

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

岂知泥滓贱⑷,只见玉堂⑸开。

绣户⑹时⑺双⑻入,华堂⑼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⑽,鹰隼⑾莫相猜⑿。

【注释】

⑴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赏析】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七)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原文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八)

张九龄《荆州作二首》原文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九)

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原文

昔岁尝陈力,中年退屏居。承颜方弄鸟,放性或观鱼。

曾是安疵拙,诚非议卷舒。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

不意栖愚谷,无阶奉诏书。湛恩均大造,弱植愧空虚。

肃命趋仙阙,侨装抚传车。念行开祖帐,怜别降题舆。

谁谓风期许,叨延礼数殊。义沾投分末,情及解携初。

追饯扶江介,光辉烛里闾。子云应寂寞,公叔为吹嘘。

景物春来异,音容日向疏。川原行稍稳,钟鼓听犹徐。

林隔王公舆,云迷班氏庐。恋亲唯委咽,思德更踌躇。

徇义当由此,怀安乃阙如。愿酬明主惠,行矣岂徒欤。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

张九龄《和吏部李侍郎见示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因命仆继作》原文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今来重馀论,怀此更终朝。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一)

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原文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二)

张九龄《入庐山仰望瀑布水》原文

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

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

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三)

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原文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全文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 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淡泊明智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宁静致远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 谁能知道呢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 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 (飞沈理自隔) 想更上一个境界 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四)

张九龄《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原文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张九龄手动抄录的唐代经典古诗词(篇十五)

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原文

君子体清尚,归处有兼资。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

卜居旧何所,休浣尝来兹。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

松涧聆遗风,兰林览馀滋。往事诚已矣,道存犹可追。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明德有自来,奕世皆秉彝。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我心希硕人,逮此问元龟。

怊怅既怀远,沉吟亦省私。已云宠禄过,况在华发衰。

轩盖有迷复,丘壑无磷缁。感物重所怀,何但止足斯。

"张九龄古诗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