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结束,画上句点。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写好工作总结是职场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那么我们自己怎么写总结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为加快推进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用人行为,优化和整合我区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制定了《XX区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和《XX区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现将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以小结。
实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为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实施。在第一阶段,我区召开了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全员聘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雷敏同志担任组长的XX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人事劳动和保障局,负责聘用工作具体事宜。
第二阶段主要是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凡所涉及此项工作的区属相关单位根据单位职能和任务,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及人员结构、领导职数为依据,在市在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定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对岗位重新进行了有效合理的科学配置,制定了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包括人员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勤人员岗位(由本单位按需按比例自主设置)。《岗位设置方案》既充分考虑本区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又明确了岗位职责、权利、聘用和任职条件。
第三阶段主要是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根据《XX区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和《XX区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区属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别和期限与受聘人员签定了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我区事业单位应签订合同人数711人,实际签订692人,有19人暂没有签订合同(其中2人长期病假、5人长期不在岗、8人正在办理退休手续、4人其它原因),签约率达到了97.3%。目前合同签订和鉴证工作已结束,我区在认真自查,并将此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于本月底前上报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区在签订聘用合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全员聘用过程中,西沟乡和东沟乡共调整2人,分别由西沟乡小学调整到乡文化广播站工作,东沟乡中心学校调整到乡文化广播站工作,但人事关系还没有办理。
2、目前我区事业单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但由于单位未予以聘用,所签合同也是按照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进行签订的,如今后单位考虑在合同期内对这些人员予以聘用,待遇能否相应调整。
3、今年已近年底,今后我区拟对事业单位进行竞争上岗,受聘人员在合同期内能否参加竞争上岗,聘用单位是否能打破身份限制。
20**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事编制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为基调,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人事编制法制保障,开拓创新,奋力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36项重点目标,包括3项列入市政府考核重点、5项列入市人才办考核重点、10项列入市目标办考核重点的目标任务,均提前或超额完成。
一、更新理念,在科学发展中坚持人才为先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人才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了人事人才和编制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全市人事编制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理念,适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工作上来,确立“以人才工作引领人事工作,以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工作目标围绕人才战略确定,制度措施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积极谋划从 “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从“重人事”到“重人才”、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三个转向。加快推进创新人事、服务人事、阳光人事、和谐人事建设。强化人才开发服务的组织协调,建立全市人才开发专门机构,形成有效工作网络。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面向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宣传人事人才政策,调研企业人才开发,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和技术难题。XX市开展人才服务进百企活动,形成“人才+项目+引智成果”、“企业+高校+ 项目研发”、“协会+实用人才+基地”三型并举新格局。XX市打造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层和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务”。XX区加强街道、社区人事管理,用扎实的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镇江新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增设招商机构,成立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我们积极推进人事人才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人事人才网络的整体运行,开设了宣传人才、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崭新平台。
二、服务发展,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工作创新
(一)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全市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5200余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538人,超额完成全年人才引进任务。实施“双百两会”(即百所高校镇江行、百家企业高校行、20**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20xx中国镇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与智力洽谈会)专项活动。4月 26日,举办“20xx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面向太阳能光伏、功能纤维、半导体照明等三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产业、人才与项目的互动对接,194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博士26名)与我市企业达成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意向,46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11名博士)正式签订引进协议,35所高校在我市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XX区引进上海交大阮雪榆院士为首的博士创业团队,建立国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先后拜访并聘请19名镇江籍院士担任市政府高级顾问,搭起我市与镇江籍院士联系沟通的桥梁。中秋节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照煌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红军带领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在北京集中拜望在京镇江籍院士。7-10月“海外智力服务镇江月”活动,先后引进32名外国专家执行17个引智项目。10月28日,举办百名博士江苏行镇江对接活动,68个项目达成意向,3个项目正式签约,许津荣书记、张庆生副书记、陈照煌副市长、魏红军部长会见博士团队。11月9日,组织镇江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组团赴外招聘活动--招才引智武汉洽谈会,并获得圆满成功,我市96家用人单位带去1600多个岗位需求参加招聘,达成366项人才引进、5项技术项目和成果转让意向;15家企业在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大学联动开展产业对接;邀请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参加引进领军人才政策推介会,魏红军部长参会并致辞,市领军办、市人事局与有关高校签订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协议》。积极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事部门选送的6个人才项目榜上有名,获得省政府600万元资助,该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参与起草《XX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发布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公告,开发并开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网上申报系统,申报工作顺利开展。XX市实施“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举办“海外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在丹阳建立全国第二个创业基地。XX区积极参与全市人才引进活动,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电实验室网络研究部主任、信息产业部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朱光喜带领的博士团队来镇江畅联通信公司创业。服务发展,人事人才工作的天地更宽,服务的内容更丰富,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
(二)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获得新发展。新增江苏恒宝股份、江苏绿扬电子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10家。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召开全市首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推进会,企业博士后工作稳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吸纳功能,吸引11名海外博士、2个海外博士团队,创办13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帮助创业园留美博士史方成功申报“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获得10万元资助。积极扶持创建引智示范基地,全市新增江苏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省级引智示范基地”和丹阳迈村首家“省级引智示范村”;扩大丹阳稻鸭共作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影响,举办第二期全国稻鸭共作技术引智成果培训班,七省市 80余名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柔性引进15名清华博士到唐桥微电子等6家企业开展社会实践。XX市、XX区、XX区分别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镇江新区全力打造省级大学科技园。各辖市区大力发挥园区优势,集聚吸纳高层次领军人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三)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提升新水平。加快有形市场建设,举办人才集市281场(其中8场综合性招聘会和10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3万个次,组织赴外地专场招聘55场。推进综合人事外包服务,市人才市场与115家单位签订人才派遣合作协议,净增派遣1200人,为68家单位成功猎头287人,新增人事代理 4328人。拓展社会化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40个,培训3.98万人次,围绕镇江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组织近20家服务外包企业的负责人赴欧洲开展国际服务外包培训。XX市实施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先后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为200多家企业的1500多名管理人员提供了管理能力培训。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促成远程对接,开展联动招聘,网上人才市场获得长足发展。推进公益性服务,4月1日起实行人才市场免门票服务,举办7场纯公益性招聘会。进一步健全市场招聘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招聘环境。启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351”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领域,3年内重点培训1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社会化职称评价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评价工作,全年评定初级职称1200人、中级职称2200人、高级职称1100人。选拔40名XX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组织 34个项目申报省第五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人事考试服务不断拓展,顺利实施1.5万余人次、3万余科次人事考试,为市内外 20家单位提供30余次人事考试命题服务。加快筹建人才市场新大楼,搭建立足镇江、面向苏南、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的市场平台,3月底,省厅批复同意组建 “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9月5日,“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开工奠基,目前基建工程正有序推进。
三、强化管理,在克服困难中完成重点工作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管理,严把“进、管、转、出”四个环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招录普通公务员149名,招录农村交巡警99名,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275名公务员的登记工作;进一步健全公务员招录、挂职锻炼、绩效考核和奖励惩戒等管理制度,强化公务员职位职数管理,规范政府奖励表彰;大力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组织实施了公务员初任培训、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和预防处置公共事件能力培训,会同组织部门选派108名年轻公务员到基层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公务员交流轮岗;完成苏南苏北公务员对口培训任务,为连云港40多名乡镇干部提供了为期10天专题培训;成功承办全国远程培训工作研讨会,全国人事培训部门和专业培训机构100多人来镇交流研讨,市人事局作重点发言,经验材料被《中国人才》杂志刊用;依托“两星一网”培训品牌(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镇江分院、国家建设部卫星远程培训镇江工作站、北京“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网),在全省率先完成“5+x”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培训公务员1.2万人次;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开展了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会同市财政局修定我市机关津贴补贴标准,制定实施细则,精心组织,稳步实施,顺利完成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健全工作网络,创办工作简讯,开展“重唱经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场文艺汇演、征文棋类比赛、书画摄影展,展示了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
(二)人事机构编制改革有了新推进。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完成XX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做好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理顺镇江新区管理体制,制定加强开发区人事编制管理的意见,推进开发区运行机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创新;调整城管执法体制,完成乡镇纪检资源重组试点工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基础工作;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制度,出台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实施办法,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07人;收回47家单位1015个事业编制,事业编制压缩5.5%;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工作,分四期培训市直400多家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实行机构编制和人员实名制管理,镇江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作为全省唯一省辖市上报中央编办;清理政府部门职能,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从紧控制行政机构设立,基本冻结全额拨款编制审批,加强用编管理和清理“吃空饷”等专项督查。
(三)军转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78名,其中副师职1名,团职35名,营职以下(含技术干部)138名,自主择业4名。接收安置随调随迁和随军家属46名。坚持双指令(指令性计划、指令性安排)、三结合(结合部队表现、结合军转干部个人专长、结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安置办法,继续做到“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发出报到通知、率先完成安置任务,基本实现军转干部、接收单位和部队“三满意”。
四、关注民生,在维护大局中促进社会和谐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新理念。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启动运作我市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4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南自通华等三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开展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推出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人事代理进校园等促进毕业生就业系列举措。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举办XX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巡回报告会,继续开展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进场求职、人事代理、岗位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五免”服务,市直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保底就业36人。在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人才市场分市场,促进人才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市场的贯通。组织实施农村村级组织选聘优秀大学生工作,100名大学生赴村任职。
(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有新举措。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认真“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政策,加强对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重点工作对象”的教育转化和稳定控制,严格落实 “五包”责任制(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加强对落实安置解困政策的督促检查,完善应急预案,保持政令和信息畅通,建立健全维稳的长效机制,上下联动,积极作为,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保证了全市在重大节日和政治敏感时期无人赴省进京上访。
(三)人事信访和纠偏工作有新作为。全年接待群众来访960余人次,处理答复群众来信42件,办理网上信访16件。健全和完善信访接待、“书记信箱”和“市长信箱”督办、重大节假日专人值班、首问责任、服务限时、办理反馈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实现了初信、初访反映的一般问题在一个月内办结,办结率达到 100%,上级交办的人事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符合按期办结、优质办结要求的达100%。
五、争创一流,在强化自身建设中提升队伍素质
(一)深化主题教育,人事干部队伍树立新形象。积极创建“诚信待人、公正办事”的人事服务品牌,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人事编制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着力提升人事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工作创新性、作风务实性和廉洁自律性,相继开展了人事工作与改善民生征文活动、七一党课教育、歌咏比赛、新知识讲堂、主题演讲、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四个解放”等系列活动,开展“镇江人事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评选和“镇江人事人才与改革开放同行”征文活动。教育活动紧贴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紧贴人事编制中心工作,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强化内部管理,人事编制工作营造新环境。以争创“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形象”为目标,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修订新订25项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推行重点目标项目化管理,适时抓好目标的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确保了全市人事编制事业上下联动、整体协调、稳步发展。
dg1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xxxx队成立于年,是xx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县煤矿的事故现场勘察、抢险、救护等急、难、险、重任务,是一个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极高的特殊行业。根据各级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xx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由xx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人员针对xxxx队的人事、岗位、工资等制度进行了改革,现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xx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组织学习了会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领会、吃透会议精神。并针对救护队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认识到救护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来彻底改变xx队目前机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现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情况复杂、进程艰难、困难重重而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干部职工不安心等负面影响。为此,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xxxx队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今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查,广泛动员,把政策精神宣传到位
为认真搞好xxxx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抓出实效。我们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特别注重搞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采取集中学习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把省、市、县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宣传、贯彻到位,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发动,一方面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改革的心理准备,更好地参与到自觉拥护人事制度改革中来。
三、制定方案,坚持原则,准确把握好改革方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反复地学习,深刻地领会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组成专门方案、制度撰写班子,深入走访和征求了干部、职工的意见,结合救护队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把握原则尺度,突出行业特点。xxxx队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风险极高,对于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救护知识和安全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编定岗、按需设岗、用岗定人”和“救护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原则的同时,在方案中也充分考虑到了那些年纪略为偏大,但具有丰富救护经验的人员,对此做了特别规定,确保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先后制定了《xxxx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xxxx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xxxx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xxxx队工资分配方案》、《xxxx队目标管理责任方案》等方案和制度。
三是及时公开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方案和有关制度初稿形成后,我们及时将其公布于众,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对部分人员不太明白、不能理解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说和解释工作,做到“两个到位,三个公开”,即:思想工作到位、工作程序到位、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职责公开。
四、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提高救护队伍战斗力
一是竞聘上岗。我们将救护工作岗位竞聘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行聘用制,并出台《xxxx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和《xxxx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明确单位与职工新的人事关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应聘条件,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二是强化管理。年初,管理局与xxxx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其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加强了对救护队的综合管理。同时,把管理延伸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明确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本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管理局年底组织进行全面考核,并把队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工作岗位、工作表现、考核成绩以及部门效益相挂钩,真正体现了优者多得、勤者多得、付出与获取成正比的工资分配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救护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是救护队原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经费来源是向矿山企业收取每吨产品元救护服务费,而此项收费已于年月日由省财政厅、省煤炭局联合下发财停字号文件取消,救护队断绝了经费来源。
二是xx年月,我局就救护队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以及编制问题向政府作了专题报告,政府仅拨付经费万元,无法保障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由于经费原因,xxxx队事故抢险救护车没有,其它救护设施和设备基本老化或淘汰,事故抢险靠租用中巴车,救护队员的待遇没有着落,最起码的设备维修都无法进行,救护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物质保障。
2020年水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结
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水利管理和用人制度,已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利发展和市场机制的需要。推行水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员聘用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水利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凉州区水利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制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方案,结合水利系统实际,在局属事业单位内部全面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为水利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基本情况
凉州区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19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30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52人,合同工1009人,集体工140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70人,专业技术人员47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56人,初级职称411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416人,综合经营人员614人;有本科以上学历95人,大专学历365人,中专学历578人,高中以下学历992人。
第二批事业单位改革涉及12个单位,共有在岗职工1414人,其中干部223人,工人1121人,专业技术人员337人;本科以上学历47人,大专316人,中专469人,高中及以下576人,50岁以上81人,56岁以上42人;中层管理干部193人,中层管理机构100个。
二、改革中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指导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凉州区水利局于二○○六年四月十七日召开了水利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区委、区政府《关于第二批全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安排意见》,总结了第一批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了第二批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法和步骤。并印发了《凉州区水利局关于第二批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安排意见》
按照水利系统事业单位改革会议的安排,各单位高度重视这次改革,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并安排了具体负责人,把改革的任务落到了实处。为了加强领导,水利局还抽调专人成立了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由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指导全系统的改革和各单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全系统共成立改革领导小组10个。通过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强化指导,确保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水利局的统一部署,各单位在职工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学习了有关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文件,明确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改革的必要性,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了本单位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在改革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实事求是地测算了本单位的岗位人员编制情况,多次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修改改革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了岗位考核、工资分配、人员分流等一系列的制度办法。在宣传学习中十分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广泛听取群众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力求做到文件内容人人清楚,改革精神深入人心,要求广大职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改革当中来。通过学习宣传,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行动,为顺利推进改革解除了思想障碍。
(三)、充分发扬民主,职工积极参与
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在职工中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及意见调查表发到每一位职工手中,征询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岗位说明书、部门和岗位职责也由各部门和职工共同制定。群众的充分参与是对改革的有效监督,正是有了群众的充分参与,使整个改革工作气氛活跃,保证改革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
(四)、认真开展调研,切实制定方案
各单位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本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分析研究了本单位的内部机构和岗位编制的设置、竞争上岗办法、聘用管理办法、内部分配办法以及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制定了定岗定编方案,拟定了岗位职责,起草了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各单位的《实施方案》经多次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广泛采纳了一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仔细斟酌,进行了反复修改后报水利局改革办审核。水利局从全局出发,对全系统从业人员按干部、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学历状况、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了统计分析,摸清了全系统职工的基本情况,对各单位的改革方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通过调研和审核各单位的改革方案,我们认为基层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有的机构业务重叠交叉,有的业务量很小,有的名称与所开展的业务不够一致。因此,我们要求各单位统一了内设机构,将各单位原有的政工股、人秘股、行政股统一改称为办公室,井泉灌区的打进队统一改称为抗旱服务队。同时撤并了一些业务重复交叉、业务量很小的机 构,如西营水管处将原有的四干林场并入第四管理站,四十里水厂和空星墩水厂整体并入农村供水站,撤销了水库土场,相关工作由水库管理所承担。
通过进一步梳理,进行分类指导,统一了各基层单位内设机构名称。
统一机构名称后黄羊、杂木、金塔、西营4个水管处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水利股、工程股、财务股、水政股、水利经济股、农村供水股及相应的水库管理所和干渠管理站。
清源、金羊、永昌3个水管所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水利股、财务股、水政股、抗旱服务队和相应的乡镇水管站,并可按各自的实际情况合并业务相近的机构。
水土保持工作站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水利水保股、水保预监股。
各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置。
按照水利.:2191.cn局改革办的意见,各单位对实施方案进一步地修改完善,形成了方案定稿,经水利局转报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各单位的《方案》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竞争上岗办法操作性强;内部分配办法打破了现有的分配机制,适当拉开了收入差距;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有序,《方案》符合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五)、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
1、岗位设置
在岗位设置上,各单位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提出内部岗位设置方案,从各自的实际需要出发,因事设岗,以岗定员,核定岗位编制。同时,水利局要求各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的设置:山水灌区机关股室设1名正职,1名副职;各站、所等基层单位设1名正职,视工作量或承担任务的大小设1—2名副职,副职不能超过2名。其它单位机关股室设1名正职;各站、所等基层单位设1名正职,1名副职。
2、全员离岗
岗位和编制重新设定后,实行全员离岗,即全体在职职工(包括干部、工人、劳动合同工)一律打破身分界限,脱离原工作岗位,成为单位内部的自由人,经过自己认真地学习认识和慎重考虑,充分认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找准自己的位置,尽量给自己一个正确地定位,然后以自己的实力报名竞争能够胜任的岗位。
3、自愿报岗
为了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事业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所有职工都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报名竞争自己选择的岗位。自愿报岗一人可以填报多个志愿,最终通过竞争确定一个岗位。自愿报岗人员经资格审查和单位公示后,符合条件者参加竞争上岗。西营水管处各站段的炊事员多年来一直是雇用当地的农民。在这次改革中他们把炊事员也定为一种岗位,并给予优厚的福利待遇引导职工自愿报名。起初他们把炊事员定为三类岗,尽管有优厚的待遇,但由于职工认识上的偏差和多年来的习惯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因此无人自愿报此岗。处领导通过调研,与职工谈心,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将炊事员岗调整为二类岗,并向报炊事员岗的职工做出了三项保证(即:保证双休日正常休息,保证不承担其它工作,保证每年一套工作服),给职工吃了定心丸。许多职工跃跃欲试,几十人自愿报名竞争炊事员岗位,最后有19人竞争到了炊事员岗位。
4、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严格按照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评价等程序进行。水利局要求各单位的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集中进行。
水利局领导分工负责,每个考点由1名局领导带领2名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在局领导的陪同巡回督查,并邀请区电视台的记者也进行了跟踪报道,确保了笔试、演讲答辩程序严谨,工作严肃、竞争有序。
为了严肃考场纪律,成立了考点机构,制定了考场纪律,有的单位借用附近学校的教室布置了考场,还聘请了学校老师担任监考。全体职工按照自己所报的岗位分类答卷。考场秩序严肃紧张,井然有序,气氛良好。试卷命题紧扣当前形势和水利行业特点,职工答题认真严谨,考出了水利职工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达到了公平竞争的目的。
演讲答辩分演讲和答辩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竞聘者进行竞岗演说,然后竞聘者在现场抽取答辩题,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答辩。在答辩中,竞聘人员个个胸有成竹,思路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应对能力,展示出良好的个人风貌和综合素质。评委会从竞岗人员的身体条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组织领导能力等各方面提问考察了本人的综合能力,对每一个竞岗者给予了科学、客观、合理、准确地评分。
在民主测评环节,全体职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竞岗者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了全面的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竞岗者的能力水平。
在组织评价环节,单位领导班子根据竞岗者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对每一个竞岗对象进行了综合考评。讨论确定了拟聘人员,并以张榜公布的形式进行了公示,最终确定了岗位人选。
据统计,全系统共有1301人参加了竞争上岗,其中竞争中层干部的230人;178人竞争到中层岗位上,其中一般职工竞争到中层岗位的12人,原中层干部落聘29人;一般岗位竞岗人数1149人,竞争上岗1094人;待岗74人。待岗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内部转岗、停薪留职等渠道,全部进 行了妥善安置。待岗人员认识明确,情绪平稳,目前无上访或对改革提出异议的。
5、聘用管理
在改革中,我们把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作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调一致”的原则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签定了岗位聘用合同,确定了聘用关系,明确了试用期限、聘用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聘用终止的条件、违犯聘约的责任。在人员管理上,我们针对不同人员、不同岗位和业务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打破了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对中层领导干部在合理设置岗位的基础上,实行公开述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改变了以往中层干部单一委任的传统做法,同时实行“公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按照评聘分开,强化聘任的原则,根据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职位要求和任职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特别是技能和服务态度决定聘用对象,被聘人员聘到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岗位待遇。如黄羊水管处有专业技术人员104人,通过这次竞争上岗,只有55人竞争到了专业技术岗位上,其他48人竞争到了一般管理岗位,只能享受一般管理岗位的待遇,1名技术员落聘待岗。对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根据工作任务和需要,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依岗定人,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聘用制管理。
同时,对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的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级、续聘、分配、奖惩、解聘的主要依据。
(六)、搞活内部分配机制,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水利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实行绩效工资制,采用与岗位风险、责任程度、技术含量、工作量大小结合起来,把工资与绩效挂钩,实现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成按职能、绩效拉开一定差距的分配制度。在实际操作上,采用死套活拿的办法,打破了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将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作为档案工效,把工资构成中职务工资作为固定工资,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把津贴作为活的部分,建立津贴帐户,进行二次分配。
(七)、广开渠道,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有竞争就会有淘汰,因此我们在这次改革中十分重视落聘人员的安置,本着“单位内部安置为主,空岗优先安置,鼓励自谋职业”的原则,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安置:
单位内部转岗。对未聘人员,各单位及早着手,通过各种渠道,以局多种经营为主,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采取单位内部转岗聘用的办法进行安置,中层干部落聘后竞争一般管理岗位,一般职工落聘的安排到多种经营项目上。如黄羊水管处用承包经营的办法,将19名落聘人员安排到了农林场;西营水管处利用职工参股的形式创办了预制厂,分流职工30名。
内部待岗。落聘后在单位安排临时岗位,发给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待岗期满后给予二次竞岗的机会。
进修培训。立足于挖掘未聘人员潜能,组织未聘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学成后参与二次竞聘。有的单位将未聘人员送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学成后回单位竞争上岗。
鼓励停薪留职,自谋职业。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未聘人员达成协议,鼓励和支持未聘人员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三、改革取得的成效
1、精减了机构,使岗位设置趋于合理
撤销了水利综合服务站和水利医务室,将它水电技术学校整合区教育局管理。第二批事业单位涉及到的12个单位现已精减为9个,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0个缩减为90个;中层管理干部由193人缩减为182人,在岗职工由1414人缩减为1386人。改革后的机构运转协调,人员精干高效,初步展示出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2、改革运行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
一是实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打破了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中层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由过去的“少数人选人”变为现在的“多数人选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的中层干部文化层次更高,业务技能更强,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竞争上岗后,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上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广大职工负责。更加明确了工作责任和目标,使他们既有了压力,又有了动力。通过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解除了职工与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扩大了单位自主权,理顺了干部职工管理体制,极大地改善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做”的弊端,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单位活力有了明显增强。
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了广大职工的竞争意识
通过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用人上的终身制和铁饭碗,既给职工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
改革使职工普遍认识到“不爱岗就要下岗,不敬业就要失业”,“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后天努力找工作”。有竞争就有危机,有危机就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通过竞争后上岗,职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每个职工都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形成了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有的职工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加班不要报酬,有的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有的积 极向领导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当好领导参谋助手,通过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广泛团结同志,主动征求群众意见,研究科学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四、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推进改革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区委、区政府和区事业单位改革办都非常重视水利部门的改革,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水利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对水利改革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作了重要指示。水利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都做为第一责任人,并将改革列为单位的重点工作来抓,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2、做好稳定工作是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前提是要保持稳定,目的是增强单位活力,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从职工的思想工作入手,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职工明确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积极地投身改革,以平和的心态参与改革,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3、搞活内部分配是改革的关键。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是调动各类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改革中,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重贡献、重实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工资中的津贴部分实行了二次分配。实行重岗重薪、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工效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分配真正起到了激励和导向作用。
4、实行全员聘用制是改革的核心。实行聘用制,打破了用人上的终身制,打破了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体现了单位用人的自主权和职工择业的自主权,形成了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同时,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力义务。使管理更加规范,用人更加灵活。
五、今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
根据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力度,强化聘用制管理和聘后管理工作,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1、不断完善岗位设置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各单位相应的岗位设置还要做进一步地完善和调整。最终建立一个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而完善自身的岗位设置体系和岗位设置制度。
2、强化聘用制和聘后管理
如何使聘用工作更加透明、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岗位需要,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的工作,同时如何加强聘后管理、加强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需要在今后的聘用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
3、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单位均需要进一步探索工效挂钩的激励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还有待于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完整的岗位工资设置体系,逐步与现行的档案工资彻底分离,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体现资本和知识的价值,以此激励广大职工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第二批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圆满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扬弃,才能使各项管理更趋完善,更加人性化,因此,我们要把这次改革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不懈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为水利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事业单位改革总结
目前,励家镇共有事业单位11家(包括中小学校、卫生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人。近年来,依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示精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1997年7月开始,我市在古港镇试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依据“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因乡制宜、减员减负”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政府内部机构,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联绩计酬,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胡彪同志的充分肯定。
1997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将我市列入全国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12月,我市推行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三制”改革,即目标管理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被评为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年,我市澄潭江镇逐步推行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人事管理事业化、财政管理企业化的新路子。2000年,我市在全市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全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成为独立的法人,承担独立的法人责任,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体制。
随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市直部门和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推开,拉开了我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新的一幕。
二、结合特点,多头铺开
依据省、市指示精神,根据自身特点,我市采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办法。
1、全面规范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20xx年我市出台《浏阳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采取以下措施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一是精简事业机构;二是理顺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适应乡镇主体经济、农村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三是精简人员编制,减轻农民负担;四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五是调整乡镇学校布局,优化乡镇教师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创业安置、鼓励辞职、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返回归队、后勤脱钩、工人改编、学习培训、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等形式,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20xx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由519撤并为352个,分流人员664人,具体分流途径是:提前退休116人,提前离岗休息385人,自愿辞职及自谋职业36人,创办经济实体50人,充实基层6人,合办企业16人,学习培训4人。
按照社会办事业的指导思想,我市在事业社会化方面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卫生系统于20xx年在文家市镇医院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造,触及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两个打破,两个分离,两个建立”,即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打破所有制界限,将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与医疗分离,将卫生监督、卫生执法与技术服务、卫生监测等分离,建立起浏阳医疗卫生新体制。市旅游局对所属旅行社和旅游学校也实行了人员身份和产权两项置换,实现了社会办事业的格局。
2、深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我市教育系统和广播电视局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实行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亲属回避及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教育系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一是以“双聘制”为轴心,即对中小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和聘任合同制,利用聘用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利用聘任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的岗位工作关系;二是以实行“三个代表”为主线,即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
广播电视局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在全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整个系统分解为局机关、浏阳电视台、浏阳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国安广电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国安浏阳宽带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广告信息有限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全面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和分级分类管理,所有职工都解除身份,与单位签订聘任合同,人事档案关系全权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管理。
为确保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档案委管和人事代理业务。目前,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共有1300余人,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了档案委管的单位共有99个。
同时,我市于20xx年成立了人事参议仲裁委员会,全面负责人事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对新的体制下的人事矛盾进行依法调解处理,保证了改革的稳定推进。
另外,市里面成立了增人计划领导小组,实施《增人计划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进出实行了宏观调整。再次是改革职称工作,推行初级职称公开评定和技术岗位竞聘工作。在卫生系统20xx年首次推行公开评定初级职称,在中医院等单位实行了岗位竞聘,高职低聘。
3、努力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市日报社冻结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取消一切补助,用作实绩考核奖励,实绩考核奖励根据不同岗位目标任务要求实行量化考核,对采编部门和人员,突出稿件和报纸质量要素,对经营单位和员工,突出经济效益要素,对行政后勤部门,突出服务和质量要素。
市广播局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
市规划局也实行按绩定酬的动态分配机制,全面实现绩效挂钩。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各行业各部门已逐步铺开,正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央指示,我市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事业单位改革的全新局面。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实践与思考
阜阳市人事局
我市在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中,为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干部职工心理承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认真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截止到20xx年10月,全市乡镇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聘用制,5262名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下面,就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等几点意见。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中,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平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聘用制的平稳推行。
1、抓住机遇,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2000年年底,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启动,通过调整部局、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对职能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消,对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七站八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重新核定了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通过改革,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平均14个左右减少到6至7个,全市共减少1611个,这就会为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专门作出规定,要求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并将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验收的一个主要项目。
2、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多年来对这件事说的多,做得少,更没有经验。为了把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好,我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大体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组织竞争上岗。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率一般在70%左右,因此人员竞争上岗十分激烈。在组织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县市区都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上岗合理,下岗服气;第二步对竞争上岗胜出人员实行聘用制。多数县市区在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聘用办法和细则,对聘用程序、聘用合同、岗位职责、考核奖惩、辞聘、解聘及聘用期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对上岗人员逐人签字了聘用合同,建立起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聘约人事关系。
3、强化监督,实际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岗、聘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四严五公的原则,即严格程序、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公论、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在竞岗、聘用过程中,一方面请县、乡纪检人员、乡镇人大代表、村组代表、农民代表,对竞岗、聘用的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聘用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坚持公示制度,竞岗、聘用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示;考试考核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民主测评情况向社会公示;拟聘人员及岗位职责向社会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由于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多,安置难度大,各县市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探索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乡镇事业单位示聘人员的办法。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一部分具有大专、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未聘人员,通过参加考试考核合格的,转岗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对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乡镇人员给予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对辞职人员,抓好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皖办发[20xx]2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五项优惠政策逐项落实。据统计,全市自2000年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妥善分流安置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13905人,没有出现严重事故和大面积上访事件,从而保障了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平稳实施。
5、强化聘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后,强化聘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市多数县市区规定,对已聘用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末位淘汰。对工作开拓性不强,不出成绩又无过失的聘用人员,根据聘用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空出的岗位重新进行竞争上岗。对年度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人员不予继续聘任;对严重失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市及各县市区人事局还重点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加强人员聘用争议案件的受理、调查和仲裁工作,切实为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打破传统录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从20xx年开始,我市乡镇事业单位对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招聘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每年由县市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安排,严格按照计划申报、招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定人选、进行公示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市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归纳起来,实行聘用制度带来了五种新的变化。
1、转变了思想观念。乡镇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单位职工从过去传统观念的“单位人”变为新型的“社会人”,从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制度改变,观念更新。目前,在全市基层乡镇广大事业单位职工中已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识,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创新了用人机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建立,以及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用人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旧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了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转变,由“固定人”向“合同人”转变,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打破,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促使乡镇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的用人机制。
3、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通过推行聘用制,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得到优化。通过竞聘上岗,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平均年龄普遍降低,站(所)长8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激烈的竞争找到了适合本人专长的工作岗位,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大批素质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通过竞聘,走上了乡镇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为乡镇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4、转变了工作作风。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是一次影响大,震动大,涉及面广的改革,一方面强烈冲击了“铁饭碗”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岗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市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后,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忧排难,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5、促进了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过程中,各地充分实行民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组织竞岗和实行聘用工作中,各地将岗位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等,在乡镇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考试、考核和整个竞岗、聘用过程在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对拟聘用的人员组织由各方面干部群众参加的民主测评,充分让干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镇民主在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
三、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市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市及县(市、区)直事业单位大部分还没有实行聘用制,这在客观上对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进一步巩固有直接影响,同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聘期内管理、聘期满后的续聘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二是需要政策上的配套改革,例如人才流动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未聘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制度的改革。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人事部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再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正规化、规范化的聘用制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运作,逐步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聘用管理新机制。
1、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抓好三个到位。首先是各级人事部门抓好思想认识的到位。搞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学好学透中组部、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解决好思想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形成事业单位不实行聘用制不行,不抓紧实行也不行的共识,依靠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增强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纳入人事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的位置,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要求,分步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三是改革宣传要到位。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有关问题的解释》,人事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宣传这些政策,强化舆论造势,形成改革氛围,让人们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2、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制度是一项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必须在初中逐步摸索,在改进中加以完善。抓好试点是推行聘用制的有效方法,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可以选择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等行业,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抓试点的具体过程中,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和未聘人员安置四个环节。
3、严把进口,畅通出口,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制度,并实行人事代理。今后,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新聘用人员必须先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签证和人事代理手续,然后才能核准编制、核发工资。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人员出口,主要是做好解聘和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真正畅通出口,保证事业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
4、突出重点,配套推进,保证事业单位聘用改革制积极平稳推行。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机制的关键。在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中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对推行条件成熟的,抓紧推行,一步到位。对尚不具备条件的,要抓好试点,摸索经验。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事业单位的体制、机构、工资、社会保险、人事仲裁等方面的改革,因此,在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
2020年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队成立于年,是××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县煤矿的事故现场勘察、抢险、救护等急、难、险、重任务,是一个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极高的特殊行业。根据各级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由××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人员针对××××队的人事、岗位、工资等制度进行了改革,现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组织学习了会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领会、吃透会议精神。并针对救护队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认识到救护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来彻底改变××队目前机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现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情况复杂、进程艰难、困难重重而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干部职工不安心等负面影响。为此,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队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今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查,广泛动员,把政策精神宣传到位。
为认真搞好××××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抓出实效。我们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特别注重搞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采取集中学习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把省、市、县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宣传、贯彻到位,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发动,一方面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改革的心理准备,更好地参与到自觉拥护人事制度改革中来。
三、制定方案,坚持原则,准确把握好改革方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反复地学习,深刻地领会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组成专门方案、制度撰写班子,深入走访和征求了干部、职工的意见,结合救护队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把握原则尺度,突出行业特点。××××队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风险极高,对于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救护知识和安全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编定岗、按需设岗、用岗定人”和“救护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原则的同时,在方案中也充分考虑到了那些年纪略为偏大,但具有丰富救护经验的人员,对此做了特别规定,确保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先后制定了《××××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队工资分配方案》、《××××队目标管理责任方案》等方案和制度。
三是及时公开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方案和有关制度初稿形成后,我们及时将其公布于众,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对部分人员不太明白、不能理解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说和解释工作,做到“两个到位,三个公开”,即:思想工作到位、工作程序到位、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职责公开。
四、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提高救护队伍战斗力。
一是竞聘上岗。我们将救护工作岗位竞聘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行聘用制,并出台《××××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和《××××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明确单位与职工新的人事关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应聘条件,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二是强化管理。年初,管理局与××××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其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加强了对救护队的综合管理。同时,把管理延伸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明确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本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管理局年底组织进行全面考核,并把队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工作岗位、工作表现、考核成绩以及部门效益相挂钩,真正体现了优者多得、勤者多得、付出与获取成正比的工资分配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救护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是救护队原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经费来源是向矿山企业收取每吨产品元救护服务费,而此项收费已于年月日由省财政厅、省煤炭局联合下发财停字号文件取消,救护队断绝了经费来源。
二是××年月,我局就救护队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以及编制问题向政府作了专题报告,政府仅拨付经费万元,无法保障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由于经费原因,××××队事故抢险救护车没有,其它救护设施和设备基本老化或淘汰,事故抢险靠租用中巴车,救护队员的待遇没有着落,最起码的设备维修都无法进行,救护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