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发布时间: 2020.09.22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你即将面对的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写工作总结是让你汲取经验,总结经验既是很重要的反思方法,又是很管用的工作方法。怎么才能写好工作总结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结束后,我们是不是要对其进行一次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20xx年工作总结栏目!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1)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科学合理的选择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流程较为明确的疾病作为重点病种,组织临床专家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最新的指南和规范等,起草各病种临床路径初稿,由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委员会审核把关。2009年3月至20xx年底,卫生部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二)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2009年,卫生部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质控数据网络上报平台,开展了业务培训、督导调研和总结评估等工作。各地也积极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疗机构,共计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天津、上海、江苏、河南等省(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xx年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的病例数均超过了1万例。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配套措施。一是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各地建立完善了组织管理、评估反馈、绩效考核、信息上报、培训交流等一系列机制。河南省制定下发了《临床路径操作手册》,指导各医院科学开展工作。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北京、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市)将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等级评审、推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三好一满意”活动等工作相结合,同步推进。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试点医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列为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科主任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三是整合医疗资源。各试点医院充分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理顺内部管理,协调医技、护理、检查检验、后勤保障等科室关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临床路径顺利完成。四是提高信息化程度。部分试点医院积极探索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利用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系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路径表单和医生工作站的有效衔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试点医院,建立了临床路径管理电子化系统。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逐步实现了全院、全部病种信息系统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管理病种覆盖全院80%的住院病人。

二、取得的成效

(一)保障医疗安全。各试点医院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指标控制良好。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排前10位病种的病死率、医院感染率、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率等指标发生率均为零。随机抽取的病种病死率下降了0.12%-1.34%。

(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一是平均住院日下降。90%的试点病种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如乳腺癌的平均住院日由19.44天降至14.99天,降幅达19.86%;子宫平滑肌瘤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0.10天降至8.77天,降幅为13.17%。二是手术等待时间缩短。如计划性剖宫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性鼻窦炎术前住院日下降了0.06-0.xx天。

(三)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随机抽取的病种中66%病种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了4.5%-65%,部分病种药品费用持平或轻度增加(3.9%-23%),80%病种抗菌药物次均费用下降了9%-65%。随机抽取的5种行手术治疗病种,4个病种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较试点前升高了6%-37%。四川、甘肃等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率为100%。甘肃省各试点医院药占比下降了1.78%-xx.33%。

(四)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次均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绝大部分下降或持平,个别病种诊疗费用上升,但涨幅减小。路径完成人数排前10位病种中,90%的病种临床路径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低于非临床路径组。

(五)提高患者满意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好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临床路径管理患者满意度为97.3%,未开展临床路径的对照组为95.6%。河南省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为99.12%。

(六)为支付方式改革奠定基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进行医疗成本核算、测定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础,也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北京市已将北京协和医院等7家医院作为DRGs试点医院,把临床路径管理和DRGs工作相结合。

下一步,卫生部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协调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修订和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多专业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2)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不合理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我院自20xx年6月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院科两级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考核,并提出整改方案,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三、确定试点病种

每科选择1-2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作为试点病种。首批入选的病种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节性甲状腺肿、

食管癌、股骨颈骨折、子宫平滑肌瘤、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老年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等10个病种。

四、各种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数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来共有471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有119例存在变异情况,变异率为25.2%,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共有101例,退出率为21.4%,临床路径完成率为78.6%,临床路径病种住院费用占医院业务收入比例3.2%,占所有住院病人费用比例5.5%。

五、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体会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去年6月份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 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路径规范模板制定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3. 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了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全院更加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加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

4. 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机关、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5.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了纠纷。。

六、存在问题:

1、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

2、医务人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试点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临床路径不一定能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目的,而且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3、试点工作执行力度不够。一部分试点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

4、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情况掌握不到位。

5、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完善相关组织、制度,扩大试点病种数。

2、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工作。

3、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标准化医嘱。

4、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同时,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 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5、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和质量监控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我院将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引进临床路径管理软件,配备专职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人员。

6、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改进工作。

dg1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2020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xx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20xx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近三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近三年来我市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数150余个,进入路径人数64741人,完成路径人数58218人,完成率89.92%,退出人数4366人,退出率6.7%,平均住院日9.5日,平均住院费用8653.66元。

二、已开展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

三、临床路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1、带动了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3. 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

4、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四、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

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2、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历经要求实施诊治。

3、部分医院、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单病种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快电子化临床路径进程。下一步将逐步实现电子化路径管理覆盖所有路径病种,实现全面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建立科学高效、特色鲜明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提供支持。

2、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试点病种的基础上,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试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院两级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20xx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二

一、基本作法

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作为一种好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领导重视,医护人员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医院于20xx年3月3日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使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由注重规模扩张、硬件建设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注重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不合理费用,适应医改需要的有效手段,增强了全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上,安排部署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具体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领导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张建荣院长担任主任,胡贵仲、支小卫副院长担任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临床专家担任成员,明确了管理委员会职责。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履行对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实施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改进。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各科室路径病种的选择、路径文本的制订。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中设立由主治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汇总分析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变异分析。

3、合理选择病种,科学制订文本。在卫生部公布的76个病种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疾病为原则,选择适合三级医院开展的37个病种,在卫生部公布的文本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进一步明确诊疗时间、诊疗内容,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明确治疗药物,以达到临床路径“本土化”。37个病种均制订了医师版临床路径、护理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

4、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工作开展。临床路径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涉及诸多管理与技术要点,这就要求执行临床路径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临床路径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评价制度。20xx年3月15日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路径文本及有关管理要求,不仅做到培训工作的经常性,而且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相关人员专题培训。为方便实施管理,我们将37个病种管理标准按专业在内网公布,有效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规范操作。

5、制订评估方案,落实奖惩制度。对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由主管医生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填写临床路径表,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统计相关指标,医院每月组织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照临床路径标准,重点考核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每例给实施科室奖励100元,对应进入而未将纳入的每例处罚100元。医院将上述情况及时统计,定期通报,按月兑现,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落实规范

6、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医院每季度召开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总结前期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设,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二、 主要成效

从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们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实施临床路径对诊疗程序均有具体明确标准。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诊疗活动,相同疾病不同医生往往有不同的检查治疗行为,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医药费用相差悬殊,既影响了医疗效果,也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实施临床路径后,由于临床路径文本对同一疾病的诊疗程序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因此克服了医疗行为的差异,提高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及医疗质量。

2、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临床路径前,医疗行为随意性较大,医疗处置中的重要步骤很容易被遗忘或被忽视,而医疗质量管理又缺乏权威而准确的评价标准,难以对每名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客观而权威评价,导致医疗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临床路径为医疗管理提供了一套规范权威评价标准,各科室、各专业质量水平有了可比性,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增进医患沟通,保障医疗安全。由于诊疗程序的规范,医护人员按要求及时沟通并记录,患者入院后对自己住院过程中的诊疗过程能充分了解,实质上充分赋予了患者对诊疗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方便了医患沟通,患者比过去更加理解医生的医疗行为,因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明显减少了医患纠纷。到目前为止,我院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100%。

4、有利于规范青年医生执业行为,促进人才成长。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疗行为有一套明确的程序规范,青年医生较容易适应掌握,从而有利于青年医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医疗行为规范,同时也缩短了青年医师成长周期。

5、有利于减少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由于临床路径对病人住院时间有明确规定,克服以前住院时间的随意性,诊疗项目及治疗用药均得到有效控制。

6、有利于医疗业务工作良性开展,促进事业发展。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住院费用下降,满意率提高,医院的公信度得到社会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业务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医院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医患双赢的预期目标。

三、几点体会

在三级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改革全新的尝试,通过近两年的运作,我们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是前提。刚试行时,我们不少的医护人员甚至部分领导成员由于认识不够,对实施临床路径顾虑重重。一是站在本位主义角度,担忧全院整体收入会下降,影响到各科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二是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怕因为推行临床路径增加工作量而带来麻烦,不仅医护人员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还有许多需要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完成路径内容。我们通过分析医院发展现状,认真学习标准,加强宣传教育,不仅加深了医护人员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峻形势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找到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解除了存在的顾虑和抵触情绪,使大家有信心更有决心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正确面对医改的挑战,作好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制度管理是基础。医院临床科室初具规模,但人员专业素质、专科发展参差不齐,推行一项新的制度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紧密结合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办,对科室和个人落实奖罚兑现,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是关键。由于临床路径是新事物,其发展必然要经历“制订——执行——检查——修正”不断循环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本院实际,选择合适的病种,对方案更加具体化、明细化,并在实践中适当加以调整,持续改进,使临床路径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医护人员执行的顺从性,从而保证了这一新型管理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我们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须在下段工作中加以改进,以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我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20xx年工作总结栏目!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

一、基本作法

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作为一种好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领导重视,医护人员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医院于20xx年3月3日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使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由注重规模扩张、硬件建设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注重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不合理费用,适应医改需要的有效手段,增强了全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上,安排部署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具体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领导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张建荣院长担任主任,胡贵仲、支小卫副院长担任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临床专家担任成员,明确了管理委员会职责。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履行对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实施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改进。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各科室路径病种的选择、路径文本的制订。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中设立由主治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汇总分析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变异分析。

3、合理选择病种,科学制订文本。在卫生部公布的76个病种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疾病为原则,选择适合三级医院开展的37个病种,在卫生部公布的文本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进一步明确诊疗时间、诊疗内容,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明确治疗药物,以达到临床路径本土化。37个病种均制订了医师版临床路径、护理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

4、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工作开展。临床路径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涉及诸多管理与技术要点,这就要求执行临床路径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临床路径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评价制度。20xx年3月15日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路径文本及有关管理要求,不仅做到培训工作的经常性,而且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相关人员专题培训。为方便实施管理,我们将37个病种管理标准按专业在内网公布,有效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规范操作。

5、制订评估方案,落实奖惩制度。对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由主管医生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填写临床路径表,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统计相关指标,医院每月组织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照临床路径标准,重点考核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每例给实施科室奖励100元,对应进入而未将纳入的每例处罚100元。医院将上述情况及时统计,定期通报,按月兑现,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落实规范

6、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医院每季度召开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总结前期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设,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二、 主要成效

从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们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实施临床路径对诊疗程序均有具体明确标准。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诊疗活动,相同疾病不同医生往往有不同的检查治疗行为,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医药费用相差悬殊,既影响了医疗效果,也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实施临床路径后,由于临床路径文本对同一疾病的诊疗程序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因此克服了医疗行为的差异,提高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及医疗质量。

2、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临床路径前,医疗行为随意性较大,医疗处置中的重要步骤很容易被遗忘或被忽视,而医疗质量管理又缺乏权威而准确的评价标准,难以对每名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客观而权威评价,导致医疗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临床路径为医疗管理提供了一套规范权威评价标准,各科室、各专业质量水平有了可比性,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增进医患沟通,保障医疗安全。由于诊疗程序的规范,医护人员按要求及时沟通并记录,患者入院后对自己住院过程中的诊疗过程能充分了解,实质上充分赋予了患者对诊疗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方便了医患沟通,患者比过去更加理解医生的医疗行为,因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明显减少了医患纠纷。到目前为止,我院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100%。

4、有利于规范青年医生执业行为,促进人才成长。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疗行为有一套明确的程序规范,青年医生较容易适应掌握,从而有利于青年医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医疗行为规范,同时也缩短了青年医师成长周期。

5、有利于减少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由于临床路径对病人住院时间有明确规定,克服以前住院时间的随意性,诊疗项目及治疗用药均得到有效控制。

6、有利于医疗业务工作良性开展,促进事业发展。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住院费用下降,满意率提高,医院的公信度得到社会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业务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医院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医患双赢的预期目标。

三、几点体会

在三级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改革全新的尝试,通过近两年的运作,我们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是前提。刚试行时,我们不少的医护人员甚至部分领导成员由于认识不够,对实施临床路径顾虑重重。一是站在本位主义角度,担忧全院整体收入会下降,影响到各科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二是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怕因为推行临床路径增加工作量而带来麻烦,不仅医护人员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还有许多需要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完成路径内容。我们通过分析医院发展现状,认真学习标准,加强宣传教育,不仅加深了医护人员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峻形势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找到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解除了存在的顾虑和抵触情绪,使大家有信心更有决心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正确面对医改的挑战,作好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制度管理是基础。医院临床科室初具规模,但人员专业素质、专科发展参差不齐,推行一项新的制度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紧密结合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办,对科室和个人落实奖罚兑现,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是关键。由于临床路径是新事物,其发展必然要经历制订执行检查修正不断循环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本院实际,选择合适的病种,对方案更加具体化、明细化,并在实践中适当加以调整,持续改进,使临床路径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医护人员执行的顺从性,从而保证了这一新型管理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我们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须在下段工作中加以改进,以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我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二)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安全演讲稿 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 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

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学习报告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 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年工作总结栏目!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

一、基本情况

年 月2日至 月5日,我院党委书记 率团前往浙江省市立医院和 医院考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参加本次考察工作的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三个专业9个科室的负责人共13人。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73家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之一,即是我院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对我院管理的挑战。如何立足本院实际情况,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打造临床路径管理样板医院,是时刻萦绕在我院领导和试点科室负责人脑海中的问题。为学习先进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自身工作不足,我院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 医院临海院区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该院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在其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阐述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探索、实施和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之后参观了该院的信息中心和部分病房,详细了解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步骤及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同时, 医院和 市立医院与我院领导还分别对公立医院改革、医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诚恳的表示将来愿意采取多种途径与我院加强院级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与繁荣。

二、主要体会与启示

(一)临床路径管理卓有成效。

1、起步艰难。

浙江省 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是 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医局,现为 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放床位1600余张,拥有职工2534人,年门诊人次141。9万、出院人次5。9万,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我们考察的临海院区,自初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当年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全院培训和有关试点工作,全院正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阶段比较艰难,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医护及管理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持续改进和长期磨合,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方面人员的协调推进,临床科室逐渐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至今已有41个病种,累计15700余例次病人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系我国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较早,取得相关经验较多的医院之一。

2、以实现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化为目的。

交流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初衷是寻找一种临床工作管理新模式,实施诊疗过程的全程控制和干预,达到减少质量波动,减少临床工作的随意性和人为性。

3、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

目前,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任何经评估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可以随时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界面与医嘱、病历书写、诊疗活动相互嵌合在一起,其中医嘱与诊疗活动2项是临床科室经过反复论证和文献检索预先制订的路径标准,该路径标准中的项目又分为强制执行与弹性执行项目,分别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标示,强制执行者必须执行才允许进入下一步诊疗活动,弹性执行者则不必。医院职能部门根据控制目的可对强制执行项目进行调整,没有变异情况和说明者,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或调整预定的路径标准。

4、关于路径设计。

对于临床路径的学习, 医院根据医院自己的发展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大多以数据表格形式体现,表格嵌入每个医生的工作站,与医嘱和病例管理有机结合。我们参观了医院的数据处理中心,听取了临床路径设计者的设计心得并进行交流。路径的设计是关键,初步设计需要临床医师和计算机设计人员共同完成,初步的设计方案需要不断测试验证和反馈修改完善。完善的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定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5、临床路径管理效果。

他们谈到,自从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大部分病种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标准化日益成熟,质量和临床诊治过程的波动性逐渐减少,持续改进计划得到落实和提高,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二)厚重的医院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 临海医院,我们认真听取了院领导的介绍,了解了医院百年发展史,切身感受到医院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百年的医院发展史为医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医院的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文化建设给我们印象最深,医院有明确的价值观,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质量去捍卫,崇尚科学和学习,强调团队精神,诚信为基,坦诚共赢。对于“服务”的理解是全方位的,比如:医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病人服务的,管理人员是为员工服务的,临床一线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行政后勤部门是间接为病人服务的等等。这些都是对“服务”一词内涵的诠释和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明确提出医院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财富是人,是懂技术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是会经营擅于管理的专业人才。效益由全体员工创造,并用财富﹑物质﹑精神﹑文化和环境回报员工。在医院管理方面,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全体员工无论其职位高低,在精神﹑人格和基本权益上都是绝对平等的。医院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公平的成长机会和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的外在条件。医院每年评选十大满意事件和十大不满意事件,并对不满意事件跟踪调查改进。对于医院重大政策制度的制定,充分征求意见和协商,不流于形式。提出“抑侥幸,明褒贬”,提高制度与执行的透明度。这些文化理念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其中的价值理念要贯彻在工作实践中并加以坚持。

临海区位于历史古城内,因古城的文化古迹保护需要,医院周围环境纷杂拥挤,但医院内则井然有序。从医院的服务流程安排到病房设计,从走廊卫生间的清洁卫生到电梯的设计有序,从职工食堂的饭菜管理到职工业余活动室的布置和管理,每个细节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序高效的管理理念。

(三)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

在 市立医院考察时,王院长饶有兴趣地介绍医院的工作情况,提到医院更新理念、解放思想,拓宽医疗服务范围,先后成立了三个公司,医疗、医药和视光公司。把因政策限制而取消的药品等加成通过公司形式重新合法化,围绕医疗服务的各种边缘服务统统纳入医院的统一规划。提升了医院形象,提高了医院收入。当然,这些做法现在已经有了法规限制,但是在初期探索阶段没有有关规定的限制,就是现在他们还在正常运行状态。

(四)大胆的行政管理机制改革。

2家医院领导均提到其超前的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将过去的院领导职能条状管理改为现在的部门分类块状管理模式。克服了过去条条分割造成的责任不清,推诿拖延现象,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创新。例如, 市立医院分为6个片区,及内外科各2个,另外还有医技片区和眼科医院,各有一位副院长分管其所有事务。

(五)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

医院非常重视医院管理工作,其医务部门人员几十人,真正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该院院领导介绍时说:如果人员不够,只能应付敷衍,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医院已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际上是领导思想的转变。医院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床位,而是怎样高效,有序的运转。这里包含制度建设与执行,成本与效益的精细核算,职工福祉与医院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次医院脱胎换骨的蜕变。阵痛、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对一些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最大的困难之一。但是,每一家医院必须重新审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关系,努力挖潜增效,积极进行成本控制。

(六)打造稳固的区域医疗联盟和集团。

医院分为临海院区和路桥院区2部分,同时又是 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集团。中心下设浙江省 医院、 医院路桥院区、 市中心医院、恩泽妇产医院、恩泽医院(筹建中)等五家公立性医院(事业单位)。中心(集团)现开放床位数3000张,职工总人数4700余人。他们提出了“手拉手,一起向前走”的集团合作承诺。

三、我们工作中存在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是医院发展与转变的必经之路之一。临床路径的优化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控制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成本,从而降低医疗服用。美国实行这一制度的动力源于商业保险的定额支付制度。医生必须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医疗支出,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们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在病人有限的情况下,减少病人的支出?加快周转?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2、临床路径的制定:应该按照 医院的模式进行。以质量控制为目的,按照提前介入,全过程控制,事后评估的原则。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网络基础。而不是表单式,单纯事后评估的模式,这样只能增加工作量而不能提高工作质量。

3、临床路径应该是简单明了而不是复杂难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生喜欢使用。这些工作需要软件设计改进。应该学习 医院的经验,让临床医生提出要求,让软件工程师设计软件,这也是这次临床路径是否成功的关键。

4、在建设医院网络化的今天,医院必须舍得投入。软件工程师必须要经常和临床医生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医院可以制定学习制度,就像周会一样,讨论临床需求与计算机解决方案。科室和医生有临床任务,软件工程师为何只是电脑维修师?

四、积极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随团各科室负责人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考察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化了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到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必要的知识,令自己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过程更优化,工作更务实。在之前我院进行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动员会和培训会之后,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组织策划阶段,本次考察结束后,各试点科室负责人均表示,不等不靠,立即行动,严格按照我院试点方案的要求,积极进行全科工作部署,认真进行文献检索和近3年来试点病例回顾分析,着手制订相关文本文件,稳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李玉明提到,结合我院工作,细查我们平时开展的医疗工作,虽然没有提说“临床路径”,但是我们的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无不遵循着一条无形的线路即“入院—检查—讨论—手术—术后处理—出院”在运行,由此保证我们的医疗质量,提升了我们医院的声望,树立了我院在鲁北地区的领头羊的地位。因此,临床路径之说是一种新的提法,我们对此并不陌生。它使我们的临床工作进一步细化,使我们将暗路变明径,使我们临床医生工作 线路更清楚、目标更明确。因此我认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必要把临床路径做好、做实。

在考察总结会上指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我院 年的中心工作,对医院来说意义深远,我们已经下定决心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坚定不移的把此项工作做好。同时要求试点科室负责人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马上着手进行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科主任必须认真琢磨,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照搬照抄,要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做出自己的临床路径,把此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拟于内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竞赛活动,形成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二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 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

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 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三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不合理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我院自20xx年6月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院科两级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考核,并提出整改方案,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三、确定试点病种

每科选择1—2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作为试点病种。首批入选的病种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节性甲状腺肿、食管癌、股骨颈骨折、子宫平滑肌瘤、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老年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等10个病种。

四、各种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数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来共有471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有119例存在变异情况,变异率为25。2%,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共有101例,退出率为21。4%,临床路径完成率为78。6%,临床路径病种住院费用占医院业务收入比例3。2%,占所有住院病人费用比例5。5%。

五、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体会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们体会到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1。带动了全院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自去年6月份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医院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 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我院依据卫生部临床路径规范模板制定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模板,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3。 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了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全院更加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加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

4。 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大家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推行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护理、医技、机关、后勤等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住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院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5。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了纠纷。。

六、存在问题:

1、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

2、医务人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试点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临床路径不一定能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目的,而且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3、试点工作执行力度不够。一部分试点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

4、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情况掌握不到位。

5、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完善相关组织、制度,扩大试点病种数。

2、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让全院职工充分理解到临床路径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工作。

3、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标准化医嘱。

4、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同时,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5、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和质量监控须依托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我院将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引进临床路径管理软件,配备专职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人员。

6、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改进工作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是医院一项重大工作,需要我们将这个工作做细做实,需要及时的去做好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xx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20xx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20xx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二

我院是一所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自今年4月以来,我院结合传染病专科特点和卫生部公布的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病种,拟定6个专业35个病种。从出院病例统计看,1~10月实际进入路径管理的有22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数683例,完成临床路径的患者数624例,出现变异的患者数59例;1—10月以来我院接诊的门诊病人136520人次,同期相比增长了16252人次,增长率为11.9%;出院病人4429人次,同期相比增加了472人次,增长率为10.7%。现将有关情况评估与分析如下:

一、基本作法

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作为一种好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领导要重视,医护人员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院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后通过不同形式的会议反复宣讲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由注重规模扩张、硬件建设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注重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不合理费用,适应医改需要的有效手段,增强了全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领导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实施小组个案管理者,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履行对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实施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改进。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各科室路径病种的选择、路径文本的制订。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中设立由主治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汇总分析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变异分析。

3、合理选择病种,科学制订文本。在卫生部公布的112个病种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疾病为原则,选择适合传染病医院开展的35个病种,在卫生部公布的文本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进一步明确诊疗时间、诊疗内容,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明确治疗药物,以达到临床路径“本土化”。35个病种中有11个为我院依据传染病专业临床诊疗规范自行制订临床路径文本,其他24个病种均参照实行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操作实施。8月份我院结核病科主任潘洪秋受邀参加卫生部的结核病临床路径制订与探讨;

4、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工作开展。临床路径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涉及诸多管理与技术要点,这就要求执行临床路径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临床路径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评价制度。实施前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路径文本及有关管理要求,不仅做到培训工作的经常性,而且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相关人员专题培训。为方便实施管理,我们将35个病种管理标准按专业在各科全部印刷成册,有效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规范操作。

5、制订评估方案,落实奖惩制度。对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由管房医生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填写临床路径表,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统计相关指标,定期组织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照临床路径标准,重点考核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实施效果好的科室与个人进行奖励。医院将上述情况及时统计,定期通报,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落实规范。

6、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医院于5月12日、9月12日分别召开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并分析总结前期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设,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11月10日召开全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情况通报会,总结1-10月份的路径实施情况。

二、 主要成效

从1—10月的工作情况看,我们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实施临床路径对诊疗程序均有具体明确标准。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诊疗活动,相同疾病不同医生往往有不同的检查治疗行为,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医药费用相差悬殊,既影响了医疗效果,也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实施临床路径后,由于临床路径文本对同一疾病的诊疗程序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因此克服了医疗行为的差异,提高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及医疗质量。据统计,1—10月份,我院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为99.5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27天,误诊漏诊得到及时纠正。

2、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临床路径前,医疗行为随意性较大,医疗处置中的重要步骤很容易被遗忘或被忽视,而医疗质量管理又缺乏权威而准确的评价标准,难以对每名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客观而权威评价,导致医疗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临床路径为医疗管理提供了一套规范权威评价标准,各科室、各专业质量水平有了可比性,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增进医患沟通,保障医疗安全。由于诊疗程序的规范,医护人员按要求及时沟通并记录,患者入院后对自己住院过程中的诊疗过程能充分了解,标准一目了然,实质上充分赋予了患者对诊疗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方便了医患沟通,患者比过去更加理解医生的医疗行为,因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明显减少了医患纠纷。到目前为止,我院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住院患者满意度较高。

4、有利于规范青年医生执业行为,促进人才成长。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疗行为有一套明确的程序规范,青年医生较容易适应掌握,从而有利于青年医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医疗行为规范,同时也缩短了青年医师成长周期。

5、有利于减少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由于临床路径对病人住院时间有明确规定,克服以前住院时间的随意性,诊疗项目及治疗用药均得到有效控制。据调查,半年来我院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全院药占比整体下降。以急性无黄疸型戊型肝炎为例,现在平均住院日为21天,单病种次均费用7547元,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0.75%,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22%。

6、有利于医疗业务工作良性开展,促进事业发展。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住院费用下降,满意率提高,医院的公信度得到社会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业务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医院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医患双赢的预期目标。据统计,1—10月我院接诊的门诊病人136520人次,同比增长了16252人次,增长率11.9%;出院病人4429人次,同比增加了472人次,增长率10.7%。医疗业务量的增加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效地解决了医院资金短缺的瓶颈,为医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资金保障,全院业务收入有明显增幅。

三、几点体会

在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改革全新的尝试,通过实施运作,我们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是前提。刚试行时,我们不少的医护人员甚至部分领导成员由于认识不够,对实施临床路径顾虑重重。一是站在本位主义角度,担忧全院整体收入会下降,影响到各科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二是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怕因为推行临床路径增加工作量而带来麻烦,不仅医护人员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还有许多需要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完成路径内容。我们通过分析医院发展现状,认真学习标准,加强宣传教育,不仅加深了医护人员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峻形势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找到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解除了存在的顾虑和抵触情绪,使大家有信心更有决心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正确面对医改的挑战,作好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制度管理是基础。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科室初具规模,但人员专业素质、专科发展参差不齐,推行一项新的制度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紧密结合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办,对科室和个人落实奖罚兑现,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是关键。由于临床路径是新事物,其发展必然要经历“制订——执行——检查——修正”不断循环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本院实际,选择合适的病种,对方案更加具体化、明细化,并在实践中适当加以调整,持续改进,使临床路径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医护人员执行的顺从性,从而保证了这一新型管理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近一年的运作,我们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须在下段工作中加以改进,以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我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医务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