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文博工作总结,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0年文博工作总结

2010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夯实“十二五”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区文博工作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委“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水平,积极配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创先争优、锐意创新,文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完成,努力将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1、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丰硕。上半年,区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补充调查春晓镇严坑庙、戚家山街道浃水大闸、白峰镇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按照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整改和完善,并完成最终数据上报。目前,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整体验收。三普第二阶段,我区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08处,调查登记(录入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46处。其中复查38处,占登记总数10.98%,新发现308处,占登记总数89.02%;一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62处。这一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文化遗产资源。

2、三普第三阶段工作接近尾声。及时开展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6月份组织普查队员参加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培训班,学习第三阶段相关技术规范。8月上旬制定第三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有序展开相关工作。根据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目前已完成普查工作报告初稿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初稿的编制任务,将于年底前基本完成区级普查报告、地图绘制、档案编制和成果转化。

3、边查边保,多种手段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并陪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已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梅山盐场旧址进行实地核查。无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的数量和质量均创我区历史纪录。10月21日揭晓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我区推荐的鄞镇江桥、钟观光故居、曹莘耕故居、枝夹岙墓群、虞家后新屋、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瑞庐等7处榜上有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徐圣禅故居“塔峙圃”的修缮方案。年内,我们还将推荐申报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第十一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二、突出重点,抓好基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踏实推进。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桥修缮工程顺利竣工。去年12月15日动工,由常熟古建筑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宁波弘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的长山桥修缮工程,至今年3月底顺利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本次修缮以现状加固、整修为主,以保持长山桥建成以来所积淀的历史沧桑感。维修内容仅为对局部结构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加固整修,对断裂构件进行粘接,加固栏板,复原桥面踏步石,对缺失的石构件进行复原,清除有害植物,抢救性维修永济庵亭。长山桥修缮工程结束后,将成为小浃江古水利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2、稳步推进“四有”工作,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基础。会同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对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初步划定,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相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10月中旬完成项氏宗祠、瑞岩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和姚燮故居等4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标志文物说明牌制作安装工作。

3、继续实施巡视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日常管理。目前我区的文物巡查制度完善,区文物行政部门、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做到文化站每月都有检查报表上报、责任文保员每周进行巡查、区文物部门每季度开展抽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小港东岗碶、梅山张公庙后大殿、大碶古阿育王寺遗址塔亭存在文物损坏、违建、不合理修缮等现象,立刻通知区文物监察大队进行查办。及时保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安全,目前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完善率基本达到95%。

4、逐步化解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保护成果显著。长期以来,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是搞好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为配合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我们跟宁波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发掘以汉代为主的古墓葬89座、窑址4处,共出土铜、铁、陶、石、骨、琉璃等文物260余件。同时,我们还改变工作思路,及时掌握我区开发建设的动态,主动跟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矛盾逐步得以化解。在获悉我区准备实施小浃江改道工程时,我们主动跟区水利部门进行多次磋商,使小浃江上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为重点的古水利建筑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加强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体系渐具雏形。

1、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来,我们始终将港口博物馆和水下考古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上半年,已协助完成港口博物馆框架性陈列大纲2次专家论证、陈列大纲调整撰写、我馆现有相关藏品资料统计、港口博物馆宣传折页设计制作等工作。7月29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建设工程在春晓滨海新区奠基。中国文博届最重要的领导悉数到场,将近140家各类媒体予以报道,足以体现活动之成功。尤其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最终敲定水下考古基地落户北仑,确定国家文物局领导光临典礼,实属不易。我馆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文物和展品60余件,其中英国航海望远镜被定级为三级文物。港口博物馆网站在年底前建成,将成为宣传港口博物馆的重要媒介和公布相关公告的重要平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预计明年6月可以动工。

2、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建成开馆。今年,我们完成了艺术陈列馆成硬件修缮改造、陈列装潢和陈列布展工作,并于9月29日开馆,为国庆献上一份礼物。艺术陈列馆目前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超过原定计划一半。艺术馆将进一步提升北仑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馆的建成为如何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做出一个实质性的探索。今后,艺术馆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展示,而是一个动态的文化风景线,艺术感的规模和精致的装修特别适合举办小型艺术展和艺术沙龙。这将成为人民群众欣赏艺术的一个平台,也扩大了北仑的文化知名度。

3、积极指导帮助街道(乡镇)筹建展览馆、陈列馆。帮助白峰镇做好白峰民俗展览馆设计创意、大纲撰写和内部展陈设计,并通过论证,还专门为展览馆征集和整理一批民俗展品。帮助霞浦文化策划文化站古建筑的改造,帮助新碶文化站策划“新碶棋苑”,帮助大碶文化站策划东岙桂花文化。积极寻求民间力量建立民营博物馆,北仑第一家民营博物馆——鲍志军陶瓷博物馆正在策划洽谈中。

至此,我区的博物馆体系已渐具雏形,并具有一定规模,将在今后几年逐步完善。

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的文化服务。

1、搞好基本陈列,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的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今年,我们重点对三楼民俗用品展厅进行改造。增加陈列柜3只,增辟陈列橱窗1只;进行全封闭陈列装潢,安装了专业的灯光设备和空调;充实了一批民俗展品。通过本次改造,使展厅利用效率提高近1倍,展厅展陈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我馆以后在我馆内举办小型临时展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2、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今年,我们承办了《“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展》。征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600多位作者的5000多幅(组)作品。展览自7月28日开始至8月8日在宁职院举办,参观者约计3000人次。包括央视二套《看天下》栏目、《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等40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影展的举办对于展示北仑港口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扩大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利用区收藏家协会会员的藏品,先后举办了《北仑区百件民间收藏精品展览》、《“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继续打造“北仑流动博物馆”品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我馆流动博物馆已开进海伯公司、永发集团和大碶街道。接下来还将进入社区、农村、学校和部队,争取今年有5次走进基层活动。北仑“流动博物馆”经过几年的打造,呈现出以下二个特色:一、实物展览更生动;目前我馆有“中国现代物资供应票证展”、 “中华纸币展”、“民俗文物展”、“毛主席像章展”、“近代经济票证展”。 这5个展览都可以让参观者看到实物藏品,大大提高了流动展览的质量,是对一般流动博物馆图文展的一种突破。二、点单式服务更贴切;我们将5个展览介绍印制成精美的小册子,事先让参观对象代表进行挑选,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览,这样增强了流动展览的针对性,使得展览更受欢迎。

通过积极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010年,预计区博物馆(包括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接待观众可达4.9万人次,团队约57个。

五、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1、继续加大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力度。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区文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文物藏品匮乏和品种不够丰富一直是我馆的一个严重缺陷。因此,今年,我馆文物标本征集收藏的重点是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和接受捐赠的文物和展品60余件、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征集中国近现代经济票证300余件,接受四明书画院慈善作品移交近百幅。此外,还为白峰民俗展览馆专门征集一批民俗展品。

2、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完成馆藏珍贵文物的数据库建设任务。根据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参加了省文物局举办的馆藏文物数据库软件系统和影像录入培训,建设文物摄影棚,在做好馆藏文物藏品定级工作的基础上,准时完成馆藏二、三级文物藏品文字和影像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数据。二是为进一步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9月21日邀请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对一批近年来未鉴定的馆藏文物进行鉴定。最终有19件文物被定级,其中北仑越窑刻花粉盒被定为二级文物,汉代黛板、元代龙泉窑水盂、隋代盘口壶等18件藏品被定为三级文物。此次鉴定即为我馆文物保管和建档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我馆近年来的文物征集工作。

六、文化遗产宣传有声有色,营造了全区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月18日至6月16日,开展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仑区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系列活动。宣传月期间,我们先后举办了北仑区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活动开幕式暨“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开展仪式、“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考古现场、“我们的记忆”北仑流动博物馆进永发集团、《北仑文博》办刊座谈会、进行灯幔广告等文化遗产月公益广告宣传等活动。12月8日—宁波市第二届“名城日”将开展“12.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届时,我们将举办“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传统民居、收藏文化讲座、北仑民间收藏系列展之四“妆匣遗珍”、公布第十一区级文物保护点等活动。此外,今年还成功编印《北仑文博》2期,建成北仑博物馆及北仑文化遗产网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时刻重视媒体对文化遗产宣传的重要性,省、市、区三级,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现我区文博事业的各类报道200余条。

七、文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管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北仑博物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方案》,以争先创优活动指导业务工作。除规定动作外,还在馆内开展了主题为“港口博物馆和水下基地如何建”、“三普成果如何转化”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如何做好”的“大讨论、献一策”活动。

2、上半年,我们创造性地为全区所有的46处文物保护单位(点)聘请责任文保员,责任文保员每年能够领取一定的工作报酬,这是对文物保护方式和机制新的探索和尝试。

3、北仑收藏家协会成立。经过精心筹备,扎实组织,北仑收藏家协会于 月份正式成立。随后,组织热心捐赠的收藏家们考察上海博物馆、参观宁波博物馆国宝展。目前,北仑收藏家协会共有会员51名。我区收藏家的无偿捐赠已成为我馆新增文物标本的重要渠道,民间藏家的藏品也已成为我馆举办临时展览的重要资源。

回顾今年的工作,应该说我区文博事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博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区文博工作的社会形象继续全面得到提升,社会关注度继续显著上升;区文物普查队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市级先进集体,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北仑博物馆被命名为北仑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港口博物馆建设工作责任分解不明确,文物征集等筹建业务工作开展程序阻力较大。二是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每年运营费用尚未落实。三是随着流动展览内容的增加、展品的积累,我馆库房实在紧张,新借用的档案局库房又被放满。如有可能,能够购置一辆“流动博物馆大篷车”,将更有利于这个品牌的打造和惠民服务的深入。四是缺场地。开办十多年的馆所设施日益老化。博物馆展览与办公场所明显欠缺。五是缺经费。区博物馆全年日常维护经费、文物征集经费、自办及引进展览经费、科学研究经费;区文保办文物维修经费、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经费、文物宣传经费每年共计不到15万,与新时代文博工作的要求不符,与文化强区建设的标准不符。六是缺重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时,往往是文物工作让步。大湾碉堡群——轻机枪碉堡、小港李氏庄屋等三普新发现,已沦为消失文物。大片古老村庄拆迁、大面积开山取土,从无征集文物部门意见。

总结过往经验,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港口博物馆筹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重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新的方式方法,我们相信北仑文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北仑文博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dg1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


昨天我的师妹和他男朋友找我办个事,他男朋友是一个知名博导的弟子,说完事后我便向他求教关于读博士的事情,他还是很有心得的,跟我讲了好多,感觉很受用。昨晚没有及时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感觉非常遗憾,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今天一早上厕所的时候赶快记录在手机里,现在好好的整理一下。先来说一下他谈话的特点,首先是很有条理性,很多经验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了;其次是生动性,由于都是从自己经验中总结出的理论,他举了好多自己的例子,可以带我从他的视角去看这个过程,使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关于阅读文献通过看一些网上关于读文献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我对这件事从态度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从他口中说出来在让我在加深了以往认识的同时又多了些设身处地的感觉。1.文献量要大,虽然我也知道,但是没有实际的感觉,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要读研究领域内的几乎全部文章,至少也有几百篇。他举H师兄的例子,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读了上千篇文献,使他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因此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博士,写文章非常厉害,现在是优秀的教师。可以说读文献阶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但又是无法跨越的,这里面恐怕蕴含着量变导致质变的原理了。2.对待文献的态度,为什么我总觉得我想研究的问题都有人研究过了?

要想有所创新,在读文献的时候就一定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它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要时刻在想“是这样么”或是“这样对么”或是“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认为文献都是完美的,那么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了。虽然爱因斯坦说世界上99.9%的论文都是垃圾,他本人也只写过10篇论文,但是仍然要而且不得不采取渐进式创新的方法,就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3.读文献要有技巧,由于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无法把握太多的事物,因此就要学会略读和分类。所谓略读就是对于大部分文献,只读摘要和结论部分,对于特别相关或者特别重要的文献再去详读,学习其用的方法,写作技巧等等,否则那么大量的文献岂不是几年都读不完?所谓分类就是按照自己读文献的视角去给所读的文件归类,比如说可以按照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分类,可以按照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等等,他强烈推荐前种分类方法,因为这是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到研究领域,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在发展转折和遇到瓶颈的时候取得突破的主要人物。4.注意文件的时效性,由于出版延时的存在,很多现在读到的文献都是一两年前投稿的,而情况已经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去收集和阅读最新的文献,时刻跟踪研究前沿。曾有一次师妹去向H师兄请教一篇刚刚发表不到一周的文章,没想到H师兄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多年来H师兄一直保持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周用一天的时间读最新的文章,这样他永远是处于前沿的。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每天都会出来那么多的文献,为了更好的研究也许还要涉猎其他领域的文献,那怎么可能读过来呢?这里就要用到前面一条的技巧了,在对学科有所了解和把握的时候,再略读和分类一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也许一篇文章只需要几分钟就看完了,同时又能立刻对他的成果做出评价。按照爱因斯坦说的,有价值的文献其实不多,从这些新找的文献选出几篇真正值得读的再看一看也就行了。如果按照上面的原则去下苦功读文献的话,最后将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对所要研究的方向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自己要走的研究路线了然于胸,这时候再去有的放矢的做自己的课题就不会再感到盲目了。我曾问他是不是每做一次课题都要重新找所有文献,他说新找一些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去看原来已经学习过的文献又会有不同的心得,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螺旋上升的么,需要实践和认识交替进行。科研做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找到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再高的水平可以看到别人没有做过的方向,最高的水平就是可以找到新的学科。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开题报告做好后,大论文就非常容易了。其中要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个要研究的点,每个点写一个小论文,再把这几个小论文串成有机的整体。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1.博士论文与做基金项目的区别,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找到几个点,做一个较深入的研究,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即可,相对来说面更广一些,而做基金课题的时候要就一个问题进行最深入的研究,并对科研产出(论文等)有硬性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满意的结论倒是在其次,曾看见过基金总结模版中提到即使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也没关系,至少让后来人少走弯路。2.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关系,每个小论文都是针对博士课题的一个研究点,对应大论文中的一章,大论文要在小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使其更成体系,不只是简单罗列小论文。因此在做开题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把研究点找好,使之有内在的联系,这样小论文之间才能好串联,否则大论文会显得非常突兀。三、关于做学问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找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如果能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一定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数学和软件高人有的是,只要你能提出问题,总会有一种甚至多种解决的方法。极端的例子是哥德巴赫及其他各类猜想,他们看到了问题,但是可以几百年都没有人解决,结果大家都记住了他们,对于真正解决了这些猜想的人却不那么崇拜了。2.要有目的的学习,比如说我论文中要用到微分方程的内容,那么我就没有必要从极限开始学起,这样效率低也不可行,这个时候要有拿来主义。这就像好多同学被单词一样,每次都从A开始背,发现背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过段时间心血来潮又开始从A背,发现原来学的都忘了,于是开始从z背,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背单词而不用最终都要忘了的。H师兄就要去国外做研究助理了,每月收入不菲还能是一段不错的海外经历,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想他学习! 文:ml2009论文出处(作者):ml2009

浅谈论文数量不代表科研能力水平

博客指导工作总结


从有幸成为博客指导教师,到静下心来回顾一年的博客指导工作,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蜗居斗室,细思量却忽然发现自己与大家相比,做的凤毛麟角,但却时时感受着网络教研的冲击力,被象春苗大姐、武秀华老师一样的同行坚守博客阵地,默默无闻的战斗者感动;为象翟玉兰、郑璘玲等等这些推荐400余篇日志的强人的工作成果而心生敬佩;被象任景业、辉煌、务实等一批严谨治学、见解独道的专家们的想法所感染。。。。。。

一、指导工作小结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所负责的三个基地:吉林辽源龙山基地、吉林市长春市基地、东北师大附属小学基地,共计128个基地个人博客,其中包括部分指导教师博客。截止目前日志数1817篇,其中包括原创日志与推荐日志。作为指导教师,我个人博客共发表和推荐日志数35篇,点击率近1800,发表评论135次,被关注评论63次,接受和发布评论数十余次。

参与新思考论坛主题交流百余条,特别是在2009年“第二届新世纪研究与应用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中,在做好日常教研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登录新思考论坛与博客,认真研习各位选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悉心拜读广大热心网友的评论与建议,更不会错过,象任景业老师、王永老师及辉煌、务实等行家的精彩点评。大家认真钻研的精神与独特见解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感觉这是巨大的、宝贵财富,这种辛苦并快乐着的惬意,只有置身其中才会真切的领悟。因为如此,才再次觉得其实研课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我们收获着过程,收获着友谊!同时也在感受着成长,由衷的为参赛的选手能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高兴!特别是大家的热情参与更让人倍觉钦佩!

感谢小数工作室、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行,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提高、交流的好机会!感谢春苗老师一直指导与帮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蓝”。相信,网络教研在小数工作室的引领下明天更加美好!

二、指导存在不足

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却让我在诸多问题中,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指导工作,为了做好指导工作,现将在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结一下:

1、沟通不够

作为一名博客指导,与所在基地的领导、教师沟通不够,是阻碍推进博客教研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所以我所在的基地一直是安于现状,很大程度是指导本身的事情,就是与我的搭档——巢湖之滨的沟通都很少啊。

2、引导不足

每一篇原创博文,实际都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在发现亮点的同时也会看到某位教师,甚至是某个地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有必要指出来,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引导同行深度思考,以便确定努力方向,但在这方面,往往优点提的多,鼓励的话多,这不便于激活大家研讨的兴趣。

3、氛围不浓

良好的氛围,是博客交流的氧气,网络教研实际也是校本教研的另一种形式,应该以解决教师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为主线,但作为指导,我没能做到这一点,没有给老师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没有交流的欲望,这也就谈不上积极性了。

以上只是源于我作为指导的主观因素造成的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小数工作室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如果来年还能做博客指导教师工作,我的下一步设想:

1、增进沟通与交流

建立好基地博客成员与指导教师的关系,真正起到小数工作室与基地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

(1)与基地负责人保持联系

(2)与共同负责基地指导保持联系

(3)与小数工作室博客负责人保持联系

(4)尽可能与有关博客指导工作的人员联系

2、采取适当的博客活动方式

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博客教研的随意性,采取有组织与自主相结合的方式,使基地教师既有方向性同时又不受束缚,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博客交流的质量,实现基地博客管理“本土化”,交流指导“区域化”。

(1)任务驱动式网络教研

(2)问题式网络教研

(3)主题式网络教研

(4)反思式网络教研

(5)专题式网络教研

(6)协作式网络教研

(7)教师自主的网络教研


2014博览会展会工作总结范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博览会展会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6月20日至23日,“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福地新都”城市形象展示暨房产博览会在新都芙蓉生活广场举行。展会历时三天半,人气旺、销量大、效果好,社会各方反响热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展会概况

(一)参展规模。本届展会共有24家企业24个楼盘参展,参展楼盘面积145万平方米,有电梯、多层、洋房、别墅等多种项目形态。另有7家房地产中介机构、1家建筑装饰材料商家参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以及公积金中心、公证处等机构提供配套服务,房管局设立了政策咨询点。

(二)交易情况。4天房博会期间,住房成交81套,面积9016.99平方米,交易金额3395.07万元;车位交易5个,交易面积72平方米,交易金额36万元;商业房交易2宗,交易面积58.45平方米,交易金额48万元。购房意向登记1700余组,其中新都约占70%,成都市区占20%,省内其它地方10%。参展楼盘售房部人气大增,几乎恢复了2007年市场繁荣时期的接待量。展会期间共接待参观、咨询群众1.2万余人次。

二、展会特点

(一)楼盘整体品质较高。本次参展楼盘,如万科双水岸、汉嘉国际社区、东骏湖景湾、港基翰香府、交大香洲半岛、和信水沐天城、交大云堤、天之海天府江南等,都是新都的精品中高档楼盘,无论是基础配套、周边环境还是小区规划、建筑质量等都可圈可点,是新都房产的形象和代表。

(二)参展商品房全部通过安全鉴定。由于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举办的成都市第一个房博会,为消除购房者顾虑,区房管局邀请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专家自6月8日起,对24个楼盘、145.3万平方米商品房进行安全排查,所有参展楼盘完全达到抗震要求和质量标准,主体结构安全,无隐患。

(三)城市形象规划展成为亮点。本次展会设置了城市规划展厅,以展中展的形式,将新都“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的发展总体规划向市民进行展示,使市民更加了解新都,对新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规划展受到购房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本次房博会亮点之一。

(四)配套活动丰富多彩。房博会期间,为营造氛围、聚集人气,承办单位组织进行了“房博会文艺晚会”、“迎奥运挑战世界冠军乒乓球表演赛”、“发现新都摄影展”、“千名车友自驾购房游”、“省内10城购房游”、“购房抽奖”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促进了人气的提升。

(五)政策优惠助推交易。作为全省震后第一个房博会,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公积金贷款政策放宽、财政补助、个税优惠以及房管局系列办证优惠政策,直接促使房地产交易量和展会人气的提升。

(六)开发商推出购房优惠。房博会期间,为了吸引购房者,除了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外,各开发企业都推出了一些优惠措施,如购房直接优惠2-3万元,同时有4-8%的返点折扣;有的楼盘还针对灾区购房者推出了特别的优惠措施。

(七)宣传形式多样,媒体广泛参与。本次房博会的宣传采用了多种媒体形式,有电视、报纸、期刊、电台、网络、短信、出租车分动传媒、定点视频、户外单立柱、主干道灯杆道旗、DM单、广场气柱等,几乎涵盖所有的宣传形式,省、市及省内10城主流媒体广泛参与,宣传宽度前所未有。

三、几点经验

(一)领导重视。本次房博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杨羽、王翼刚、钟建宏、曾刚强等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参展开发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安排部署展会筹备工作。开幕式当天,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冒雨出席开幕式,展示了新都区领导班子务实、自信、干练的工作作风,感染了所有参加开幕式的购房群众、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

(二)充分筹划。本次房博会自4月中旬开始筹划,历时两个月,期间4次召开参展开发商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展会方案多次修改、完善,最后确定了“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福地新都”的展会主题。在展会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准备的同时,加紧优惠政策的拟订,在成都市促进房地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后,新都区及时跟进,迅速反应,制定了适合本区的优惠政策。

(三)团结协作。房博会的举办涉及宣传部、政府办、房管局、公安局、财政局、城管局、规划局、文体局、供电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及时协调,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作风过硬。受地震影响,房博会筹备工作一度停滞,6月初重新启动,短时间内房管局完成了工作方案分配、召开新闻通气会、开发企业再次动员、对外宣传组织、场地协调、灯杆广告安装、各活动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等诸多工作,许多工作人员节假日连续工作,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顺利上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

四、问题与不足

(一)时间仓促。5月12日下午,作为房博会启动标志的新闻发布会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汶川特大地震的突然发生,被迫中止,各项筹备工作也暂时停止。工作重点转为抗震救灾,直至6月初,筹备工作才重新启动,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工作部署和节奏,给宣传和组织筹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招商困难。自2007年11月以来,房地产市场便从火暴转入低迷,开发商和购房者信心受挫,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使本来冷清的市场雪上加霜,许多售房部可以说门可罗雀,甚至关门大吉。开发商对短时间内召开房博会缺乏信心,致使招商工作进行得十分困难,原来划定的近40个展位只有 24个楼盘参展。

(三)协调脱节现象偶有发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因地震对原来工作节奏的影响,承办单位与主办单位之间、区级部门之间以及承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之间,出现了一些工作脱节现象,导致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高甚至疏漏、错误的偶有发生。

(四)宣传的力度不够。本次房博会,因宣传资金较少,加上目前群众对抗震救灾的关注,宣传的深度和声势还不够。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积极推进城市营销。

新都新城区规划和楼盘整体品质与成都二圈层中其它区域比较并不逊色,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其它区域。但由于新都城市营销长期以来散、软、少,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成都市民对新都的印象还是乱、差、交通不方便,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房地产销售价格在成都二圈层处于洼地,开发、交易量较小。应积极推进城市营销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使城市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落实购房各项优惠政策。

在本次房博会上,许多购房者关心优惠政策的落实问题,应尽快拟订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树立政府以人为本、诚信高效的良好形象,增强亲和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和交通道路建设应进一步加快,按照对外公布的进度千方百计推进,言必行,行必果,使新都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城区人气有较大提升。

本次展会已落下帷幕,4天展会创下多个第一:

1. 全省震后首个房博会;

2. 新都时隔8年后第一届房博会;

3. 第一次在新城区举办大型展会;

4. 第一次媒体宣传全覆盖;

5. 第一次对商品房展开全面的结构安全排查;

6. 第一次在对在新都购房的业主进行财政补助;

……。

“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福地新都”城市形象展示暨房产博览会的举办,使开发商、购房者重新树立了的信心,迅速恢复了房地产市场销售的人气,为抢得新都经济发展的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效果超过预期,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员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