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0年区2020至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时不待我,岁月如梭,上一阶段的工作即将圆满结束,那么我们要想好开始写工作总结。想要成功就要高效,而工作总结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那么在我们写工作总结的时候需要重点注意什么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2020年区2020至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为了全面推进我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步伐,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的保证。根据区委办公室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区“十五”期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就业安置需求上看:“十五”期间,全区每年大约新增城镇新生劳动力资源人左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人左右(包括灵活就业后又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左右,每年需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输出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从就业安置效果上看:由于“九五”期间我区乡镇街总数为**个,“十五”期间逐步减少为现在的**个,但各年度的就业及再就业安置任务仍很艰巨,“十五”期末已累计实现开发就业岗位**个,与“九五”期间相比增加**个。安置就业及再就业的各类从业人员达**人次。与“九五”期间相比增加**人。其中: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人次,与“九五”期间相比减少**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包括农村劳务输出)**人次,与“九五”期间相比增加**人次。

从就业方式上看: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国家确立的就业的方针得到了充分体现,初步形成了民营、私营、个体、外商投资等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及灵活就业的多样化。

从就业结构上看: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约占**%、第二产业约占**%、第三产业约占**%。民营私企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吸纳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从劳动者素质上看:由于“十五”期间国有企业并轨下岗职工比较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大部分下岗位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技术素质较低,竞争就业能力弱,接受培训的要求不强,劳动者的素质水平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就业的需求。为了促进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我们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十五”期间已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人,与“九五”期间相比减少**人。同时在“十五”期间按照市里下达的工作任务,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人,与“九五”期间相比增加**人,以此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外出务工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就业及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市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了全区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及再就业,在实施再就业“光彩杯”、再就业工程、社区就业工程工作中,区政府及劳动部门曾多次被市里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确保了我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我们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才可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总之,做好就业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市区政府要求把就业及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鉴定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2、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为全面实现就业安置任务,要采取积极措施,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安置“4050”人员作为安置就业的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主要面向五个方面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就业的社区家政服务业;二是通过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岗位,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增加岗位及开发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就业岗位;三是为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4050”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四是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鼓励扶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五是充分发挥我区埠外、境外企业和地区民族优势,开拓劳务输出市场,促进城乡劳务人员的输出和转移。确保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

3、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一是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实现以区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乡镇街职业介绍机构为基础,社区(村)为依托和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市场信息化程度。二是强化就业服务功能,重点开展对“4050”人员及特困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活动,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政策指导、职业介绍、劳动事务代理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并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帮助和指导他们实现再就业。

4、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是就业政策中长期有效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也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劳动者的素质是他们在市场就业中的决定因素。因此,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就业培训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把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落实。一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注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培训工作与市场就业需求的对接。对开展的技能培训,与推行和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满足就业市场多元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三是保证培训体制到位、培训经费到位、人员师资到位,以确保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5、积极开展社区就业工程,加强社区就业平台建设,促进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抓出成效。积极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和就业工作平台建设。按照市区政府关于实施社区就业工程的工作部署要求,把社区就业工程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抓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提供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三是做好社区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就业的安置。四是抓好社区就业典型的宣传,营造社区就业的良好氛围,以此推进全区社区就业工程的开展。

6、落实再就业资金及扶持政策,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就业资金,促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主要是公益性岗位资金、培训经费、劳动力市场建设经费、小额贷款担保资金等,为就业工作及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二是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税免费、小额贷款等重要政策措施努力落实好,用足用好就业扶持政策,使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为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7、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转移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及转移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工作是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区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领导上,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紧迫感,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当作一个富民产业来抓,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在管理服务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及时准确的提供埠外、境外劳务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供求和信息共享渠道。加大输出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就业形势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很繁重。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是由于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新的就业压力,造成城乡就业压力并存。二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已成为今后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2、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区、乡镇街、社区的信息网络体系,远郊乡镇的信息联网工作进度还不平衡,尚未实现劳动力资源与市场就业信息共享,市场就业服务体系的整体尚未形成规模化和现代化。

3、市场开发运作不够,就业培训工作比较滞后。失业人员面对着重新就业的突出问题是失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由于受培训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各类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培训需求,直接影响着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及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需求。。
4、由于市场就业的主渠道多为民营和私营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特别是农民工,在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签定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伤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四、今后就业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实现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根据市里对就业工作的总体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市、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就业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2、继续加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重点是适合大龄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各用人单位更多地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扩大安置渠道。

3、继续加大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力度。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以确保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继续落实好小额贷款及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包括社区)中的小型加工企业和商贸型、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减免条件的及时给予办理认定申报。

4、加大社区就业的工作力度,完善就业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街道社区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社区就业工程的深入开展,力争4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全部实现达标社区。

5、继续强化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劳动力市场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新三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改善和增强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和规模,推动我区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功能的提高,努力实现我区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更加适应市场就业的需求。

6、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培训力量,积极开展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以促进就业。注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培训工作与市场就业需求对接。

7、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使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再就业政策实现再就业,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围。

8、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务输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力度。要加强农村劳务输出的管理与服务,加大与国内外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构建输出基地,充分利用我区“三资”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利用地区民族优势,广泛获取劳务合作的机遇,推动和促进我区的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9、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大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的力度,重点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查处克扣劳动工资报酬的违法行为,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监察要强化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和举报监察的职能,特别是加大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举报的查处力度,做到依法、公正、严明、快立、快办、快结案。以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g1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xx年就业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一、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20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20XX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2020年就业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牡市就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就业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全市1-6月份完成就业再就业安置任务511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2%;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3期,已培训了8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1%;《再就业优惠证》发放8496本。安置公益岗位人员9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3845人,已安排1191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103人,已推荐成功95人就业。发布各类就业信息784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5350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853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40、50人员”就业991人,完成计划的86%。

三是针对海林“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812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20xx年市局先进单位。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886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化。社区平台建设是实现就业服务社会化重要途径之一,社保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保员的服务是就业服务社会化的最终衡量标准

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29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

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29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建立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1650名托管人员平稳有序的出中心工作,截止6月21日,为已办理解除托管关系的827人发放了三分之一补发工资。并协助他们顺利地办理好失业保险、养老关系的接续手续。目前,余下的577人也在积极办理解除托管劳动关系事宜。三是并轨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各项基础资料已基本就绪。共有126户企业,13436名下岗离岗人员。海林市并轨工作方案已出台,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输出人员范围已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我局已与深圳、北京、大连等地的就业局或就业中心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或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为以后年度完成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我市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我市劳务输出的实际,下半年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打造我市劳务输出的品牌。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今年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城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五)、健全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通过开展创建劳务输出服务工作标准化社区活动,全面实施“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输出打工仔,引回管理者”。让海林劳务输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六)、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实干,善于摸索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筑辉煌!

2020年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劳动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核心,以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标准,在就业安置、失业保障、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有效地维护了我县就业局势的稳定。

一、全面完成各项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

(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7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5%,登记失业率为3.17%。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任务。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我县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全县人民服务。

2、认真做好平台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根据省市要求和考核目标,我县16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城区15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站。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15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分别配备了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为各劳动保障所又增配了一名工作人员以充实力量,这些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财政出资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真正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下岗职工有人管、有人问。

3、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今年以来,共给予“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16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 100万元。我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40万元,全部纳入专户。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4050”人员、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共为263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403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今年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计 1030人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截至目前为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已征收失业保险费 428万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失业保险费5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征收额为历年之最。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我们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了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加强失业保险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失业保险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账簿的设置,报表的填制比较规范,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期间的会计资料。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20xx年末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35.3万人,净增2.6万人,其中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转移15163人,完成任务的108%;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1675人,完成任务的108%。收入达2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比去年人均增加105元。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我们在去年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加强南北交流,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劳动力交流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与江阴对口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近年来,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塑料制品、木材加工、铸造、餐饮服务、纺织等涉及几十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4、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在今年全市六个县(市)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中,我们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标准达标率在50%以上。

5、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全县26个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我们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 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 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对有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纳入失业保障。同时继续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相对合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利用2 —3年时间使创建率达90%以上,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四)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将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善于探索适合睢宁实际劳动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筑辉煌。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 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对有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纳入失业保障。同时继续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相对合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利用2 —3年时间使创建率达90%以上,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四)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将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善于探索适合睢宁实际劳动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筑辉煌。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2020年就业服务工作1至8月份工作总结


20xx年1至8月份,我局在主管局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就业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紧盯任务,狠抓落实,就业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1至8月份工作总结如下:

一、1至8月份就业服务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项目标完成情况

为了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 “春季就业再就业”专场招聘、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落实等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和再就业岗位。1至8月份,全县新增就业人数1500人,完成市任务的79%;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完成市任务的91%;安置“4050”就业困难对象350人,完成市任务的8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较好地控制在市年初下达的4.3%目标之内。二是充分发挥离京津近,劳务信息灵通,输出渠道畅通等优势,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目前累计劳务输出7500人次,完成市任务的94%;劳务输出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三是根据上级相关政策我们采取社区服务、上门宣传和集中办理等形式,免费为5000名下岗失业人员换取就业失业登记证。1至 8月份共有参保失业职工8500人,其中新增扩面120人,未完成市任务。收缴失业保险金250万元,为59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47万元。

(二)、采取重要措施

1、发挥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今年2月及时召开了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会议,开展了“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促就业”活动,对全县18万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现状、技术特长、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资源和劳务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为全县劳动力的稳定、有序、快速转移创造了条件。二是深入开展了“春风行动”和“春暖行动”为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不利影响,抓住春节前后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外出的有利时机,出动工作人员1000多人次,免费发放《外出务工须知》、维权手册和用工信息10000多份。组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一次,为农民工提供了120个工种近2000个就业岗位,有1000余名农民工就近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今年4月又开展“春暖行动”,为农民工和用工单位送服务。三是积极行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抓住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重点工程多的契机,我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我县城建正在实施的37个重点项目中,及时与各工程主管部门、施工单位沟通联系,又推荐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到县城各工地就业。积极组织参加了4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省劳务用工洽谈会,与北京35个用工企业签订意向性劳务输出协议6000人,目前已输出300人。此外,我们大力拓展劳务派遣业务,根据北京、张家口和我县用工企业需要,输出司机、烟草配送、装卸等工种劳务人员530人。

2、采取有效措施,为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和提供就业平台

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为他们实施就业援助和并在广阔的平台上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我县县委、政府在全县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是我局XX县总工会共同扶持我县43名特困职工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子女,通过送岗位、小额贷款帮扶和劳务输出等政策,有效的安置了他们就业。二是挖掘岗位促使各类企业招聘大中专毕业生。XX英联马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发酵等专业大学生60余名;张北运达风电招聘相关专业大学生100名;将在我县落户的全国著名企业“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我局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电气焊、电工以及机电一体化 专业大中专生150余名;由XX市对口援建的我县蔬菜城也在我县招聘大学生100名。三是为37名当年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失业补助金。辅助24名初、高中“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毕业生免费就读技工学校。

3、强化培训职能,努力提高劳动者适应工作能力。

一是针对京津市场冬季缺少燃油燃气司炉工的情况,主动与京津两市热力公司联系争取用工指标,并与北京XX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4月份联合培训司炉工102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今年又举办了一期创业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等人员350余名,有效的和小额担保贷款结合起来,扶持下岗失业等人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三是和农广校一起利用流动直通车,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宣讲各种种、养植技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首页 1 2 尾页

4、加大对困难群体援助力度。为抓好就业服务,切实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我局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进行认定和登记造册,对确有困难的人员根据其就业愿望、职业技能、身体素质、生活状况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实行重点援助,及时把上级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手中。目前已为三中、职业技术学校、市容市貌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安排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400名,其中安置特困职工和零就业家庭100人;及时协助破产改制企业土畜产、帽厂、粮食以及永春皮件厂补缴失业保险金130万元,使120余名失业人员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

5、积极用好再就业资金,真诚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是推进工作的保障。今年年以来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1至8月份上级部门拨付我县就业专项补助资金 819 万元;截止目前已支出再就业资金215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4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23万元。9至12月份将对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预计支出社会保险返补贴580万元;对40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支出200万元,支出贷款贴息40万元;支出培训补贴20万元。以上各项总计支出1055万元,目前还需缺口资金236万元。

6、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自主创业人员铺设创业之路。为进一步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我局大力实施了“全民创业促就业”工程。一是构建创业平台,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今年7月,我局为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大厅专门划分出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区,设置了“招生报名咨询、项目征集推介、企业开业指导、培训事项办理、创业跟踪服务、创业成果展示”等六个咨询服务窗口,形成了“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创业指导平台。二是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利用我局下属企业劳动商厦、工业品市场、丽华宾馆以及我县劳通驾校、安仕超服装有限公司等积极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在市场营销、餐饮服务、汽车驾驶、服装、电气焊、维修等专业有所突破,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期和优惠政策,帮助其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增强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资金,及时对创业者实施援助。我局已向省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担保资金,目前已到位担保资金240万元,贴息资金15万元,已为 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转业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实施小额担保贷款720万元,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四是树立创业典型,激发创业者创业热情。我们整理出版了《XX县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事迹选录》,免费发放给创业者,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同时,经过我们在创业者中收集,以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怒放的生命》一书正在编辑整理,再现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和创业历程,营造创业氛围,点燃创业者的激情。

二、今后的工作安排

1、做好开展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按照

上级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切实做好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是做好就业工作。一是托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组织人员开展入户家访工作,对未就业的困难对象进行确认登记,掌握最新就业需求动态情况;二是及时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和相关就业服务,对其中具备条件能落实就业岗位的,全力帮助其实现就业。

2 、针对旱情,积极实施培训,及时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打工经济的发展。我局按照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于八月下旬派人到京、津、石家庄、内蒙等地40家用工企业落实岗位3000个,把这些岗位整理编印成册,把15000份劳务信息,20000余份农民进城就业指南发至全县行政村。还准备把有外出就业愿望的人组织起来,免费培训为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充电。已派两名工作人员进驻两面井村和玉狗梁村,认真调查核实受灾人数,并将有意接受培训和外出务工农民组织起来,向他们传递劳务信息、宣传务工政策,充分实现广大农民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进一步促进“打工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使农民工输得出,更能留得住,进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一方面,使外出打工者和在家务农者认识到劳动致富光荣,外出务工也光荣,从而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要求外出务功的自觉性;一方面可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补贴农民,使农民及早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从而提高外出务工的稳定性。我局将于近期再次举办“燃油燃气”司炉工培训,为京津供暖市场储备人才。

3、再接再厉,再掀创业促就业的新高潮

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但离上级部门要求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倍加努力,紧紧围绕我县“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制定相应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信息服务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型、贸易促进型以及社区服务型、建设劳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以创业带的政策体系,是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创业。

首页 1 2 尾页

4、加大对困难群体援助力度。为抓好就业服务,切实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我局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进行认定和登记造册,对确有困难的人员根据其就业愿望、职业技能、身体素质、生活状况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实行重点援助,及时把上级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手中。目前已为三中、职业技术学校、市容市貌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安排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400名,其中安置特困职工和零就业家庭100人;及时协助破产改制企业土畜产、帽厂、粮食以及永春皮件厂补缴失业保险金130万元,使120余名失业人员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

5、积极用好再就业资金,真诚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是推进工作的保障。今年年以来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1至8月份上级部门拨付我县就业专项补助资金 819 万元;截止目前已支出再就业资金215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4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23万元。9至12月份将对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预计支出社会保险返补贴580万元;对40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支出200万元,支出贷款贴息40万元;支出培训补贴20万元。以上各项总计支出1055万元,目前还需缺口资金236万元。

6、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自主创业人员铺设创业之路。为进一步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我局大力实施了“全民创业促就业”工程。一是构建创业平台,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今年7月,我局为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大厅专门划分出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区,设置了“招生报名咨询、项目征集推介、企业开业指导、培训事项办理、创业跟踪服务、创业成果展示”等六个咨询服务窗口,形成了“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创业指导平台。二是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利用我局下属企业劳动商厦、工业品市场、丽华宾馆以及我县劳通驾校、安仕超服装有限公司等积极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在市场营销、餐饮服务、汽车驾驶、服装、电气焊、维修等专业有所突破,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期和优惠政策,帮助其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增强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资金,及时对创业者实施援助。我局已向省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担保资金,目前已到位担保资金240万元,贴息资金15万元,已为 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转业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实施小额担保贷款720万元,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四是树立创业典型,激发创业者创业热情。我们整理出版了《XX县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事迹选录》,免费发放给创业者,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同时,经过我们在创业者中收集,以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怒放的生命》一书正在编辑整理,再现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和创业历程,营造创业氛围,点燃创业者的激情。

二、今后的工作安排

1、做好开展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按照

上级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切实做好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是做好就业工作。一是托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组织人员开展入户家访工作,对未就业的困难对象进行确认登记,掌握最新就业需求动态情况;二是及时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和相关就业服务,对其中具备条件能落实就业岗位的,全力帮助其实现就业。

2 、针对旱情,积极实施培训,及时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打工经济的发展。我局按照县委政府的文件精神,于八月下旬派人到京、津、石家庄、内蒙等地40家用工企业落实岗位3000个,把这些岗位整理编印成册,把15000份劳务信息,20000余份农民进城就业指南发至全县行政村。还准备把有外出就业愿望的人组织起来,免费培训为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充电。已派两名工作人员进驻两面井村和玉狗梁村,认真调查核实受灾人数,并将有意接受培训和外出务工农民组织起来,向他们传递劳务信息、宣传务工政策,充分实现广大农民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进一步促进“打工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使农民工输得出,更能留得住,进行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一方面,使外出打工者和在家务农者认识到劳动致富光荣,外出务工也光荣,从而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要求外出务功的自觉性;一方面可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补贴农民,使农民及早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从而提高外出务工的稳定性。我局将于近期再次举办“燃油燃气”司炉工培训,为京津供暖市场储备人才。

3、再接再厉,再掀创业促就业的新高潮

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但离上级部门要求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倍加努力,紧紧围绕我县“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制定相应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信息服务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型、贸易促进型以及社区服务型、建设劳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以创业带的政策体系,是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创业。

首页 1 2 尾页

"区就业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