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忙碌的工作生活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不知不觉间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结束,你要开始准备工作总结了,真正写好一份工作总结,需要平时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工作总结应该注意哪些?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2020年农广校2020年工作总结,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在省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业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市农广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优势,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办法、新模式。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共下乡培训农民17153人次、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760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7416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3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00人,招收大中专学员1356人。较好地完成了省农广校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任务目标分别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5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2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25人、大中专招生1217人)。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加强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五大培训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
1、制定全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工作计划
为了使农民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年初根据委党委的工作部署和省校的要求,在征求各分校培训意见的基础上,农广校结合市农委“情系三农”品牌建设,提出《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xx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和《关于20xx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确定了20xx年全市农民培训的主要任务指标,对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单位、各责任人,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标准。
2、实施各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要求承担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的即墨、平度两分校以文件或相关手续的形式,确认农广校对“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产权和管理使用权,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工作任务目标,以充分发挥好直通车的进村入户培训功能。据统计,截止11月底,直通车共下乡培训109次,受训农民达17153人次。其中即墨分校直通车下乡51次,培训农民达6153人次;平度分校直通车下乡58次,培训农民达11000多人次。直通车进村入户培训情况分别被《日报》、《财经日报》、电视台、即墨电视台、平度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顺利启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根据中央和省农广校《关于印发百县万村新型农民培训“三进村”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确定即墨为我省农广校系统十县百村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试点市。以6月份在即墨市移风店镇举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启动仪式”为标志,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的“三进村”行动在全市全面展开,目前已确保培训教师平均每周至少进村入户指导1次,在重点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确保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积极携手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培训教师队伍。目前全市已建成由160人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进村入户对农民实施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为确保农业科技“常下乡”和“下长乡”,目前还在全市建立了7个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镇、29个基地村,21个农业科技书屋,还从基地镇村中筛选出了33户科技示范户,以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扩大农广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今年以来,市农广校在狠抓各项培训工程实施的前提下,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开展多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以推动全市农民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在平度组织了“20xx年情系三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启动仪式”;二是在即墨移风店镇举办“情系三农?市农广校系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现场会”;三是会同优农中心在胶州市胶东镇罗家村举办了“情系三农?市科技直通车食用菌新技术培训班”;四是深入即墨、平度、胶南、胶州、莱西各分校,对每一季度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承担“农业科技入户科技直通车”项目的即墨和平度两分校进行督促检查;五是加大对培训亮点和典型的宣传力度。对每一季度的农民培训情况在农广校系统内进行通报,对各分校的培训情况逐一列表,上报市农委有关领导,并印发至各市区农业局分管局长和农广校校长,以推动全市的培训工作。
首页 1 2 尾页
截止11月底,市农广校共写出宣传稿件14篇,其中《市“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启动仪式在平度举行》、《市新型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在即墨市移风店镇启动》等6篇刊登在农经网、山东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和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媒体上。有5篇发表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等报刊上,有2篇宣传农广校学员带头创业的文章,刊登在省农广校为建校25周年校庆出版的《农广风采》上。三、广开办学渠道,增强农广校自身的活力
农广校在全面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人才和维持正常办学,努力做好大中专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
一是根据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精神,市农广校积极与市畜牧局联系,组织全市4000余名工作能力强、素质高、没有达到中专学历的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由中央农广校新开设的“动物卫生防疫”专业中专班的学习,力争在三年内使他们取得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和动物防疫员职业资格鉴定证书。今年10月份,市农广校会同市畜牧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防疫员中专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参加学习的学员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学习形式以及学制、学费、报名时间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招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是积极响应省校号召,认真组织市校系统全体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校即墨分校的李纲、李丙新老师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同时获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评优教学能手称号。我校荣获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教学评优先进集体称号,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是拓展招生办学渠道,扩大新的办学项目。在原有同山农大、省委党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山大、莱农和山东交通学院等院校的成人高考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范围,加大招生力度,今年以来,市校分别在《晚报》、《早报》、《半岛都市报》及《日报》上发布招生广告共计15次;印刷招生简章6000余份,在市内人口密集的地方散发;同时各市区分校也采取了各种方式(如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加以发动,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领导支持。目前全市今年共招收大中专生1356人。
四是建立健全办学规章制度,认真组织教学。根据农广校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办学和“五级办学、四级管理”的特点,建立完善了中专、高等教育、农民培训、财务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对各层次各班次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员自学、面授辅导、考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远程教学系统。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网络教室,拥有600多台计算机,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城市网络群,同时,具备了制作各种音频、视频课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市农广校系统的整体办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级相关部门虽已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对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到位,资金不落实,还需农广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搞好农民培训工作。
2、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公益性、非赢利性的事业,必须依靠各级财力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缺乏应有的力度,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规划。
3、各地农民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农广校办学人员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难以适应“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要求,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得心应手的培训农民的成功新路子。
六、20xx年工作打算
1、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三进村”行动,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深入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确保全年完成10000人的培训任务。以发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三进村”行动。
2、积极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确保“动物卫生防疫”专业中专学历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3、完善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能,理顺关系,扎实有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及时总结宣传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和经验,继续做好培训亮点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确保农广校各项事业的有力发展。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增强致富本领,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首页 1 2 尾页
截止11月底,市农广校共写出宣传稿件14篇,其中《市“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启动仪式在平度举行》、《市新型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在即墨市移风店镇启动》等6篇刊登在农经网、山东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和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媒体上。有5篇发表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等报刊上,有2篇宣传农广校学员带头创业的文章,刊登在省农广校为建校25周年校庆出版的《农广风采》上。三、广开办学渠道,增强农广校自身的活力
农广校在全面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人才和维持正常办学,努力做好大中专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
一是根据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精神,市农广校积极与市畜牧局联系,组织全市4000余名工作能力强、素质高、没有达到中专学历的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由中央农广校新开设的“动物卫生防疫”专业中专班的学习,力争在三年内使他们取得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和动物防疫员职业资格鉴定证书。今年10月份,市农广校会同市畜牧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防疫员中专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参加学习的学员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学习形式以及学制、学费、报名时间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招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是积极响应省校号召,认真组织市校系统全体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校即墨分校的李纲、李丙新老师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同时获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评优教学能手称号。我校荣获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第六届教师教学评优先进集体称号,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是拓展招生办学渠道,扩大新的办学项目。在原有同山农大、省委党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山大、莱农和山东交通学院等院校的成人高考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范围,加大招生力度,今年以来,市校分别在《晚报》、《早报》、《半岛都市报》及《日报》上发布招生广告共计15次;印刷招生简章6000余份,在市内人口密集的地方散发;同时各市区分校也采取了各种方式(如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加以发动,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领导支持。目前全市今年共招收大中专生1356人。
四是建立健全办学规章制度,认真组织教学。根据农广校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办学和“五级办学、四级管理”的特点,建立完善了中专、高等教育、农民培训、财务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对各层次各班次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员自学、面授辅导、考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远程教学系统。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网络教室,拥有600多台计算机,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城市网络群,同时,具备了制作各种音频、视频课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市农广校系统的整体办学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级相关部门虽已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对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到位,资金不落实,还需农广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搞好农民培训工作。
2、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公益性、非赢利性的事业,必须依靠各级财力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缺乏应有的力度,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规划。
3、各地农民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农广校办学人员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难以适应“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要求,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得心应手的培训农民的成功新路子。
六、20xx年工作打算
1、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三进村”行动,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深入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确保全年完成10000人的培训任务。以发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三进村”行动。
2、积极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确保“动物卫生防疫”专业中专学历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3、完善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能,理顺关系,扎实有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及时总结宣传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和经验,继续做好培训亮点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确保农广校各项事业的有力发展。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增强致富本领,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首页 1 2 尾页
dg1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2020年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20xx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按照年初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业务站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实施了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国家标准粮田建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市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大力推广了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棚室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建设了3个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和12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村,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网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完成了以沼气池加燃池为主的沼气池改建示范工作。依托项目实施,完成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工作;完成了农作物(粮、豆、经济)、土壤肥料、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项目区,完成示范推广应用项目16个,试验示范项目189个点(次)。应用先进技术推广面积167.9万亩,促进粮食纯增产9.6万吨,总纯增效益2.8亿元人民币。实施项目技术推广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17.5万亩)10.4%,纯增产占粮食总产量(农调队数29.5亿公斤)的3.3%。
一、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一)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20xx年,承担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三种作物130万亩,其中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20万亩,**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0万亩。项目覆盖全市整个农业主产区,共涉及8个旗(市)场局,79个乡(镇)和农场,725个村和生产队,22,581户。均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粮豆总产达168.38万吨,总增产7.3万吨;总纯增收益2.56亿元。今年,是承担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第五年。五年来,从组织、技术、物资和资金等诸多方面,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通过综合组装后,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吸纳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能力,以及农业生产整体科技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国家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80万亩,实际完成80万亩。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海管局、大管局等6个旗(市)场局的44个乡(镇)和农场,403个村和生产队,10,566户。
补贴品种:蒙豆9、蒙豆12、东农46、合丰40、疆莫豆1号、垦农18。
经测产,项目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比非项目区大豆亩产96.1公斤,亩增产36.2公斤,增产37.7%;大豆总产达10.6万吨,总增产2.9万吨;总纯增收益0.6亿元。项目区内建立总面积9.2万亩核心示范区52个,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6个,安排高产创建方6个。
2、国家青贮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40万亩,实际完成40万亩,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25个乡镇(农场),290个行政村,10,865户。
补贴品种:海玉4、海玉5、海玉6、九玉2、克单8。全部为粮饲兼用品种。
经测产,项目区青贮玉米平均亩产量(籽粒、秸杆)3.9吨,其中籽粒产量0.4吨,秸杆亩产量3.5吨。籽粒比对照田372.2公斤,平均亩增产95.4公斤,增产幅度16.4%。玉米总产达154.8万吨,总增产3.8万吨;总纯增收益1.9亿元。在项目区内共建立总面积2.2万亩青贮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24个,其中千亩以上核心展示田5个,安排7项试验示范内容。
3、**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10万亩,实际完成10万亩,落实在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的10个乡镇(农场),32个村(生产队),1,150户。
补贴品种:龙麦26、龙麦30、内麦19、格来尼。
经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97.6公斤,比非示范区亩产240.5公斤增产57.1公斤,增幅23.8%。小麦总产达2.98万吨;总增产0.6万吨;总纯增收益609.3万元。全市共建立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2.27万亩,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落实7项试验示范内容。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二)**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190万亩,因今春严重的旱情,实际完成140万亩。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0万亩,阿荣旗完成20万亩,莫旗完成10万亩,鄂伦春旗完成5万亩,大管局完成80万亩,海管局完成10万亩。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138.7公斤,较对照田(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04.9公斤,亩增产36.8公斤,增幅为35.1%,总增产大豆5,704万公斤。按2.4元/公斤计算,亩增效益88.3元,总增效益1.4亿元。
8月29—3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区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推广现场会,通过观摩、交流,与会代表对该技术的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了改进完善建议。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是由我区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大豆栽培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该技术的适应能力,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经过实践的检验,拓展了该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为该技术进一步示范推广,已形成了初步的设想和规划。
2、小麦优质品种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26万亩,已完成27.5万亩。其中:牙克石市完成5万亩;额尔古纳市完成2.5万亩;海管局完成20万亩。经测产,平均亩产297.6公斤,较对照田平均每亩增产57.1公斤,总增产1.6万吨。按1.4元/公斤计算,每亩纯增收79.9元,总增效益0.2亿元。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20xx年和20xx年分别在牙克石市、阿荣旗实施,项目周期为三年。现已完成野外调查采集农化样8,244个,分析化验各项理化指标7.94万项次,填写“采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采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65万余份,完成“3415”小区试验68个点次,建立了9个核心示范区,布置三区对比试验110个,制定施肥配方建议卡0.37万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万亩。
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区,施用配方肥的80.4万亩农田,作物平均亩产为197.7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2.0万吨,平均亩增产19.4公斤,增产率为11%;亩新增产值29.7元,总增产值0.3亿元。
(四)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阿荣旗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以来首批实施的项目,截止20xx年7月31日,已全部按期完成了项目批复的各项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单位于8月1日组织设计、监理、质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了初验,经验收组综合测评,3个单位工程、23个分部工程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优良工程率达78%,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五)全面完成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
承担20xx年度**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4项,《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全面如期完成了项目合同书的各项计划任务。
“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农场局各1万亩。经秋季测产,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125.78公斤,比非项目区92.31公斤增产33.4公斤,增产幅度为36.26%。项目区高油大豆亩成本159.5元,公斤粮成本0.53元,亩纯效益142.37元。非项目区大豆亩成本135.82元,公斤粮成本0.63元,亩纯效益80.18元。项目区高油大豆较非项目区普通大豆亩纯增效益62.19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310.95万元。
“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其中牙克石市3万亩,额尔古纳市2万亩。经秋季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84.44公斤,比非项目区227公斤增加57.44公斤,增产幅度为25.3%。项目区小麦亩成本209.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88.3元。非项目区小麦亩成本167.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38.6元。项目区小麦较非项目区非项目区亩纯增效益49.7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248.5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6万亩,超计划指标0.36万亩,超额9%。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12万亩,牙克石市完成2.2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开发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30万亩的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作物主要为小麦和大豆。经秋季测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作物平均亩产215.35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113.17万公斤,平均亩增产25.96公斤,增产率为14%,平均亩新增产值43.65元,总增产值190.31万元。
“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1万亩,实际完成面积1万亩。全部落实在阿荣旗音河乡,共计3个村,682户。经测产,项目区南瓜平均亩产2.56吨,比一般田亩增产256公斤,增产率11.2%;总增产南瓜0.25万吨,总增产南瓜果肉0.2万吨,总增产白瓜籽140吨。实现亩产值743元,比一般田亩增产值120元,总增产值120万元,总增收106万元。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二)**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190万亩,因今春严重的旱情,实际完成140万亩。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0万亩,阿荣旗完成20万亩,莫旗完成10万亩,鄂伦春旗完成5万亩,大管局完成80万亩,海管局完成10万亩。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138.7公斤,较对照田(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04.9公斤,亩增产36.8公斤,增幅为35.1%,总增产大豆5,704万公斤。按2.4元/公斤计算,亩增效益88.3元,总增效益1.4亿元。
8月29—3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区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推广现场会,通过观摩、交流,与会代表对该技术的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了改进完善建议。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是由我区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大豆栽培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该技术的适应能力,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经过实践的检验,拓展了该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为该技术进一步示范推广,已形成了初步的设想和规划。
2、小麦优质品种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26万亩,已完成27.5万亩。其中:牙克石市完成5万亩;额尔古纳市完成2.5万亩;海管局完成20万亩。经测产,平均亩产297.6公斤,较对照田平均每亩增产57.1公斤,总增产1.6万吨。按1.4元/公斤计算,每亩纯增收79.9元,总增效益0.2亿元。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20xx年和20xx年分别在牙克石市、阿荣旗实施,项目周期为三年。现已完成野外调查采集农化样8,244个,分析化验各项理化指标7.94万项次,填写“采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采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65万余份,完成“3415”小区试验68个点次,建立了9个核心示范区,布置三区对比试验110个,制定施肥配方建议卡0.37万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万亩。
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区,施用配方肥的80.4万亩农田,作物平均亩产为197.7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2.0万吨,平均亩增产19.4公斤,增产率为11%;亩新增产值29.7元,总增产值0.3亿元。
(四)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阿荣旗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以来首批实施的项目,截止20xx年7月31日,已全部按期完成了项目批复的各项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单位于8月1日组织设计、监理、质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了初验,经验收组综合测评,3个单位工程、23个分部工程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优良工程率达78%,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五)全面完成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
承担20xx年度**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4项,《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全面如期完成了项目合同书的各项计划任务。
“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农场局各1万亩。经秋季测产,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125.78公斤,比非项目区92.31公斤增产33.4公斤,增产幅度为36.26%。项目区高油大豆亩成本159.5元,公斤粮成本0.53元,亩纯效益142.37元。非项目区大豆亩成本135.82元,公斤粮成本0.63元,亩纯效益80.18元。项目区高油大豆较非项目区普通大豆亩纯增效益62.19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310.95万元。
“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其中牙克石市3万亩,额尔古纳市2万亩。经秋季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84.44公斤,比非项目区227公斤增加57.44公斤,增产幅度为25.3%。项目区小麦亩成本209.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88.3元。非项目区小麦亩成本167.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38.6元。项目区小麦较非项目区非项目区亩纯增效益49.7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248.5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6万亩,超计划指标0.36万亩,超额9%。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12万亩,牙克石市完成2.2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开发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30万亩的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作物主要为小麦和大豆。经秋季测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作物平均亩产215.35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113.17万公斤,平均亩增产25.96公斤,增产率为14%,平均亩新增产值43.65元,总增产值190.31万元。
“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1万亩,实际完成面积1万亩。全部落实在阿荣旗音河乡,共计3个村,682户。经测产,项目区南瓜平均亩产2.56吨,比一般田亩增产256公斤,增产率11.2%;总增产南瓜0.25万吨,总增产南瓜果肉0.2万吨,总增产白瓜籽140吨。实现亩产值743元,比一般田亩增产值120元,总增产值120万元,总增收106万元。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2020年农技推广中心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宣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在区农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农民增收作为工作核心,狠抓粮食生产,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各项为农服务措施,全力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和稳定了我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区共种植早稻34.47万亩,中稻一季稻32.68万亩。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水稻单产和质量,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以宣区政办[20xx]14号文件下发《关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创立名牌、提升效益”的要求,重点推广六项关键技术:①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超级稻为主的优质品种;②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③主攻水稻早育稀植技术为代表的培育壮秧技术;④加快推广以抛秧、直播、免耕为代表的轻型栽培技术;⑤配套推广防高温热害、节水溉灌为代表的避灾节本技术;⑥大力推广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力争07年粮食总产突破10亿斤,全面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开展水稻优质高产攻关:①早稻高产攻关示范:07年在全区推广种植中组3号5万亩,并配套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在五星乡建立千亩高产示范区,推进我区早稻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②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在溪口镇建立500亩绿色稻米基地,统一供种、统一催芽育苗、统一播栽、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服务。③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组织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等16个新品种评比试验,筛选适宜我区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推广相应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④专用品种高产示范:以太湖糯等品种为主,在孙埠、五星、朱桥等乡镇建立5000亩高产示范片,为我区黄酒酿造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3、积极参与推广“一烟一稻”高产、高效模式。配合区烟草发展局做好模式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促进烟农增收。
二、做好植保工作,控制重大病虫暴发危害
1、加强测报工作。对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一代二化螟等重点病虫害开展系统性测报,印发《病虫情报》八期,制作可视化预报一期。做好资料整理和原始数据存档工作,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准确率,提高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率,保证了我区午季作物和水稻生产安全、高效。扩大测报范围,将茶叶、栝楼等重点经济作物逐步纳入测报范围。
2、积极稳妥推进统防统治示范。06年的统防统治示范,在稻飞虱特大发生的情况下,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控制了农药用量和高毒农药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镇政府和农民积极性很高,为积极稳妥的加以推进,今年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洪林镇七景村、洪林村,建立5000亩的统防统治示范片,并与种粮大户合作建立村级百亩示范片。利用病虫情报、广播电视、明白纸、短信等多种方式传递病虫防治信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一步探索建立统防统治机制的适宜途径与模式。
3、强化检疫工作。以种子检疫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检疫职能。配合市植保站对九洲市场种子调运检疫开展检查,做好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普查和防除工作。
三、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推进我区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引导农民走“一乡(村)一品”发展之路。重点是①抓好茶叶无公害示范园建设,指导杨柳、古泉优良品种无性系茶苗基地建设;推广茶树良种,逐步淘汰有性育苗;建立杨柳百亩乌牛早示范园;做好溪口、杨柳优质茶基地、加工企业技术服务工作。②建设水东200亩“雄风”系列西瓜示范基地,做好“雄风”系列西瓜品种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雄风三号”,总结编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大棚和露地无籽西瓜技术指导。③进一步完善宣州区栝楼栽培技术规程,着力提高单产水平。指导建立狸桥50亩标准示范园。⑤提高脱毒马铃薯种植水平,共种植春马铃薯4000亩,亩产量2000公斤,亩产值1600元。
四、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增强为农服务手段
1、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一是做好田间实验: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小区试验和田间试验,做好午季测土配方施肥小区试验的测产及资料汇总,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的施肥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做好配方设计:邀请省土肥总站、市土肥站及科研院校有关专家,分析研究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配方设计。三是做好配肥推广工作:采取与生产企业合作,指定配方生产和引导农户(尤其是种田大户)自行配制等方式将配方技术物化成产品推广给农户;四是组织申报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续建项目,并已获批准,将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07年全区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
2、组织实施植保区域站建设和长江流域高品质棉花示范项目。植保区域站建设项目经市农委、区政府、区农委领导多次协调,现已办理好土地使用证和规划许可证,并减免了部分收费。目前检测楼工程正在组织招标,观测场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整个项目将在年底建成验收,增强我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棉花项目在水阳镇建立5000亩高品质棉花品种-科棉3号示范基地,开展无土苗密度栽培试验,推广棉田无害化防治技术。
3、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抓好农业环保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强化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积极组织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是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业污染处理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攻关项目,进一步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
2、认真做好水稻、棉花等重点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控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3、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区域站建设、棉花项目实施工作,以项目为平台,强化各项为农服务措施。
4、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好水稻、西瓜等新品种试验的总结。
5、组织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及产地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
2020年镇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受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我镇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恢复灾前产量(20xx年洪灾)。其中:水稻播面积1.82万亩,较上年增加98亩,单产403公斤,总产量7334吨,比上年增加1180吨,优质稻播面积0.85万亩,比上年增中0.05万亩;旱粮总播面2000亩,总产量2238吨。油菜播面0.45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亩,单产81公斤,总产量364吨,增加85吨。多年生、一年生经济作物播面稳中有升,收益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xx年**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三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镇4千亩优质稻推广”。项目涉及到11个村,推广的优质稻组合主要是川香3号、新两优6号、p88s/0293、两优培九、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的实施。于9月7日---11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项目单产为479.9公斤,比全镇单产亩增加76.9公斤,增收80元以上。项目总产增加30万公斤,达到了增产优质的目的。(详见技术总结)同时还完成了2000亩无公害优质稻的产地认定。
二是“**镇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00亩。(详见技术总结)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按照局里的要求,我们在**村六组进行了200亩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竖起了示范牌,订出了保障措施,刊出了宣传墙报,拟定和张贴了30份宣传标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印发了技术资料31份,参训率达100%。根据历年土壤普查资料和县局下发的施肥配方参数,确定了示范片的配肥参数为亩施用量:有机肥600---1500公斤、尿素5---15公斤、25%复混肥40---50公斤。并为示范片的农户都下发了施肥通知单,通知单入户率达到100%。示范片于4月14日---20日播种,5月20日---28日移栽。实行科学管水和病虫防治。镇农技站于9月6日对示范片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示范片平均亩产560.1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1公斤,增收44元,共增产8200公斤,增收8800元,户均增收250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 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2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标语、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全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5篇。自拟和张贴技术宣传标语30份。并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0期,接受咨询服务1000人次。
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活动,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搞好病虫防治工作。今年由于田间病虫基数大和水稻生长前期的长期阴雨。导致今年病虫发生量大,危害重。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按照县局的要求,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按时上报,及时发出防治通知。全年共下发病虫防治通知单100余份到村组,组织指导群众分别于6月8日---15日、7月8日---15日开展了两次大的病虫防治歼灭战。由于防治及时补治得力,从而有效控制了我镇中稻病虫发生程度,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没有出现成灾失收的田块。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人人有联帮对象。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帮助他们选定发展项目,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他们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们共完成了9名乡土人才的联系,培养和选拔上报任务。并在**村6组建立了
我们的科技示范点。5、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搞好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6、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局属各股站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
7、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信息不灵。群众种什么、种多少,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对此,我们也还缺乏有效的工作。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3、由于群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意识较浓,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差。加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成规模,难出效益。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性的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机会,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技术工作的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及时的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2020年农机推广工作总结范文
一、20xx年工作回顾
1. 全力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20xx年,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81台,全市的插秧机保有量已达到1256台,随着机具数量的逐年增多,做好机插秧推广服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复杂困难的情况,我站周密组织、精心布置,工作早落实、任务早分解,主要做好了五个到位:一是人员落实到位。在四月初就构建好20xx年度机插秧服务网络,成立四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及时公布联系电话和值班电话。二是忙前机具维护保养到位。从四月份起,就及时对往年机具进行巡回保养,确保机具性能,同时对今年新增的81台高速插秧机在发放时逐台检测调试,确保所有在役机器都能拉得出,打得响。三是培训指导到位。今年我站共举办5期插秧机培训,培训机手及维修技术力量200余人,再次充实了插秧机机手队伍。同时,在每台新机下田时都及时做好指导工作,确保机手正确操作使用。四是零配件供应到位。针对现有插秧机机型较多的特点及时和生产厂家联系,供足常用零部件,确保农忙维修使用。五是服务保障到位。在机插秧期间,按照省服务纲要的要求,先后抽调16人,租用4辆下乡服务车,增设机动组、零件供应组、信息服务组,全力形成一个团队全方位开展插秧机抢修工作。下乡工作人员克服了连续阴雨等不利气候条件,放弃节假日,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确保了今年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据统计,今年机插秧面积达到24.5万亩以上,机插比例达到81%,机插秧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今年我们还进行了24cm行距高速插秧机试验示范工作。从浙江湖州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进3台2zg824水稻高速插秧机作试验示范,该机型行距为24cm,分别在我市杨舍、锦丰两个镇同传统30cm行距插秧机作对比试验。从育苗、栽插、大田管理、最终测产等环节开展跟踪对比试验,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
2. 全力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近年来,我市在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工作上下了大工夫,取得了大实效。20xx年,我站继续以创建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市为契机,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切碎装置、秸秆还田机等机具,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制订技术路线、组织技术培训、抓好技术服务、召开现场会、组织机械化作业等一系列活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小麦收割期间面临连续阴雨,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认识水平,坚定了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信念。今年全市新增中拖145台,秸秆还田机174台,秸秆还田面积超过54万亩次,机械化还田比例达到90%。
3.全力做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创建工作。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今年初,该项工作被明确为农委的重点和亮点工作,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我们着重做好了:一是农机普查工作。为科学编制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今年2月初至3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机普查。我站技术人员本着对农机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现场、深入农户、细致踏实,严格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机。经过一个半月的普查登记,全面摸清了全市农机化家底,建立起了农机台账,掌握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全市制订农机化发展决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二是新型高效特色农机示范推广工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重点在高效特色农机上,为此我们坚持把发展高效特色农机作为今年我站的重点工作来抓。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结合项目工作,大力示范推广了高效、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和特色农机装备,共引进高效植保机180台,静电喷雾器3763台、深松机22台、田园管理机72台、果蔬保鲜库8座,微灌设备1400亩,微孔曝气增氧43套,蔬菜移栽机1台,其他机具100多台套,有效提高了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即农机深松整地试验示范工作。20xx年是我省推广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第一年,我市被列入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点县。从4月份开始,我站深入贯彻省农机深松整地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解和掌握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从机具选型、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组织机具作业等方面入手,积极做好该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了解农机深松整地的意义及作用,再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以及深松田亩补贴,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买深松整地机具,进行深松整地作业。10月15日,我站在锦丰镇登瀛村组织召开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验示范现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站根据《江苏省机械化深松试验示范大纲(试行)》要求在塘桥、锦丰等各试点认真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征对不同土质、不同茬口、不同型号的深松机具进行深松整地作业试验及数据采集,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省下达的1万亩深松整地的目标任务。4. 全力做好农机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20xx年,我站本着服务三农的宗旨,坚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讲究实用的原则,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和增产增收为目的,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扩大宣传、强化服务等措施,切实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重点突出与机插秧技术推广、中拖驾驶、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工作相结合,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程序对机手进行考核,真正做到以培训促鉴定,以鉴定保质量。我站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机手600余人次,完成技能鉴定244人次,有效夯实了我市农机手队伍力量。同时我站还立足农业生产需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大忙前,充分做好机具修理、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准备工作。农忙期间,积极推行承诺服务,并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服务,进行现场维修,搞好组织协调,及时为机手排忧解难。全年共派出科技人员下乡为农服务达600人次以上,进行各种农机维修服务达450台次以上,保证了全市农机使用的良好技术状态。
5. 全力做好农机科技项目工作。今年我站重点实施三个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一是配合省农机推广站做好了20xx年农机三项工程《蟹、虾新型健康养殖装备的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及验收工作,及时完成了我市范围内试验点的技术和验收材料准备,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二是着重实施我站承担的20xx年农机三项工程《小型无人飞机航空喷雾试验示范》项目工作,在今年的水稻生产期间,于永联现代粮食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并及时对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等工作,完成了项目工作中期总结,并通过省级检查。三是开始实施今年我站申报的省农机三项工程《食用菌机械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及环境控制系统试验示范》项目工作,学习、调研和收集了国内外已成熟的食用菌生产新技术,并开展了金针菇生产配套机具选型工作,目前机具已基本到位,将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6. 全力做好农机报废更新工作。为促进我市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安全生产,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今年我市开始实施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对于此项全新工作,我站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借鉴一些先进县市农机报废更新的经验,积极探索农机报废更新办法,落实农机报废更新的财政扶持资金,公布农机报废补偿政策及更新优先补贴政策,并进行广泛宣传等一系列手段,保证了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市农委下发的《张家港市20xx年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实施意见》要求,严格工作程序,强化工作措施,截止目前,已实施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25台,联合收割机35台。
7. 全力做好单位内部建设工作。一年来,我站围绕创建省级规范化农机推广示范站的各项要求,狠抓了单位 三个能力建设,即公共服务能力、单位自身发展能力和个人业务技术能力建设。到目前,已基本创建成省级农机推广示范站,主要做好了:一是站支部建设。深入开展张家港精神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规范化党支部建设,保持支部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党员活动制度。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整个单位形成了较好的团结进取工作氛围。二是单位内部管理。年初,单位内部进行了领导班子人员分工和单位内部科室职能及负责人调整,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严肃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上下班纪律和食堂管理制度,有效地整顿了单位工作纪律,改善了单位工作作风。三是个人素质提高。一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个人业务素质能力的提高,通过组织参加上级有关活动、组织申报科技项目、撰写论文、信息等手段,不断锻炼单位全体职工。20xx年共组织撰写农机信息50余篇,完成4期《张家港农机》的编印发放工作,发放各类农机技术宣传资料6000余份,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6篇,获苏州市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奖一篇,有效提升了单位职工写作水平和业务知识能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先进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服务中由于机型较杂、面较广、量较大,导致有些工作还不够及时、细致;二是高效实施农业机械发展还略显缓慢;三是农机科技项目工作力度还略显不够;四是单位内部仍存在个别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爱岗敬业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改善。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年内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结果之年。做好明年的农机推广工作对实现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全站干部职工将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六个第一为目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善创新、重实干、敢突破、勇担当、创辉煌,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工作水平,确保20xx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主要工作如下:
1. 继续做好明年传统机具推广工作。要巩固和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程度和质量,防止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收获水平和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的退化。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工作。20xx年要新增水稻高速插秧机80台以上,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00台以上,秸秆还田机200台以上,新增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00台以上,粮食烘干机20台左右。
2. 高效特色农机推广工作。明年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要求,继续大力推广高效、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和特色农机装备,着力推动蔬菜园艺、果品生产、花卉苗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五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应用蔬菜育苗播种机械、喷滴灌、田园管理机、投饵机、增氧机、清淤机、粪便处理机、挤奶机、植保机、大棚卷帘机等机具设备,切实提高高效农业设施化水平。
3. 加大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示范推广力度。明年省下达给我市的深松整地目标任务将为5万亩,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要依照试验示范大纲分析可以开展深松整地的区域、土壤状况、种植制度、作业方式和作业机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认真组织好现场演示和技术指导,准确把握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4. 继续强化农机科技项目工作。重点实施2个省三项工程项目,一是做好我站20xx年《小型无人飞机航空喷雾试验示范》项目的最后阶段实施工作及验收工作,二是着重开始实施我站20xx年申报的《食用菌机械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及环境控制系统试验示范》项目工作。同时要努力将不同行距插秧机试验推广工作申报省市级项目。
5. 农机培训工作。既要组织有关人员赴有关农机生产企业进行骨干培训,又要灵活机动地开展好机手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带动影响能力的农机手。明年计划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机手及维修骨干800人次以上,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50人次以上。
6. 单位内部建设工作。要以创建全省首批规范化推广站为目标,加大财政争取力度,完善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办公、交通、维修仪器等设备,切实增强农机推广服务能力,明年要建成江苏省农机推广服务系统;要通过自身能力,在履行完成公益职能和提高服务技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增加收入,改善职工福利;要继续深入开展张家港精神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规范化党支部建设以及星级党支部和党员创评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站党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友爱、协调一致、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