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0年我县发展“一村一品”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时间总是在不停的奔跑,相信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自己有很多收获成长。是时候开始你的工作总结了,写好工作总结是职场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哪里有比较优秀的工作总结模板值得借鉴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2020年我县发展“一村一品”情况总结,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发展“一村一品” 培植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

¥¥县位于赣江、抚河交汇处,东邻进贤,南接丰城,西望新建,北靠鄱阳湖,三面环抱南昌市,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富饶美丽,素有江南“渔米之乡”美称。全县国土面积168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255个村委会,2218个村小组,总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90.23万亩,水面91.5万亩,农业资源非常丰富。

近年来,¥¥县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选定产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水禽、水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和品牌,7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50个)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脱颖而出,其中,蔬菜专业村31个,养鸭专业村14个,水产专业村9个,养猪专业村2个。以池塘养鸭为主的冈上镇东坛村,全村农户338户,其中蛋鸭养殖户达321户,占全村农户数的95%,年产鸭蛋9600吨,年产值584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50元,其中从养鸭中获得收入达518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5.7%,如果再加上因蛋鸭饲养而兴起的种鸭饲养、鸭苗孵化、鸭塘养鱼等利润,远高于种植水稻的利润。以规模化和组织化养殖为模式的莲塘镇墨山村,全村有66.5%的农户从事养鸭,拥有鸭棚400余个,养鸭28万羽,大型禽蛋加工厂4个,孵化场2个,全村从事禽蛋生产年收入达4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3.6%,是远近闻名的蛋鸭养殖专业村。三江村传统产业是蔬菜种植,由农户靠着几分自留地开始种菜,到肩挑手提到南昌市走街串巷卖菜,再发展到专业蔬菜贩运,边种蔬菜贩运边种菜,全村97%的农户都从事蔬菜种植,蔬菜面积发展到932.8亩,年蔬菜上市量1865.6万斤,拥有常年从事蔬菜贩运团队5个、120余人,年外销蔬菜10余万吨,销售额8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三江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向塘镇剑霞村,全村95%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和营销,年种植蔬菜4110亩,蔬菜年产值2100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达4600元。另外,塘南镇和丰村、南新乡东邺村的网箱养鳝,黄马乡徐家村的花卉苗木、冈上镇兴农村的板鸭加工,幽兰镇燕家自然村的的士营运,八一乡北罗自然村的民营建筑,塔城乡刘家自然村的食用菌,幽兰镇程万自然村的米粉加工、幽兰镇涂艾自然村的米糖加工、小蓝邓埠纺织加工、塘南镇梓溪村的虎纹蛙、蒋巷镇北旺村的美国白王鸽等特色专业村发展异彩纷呈,不但亮出了名片、创出了效益,而且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同时,以“一村一品”经济发展为龙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实现新高。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8元,其中由于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32元,占总收入60.7%,同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得到壮大。全县年产优质稻70多万吨,无公害蔬菜60万吨,禽蛋8.8万吨,家禽饲养量3000多万羽,水产品起水量9万多吨,生猪饲养量140多万头,粮食、蔬菜、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百强县之列,20xx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0.2%,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重达41.1%,分别比20xx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xx年荣获“全市养殖业先进县”。种养基地发展迅速。形成了10万吨禽蛋、10万头生猪出口、万亩无公害蔬菜、3万亩特种水产、3千万羽家禽养殖等种养基地,有14个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由20xx年的28家发展到7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72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比20xx年净增69个),列全省县区第一。流通体系日臻完善。拥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2个,流通中介组织31个,行业协会6个,年运销经营10万元以上的农村商品经纪人1900多人。

在推进“一村一品”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立机构,强化领导,提供“一村一品”发展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县“一村一品”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负责工程的建设、指导和协调。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一村一品”工程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二是制定了“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目标和措施;县直农口和涉农单位都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出台了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确保了“一村一品”工程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核。把“一村一品”工程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查,做到工作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奖惩。

2、调优结构,建设“两带”,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

农产品种养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更是一村一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为充分南昌县河港湖汊众多、拥有水面90多万亩、水质优良、具有发展水禽水产的天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依托昌东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在此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金十字”养殖产业带;依托昌南地区农户种植传统和105、316(320)国道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昌南“银三角”养殖产业带;全力促使全县种养业向两个产业带转移,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并从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从20xx年起,县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20xx年投入400万元,20xx年投入600万元,20xx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同时将地方财政的扶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用于扶助“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二是在政策上倾斜。对从事种养的专业户在税收、信贷、用电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目前,“金十字”养殖产业带。通过狠抓示范,在20xx年塘南百棚养鸭、南新千箱网箱养鳝等4个规模养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xx年又新建了15个养鸭示范区和5个网箱养鳝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和基地带动下,全县养鸭和网箱养鳝发展迅速,仅滨湖乡镇新增养鸭户1245户,养鸭218万羽,同比增长118%;新增养鳝户418户,发展网箱养鳝2.31万箱,同比增长178.2%,全县累计发展养鸭1900万羽,网箱养鳝4.67万箱;并圆满举办了以“振兴鸭产业、富民再创业”为主题的“煌上煌”中国·南昌第二届鸭文化食品节,有效推动了“一村一品”工程发展,全县养殖业专业村发展到25个。“银三角”种植产业带。已形成向塘中洲无公害蔬菜园、黄马金乔园林公司等3个千亩以上的较大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和2个200亩以上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5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16个、5000多亩,成功举办了三江蔬菜节。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全县蔬菜专业村发展到31个,水产专业村发展到9个,养鸭专业村已发展到14个,养蛋鸭200羽以上的有8957户,养殖肉鸭500羽以上的专业户有763户,养种鸭200羽以上专业户234户,养鸭超百万羽养鸭大乡镇2个。

3、完善流通,调畅市场,拓宽“一村一品”发展空间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是拓宽“一村一品” 的发展空间根本所在。我们始终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发展禽蛋市场、蔬菜市场、水禽水产品市场和农贸大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一是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思路,加快县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外农产品直销窗口建设,做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地方就有专业市场配套,有我县农产品销售的地方就设立专门销售窗口。全县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30多个,煌上煌集团、昌碧米业等龙头企业在武汉、广州、厦门、上海、福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形成了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良性互动。如小蓝禽蛋批发市场通过建立全国第一家禽蛋类专业性网站,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吸引抚州、赣州、宜春等地区的禽蛋在此集散,日禽蛋吞吐量200多吨,年交易量近14万吨,年交易额达到8亿元,先后被授予“农业部定点市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小蓝禽蛋”名扬全国。二是通过政治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延伸“一村一品”发展的空间。如三江蔬菜销售公司,依托三江蔬菜批发市场,由三江蔬菜行业协会副会长黄正华领头组建,年贩运蔬菜超万吨,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4、壮大龙头,培育品牌,强化“一村一品”示范功能

近年来,我们按照“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的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批,招商发展一批,改造壮大一批。运用工业理念和市场手段,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品牌,示范和带动农户。重点是突出“四抓”:抓培育。积极引导现有的一般性农业相关企业,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突破家族式经营管理瓶颈,帮助他们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其逐步成长为龙头企业。抓扶持。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促其做强做大。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昌碧米业、国鸿实业等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43.3亿元,创利税2.5亿元,建立生产基地94个,带动农户14.3万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创建了一批如“汇仁”、“煌上煌”、“国鸿”、“昌碧”、“稻香园”、“天禾”“青岚”等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品牌,“昌碧”牌大米、“利达”牌系列面食、“仙丹”牌皮蛋、“宝珠”牌冬瓜糖丁、“杜鹃”牌前岭银毫等21个品种更是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南新的“金鑫”牌草鱼、鳜鱼、黄鳝等72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定。抓新办。大力招商引资,以南昌现代农业科技为招商主平台,积极争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县外资本来我县投资农业开发,兴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产业园已有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约进园,并有江西益康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开工建设,南昌杰夫食品等2家企业正式投产,全县共引进农业项目97个。抓带动。围绕重点产业—家禽养殖业,积极引导、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型,发展加工,建立基地,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示范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江西公氏禽蛋有限公司,每天加工禽蛋20万枚,年禽蛋加工最高达到6000万枚,不但创立了“公氏”禽蛋品牌,而且带动发展了养殖专业户1100多户。还有江西仙丹健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加工鲜蛋120多万枚,年加工4亿多枚,20xx年投资3000万元在冈上镇兴建禽蛋生产基地,直接带动了冈上镇养鸭业的发展,形成了东坛养鸭专业村。江西天禾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2100多万元,建立生产基地65000亩,带动农户600户,当地农民从中增收60多万元。同时,随着养殖业和加工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饲料生产、雏禽孵化、兽药销售、禽粪销售、运输装卸、包装和餐饮业等相关行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全县直接或间接参与禽蛋产业的人达到10余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完整的禽蛋产业链,并拥有 “环珠”、“公氏”、“龙昌”、 “仙丹”、“明珠”等10多个禽蛋品牌,禽蛋业已成为南昌县一大品牌产业、特色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65%”的发展目标,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农业开发思路,紧扣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创业主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进“两带、两园”建设,千方百计放大能人效应,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大力提高特色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水禽、水产、蔬菜等专业村的开发深度,增加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促进专业村不断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dg1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年我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工业产品销售顺畅,实现了开门红。全县第一季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3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 %。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完成13137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总产值完成9046万元,同比增长44.6%,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13179万元,同比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为37:26: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17万元,同比增长57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4%,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文章-########### 找范文,到.]

一、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虽然立春早,春耕生产季节比往年相对推迟,局部又遇到干旱,但总的发展形势仍然较好,呈现可喜局面。全县计划安排玉米面积34.62 万亩;花葵面积47万亩;油葵面积9.85万亩;籽瓜子面积5万亩;葫芦面积3.32万亩。3月底,全县播种小麦54.2万亩。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县肉羊和奶牛养殖方兴未艾。一季度,全县羊存栏136万只,奶牛存栏8309头。截止3月31日购进基础母羊7000只,优质种公羊120只;购进奶牛400头。接羔保育形势乐观。3月底,全县共接活仔畜38万头,仔畜成活率达98%。全县畜牧业生产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各项指标快速增长。

第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4%,全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593万元,同比增长37.4%,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分别比同期增长22.9%和38.2%,呈逐月加快之势。

在生产方面,大部分行业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合成氨产量12129吨,同比增长22.4%;玻璃制品产量11165吨,同比增和长4.25%;小麦粉产量11217吨,同比增长16.84%,机制纸产量2137吨,同比增长4.54%;稀土化合物产量2739吨,同比增长6.28%;炒货3165吨,同比增长247.2%。炒货行业逐步趋于好转,但植物油和铁合金生产由于原料紧缺,产量分别下降了80.84%和7.1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达15812万元,比同期增长49.4%。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436万元,同比长38.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相对增长。工业整体经济效益总体上升。由于工业产品受到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产销衔接情况良好,产销率比同期增长8.1%。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6117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农林牧水完成投资917万元,工业完成投资200万元,电力、交通、通讯完成投资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一是受气候条件限制,大部分建设工程尚未开工;二是部分项目由于资金未落实,未能如期实施;三是部分项目尚处在前期准备阶段。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商品物价回升。

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281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批发贸易业零售额9881万元,增长15.8%;饮食业零售额1291万元,增长17.4%。各类商品中,生活用品、文化教育用品价格涨幅较大,其它商品价格比较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4%,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支缺口加大,金融形势平稳。

一季度,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356万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3万元,同比增长43.5%,上划中央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5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3688万元的31.26%,较上年同期增收340万元,增长41.82 %。而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7637万元,同比增长29.97%,其中,教育支出2216万元,同比增长33.41%;医疗卫生支出242万元,同比增长26.7%;抚恤和社救支出138万元,同比增长150.9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73万元,同比增长36.17%;行政管理费支出1985万元,同比增长1.33%。由于县财政收入增长难于满足刚性支出的增长,缺乏新增税源等老问题依然存在,致使我县财政收支不平衡。

金融方面,存贷款均有大幅度的增长。三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158831万元,同比增长11.3%;居民储蓄存款达128686万元,同比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达99643万元,同比增长2%,贷款投向合理,主要是用于支持农业生产、骨干企业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支缺口较大,财政收入增长难于满足财政支出的增长,缺乏新增税源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番茄、蓖麻种植宣传力度不够大,今年我县力争建设

10万亩番茄、5万亩蓖麻生产基地,截止4月20日,全县番茄落实面积只有6.587万亩,蓖麻落实面积仅有3.622万亩,离我县的番茄、蓖麻种植目标还相差甚远。

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家畜改良体系、防灾减灾体系、信息及技术服务体系等),市场功能不够完善。

四是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建设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及技术服务水平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联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农民对标准化认识程度不够,农产品档次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2020年关于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按照市畜牧局的部署,我局认真组织人员开展对20xx年度我县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研,总结了20xx年工作及生产形势,深入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步制定了明年的工作打算,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市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20xx年是我县畜牧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是上下齐心,成绩斐然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继去年底顶丰公司落户我县经济开发区后,我县对畜牧业特别是对肉牛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肉牛产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性措施,采取有力工作机制及手段,形成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20xx年7月,宾西牛业公司达产。受该公司及周边肉牛加工企业竞争牛源等因素拉动,特别是在我县肉牛产业政策的感召下,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持续乐观,牛行较高育肥牛维持在3.9—3.95元(毛斤)之间。农民养殖肉牛获利较丰,生产规模扩大,存栏量增加。上半年,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受挫,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蛋价格偏低,生产力减少。下半年生猪、禽类价格回升,生产规模恢复,生产能力提高。
预计今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出栏达到1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全县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24亿元,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50元。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其中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17个,部分小区已投入使用;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二、工作措施
(一)政策引导,机制推进,畜牧业发展获得良好政策环境。宾西牛业公司建厂投产后,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政策的调研、起草和拟定工作。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通过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协调多个部门,起草了《某县肉牛产业若干扶持政策》,20xx年3月7日,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宾政发[20xx]3号文件)下发,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主要内容是:一是信贷扶持力度加大,肉牛贴息贷款数量达到1亿元,周期放宽到三年。二是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户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新建青贮微贮窖、冻配改良肉牛年超过一定数量的,县财政都分别制定了补贴政策。三是土地使用政策进一步放宽。四是各项规费得到全面减免。五是开辟肉牛运输“绿色通道”,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xx年10月17日,县政府又出台了《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补充规定的通知》(宾政办发[20xx]42号文件),对养殖数量超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给予奖励。这些政策一经出台,农民反响特别强烈,发展肉牛生产的热情持续高涨。第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题领导组织,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考兑细则,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肉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各乡镇按县政府要求,都把肉牛产业推进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按部署认真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新建和规划了肉牛小区。20xx年10月11日,中共某县委、某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某县肉牛产业推进工作考兑细则》(宾发[20xx]21号文件),根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存栏、肉牛小区、交企业数量等六个方面作为工作指标,层层量化分解,下发到各乡镇,完善了考核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予以重奖,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予以处罚。第三,引导农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签订合同,协助宾西牛业公司开展生产对接。我们对宾西牛业公司的生产高度重视,多次和企业协调沟通,向企业征询关于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了牛源及合同对接等实际问题。第四,加快肉牛养殖合作社建设。20xx年2月份,我县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赴浙江嘉兴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回来后,全县个乡镇开始先后规划新建肉牛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标准化小区生产,实施“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配方、统一良种繁育、统一防疫灭病、统一市场销售”等“五统一”,为企业开展牛源协调工作。今后我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将逐步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小区为保障,实现“企业+合作社+小区(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肉牛产业向现代化集约经营的新阶段迈进。
(二)坚定决心,扎实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是我县实现由牧业大县向牧业强县跨越的历史性机遇。为保障宾西牛业公司获得足量、优质的牛源,必须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人畜分离为基本原则,超常规、大力度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的标准化肉牛小区17个。目前大部分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全县规划新建的小区

达到100多栋。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强化对小区建设全程监管。对于不符合建设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为小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5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五是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认真推广实施《哈尔滨市a级绿色肉牛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了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多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动物防疫工作关乎畜牧业安全发展大局,必须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予以推进。为此,在今年工作中,我们抢前抓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了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购置疫苗,全面实施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工作。投入22万元,购买疫苗6000余瓶。禽流感、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二是集中开展消毒灭源。共计投入消毒物品200吨,消毒场户20万次,圈舍和环境的消毒面积累计达到1800万平方米。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防治工作专项督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实施双轨责任制,“四长”责任制,使防治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防疫工作有章可循。四是确保了物资贮备,各乡镇备齐了3—5万元突发疫情应急预备资金,常年贮备消毒药10箱以上,编织袋若干条,消毒器2台以上,用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五是加强培训、宣传到位。大力宣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常识,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0xx年6月份,开展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集中培训1次。六是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同时,加强了化验室监测工作,提高化验室的综合能力,化验室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四)理顺体制,优化服务,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提高繁育改良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三元杂交,做好搞好选种选配工作。全年改良肉牛47821万头。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取缔7起无证经营繁改站点,查处纠正10多起种畜禽管理条例案件,有效促进了我县繁育改良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加强繁改技术员培训力度和站点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站点普及率达到50%。全面开展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全年举办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做好了兽医体制改革相关的调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整顿、规范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年开展县级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1次。做好了乡镇综合服务站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规,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严厉打击毁草开荒和破坏草原植被的违法行为,20xx年查处毁草开荒案件4起,罚款5000元。积极宣传《黑龙江省草原条例》。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的通知》、《黑龙江省草原条例》等宣传手册,下发给各草原承包户,对退耕还草的农户全部签定了《退耕还草合同书》。积极开展草原改良,强力推进退耕还草工作。改良草原、退耕还草面积达到3000亩。制定草原禁牧工作方案。成立禁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胜利、新甸两个乡镇总面积为6万多亩、占整个草原面积65%的草原20xx年全面开始禁牧。对全县屠宰场主培训2次,屠宰检疫规程进一步规范。加强兽医卫生执法监督,全年立案6起,结案6起,罚款2500元,兽医兽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病害肉案件的查处工作,查处病害猪80头,净化了肉类市场,确保全县人民吃上了放心肉。
三、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今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政府财力紧张,虽然千方百计投入近1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但是还显不足。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对接。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合同订单式的生产机制还未普遍建立。四是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尚需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

性突破,但是,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完全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五是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认真予以解决。
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畜牧强县建设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将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继续突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坚持把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注重品牌效应,精心培育绿色、特色品牌。注重做好宾西牛业的“生长在黑土高寒地区的宾西牛”的宣传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落实合同订单式生产模式,做好养殖场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的对接工作。二是引导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养殖场户和企业的购销关系,扶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处理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做好合作社的组建和完善工作,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实现养殖小区的企业化管理。五是做好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20xx年畜牧业生产的预期目标是:畜牧业产值达到25.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400元;肉牛饲养量达到42万头,其中存栏达到30万头,出栏12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5万头,其中存栏32万头,出栏33万头;羊饲养量6.5万只;禽饲养量1000万只,其中存栏550万只,出栏45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6.4万吨、3.7万吨。全县17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小区全部入户生产,年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达到5万头。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服务龙头企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龙头企业的项目引进和服务上来,为企业开展生产原料协调,切实为龙头企业服务。围绕宾西牛业150万头生猪加工生产线,做好相应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做好宾西牛业公司和农户的对接工作,协调宾西牛业公司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合同订单式生产。加大对现有优惠政策,例如高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大力抓好标准化肉牛产业基地建设。20xx年重点做好17个肉牛小区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工作。把小区标准化建设作为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督办事项,保障年新增高品质肉牛生产能力5万头的目标。大力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发挥小区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xx年重点建设17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发挥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连结纽带作用。
(三)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的合理监管,建立和实施监测制度。加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做好畜牧业环保整治工作,抓好排泄物及污染物的治理,促进畜牧业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
(四)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控。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继续全力抓好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畜禽秋防和基础防疫工作,切实提高免疫质量,各项防疫指标全部达到上级标准,确保全县清洁无疫。
(五)学习贯彻《畜牧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对《畜牧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20xx年基础上,继续加强标准化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对违禁药物和饲料的监管。尤其是做好生物制品监管,确保疫苗质量,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六)做好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对农培训,支持新农村建设。普及饲养规程,促进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提高规模效益和生产水平。按照国家和省里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兽医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加强基层综合站改革和管理,提高整体实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

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总结


突出三大重点 加快三大进程 推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和工业兴县两大战略,突出三大重点,加快三大进程,全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文章-########### 找范文,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元,同比增长 。1-7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占全年预算的 ,比上年增收 万元,考虑出口退税改革因素同比增长 %。

一、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围绕培育发展“煤炭、棉花、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筛选论证项目,扎实开展招商活动,引进储备了一批大项目;采取县级领导包项目,召开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重点项目观摩会等形式,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今年以来,全县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 个,计划总投资 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 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过 万元的项目52个,过亿元的项目10个。投资1.2亿元的华康生物一期已竣工投产;总投资23.5亿元的宝鑫煤业,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2亿元,前期基础技术工作全部就绪,年底前20万吨焦煤项目可投产运营;投资1.5亿元的宏河工业园,部分项目近期即可完成设备安装。投资2.2亿元的山水水泥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可建成试产;投资1.2亿元的建安水泥下半年可建成投产;投资4亿元的浙江工贸城、投资1.5亿元的喜盈门纺织、投资1.2亿元的麟州热电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坚持择优扶强,培植壮大骨干企业。采取财政出资对企业家培训、贴息扶持企业技改等措施,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 酒业、供电公司、如丝公司、润华药业、华星油脂、绿园纺织、佳农果蔬等1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5.6%、44.1%和63.8%。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坚持以工促农、以工带农,深入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选择了3个镇和30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积极实施了“四四四一”工程,为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围绕建设21世纪新兴能源生态城这一目标,确立了“完成三大详规编制、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九大基础设施”的工作思路。目前,新城区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已基本完成,市政规划和古城规划正在着手实施。投资 亿元的洙水河公园、投资亿元的恒巨花园小区、投资亿元的国际商贸城、投资1.2亿元的商务中心、投资4500万元的丽景苑经济适用房、投资3000万元的客货运中心站等城建六大重点工程在新城区先后开工建设。九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000万元的丽天大酒店正在紧张施工,彭越广场、新华苑小区已完成拆迁补偿,文庙街、文化路改造已全面启动。光明路改造、巨鄄路改建、青年路西延、招商街北段配套工程正在实施,花冠路西延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按照“外向型工业园,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使开发区的功能日臻完善,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最佳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开发区新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3个,总投资31.8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23亿元。##工业园进展顺利,已有6个项目利用标准厂房入驻建设,成为城区建设的新亮点。规划面积6.66平方公里的煤化工产业园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00多万元,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为煤化工项目的聚集发展打造了一个产业平台。

三、以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和党的建设为重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深入开展了“八荣八耻”和“决战十一五、实现新跨越”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规范完善了涉企收费行为,治理了矿区周边环境,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显著改善。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先进性意识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切实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氛围空前浓厚。

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表彰,但通过几天来的参观学习,深切感受到兄弟县区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势头锐不可挡,成果非常显著,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做到:

(一)迅速用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尽快把全县各级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坚持开放带动和工业兴县战略不动摇,集中精力抓招商,千方百计上项目,持之以恒抓投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力争早日跨入全省第二方阵。

(二)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一是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抢抓煤田开发机遇,重点运作好220万吨焦化、120万甲醇、

20万吨煤焦油、2×60万千瓦热电厂和2×30万千瓦低热值发电5个项目,力争进入省或国家重点盘子,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期组织各镇区、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外出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更大更好的项目。三是抓好新上、续建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重点抓好山水集团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安水泥60万吨生产线、润禾实业2万纱锭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7月份投产;对华康生物二期、45万吨合成氨、75万吨尿素、生物发电等项目实行重点跟踪,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四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调度。对全县确定的22个重点项目,逐一拉出进度计划,一月一调度,电视公布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尽快竣工投产。

(三)精心组织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完善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对重点企业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情况,为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提供依据。二是全力以赴促进企业提速增效。充分利用当前的销售旺季,引导企业科学调度生产,确保多产多销。三是千方百计抓好企业融资。继续抓好政府牵头、银企互动的运作机制,协调金融部门开展银企授信活动,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20字方针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培植壮大畜牧、棉花、瓜菜、林果四大农村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非农收入。以推行村务公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以实施“四四四一”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抓好典型,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突破菏泽”和巨野煤田开发的战略机遇,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扎实苦干,决战“十一五”,实现巨野的历史性跨越!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 中国 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 发展 中非同寻常的文化、 社会 、 经济 、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 旅游 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xx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xx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 内容 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 分析 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 问题 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xx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 法律 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xx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 研究 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XX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XX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xx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XX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XX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XX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 企业 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XX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XX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XX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 方法 ,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xx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xx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xx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XX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XX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 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xx年年底,XX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XX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xx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XX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 科学 有力的指导。

转贴于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XX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 发展 旅游 业,XX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xx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 内容 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XX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 企业 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 问题 。

20xx年12月份,XX县根据文物保护的 法律 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XX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 目前 ,XX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XX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 交通 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xx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 社会 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XX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XX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网络 ,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XX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XX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xx年,XX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XX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XX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 经济 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XX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 影响 到XX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XX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XX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XX古城不仅仅是XX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XX古城。具体应集中 研究 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XX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 金融 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XX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XX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XX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 教育 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XX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XX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XX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XX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XX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XX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XX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XX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XX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XX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XX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XX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XX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县目前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的现实状况,今后,XX县将以“一城、一山、一水、一线”作为发展XX大旅游的总框架,致力培育完善。“一城”就是继续抓好XX古城旅游产业的规范发展,“一山”就是利用XX县境内孟山良好的植被优势和怡人的 自然 风光,开发好孟山森林旅游资源,“一水”就是依托穿境而过的汾河,开发包括地热、垂钓等在内的水乡旅游资源,“一线”就是将县境内东部依靠旅游公路自北向南连接起来的镇国寺、慈祥寺、金庄文庙等文物景点连线开发、捆绑开发,形成XX文物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新增点。

目前,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古城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张宝顺省长和梁滨副省长的支持,正在研究帮助解决。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XX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XX古城一定会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真正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业大县、强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一村一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