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31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科技下乡工作总结,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一、六类示范基地建设全院围绕科技服务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深州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范基地;饶阳、阜城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等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累计面积1066亩,千亩示范方31个,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36万亩。其中:
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建立三级示范区。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20个,面积16940亩,省外示范基地37个,面积17.4万亩。
本院试验站核心示范区,衡观35面积 60亩,衡5229面积20亩,衡136、衡216面积各8亩。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4900亩。其中:衡观35在深州榆科镇、乔屯乡示范2100亩;衡5229在深州、武邑示范1800亩;衡4399在深州护驾迟镇前营村示范1000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 在深州市建立玉米新品种衡单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其中:衡单311在深州市前营示范230亩,平均亩产665公斤,突出表现结实性好,抗病虫;衡单6272在深州市榆科示范580亩,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示范区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百亩以上示范田3个,当年共计示范面积740亩。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在冀州市小寨乡皮村建立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区100亩,在武强北代乡西刘堤村、故城坊庄镇吕疃村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建立棉草连作棉花中心示范区3000亩,向周边辐射推广1万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庄;景县龙华;邢台巨鹿;迁安市杨各庄镇罗寨村落实高丹草500亩;饲用黑麦、小黑麦43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 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6个。其中饶阳3036亩、阜城1503亩、武强486亩、省内其他地区2096亩,共计示范7121.8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
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31个,示范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面积涉及359960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技术培训57场次, 发放技术资料94300份,受训群众16120人次。利用各种媒体宣传33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观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专项工作赢得社会赞同
针对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员及时行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从春节期间开始对旱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在2月10日前将各项措施印成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现场指导1500多人次,培训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接受河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河北日报等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10多次,同时给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衡水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输送了抗旱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抗旱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品种示范成效显著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跟踪技术服务、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我们采取的示范与繁种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给示范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900亩示范区,平均亩节水40-50m3,增产60-80kg,增收节支总额超过120万元,共计节水20多万方,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春季特大旱情之下,我院示范的品种均表现突出的抗旱优势,特别是衡观35,一般亩产达530kg以上,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60-100kg。武强吴寺村创亩产650kg的高产记录。
(三)生防技术示范助推无公害生产
通过生防技术的实施番茄增产15%左右,茄子增产24.0%,授粉后没有发现奇形果,黄瓜增产3%,大棚蔬菜平均增值1050元/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万元。示范区及示范辐射区使用的化学农药普遍减少1/2左右,剧毒农药全部不再使用,示范区90%以上的蔬菜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安全标准。
(四)科技培训服务提高了农民素质
通过科技培训解决了当地作物生产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实现了增产、节本、降耗,提效。受训农民系统掌握了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确定等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小麦育种、节水技术、生防技术分别组织了全国、全省范围的科技培训。全年组织技术培训57场次,受训11266人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60次,4860人次接受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达9.43万份。
三、科技下乡服务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争取支持
为更好地落实我院科技服务计划,院领导重视,亲自抓。我院与衡水市政府紧密结合,与衡水市农业局、畜牧局结合,先后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间作现场观摩会。得到衡水市、深州市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示范区所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同时还得到市财政的经费资助。
春天小麦抗旱工作、9月份局部地区作物发生涝灾,科技人员及时到灾区调研灾情,向衡水市主管副市长进行了回报,并在衡水日报发表文章,指导农民科学救灾、减灾,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
通过与政府结合,不仅很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我们自身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服务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XX年我院被授予衡水市科技下乡先进集体。
(二)树标立牌,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
只有让农民能够直观的看到新成果的特点、优势和增产的潜力,才能让基地真正起到示范、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示范效果才能信服。在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制做13个展示牌,置于基地显著位置,组织临近各村领导和种植大户进行参观,让农民能够最直接的看到新成果的优势。同时省、市、院领导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三)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
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联合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果。核心示范区与一般示范区由本院亲自掌握,9个基地示范面积4980亩。辐射示范区与省内知名种业结合,共建立示范基地49个,面积18.6万亩。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繁种推广优势,实现示范繁种一体化,获得双赢。
(四)科技宣传与科技服务促进了成果转化
针对春季小麦旱情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进行了小麦春季抗旱管理技术讲座,在衡水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举办了题为今年的小麦怎么管的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讲座。9月份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了抗旱节水、高产广适衡观35的专题报道;8月10日至9月20日一个月在河北经济频道(2套)《天气预报》片头做有声动画广告82次;8月1日至9月30日两个月在衡水综合频道《衡水新闻》后做有声动画广告120次;9月份在河北都市频道做衡观35短篇专题4次。就大灾之年衡观35的突出表现接受河北日报等多家报刊的采访并刊登。使农民对新成果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组织现场观摩,增进领导、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5月份组织了衡观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各级领导200多人参加;同期与河北兰德泽农种业联合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大型观摩会,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等200多人参加。当年还多次组织了蔬菜生防、牧草种植、玉米品种、棉花品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每次都邀请各级媒体记者,给予真实充分的报道,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加速成果转化。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以深州市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榆科镇东杏园、下博村,护驾迟镇前营,乔屯乡林铺村、东大章等6个样板田。
2、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落实冬小麦新品种10000亩,玉米新品种衡单311和衡单6272各1000亩,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1000亩。与玉米节水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相配套的玉米高产样板田XX亩。
落实饲用黑麦、小黑麦示范面积500亩,高丹草示范面积500亩。
新建立以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2个,示范样板500亩。一般示范XX亩。
3、搞好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好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实现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衡水试验站的高产示范田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做好深州市、景县、桃城区、武强县、安平县的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小麦生产情况冬前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1次、小麦生育期培训1-2次,播前培训1次。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
4、组织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
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衡0628、衡216、衡136和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高产样板现场观摩各1-2次。组织测墒灌溉节水技术、蔬菜病虫害生防技术现场观摩会各1-2次。
1、精心组织,强化力量,领导协调
成立三下乡领导小组,负责对三下乡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和检查。随时调度,以便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该项活动由主管科技服务工作的副所长陈秀敏同志负责主抓,选派知名专家6名,包括小麦专家、玉米专家、节水专家、棉花专家、牧草专家和生防专家参加此次活动。并准备队旗与横幅。
2、结合新农民工程举办技术培训
组织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深入示范基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于示范区的6000户农民。组织科技培训5-6次,培训XX人以上。组织科技大集和科技咨询活动3-4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由有关专家负责编写技术资料,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对乡村技术员、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3、开展科技扶贫送温暖活动
组织送科技下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重点到四帮一扶贫村饶阳县许堡和阜城县魏王村进行帮扶。针对当地生产情况和农民需求,以技术咨询为主,物资帮扶为辅。结合技术咨询,捐赠作物新品种、蔬菜害虫生物防治产品,拟捐赠价值7000元,为贫困户捐赠人民币3000元。
4、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为扩大科技服务与示范效果的社会影响,要加强宣传,促进成果的转化,提高专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利用cctv、hebtv、hstv、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等媒体报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dg1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乡科技工作总结及科技工作计划


**乡2006年科技及2007年科技

近一年来,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发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

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发布。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中博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2006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发布,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发布,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2007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七、抓好科技管理工作,发挥好科技服务能力。
八、加快各村科技活动室的建立,让农民不出村就能掌握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



二OO六年十一月

乡镇科技工作总结


近一年来,**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发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发布。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中博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工作总结


去年以来,我县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贯彻省、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活动路子越来越广,规模由小到大,成效越来越明显,反响越来越好,农民群众越来越欢迎,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水平,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缺医少药无钱看病的问题,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县组织送戏下乡520场,送书画下乡5次,送书画作品400余幅,送电影下乡8120场,文化骨干0.623万人次,送科技图书11.3万册,科技资料13万份,举办科技培训班70场次,为基层卫生院送医疗设备、药品折合人民币1.5万元,免费为2.5万余名群众诊治查体,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搞好“三下乡”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佳方式,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为此我们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加强领导。我们调整充实了县“三下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人大、政协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农 本文来自业局、林业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广播电视局、科协、团县委、县妇联、新华书店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并由专人负责。(二)健全机制。我们宣传部是“三下乡”活动的牵头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如何,关键在机制运行如何,为此研究制定了和实施方案,对“三下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的开展活动,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考核,将“三下乡”活动内容细化、量化、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去年以来,我们召开两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活动的开展进行部署,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制定了计划,保证了“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三)加大宣传。我们每次搞“三下乡”活动都由县电视台跟踪做专题报道,在电视台开辟专题《双百下乡,电教致富》、《走进乡村》、《科技之光》、《视点》、《农情播报》等栏目,围绕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现代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利用科普大蓬车、自制宣传展板、VCD光盘巡回展出和播放,使“三下乡”活动家喻户晓。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全市2005年“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会议后,我们根据市里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0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也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三下乡”活动变集中下乡为常下乡,根据农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一)在文化下乡方面,县文化局将文化下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三下乡”工作,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靠上抓,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春节前夕,组织全县二十余名书画名家到农村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作画。县图书馆利用乡村大集,分门别类地将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图书送到群众家门口。县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协会和柳琴剧团结合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农村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编排成文艺节日,在农村集日演出,文艺节目语言通俗易懂,宣传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深受群众欢迎。县电影公司选择二百余部优秀国产影片,并配备了科技、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农民贴近的影片到农村、企业、学校巡回放映。在组织文化下乡过程中,积极发现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帮助村街建立健全文体活动室761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体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业余生活的健康发展。(二)在科技下乡方面,县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方面的专家到乡镇、到专业村、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主题,编印了《农村实用新技术专辑》、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光盘等一批科

技资料,通过科技赶集、农技110、科技110、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县举办培训班70次,培训农民近9.5万名,送科技资料13万余份,科技录像带、光盘1800余盘,同时为解决农村科技信息不灵问题,我们在郯城镇、港上镇、红花乡、泉源乡等乡镇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县共安装“农家宝”信息机150台,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市场信息20000余条,解决农村缺技术、缺信息问题。(三)在卫生下乡方面,县卫生局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胸科医院及皮防站的内、外、妇、儿科等专家,带着医疗器械、药品、宣传展板、疾病防治宣传册到乡村为农民群众诊治,2004年12月至今卫生局组织了2支医疗队,集中开展四次活动,人员68人次,送药品器械价值1.5万余元,诊治农民人数2.5万余人次,建立医疗卫生室132个。县计生局把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送医送药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节假日、集日、查访日,采取组织宣传车、发放宣传品、设立咨询站、组织计生文艺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巡回乡村,宣传计生政策,并为5万余名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和提供咨询。一年来,我县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探索“三下乡”“常下乡”的新路子,全面开展与重点开展相结合,以分散活动为主,上下联动,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三下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了人员、时间、项目、投入“四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使这项工程实现了由部门参与向社会广泛参与的转变,由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此项活动深入民心,各乡镇争相承办“三下乡”现场会,“三下乡”服务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在“三下乡”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受资金限制开展的活动规模还不够大,影响还不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动员非成员单位捐款捐物,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把“三下乡”活动推向深入。自觉地把“三下乡”作为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牌工程,为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县“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12月9日

"下乡扶贫工作总结"延伸阅读